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棄軍而逃,連劉邦都沒料到,等他接到消息的時候,天已經亮了。
劉邦立即下令,讓灌嬰率五千騎兵追殺。理論上來說,項羽已經出逃一夜了,烏騅馬奔速驚人,再追上他的可能性不大。可是項羽太心慌了,他瘋了一樣逃在最前面,帶出來的八百騎,竟然被他甩下了七百多,只有一百多人的馬匹好一些,勉強跟上了他。
渡過淮水,行至陰陵,項羽發現他迷路了,就向路邊的老農問路。那老農也捉急,故意往左邊指,等項羽發現左邊是一片沼澤,根本無法行走,再退回來的時候,灌嬰的騎兵已經追了上來。於是項羽再向東逃,越逃身邊的人越少,逃到東城,僅剩下二十八名騎士,而漢軍緊追不捨的,竟然有數千騎。
項羽為什麼非要逃得這麼快?倘以八百騎對五千騎,他還是有機會的。就因為他只顧自己不顧別人,落得個以二十八騎對數千騎,這時候他的心裡,一定是說不盡的懊惱鬱悶。
深切意識到了自己人格的悲哀,項羽的心理防衛機制再次啟動,拒絕承認自己有絲毫錯誤。他向二十八騎發表講話,曰:「我自起兵以來,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親身經歷過七十多次戰鬥,真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未打過敗仗,因此,我才做了天下的霸主。不料今天被困在這裡,這不是我的錯,我一點錯也沒有,是這老天太操蛋,非要欺負我。」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項羽說:「現在我們向敵人發起攻擊,必須要做到三勝,潰圍——擊潰敵人,殺出重圍、斬將——斬殺敵將、刈旗——砍倒敵人的旗幟!」
項羽說罷,將二十八騎分為四隊,對著四個方向。對面的漢軍一層疊一層地包圍上來,項羽毫無懼色,說:「看我先給你們斬殺一將。遂率騎兵向漢軍疾衝了過去,漢軍果然被打得人仰馬翻,項羽親手斬殺漢軍騎將一人。」
項羽軍到達山東三處集合,漢軍再次黑壓壓地圍上來,項羽再次衝殺,斬殺漢將一人,殺死漢軍百餘人。然後項羽將自己的兵馬集中起來,發現自己僅亡兩騎,就對眾人說:「各位看我打得如何?」眾騎兵齊聲道:「果然跟大王說得一樣……」不過,他們心中肯定在想,靠,你這麼能打,如果跑得慢點,八百騎都在的話,今天咱們說不定就贏了。
項羽這時候贏得了軍心,率僅餘的二十六騎向前突擊,殺出一條血路,到達烏江。江面上,烏江亭長撐出一條小船,說:「江東地方雖然不大,但方圓也有千里,有民眾數十萬,足夠建立霸業。請大王急速渡江,這一帶只有我有船,你上了船,漢軍就沒咒念了。」
項羽搖頭,對烏江亭長說:「我一點錯也沒有,可是上天非要亡我,所以我不能渡江了。當初,我帶領江東八千子弟,渡江西征,現在沒有一個人生還,縱然是江東父老諒解我,繼續擁立我為王,我有什麼面目見這些父老?即使他們不譴責我,我也羞愧難容。」
聽項羽這麼說,可知他終於明白了,棄軍而逃,實在是他犯下的不可彌補的大錯。如果他不拋下十萬大軍——哪怕是他不拋下八百騎兵,都不至於把自己逼到這份上。但他真的沒有認錯的習慣,鐵嘴鋼牙,有死而已,絕對不認錯。
於是項羽對烏江亭長說道:「我知道你是忠良之人,我騎的這匹馬,只有五歲,所向無敵,一日可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之,現在贈送給你。」
烏江亭長,他可能是唯一從項羽裡這裡得到什麼的人。而項羽那句不忍殺之,更暴露了他的心態——我得不到的,也絕不能讓別人得到,這是典型的暴戾之心。現在我們知道虞姬之死,並非是他擔心虞姬落入漢軍手中受辱,而是他絕不能讓別人得到如此美色,我寧肯殺了她,別人也休想染指。至於虞姬是不是想死,這個事不在項羽的考慮之內。
最後血拼開始了。
項羽命令所有的騎士均下馬步行——因為他要步戰,所以部下也不允許再騎馬。雖然騎戰更有優勢,但項羽習慣於把自己的限制強行加到別人身上。於是他的親隨們只能下馬步戰,而且持用的是短兵器,這實際上意味著一場小規模的屠殺。
項羽的親隨被漢軍屠殺,但項羽也在屠殺漢軍。他一個人殺死了漢軍將士數百人,自己也受傷十多處。
正殺得激烈,項羽偶然間回頭,忽然看到漢軍騎司馬呂馬童。當時項羽指著呂馬童,大聲說:「喂,你以前不是我的老部下嗎?什麼時候跳槽的?」
看這仗打的,項羽屠殺的,原來都是以前自己的老部下。所謂眾叛親離,就是這麼悲涼悲哀。
呂馬童認出項羽,急忙向漢軍將領王翳報告:「看,那個就是項王。」
項羽這時候真的打不動了,就對王翳說:「我知道漢軍要出千金懸賞我的人頭,還要封萬戶侯。為了讓你得到功賞,請你把我的頭拿去吧。」
說罷,項羽自刎而死。一代霸王,就此終結,徒留下了千古傳奇,百代憂傷,以供後人憑弔。
漢將王翳衝過來,割下了項羽的首級,其餘的漢軍也蜂擁而上,刀子嘁裡卡喳往項羽身上招呼,頃刻間將項羽分屍,屍塊大家一人抱一塊,拿回去邀功。
楚霸王自刎烏江的消息,甫一傳回漢營,漢營中隨即衝出一隊騎兵,直衝入齊軍韓信的營中。韓信聽到動靜不對,急忙出來時,正看到漢軍騎兵為首者的那張熟悉的臉:
劉邦!
只見劉邦奔行如電,霎時就衝入了韓信的中軍帳,佔領了韓信用來調兵的印璽和符節。回過頭來,看著劉邦那張不可捉摸的嘴臉,韓信終於明白了:
項羽死了。
作為劉邦的頭號敵手,他韓信,卻是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
但新的戰役,已經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