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信棄義

韓信謝絕了楚使武涉和謀士蒯徹的勸說,不忍心背離劉邦,這情況下他心裡的危機意識突然增強,於是就更好地表現,希望能夠獲得劉邦的好感。

此時,齊國的楚軍殘兵逃到山東南部,重新集結起來。於是韓信揮師南進,命灌嬰的騎兵擊敗楚將公杲,直抵薛郡,再勝楚軍。繼之推到淮水南北地區,佔領了項羽的家鄉下相,連克附近各縣邑。

連家鄉都被佔領了,可知項羽是何等窘迫,他派了部分楚軍回師,卻再度被韓信擊敗。更氣人的是,彭越那個傢伙又乘機躥了出來,燒殺劫掠,什麼事讓項羽上火,他就幹什麼事。

到了這一步,再不懂行情的人也看出來了,漢勝楚敗的趨勢,已經是無可逆轉。

公元前203年八月,漢王劉邦派了個侯公來楚營找項羽。侯公帶來了個一攬子解決方案。方案建議,楚漢兩家握手言好,項羽釋放劉邦的父親妻子,從此兩家結為兄弟,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鴻溝以西,歸屬漢國。鴻溝以東,歸屬楚國。

這個建議,合理而現實。現實就是,無論是楚國還是漢國,都是真的支撐不下去了。楚國這邊,雖然項羽最能打,但是糧道斷絕,等於被掐住脈門,有死而無生。漢國這邊,雖然有糧食吃,但沒人是項羽的對手。這樣雙方各佔據一個優勢,相互克制,形成死局。唯其這個建議是化解死局的唯一方法,不惟劉邦這樣想,項羽的心裡也對此充滿了希望。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不打了。

平分天下。大家各一半,各回各家當自己的王。

於是雙方開始討論撤軍的細節問題,很快就達成了共識。項羽遵諾將劉太公和呂雉釋放,而解圍東歸。

史書上說,劉邦也打算西歸,可是就在他準備走的時候,張良和陳平走過來,說:「大王,你不是缺心眼吧?現在漢國已經佔據了大半的天下,諸侯都已歸附,而楚軍疲憊不堪,糧食斷絕,這正是滅亡楚軍的天賜良機。如果你不抓住這個機會,徹底消滅項羽,那就是養虎為患。」

劉邦說:「好,這個建議蠻有創意。」

於是劉邦立即撕毀雙方共同商定的和平協議,下令漢軍全面出動,追殺項羽。

看史書上的記載,這件事帶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如果不是張良和陳平的建議,劉邦未必會背信棄義,撕毀協議。但實際上,先簽和約,再動武力,卻是劉邦式的典型風格,這種事,他已經玩過不止一次了。

此前,劉邦攻入關中,軍行武關之時,遭到了秦兵阻路。當時劉邦就是遣人帶了金銀珠寶,招降秦將,等秦將投降,並準備和劉邦合師進攻咸陽的時候,劉邦卻突然露出猙獰嘴臉,一個回馬槍殺過去,殺得秦軍哭天搶地,屍橫荒野。

前鑒不遠,往事可追。劉邦就是習慣於背守成約的人,項羽竟然對此沒有起碼的認知,說起來實在是可悲可歎。

劉邦狂追項羽,一直追到陽夏以南,突然間停了下來。

不對頭,追得有點急了。韓信和彭越兩支最能打的軍隊,好像根本沒有跑步跟上,只有劉邦自己這夥人,圓瞪著怪眼窮追不捨。

而楚軍就是在這時候突然止步。項羽轉身,對劉邦怒目而視,他的身邊緊跟著季布、鍾離昧等楚將。戟指目瞪口呆的劉邦,項羽狂吼了一聲:「給我打,打死這個不要臉的王八蛋!」

憤怒的楚軍衝了上來,漢軍呆了片刻,突然之間全體尖叫起來,掉頭狂逃。

《史記·項羽本紀》中,對這段戰史作了簡單的記載:

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史記·項羽本紀》)

唉,原來這個劉邦就是這麼點本事,明明打不過人家,卻非銜尾急追。現在終於追上了,楚軍回身反擊,劉邦的漢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慌忙退入壁壘,挖掘深塹,就此躲在裡邊,不敢出來了。

這真是何苦!

《識時務的陰謀家: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