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

以往導致高宗駕崩的諸多事件,可以表示一點,就是:武後如今是如願以償了。她如今是真正的大權獨攬了。以皇太后臨朝稱制,幼子太子哲新近登基為帝,當然事事唯命是從。她活過了丈夫,長子弘早已死去,另外幾個兒子上金、素節、先父賢,都遠謫在外。種種事情都照她的計劃一一實現了。把賢能的太子一一廢卻,本意就是得以利用庸懦恭順之子稱帝為名,受她任意擺弄,和以前擺弄高宗一樣。她將再繼續獨攬大權。一般而論,任何婦女據有此等地位,也心滿意足了。

以往種種事件都足以顯示武後的熱衷權力,輕妄浮動,殘忍自私,又輔以政治手段高明,是以在二十年之內,執國政。貶謫賢良,毒殺異己,終使朝廷之臣盡成奸佞諂媚之輩。奸計既招招得逞,信心也逐日增強,貪權奪勢之慾望,也越發不可控制。但若認為她現在對她的地位已經心滿意足,實屬大錯。

在高宗駕崩的那幾天,武後對太子哲繼承皇位,曾經顯示躊躇不定,中書令裴炎竟一時不明究竟。武後當時心中盤算,究竟是讓太子哲登基繼承王位呢,還是採取激烈辦法,或假造聖旨,或採用政變行動,立刻自己稱帝即位呢?實際說來,她早已不願再演配角坐第二把交椅,或做帝王之後,或做帝王之母。不自己手執王節,終不稱心愜意。六天六夜裡,她自己心中爭辯不決。她當然可以毒殺太子哲,但是下一步仍要毒殺太子旦。這樣做究竟是否得策,頗為猶豫。

她的聰明頭腦終於決定不採取陰謀毒害辦法,決定採取「合法」手段。她採取的手段「合法」,不怕人反對。她可以想主意使幼君退隱在背後,自己利用幼君之名,行統治之實。有人反對時,就犯叛國之罪,因為她臨朝稱制,代皇帝行使職權,於法有據。如此決定之後,她才在第七天,依照裴炎的主張,讓太子哲登基,繼高宗為中宗皇帝。

武後的腹稿既然擬定,朝廷上要有劇變也不足為奇了。有人已然料到,但是發生之早及手段之猛烈,則人人觸目驚心。武後在天下稀有的富貴榮華的夢想之下,在即將身為帝王開朝創業的夢想之中,她開始了別的婦女從未想得到的行動。

這場狂風暴雨來得太早,出乎每個人的意料。武後太急切,太不耐煩了。高宗駕崩後還不足兩個月,她就廢了中宗,貶謫出京。這是她第四次廢卻她的兒子。在光宅元年二月五日,她把中宗逮捕,以空洞薄弱不成理由的借口,真個把中宗從皇帝寶座上拉了下來。別的叛徒曾經逼迫皇帝退過位,而現在武後卻需要劫奪自己兒子的皇位。可是武後並無顧忌,毫不在乎。

太子哲已經年紀不輕,已經二十八歲。被廢的借口是中書令裴炎引起的。中宗要使岳父官居侍中。裴炎反對。君臣爭論起來。中宗說:「我乃當今天子,你不要忘記。我若把天下讓給他坐,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這句話本是一時憤怒脫口而出的,這就是武後廢中宗的理由。年輕的皇帝還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如同草原上吃草的小鹿,信步走近了藏有母獅子的叢莽。武後這個母獅子閃電一般,一跳而起,撲在自己親生兒子身上,兇惡得令人魂驚魄喪。

武後已經和裴炎商議妥當,告訴了她的做法。裴炎並非齊國公長孫無忌,也許是已然認清武後的性格,知道反對武後,並無用處,自然遵命而行。武後又與禁衛軍的將軍規定妥當。在二月五日早晨,侍衛遍佈宮廷。百官早晨照常上朝。出乎百官的意料,武後出現了,身後跟隨著中宗。中宗正要邁步走上寶座,中書令裴炎突然把他攔住,隨即從袍袖裡掏出了一道詔書,鄭重其事地把武後的這道詔書當眾宣讀,說把中宗廢卻,拘禁在皇宮裡。於是中宗被廢為盧陵王。侍衛過去用手把中宗拉住,帶出了大殿。當時中宗一時不知所措,叱道:「放開手!我犯了什麼罪?」武後說:「你犯什麼罪嗎?要把帝位傳給你岳父還不夠罪名嗎?」

當然,中宗那話是憤怒之下說出口的。憤怒之下的話當然不能認為實有其意,也不足構成被廢的理由。可是反抗又有什麼用處?

做皇帝剛剛五十四天,在文武百官眾目睽睽之下,中宗皇帝被拉下了寶座。群臣大驚。如此專橫的做法真是前所未見。中宗暫時被幽禁在皇宮裡,下月被遷往均州,不足一月又過往房州(都在今日湖北省內)。中宗的岳父也被貶往南方去。

朝臣與三軍士卒不由心中要問,皇太后要怎麼辦呢?除去燕王忠之外,武後的親子太子弘、賢、哲都逐一被貶謫、被幽禁,一個為皇后為母親的這樣做,的確是古今稀有的事。一般人都預料,皇子旦當繼承皇位。

現在武後首次洩露了自己的政治企圖。在二月十一日,皇子旦率領全體王公,在武成殿向武後進獻皇太后尊號。出人意料的是並沒有新君即位。皇子旦當時已經二十二歲。三天以後,十四日那一天,武後使她內侄武承嗣送去一道詔書,封旦為睿宗,居於東宮。睿宗再不在公眾之前露面。更為奇怪的是,更無任何理由,亦無任何借口,更不設法捏造法律依據,這位睿宗「皇帝」便在東宮被幽禁起來,禁止與大臣外人通信息。可算駭人聽聞的奇絕辦法!

睿宗旦,實際上是武後政治資本上最後的一文錢,其可貴,其幸運,就和第一位皇太子燕王忠一樣,不過性質不同而已。燕王忠被誣謀反,因而羅織不少大臣,全予消滅。而睿宗旦是供武後篡竊帝位的一個合法的根據。武後另一個更遠大的企圖,打算推翻唐室,以武姓為本而改朝換代,時機還沒到來,因為那需要另一種方法,另一種氣氛,只有武後本人心裡才明白。

武後現在以兒子睿宗旦的名義,獨攬大權。歷史稱這個時代為武則天皇帝當政時期,由武後光宅元年開始。因為以後事情的演變更為紛亂,歷史學家並不用睿宗年號。在武後天授元年,睿宗並未像中宗哲正式被廢,就突然改為「皇嗣」,究竟算是誰的「皇嗣」,並不清楚。武後喜歡改變名字,把兒子的名字改來改去。皇子旦初生,起名敘倫;在高宗總章二年,廢棄「敘」,單叫「倫」;在高宗儀鳳二年,改名「旦」;武後天授元年,又叫「倫」;武後聖歷元年,又恢復「旦」字。這種反覆無常,改來改去,大概也給了睿宗一個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性格。

那一年的二月、三月、四月,都有熱鬧的日子。發生的事情太多了。武後施展毒手,一而再,再而三,觀眾看得都來不及喘氣。駱賓王在《討武曌檄》裡所寫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絲毫不錯,其實,高宗的陵寢那時還沒有動工呢!

先父章懷太子賢還幽禁在成都。我那時才十二歲,已經三年多沒見著父親了。武後對先父的才具敬而且畏。生怕先父謀反,又怕為眾人擁戴,起而推翻武後的篡奪。武後曾經深謀遠慮,預為提防。謀殺先父,勢在必行,方法則一仍其舊。在把中宗哲逮捕廢掉的三天之後,武後派左金吾將軍丘神到成都去。到了成都,那位特使第一步把先父監禁在後院屋內,然後逼迫先父自縊。

先父去世之前,曾寫詩一首,至今尚在,題為《黃台瓜辭》。歌詞如下:

種瓜黃台下,

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

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

摘絕抱蔓歸。

為掩飾此次謀殺,武後令在顯福門舉哀。文武百官恭祭先父之靈,武後以喪子之母,親與祭奠。此次先父自縊,據說過錯都在丘神身上,於是貶丘神為壘州刺史。一般而論,丘神因「過錯」而置一個皇子於死地,不會輕易逃出法網的。但是,幾乎還沒有過半年,丘神又被召還都,官復原職。公眾於是恍然大悟,丘神祇是奉行武後旨意,並沒有犯絲毫的過錯。

睿宗旦得幸苟全,只得對一切不聽,不看,不說。他現在被監禁在皇宮裡,比被流放遠處反倒更安全,先父之命運可為例證。他是逆來順受,知道自己活著是供給母親武後大權獨攬的一個合法根據而已。武後並無須解釋何以睿宗身遭幽禁,何以不在朝執政。幾個大臣曾竊議此事,立遭貶謫出京,這件事武後不願再聽見有人提。

中書令裴炎看得很清楚。心裡頗不以為然,但是也只是徒喚奈何。別的大臣也是如此。武後也知道皇帝不在位,百姓口裡雖不說,心裡也會有疑問。在垂拱三年正月,武後採取行動。她表示要歸政於睿宗,但是睿宗很明白武後的話是言不由衷的。所以在一番謙謝不受之後,仍堅請武後繼續執政。武後維護顏面的把戲玩得天衣無縫,對付睿宗手段可謂高妙達於極點。

《武則天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