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死亡榜

項羽回到彭城,就該義帝倒霉了,因為義帝一直居住在這裡。

項羽將義帝遷走,暗中命令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及臨江王共敖於江心截殺。可憐一個放牛娃,有牛不放跑來玩政治,結果搭進了一條老命。

還有一個韓王成,雖然項羽名義上保留了他的王位,但心裡恨他跟了劉邦,不跟自己。所以項羽不讓韓王成回封地,帶他回到了彭城。此後韓王成就淪為項羽撒氣發火的玩具,先是廢除了他的王位,改封他為穰侯,又隨便找了個借口,把韓王成給殺了。

這就是項羽行事顛三倒四、不可理喻的性格。你既然視劉邦為敵人,殺掉劉邦不就完事了嗎?可是他殺不掉劉邦,他在劉邦面前,舉止失措,張口就說錯話,所以他挑老實巴交的韓王成下手。卻沒有考慮到,殺掉無辜的韓王成,反而更讓諸侯心寒齒冷。

而劉邦得知項羽將自己封鎖於巴蜀,當時就氣壞了,大吼大叫,要跟項羽拼老命。周勃、灌嬰和樊噲都勸他,蕭何則說:「封在巴蜀,雖然說地方艱險,可總比死了強點吧?」

劉邦大怒:「怎麼就會死呢?」

蕭何說:「如今我們的軍隊不如人家,百戰百敗,不死還能怎麼樣?我希望大王你能夠淡定點,稱王巴蜀又有什麼不好?只要大王能夠廣集天下賢士相助,取用巴蜀的財富,到時候再打回來,由大王你重新分封天下,不也是一樣嗎?」

劉邦:「這……那就這樣吧。」

劉邦無奈接受現實,但他的統戰工作繼續進行,給了張良一百鎰金子,兩斗珍珠。張良把這些東西統統送給了項伯。劉邦乘機走項伯的後門,要項伯向項羽請封給劉邦漢中的全部土地——項羽居然答應了。

沒辦法,劉邦是精通人性的黑色大師,項羽明明知道他對自己有著莫大的威脅,但一旦和劉邦打照面,就被劉邦擺平,沒辦法對他下手。

諸侯們開始動身了,各自趕赴自己的封國,去享受勝利的果實。這時候各路諸侯中不得志的員工開始了大跳槽,有的離開劉邦去投項羽,有的離開項羽來投劉邦。長期在項羽手下鬱鬱不得志的韓信,也帶著他的寶劍,滿臉悲憤地跑到了劉邦這邊——但劉邦也沒有重用他,他還得繼續考慮跳槽的事。

奇怪的是,項羽又主動給了劉邦三萬士兵。而劉邦進入漢中的時候,聽從了張良的建議,燒燬了通過的棧道,一方面是防備從諸侯方面來的盜兵——實際是怕項羽對他來個突然襲擊。另一方面可以向項羽顯示自己沒有向東用兵的意思。

可是項羽,他為什麼要給了劉邦三萬士兵呢?

史家陳隆予先生分析說,這三萬士兵,其實是監視劉邦的。項羽對劉邦充滿了警惕。

這個解釋,乍聽起來古怪非常,劉邦又不是孤家寡人,手下有兵有將,派來的三萬士兵,又不可能將劉邦的十萬人馬團團圍起來,怎麼監視劉邦?

而且,這三萬士兵,連個主將都沒有,項羽就是把三萬士兵派過來,讓他們成為劉邦的軍隊,這叫什麼監視?

推敲起來,項羽可能是真的想用這三萬士兵監視劉邦。因為項羽沒什麼特工經驗,更不懂得統戰,他手邊的親信又統統封了王,不可能派出將領去漢中,只能派上一堆大頭兵。他心裡想的是,我有三萬人監視著你,諒你劉邦不敢輕動。他顯然忘了劉邦是個大活人,能夠舉重若輕地把這三萬人改造成戰場上的殺手,再帶他們回來殺項羽。

可見項羽的思維是不連續的、非邏輯的。做事情只能想到第一步,沒有能力研判出此後的變局。這種做事時顧頭不顧尾的鮮明粗人風格,體現在他分封天下上,就會引發一系列的亂子。

最先鬧起來的,是田榮。田榮征戰一番,卻因為不聽項羽的話,什麼也沒有封到,氣憤之餘,又聽說項羽把原來的齊王田市,改封為膠東王。而和項羽關係比較鐵的齊國將領田都,被封為了齊王。

田榮怒不可遏,就去攻打田都,田都被打得星夜狂奔,逃到了楚國,去找項羽哭訴了。

而後田榮獨霸齊國,不允許齊王田市去膠東改任膠東王。可是齊市害怕項羽,就偷偷地逃跑了,逃到了膠東。田榮發現田市不乖,不聽話,勃然大怒,就追到膠東,乾脆把田市殺掉了——膠東王田市,他在分封後不足一個月,就被除名了。此後田榮自立為齊王,不需要你項羽的分封,以表示憤怒。

項羽封了一大堆,還漏掉了一個梟雄彭越。這時候彭越手下有一萬來人,沒人搭理他,他也不知道怎麼辦。幸好自立的齊王田榮,給了彭越將軍印,讓彭越去攻打濟北。彭越總算找到了組織,當然要賣力干,當即驅兵入濟北,殺掉了濟北王田安——他榮幸地成為第二個被除名的王。

眨眼工夫,十八王就已經死了倆。分明是還嫌不夠熱鬧,被冷落的陳餘終於出山了。

陳餘出山,專門來找項羽的麻煩,因為項羽封了他的老夥計張耳為常山王,自己卻只是封侯,這對陳餘來說是極大的羞辱。於是陳餘找自立的齊王田榮借兵,要求攻殺現在的趙王張耳,再把被擠對成代王的趙歇接回來,繼續當趙王。

這正是「坑灰未冷山東亂,原來項羽笨如豬」。眼見得大封天下沒幾天,又亂成這個樣子,項羽心裡好煩。為了排解心理壓力,他乾脆殺掉了無辜的韓王成。於是韓王成淪為第三個被除名的王。

短短的幾個月,從義帝開始,膠東王被殺、濟北王被殺、韓王被殺。封王榜竟然成了死亡榜,拉開了諸侯死亡的序幕。

諸侯們死了也就算了,此時漢中,投奔劉邦的韓信,居然也被拖到刑場上去,正要開刀問斬。

《識時務的陰謀家: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