葉落而知天下秋

斬木為旗,揭竿而起,陳勝起事,開端順利得令人驚訝。首戰大澤鄉,攻城略地莫不降下。再征蘄縣,天下為之麋沸蟻動,雲徹席捲,方數千里。攻下蘄縣之後,葛嬰領一隊人馬向東,而陳勝吳廣則取路陳縣。

陳縣就是春秋年間的陳國,被楚國滅了。當陳勝攻來的時候,隊伍已經膨脹到了驚人的程度,居然有戰車六七百乘,騎兵一千多人,步兵多達幾萬人。

陳縣隸屬穎川郡,與劉邦的泗水郡相鄰。但當陳勝打來的時候,穎川的郡守和陳縣的縣令,恰好都出差了,不在家。陳縣主事的是郡丞,這個職位相當於現在的縣委秘書長。沒奈何,秘書長只好率領縣裡的常備武裝出城迎戰,與陳勝戰於麗譙,結果郡丞被打死,陳勝義軍挺入陳縣。

魏國的貴族張耳、陳餘在陳縣迎接陳勝,這兩人來到,標誌著陳勝事業的合法性,已經獲得公認。

張耳和陳餘,是當時的高級知識分子,都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他們還為陳勝引薦了一位重量級的文化大佬——孔子的九世孫孔鮒。遇到聖人後裔,陳勝的眼界頓時大開,終於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有意思的是,當聖人後裔孔鮒加盟陳勝的楚國戰隊之時,孔鮒的弟子叔孫通,正在秦廷受到秦二世的親切接見。與叔孫通一塊叫來的,還有三十多名博士、儒生。這些人屬於國家的高級智囊,所以受到重視。

當時秦二世問博士儒生們:「楚地的戍卒,攻下蘄縣進入陳縣,你們怎麼看?」

眾博士儒生道:「楚地戍卒之舉,實為大逆不道,犯上作亂,是公然造反。請陛下不要客氣,立即發兵消滅他們。」

秦二世沉下了臉,問叔孫通:「你怎麼看?」

叔孫通上前說道:「陛下別聽他們瞎說,哪來的什麼造反?陛下的時代,是最和諧的時代,怎麼會有人造反呢?陳縣之事,不過是幾個不成氣候的小毛賊而已,陛下不必憂慮。」

秦二世龍顏大悅:「眾位愛卿,有事奏本無事退朝。」

大家退出來,有人責怪叔孫通:「喂,你怎麼胡亂講話?陳縣之事明明就是造反,你怎麼說是小毛賊?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欺上瞞下,不說實話,知識分子的風骨何在?國家的希望又何在?」

叔孫通道:「何在你個頭,今天我是僥倖逃出虎口呀。」說話間,秦廷的捕吏已經來到,凡是說陳勝造反的博士儒生,統統捉起來治罪殺頭。只有叔孫通沒有聳人聽聞,客觀反映情況,受到秦二世的通報表彰,獎勵二十匹帛,一套服裝,授予博士職位。

叔孫通謝恩之後,就逃出了咸陽,晝伏夜行,風餐露宿,向著陳縣孔老師這邊逃奔而來。

而在陳縣,陳勝主持召開了三老豪傑會議,把當地年紀大的和有影響力的人,全都請來,共商大事。三老豪傑的見識,比之張耳陳餘差得遠,搞不大懂陳勝是幹什麼的,但人家手裡有刀,這時候說好聽的總不會錯。

於是三老豪傑,強烈要求陳勝出任楚王一職:「將軍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又說:「監臨天下諸將,不為王不可,願將軍立為楚王也。」

聽了三老豪傑之言,陳勝大喜,再咨詢張耳陳餘兩人的意見。不想這兩人卻說:「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

張耳陳餘這兩人的意見,有沒有道理呢?

如果陳勝肯聽他們的話,就沒劉邦項羽混的了。

張耳陳餘不愧是智識之輩,他們的建議,足以讓陳勝多活三十年。按兩人的說法,就是低調,低調,再低調。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低調的目的是為了高調,低調地扶立六國之後,諸侯都是你陳勝封立的,那麼你陳勝的地位,豈不是水漲船高?

但是陳勝的願望,卻是苟富貴,勿相忘,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他不喜歡低調,他已經低調了一輩子,夠了,這次非他娘的高調不可。

於是陳勝稱王,國號張楚,意思是張大楚國。

陳勝稱王,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勝。方兩千里,莫不響應,家自為怒,人自為鬥,各報其怨,而攻其仇,縣殺其令丞,郡殺其守尉。總之一句話,天下大亂。

重複一下當時的局勢:家自為怒,人自為鬥,各報其怨,而攻其仇,縣殺其令丞,郡殺其守尉。我們馬上就意識到劉邦的智慧。

劉邦此前是泗水亭長,這個職務負有捕盜之責。除了正宗的強盜,秦始皇和秦二世還會創造出各種類型的犯人,如商人,如典給別人家的奴隸,讓劉邦去捉。劉邦捉一個,就多一個仇家,捉兩個,就多兩個仇人。如果他現在沒有逃入芒碭山,仍然在兢兢業業地盡職盡責,情形又會怎麼樣呢?

必然劉邦以前捕捉的那些人,這時候成幫結伙殺來,各報其怨而攻其仇,不把劉邦砍個一百零八瓣,這事不算完。

但現在劉邦已經棄職逃走了,各報其怨而攻其仇這種美差,成了他的了。

危險來到之前,能夠及時逃離。趕在船沉之前離開,這個就叫智慧。

那麼,劉邦又怎麼知道危險行將到來呢?

很簡單,他的職業告訴他的。前者,劉邦在做他的亭長之時,每天花天酒地,欠賬賴錢,玩得非常開心。但到了這一年,他被迫押解大量罪犯前往驪山,罪犯的數目過多,已經超出了他的押解能力,途中不斷發生罪犯逃跑的事情。這時候劉邦就意識到了,現今罪犯如此之多,這世道還能有個好嗎?一旦天下大亂,仇家找上門來報仇,自己豈不慘了?

意識到大亂將至,所以劉邦才會及時逃入山中。

見微知著,觀葉知秋。少了這個能力,是混不下去的。

劉邦逃入山中,但是沛縣的縣令,仍然在工作崗位上積極工作。而當各報其怨而攻其仇的時代到來,縣令就有點抓瞎了。

縣令就想,慘了,我好歹是個縣令,恨我的人不知有多少。這時候天下大亂,只怕我的性命難保。

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呢?

要不,咱也揭竿起義如何?

沛縣縣令想。

《識時務的陰謀家: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