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

各種事件現在正迅速演變,就將達到大唐皇室的生死關頭。現在戲台上的巨幕即將升起,即將演出的一齣戲會令人頭昏目眩,莫名其妙。

高宗皇帝的病越來越重,桌子上亂擺著些丸散膏丹和熬好的湯藥。皇帝陛下正患神經痛,疼痛難忍,一陣陣地昏暈,渾身麻木、氣喘,上氣不接下氣,在開耀元年就不能視朝。武後雖然放蕩妄為,但還不會謀殺高宗。她能消滅誰,她不能消滅誰,她自己清楚。謀害一個公主,謀害一個皇子,與她不會有什麼不利,因為那多少是宮廷的私事,她為家中長輩,總可以遮掩起來。皇帝若中毒而死,豈不是罪惡滔天,她的親信也難免會張嘴說話的,恐怕立刻鬧起叛變來。她不會像中宗皇后韋後那樣做,她不會那麼愚蠢,韋後是自尋絕路。她雖然那麼熱衷於獨坐大唐天下,她仍然決定寧靜以待。只要高宗染病在床,不能處理朝政,她也就滿意了。時間總是於她有利的。

蒼天彷彿預示唐朝大禍將臨一樣,種種的天災人禍都接踵而至。開耀元年,彗星出現。不錯,大將軍裴行儉雖然率兵戰勝了西突厥聯軍,不過軍隊若不能撤回來,戰爭雖勝,耗費仍然巨大。在儀鳳二年至永隆元年,大將李敬玄兩次大敗於吐蕃之手。漢人慘遭屠殺,士卒死於道旁。自開耀元年至永淳元年,發生大饑。永淳元年,久雨之後,洪水暴發,洛陽遭水淹。洛水的洪波巨浪,把皇宮前的三座大橋吞卷而去,房屋坍塌倒壞,數萬百姓慘遭淹斃。在六月,北方麥子遇雨被毀,隨後苦旱,麥田龜裂。西北各地蝗蟲猖獗,把地面殘留的莊稼,一掃而光。隨後痢疫橫行,京都裡缺乏糧食,死屍堆積,人們飢餓無食,竟至人吃人。結果,法律秩序,蕩然無存,鄉間餓殍遍野,盜賊充斥。好像唯恐災難不夠齊全,十月又發生地震,洪水侵害山東。真是蒼天赫然震怒了。

武後擇定此時,在河南嵩山興建大廟,打算使嵩山多少可以代替東嶽泰山,大廟賜名「奉天宮」,以示奉敬上蒼之意。不論天災痢疫怎麼鬧,武後是要高高在上統治一切的。她的信心不變動,不動搖。在朝廷應當傾全力賑濟災民的時候,武後卻相信由饑民修建的寺院,會討上蒼的喜悅,會給武後的統治增加光輝。

也許有人不迷信,可是武後一打算去朝嵩山,必有災難發生。武後總是想在外省遊歷一番,順便朝一下東嶽泰山以外的另四座靈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岳嵩山,像晉武帝當年統一三國之後一樣。至少,嵩山總算不遠。她樂意人們傳說,孔子當年赴泰山,使泰山成為傳統的昊天上帝所居之所。武則天朝嵩山,也使嵩山成為昊天上帝居住之地。可是,每有「封禪」之計劃擬定,必有災禍隨之發生,如戰爭失利,或突厥或契丹入寇,封禪之行,於是中止。兩次擬議封禪是儀鳳元年及調露元年。

奉天宮在隆重的儀式下開工,是永淳元年七月,饑饉痢疫最凶的時候,一年以後才竣工。武後敕建奉天宮,固然是要把自己的寺院傳流於永久,使人紀念仰慕,也是盼望自己成個半神之體,是自我崇拜與妄自尊大狂的初步徵候。她在塵世上的願望既經滿足,以一婦人而統治文化燦爛的世界,進而便盼望與神聖攜手,以自己的莊嚴威儀求寵於上蒼。

在弘道元年正月,首次赴嵩山奉天宮。寺院已然竣工,庭院及其他次要建築一時尚未完畢。大臣中有人奏請竣工之時,在嵩山舉行封禪典禮。這是第四次擬行封禪大典,竟而引起非常的慘變。在十一月,高宗與武後赴嵩山,登山蒞臨奉天宮,一觀殿宇宏麗之狀。當時高宗忽然頭痛如割,進而兩目失明。御醫張文仲、秦鳴鶴奏請用針砭,刺頭出血可愈。武後大驚,怒道:

「兩御醫應當處死!如何妄用金針刺傷天子龍體!」

高宗痛苦地呻吟著說:「讓他倆試試吧,痛死我了!」

於是用金針一扎,高宗疼痛立止。

高宗喊道:「我又看見東西了。」

武後也喊說:「謝天謝地!」於是以錦緞厚賞張秦二人。

可是神經痛又犯了,高宗還想用針砭。武後不答應。她說:「一次就夠了!」

當時疼無可忍,高宗連忙回程,十一月二十四日抵達東都洛陽。朝臣在天津橋分班佇立,恭迎二聖還朝。

定於十二月四日頒發大赦旨意,為高宗皇帝求壽。高宗定於那天在則天門樓上頒發聖旨。上馬之時,忽覺氣短,不能上。門外百姓正奉命齊集,等待頒發大赦旨意呢。

高宗問:「百姓快樂不快樂?」

「他們都很快樂,感謝皇恩浩蕩。」

「我恐怕病得很重。如蒙上天嘉佑,再活一兩個月,得以回到長安,於願足矣。」

當天夜裡,皇帝病勢危殆,中書令裴炎奉召入宮,受皇帝遺命。太子哲即位為中宗,奉遺詔決軍國大務,一反武後旨意。高宗皇帝飽經痛苦,如今得以安眠於地下了。

依常例,太子哲應當正式詔告天下,新君即位,以安民心。但是三天、四天、五天過去了,武後似乎不能遵奉高宗的遺詔。到了第七天,武後在裴炎堅持之下,使太子哲佈告天下,為新君中宗,繼承皇位。

武後如今成為皇太后,臨朝稱制。高宗駕崩時五十五歲。武後現在六十歲,可生活如今才開始呢。

《武則天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