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春晚不敢怠慢

11號晚,候了兩天的記者中終於有人備好了自家報刊和名片,在保安行使職責之前攔住了趙本山。儘管身體不好,儘管要訪的媒體呈井噴之勢,但趙本山聽說大家從祖國各地奔來此地,還是動了惻隱之心。「那麼明天吧。」「在哪兒?」「你們有車嗎?到基地。」「幾點?」「下午1點吧。」一時間,場面有些感人,彷彿首長路遇小戰士。

12日下午,三家紙媒終於突破幾重擋駕,進了蘇家屯66號本山影視基地。皮衣棒球帽、淡淡香水味的趙本山開口就顯得懂行:「你們都是平面媒體吧?」其時,楊瀾領銜的電視媒體正在來的路上。面對電視、平面、網絡諸媒,趙本山必須懂得分配時間,否則「我還幹別的不?」

當他接受完文字、影像兩檔採訪,天已經黑了,他的臉色也略黑了一些。但眼瞅著攝影記者布好了燈、端著相機,他又不落忍了,給了我們幾分鐘,一面不忘抖幾個零口(二人轉裡即興的說口):「(拍)封面,我都快瘋了。」「行了吧,整得跟結婚照似的。」

夜幕下,趙本山又往劉老根大舞台去了。

問:二人轉講「說唱扮舞絕」五功,以您浸淫40多年的經驗和眼光,怎麼看小瀋陽現階段表演的優缺點?

趙本山:他個人有一個天賦,天生嗓子好,這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學高難度的歌,再高半調他也能上去。

問:音域挺寬的,有幾個八度好唱。

趙本山:對,這就是他天生的優勢。再加上這些年在民間二人轉舞台上的磨煉,他已經找到了跟觀眾比較恰當、準確的互動。

至於說以後小瀋陽能不能接我班兒啊,其實是兩碼事兒。他是搭上了這班車,愣給他弄起來的。我這兒一群學生,誰站到那兒都是那種效果,這只是剛剛敞開了一個大門。只是小瀋陽離春晚的舞台比較近,就先把他放到身邊了。現在這45個學生(含去世的李正春),各有優缺點,等到他們成熟的時候,我會一個一個推出去。

問:但王小虎、蔡維利參加2005年的春晚(在趙本山、范偉合作的小品《功夫》中演兩位徒弟),沒火。

趙本山:實際他們都行。那次是沒給他們戲份兒,這次是給小瀋陽、丫蛋戲份了,站在我的節目裡,我陪著他們。而且在一個最好的時間——調查說《不差錢》收視率是最高的,那二十幾分鐘有8億人在同時看,這是一個最好的時間,你想得演多少個電影才能有這麼多觀眾。所以說春晚不敢怠慢。

我們現在是進入了一個藝術的寬容時代,社會進步了,人們確實生活富了,想要開心。往前幾年,都不行。再加上小瀋陽一年前沒上成,憋著。這些加在一起,在那一刻,爆發了。

問:小瀋陽說,上台之前,你就關照他一句:把聲音放開,千萬別用假嗓子說話。

趙本山:表演上達到最準確,這不是誰都具備的。我懂他們,因為我自己是那麼過來的,所以只要我在台上,他們能走對,我不在,一下就亂了。你讓他們獨立站在舞台上,永遠有過火的地方,他們是把不住的。以他們的聰明才智,當看到這種尊重和知名度帶來的,他們會感受到很多……

問:他們就會有分寸。

趙本山:就會有分寸。這些年你什麼時候看到我喊了?這次春晚,他們把別人的音量用到我們身上,就小了,因為我們沒那麼大聲。我告訴他們,誰都不許喊。在台上,你把人物形態、造型調準了,人們會細聽你說啥,比喊有力量。

包括對老畢也是。好多人的表演總有先前的記憶,還有設計。他主持的時候常在那兒哈哈哈(學老畢的典型動作),抖神兒過多,節骨眼兒過多。剛開始我都沒跟他正經排,就排兩回,見著面就聊天兒。我就跟他說,千萬不要大了,演大了不好看。你不是主持人了,是生活當中的畢福劍接近了一個老農,你尊重這位老農(別當他是我),玩笑當中要叼住最準確的人物情感。畢福劍完成得非常好。別看他沒什麼話,傻乎乎地在那兒,但他的人物狀態全對。他要是拿一個主持人的狀態,也在那兒甩包袱、使相兒就不對了。在舞台上,都得進入最樸實的狀態。

問:現在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恐怕是:「來個小雞燉蘑菇。沒有。這個可以有。這個真沒有。」這段真的是棒,它是最普通的語言,不是包袱來的,而且循著戲劇性的推進。

趙本山:這個小品就是改變了以往那種三六四句後邊甩個包袱,它完全進入了一種生活狀態,每個人(演得)都不大。包括小丫蛋「感謝你八輩兒祖宗」,聽著這話有些咯愣,但它是表達一種心情。在緊張和興奮的狀態下,它允許,只要允許,共鳴就產生了,觀眾聽了就喜歡。

問:有人覺得這幾句是敗筆,因為在二人轉許多段子裡……

趙本山:(沒容說完)生活呀,允許有一批人不接受大俗的。不接受大俗是脫開土地的,完了自己拿自己當非常高雅的人,其實他是最骯髒的。真正的大雅是從大俗中提煉出來的,能親近大俗,你才是一個雅人。比較高的那些學者,譬如余秋雨老師,還有別的學者,他們不會說出這種話來。不會親近大俗的人,只能說他看了幾本書,認為自己有點學問,裝得不倫不類的,又寂寞又孤獨,就覺得我這一身文化怎麼就出不去呢?完了瞎寫幾篇文章,想引起別人關注,這沒有什麼意思。你要走進農民堆兒,大家可能都會這麼說話。當然了,你要沒有生活,一天假模假式把自己裝成個不吃湯食的人,那多累啊,其實就是一個沒文化的表現。

你看到最後,往往最高雅最有品味的人都倒霉了。真的,一到老家都不會說話了,把根底都忘了,包括出了國,回來「嗯哼」,「耶」,端肩兒(語速飛快,學聳肩),你這有用嗎?

問:看您的表演有兩點印象很深:一是準確,二是佈滿了細節。

趙本山:我的東西念著跟演出來是兩碼事兒。念,一個包袱不會有的。誰要把我的作品念響了,這是不可能的。凡是能念笑的東西,它都非常大。我那東西靠細微的,是按照人物狀態、情境自然發展出來的包袱。為什麼有個蘇格蘭「調情」呢?把小瀋陽這個人物先給它合理了。要不然那穿跑偏了的(裙褲)怎麼也拿不上去,你一個男人穿什麼裙褲?這得合理。所有笑話的大前提是人物關係要合理,故事推進要合理,不合理就不可笑。

問:您說過上春晚不快樂,您也可以像別人那樣慢慢遠離那個舞台的吧?

趙本山:我的小品走到今天,20年了。過去的合作者,秀敏、丹丹、范偉,這三個對於我來說……我要是找一些大腕兒來演,演成功了,還得說我離不開別人。領著我自己的學生上,別人沒得說了,也打造了隊伍。

說心裡話,我早就想退下這個舞台,可是沒辦法。我這時候退,對不起觀眾,因為他還喜歡看。你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這麼一會兒,你沒病沒災兒的,年齡也不大,你有什麼理由可退呢?就得逼著往前上。這回好了,如果我這個平台建立了,如果能讓上的話,來年就能上倆上仨。他們要能上的話,比現在的(小品)都好。因為他們的搞笑能力、敬業精神,包括對人物狀態的把握,都處在最佳時期。我最高興的就是,央視這麼一個春晚,終於接受了二人轉,這是我多少年奮鬥的目標。東北二人轉演員能有上萬,這個劇種有300年歷史,第一次走向這麼輝煌,不是驕傲地說,是因為我,你說我能不高興嗎?

至於我今後怎麼樣,誰代替我,我都沒想過。我恨不得一時有個人出來能把我滅了我能擱家跟孩子過年。我從1982年到現在還沒倒下,我自己都覺得是個奇跡。作為一個演員,當還有精氣神的時候,總是不想離開舞台,人都是這樣。我就給它比作戰場,那就是個戰場。勝與負你先不要管,但不允許當逃兵。

問:春晚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趙本山:說實話,春晚會捧紅一個人,也會毀掉一個人。

問:有一年演完回到後台,您哭了。

趙本山:就是去年(2008年)跟丹丹嘛。我都不知道自己哭,後來一看錄像,我咋哭了呢。有點累,累心。排練過程中她來了就發躁,一會兒哭了一會兒笑了,老不穩定。我這心裡就,哎喲,這是更年期?我說你可能是更年期。演完她跟我說,來年我可不上這玩意兒了,你可別讓我上了。我說,行。

春晚的這個審查過程是最蹂躪人的。審查就是帶有一種批評和提意見的眼光來看你,他不想笑,不想寬容你,你在台上演就會緊張,一緊張演的節目都不對勁,越演越走形。最難的就是幾個領導坐那兒審你。說實話這些年,這事兒我心裡一直不順當,這個制度它不科學。我說我寧可走我也沒法演,不是我腕兒大,因為演出得有個場所,是給觀眾演的。只要我這個東西在政治上沒有問題——演這麼些年,不可能有了。有時候看一遍他還樂,看第二遍他背下來了,第三遍他都能演了,所以他就讓你改:怎麼上次樂這次不樂了?不可能樂了,你都背下來了。

我不是不聽領導話,中央電視台對我也很好。心裡頭都要解放出來,過年了,中央電視台把這幫演員找到一起,大家都面帶笑容、不要鼻青臉腫走過這個過程。

我們這個民族缺點兒幽默感,它的先決條件是你得大氣點兒,把身段放下來。你說聽了一個玩笑,大夥兒都笑了,就你彆扭,你不心裡有病麼?

問:老百姓減壓看小品,您減壓靠什麼?

趙本山:我就是沖窗戶喊兩句,有時在春晚(劇組),心裡憋屈了,大半夜在走道吼「啊啊啊,都出來」。有時我看自己小品,也樂,在台上沒感覺,在台下看會被觀眾的情緒帶進去。

問:您說過以前您是泰森,現在是唐金。小品圈子裡也有句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廚子不是好裁縫。萬一有一天,您的學生輩裡有一兩個跳出來,說我也想做唐金,您會是一個什麼態度?

趙本山:那沒,沒什麼。我倒覺得,人到一定時期了……我對他們的培養全社會都知道,我相信有一天他們背叛我了,社會也不會答應,他要走的空間都沒路了,除非我做錯了。我身邊出去的,左一個右一個不都出去了嘛?沒關係。但借我光火起來的,起碼老百姓都有記憶。

說萬一他要好了接替你怎麼辦,那太好了。像小瀋陽,他將來要能火10年、20年,我會很高興……我都沒那麼大奢望,我說你先把這兩三年解決了。讓他忘掉這個輝煌,平實起來。咱都農村出來的,我就告訴他,你多回農村去看,看你過去演出的那些個小劇場,我都在那種環境演過。

他們都怕我,都不用深說,只要說「老實點兒」,他們馬上就老實了。因為他們在我的平台生存,家庭、生活條件,出任何問題我都管。這個問題不大。但他們畢竟很年輕,唸書都不多,有幾個是高中的,剩下都是初中、小學的,還有只念過一年的、沒念過書的。

問:字也不識?

趙本山:字不識還都能上網,會拼音,但打的不是那個字兒,呵呵呵。

問:要想走得遠,這會是個問題嗎?

趙本山:不會。我這些學生是社會大學培養出來的。你讀任何書,不如讀生活這本書,你把它讀懂了,可能在這個社會上你就站住了。有時候你讀了書拿到生活裡一對,發現照它的你做不了。

民間出大師。因為他接地氣,土生土長,是跟著觀眾的感覺吻合地、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我經常說這句話:學院也是有必要的,但學院的表演跟我們的表演是兩種力量,就像家養和野生一樣。看似是野的,但它的生命力是最強大的。

二人轉從前是田間地頭、村舍茶室,在那兒演,我是這個出身。它最精華的部分,是演員的基本功面廣,樂器、說唱、雜技,各自摸索的絕活兒,恐怕是其他藝術門類不具備的;再加上跟觀眾那種貼。任何難演的觀眾都遇到過,喝酒的、社會的,任何人坐那兒他們都不會懼怕。二人轉演員不知道「緊張」這兩個字,除非我有時候去了,有幾個害怕我,會緊張。我的這些學生,給高級領導幹部都演過,我只是告訴他們:多餘的不要來,太危險的動作不要來,就當底下坐著觀眾,他來欣賞你的表演,就沒有級別。

問:這幾天問了些本地人,說要看原汁原味的二人轉,得去比縣城更遠的鄉村。

趙本山:現在的二人轉,包括我弄的「綠色」,你說它還是二人轉嗎?它只是採用了二人轉的一個形式。「綠色」是指它保持淳樸自然,把那些黃的弄出去。

其實二人轉打情罵俏過去都是倆男的在一起演,它離不開這東西。你說人能離開本性、離開性嗎?包括文學、電影、電視,哪個離開了?性是有生命誘惑的,非要避開了不談,也不好。我覺得不如帶著一種大氣的眼光,讓自己娛樂起來。有人說沒看懂,《不差錢》是什麼主題?我跟他說,笑了就是主題。就這20來分鐘擱那兒不停地笑就是主題,這多深的主題吶,你還要什麼主題啊!你要有能耐5分鐘給我說笑了,我給你跪那兒。不可能你念首唐詩這邊笑得肚腸都疼了。它不需要什麼主題,只要跟生活是吻合的、和諧的,演出最善良最淳樸人的生活狀態。

問:您從演《摔三弦》《大觀燈》到現在,20多年過去了,現在是二人轉最好的年代嗎?

趙本山:還沒完全地。將來可能會更好,我想將來能接替春晚小品的就是二人轉。八九年前,我走高了,不想看二人轉了,不知道它發展成啥樣。有一天老何(何慶魁)兩口子跟我說,去看看現在的二人轉去吧,能把你樂死,是那種帶點黃,還打嘴巴子。我想那就去看看唄。過十五(指2000年元宵節),帶了一批老闆上林越(《劉老根》中演趙本山「女兒」山杏的閻學晶的丈夫,他開的劇場是吉林省長春市最有名的二人轉表演場所之一)那兒去看。看完我一晚上沒睡,就把後幾年要走的步驟都想完了。

其實二人轉這幾年恰恰幫助了我,因為我走遠了,沒有地方吸收營養了,回不來了。但我回到這個堆兒裡,跟他們一打交道,天天在舞台上,我的狀態還在。這人吶,為什麼有走得長遠有走得短的,就是因為忘了他原來是誰了。

問:在林越那兒看了張小飛的表演,您想做這個二人轉產業。除了文化方面的意識,有沒有商機上的考慮?

趙本山:這我都一個晚上考慮完了。小飛我當天晚上收的(徒弟),就收了這麼一個,當時演的還有幾個,現在那大龍(王金龍,2002年6月收為弟子),那會兒就那麼點兒(比畫1米來高),小孩兒。我們兜裡揣了點錢,都扔檯子上了,那天晚上得花了有好幾萬(以前受訪時曾說小費總共給了十幾萬元),喝了酒,高興啊。我說這東西沒有比它再好的了,雖然缺乏提煉和經營,但它是純民間的,這個最值錢。回來之後我就策劃搞東北二人轉民間藝人大賽,自己白搭了一百多萬,給他們發的獎,搞了兩屆。接著開了兩個劇場,後來拍電視劇《劉老根》……就這麼一點兒一點兒地,這都不是突然的、偶然的,我堅持很長時間了。

問:好的二人轉本子是不是要依靠專業的創作隊伍?

趙本山:二人轉一旦專業起來、學院起來,它指定死亡。因為它所有的笑料都是通過觀眾來的。《大觀燈》我演了上千場,每一場都不一樣。會根據觀眾的反應,突然來句話兒。這都是實踐出來的,不是擱那兒寫出來的。好多劇本你覺得到那兒會笑,觀眾沒笑;還有的沒拿它當笑話,可到那句話觀眾笑了!

問:當時您發動身邊親朋好友調查二人轉的演出場所和藝人情況,大致是個什麼情況?

趙本山:就是好多優秀的藝術人才都散在民間,當年跟我合夥幹過的都還在唱。唱一場幾十塊錢,有的一兩百塊錢。有段時間二人轉的處境其實相當危險,掃黃都抓。因為它啥話都說,什麼嗑都敢嘮,有些還涉及政治。當時城裡其實沒人知道二人轉,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

後來我就提出「綠色二人轉」,因為一晚上面對上千觀眾,你不能開這種玩笑。離性什麼的稍微遠一點兒,最起碼含蓄一點兒,兩輩人、領著孩子能坐那兒看,或者你請一個客人看,主人臉上能不害臊?現在我公司都形成制度了,哪句話說過了,回來就交錢來——這不允許。新來的看幾天,在舞台上培訓一段,把他最優秀的、天生的那種幽默感和舞台技巧留下,剩下的鹹爛雜嗑都甩掉。他們都是這麼過來的,包括小瀋陽也是。

問:能不能反過來想想,隨著這30年您的城市化,二人轉也在城市化,為了適應城市觀眾的口味,它「綠色」了,基本能登大雅之堂了。但農民愛看的,可能就是那些不那麼綠的。

趙本山:不是啊,現在除了我們這個是綠色的,民間它還是那樣兒!還那麼狠,抄起鞋底就來。

問:從心底裡講,您覺得哪種更可愛?

趙本山:我覺得它生存要看條件。那塊土壤就適合那麼生存。在農村演,你不抽他倆鞋底兒他還不高興,不過癮,你文明起來他看不懂了。

問:您在蓮花鄉石嘴溝村時,村裡人有哪些樂子?

趙本山:那時沒有娛樂,只有自娛自樂。在田間地頭,把地鏟到頭了,摔一跤,打個把式,把人衣服給扒掉,全是這種。完了唱兩口,東北二人轉都會唱兩口。一黑天就睡覺了,沒什麼生活,有人就打點兒小麻將,扣點兒小紙牌。人窮也好富也好,你要有點兒娛樂的精神。

問:有沒覺得自己生逢其時,趕上了一個娛樂時代?

趙本山:過去我趕上的那個年代,娛樂就是中午鏟完地了,那邊有個小河溝,扎進去洗個澡,那是一個興奮點。一直聽火車叫的聲兒,就沒見火車長什麼樣兒,是站著走還是趴著走,根本不知道,當看著火車開近了,那是個興奮點;上了火車一看,怎麼這麼長呢,還這麼多人,這也是個興奮點。人是在一個建設的過程中往前走。比方你做夢都想蓋個自己的小房子,這是個興奮點,完了買個電視你興奮,添個冰箱你還興奮,都添全了,你很孤獨,想都有了我還幹嗎呢?

問:還缺個人兒。

趙本山:對,還缺個人兒,得找個人兒。一點一點,生命當中是有誘惑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樂也在發展它的狀態。但你說那下崗的就沒快樂麼?我覺得他活得比咱都快樂。我經常戴(墨)鏡坐車裡偷看他們扭秧歌。他們連吃飯都很緊張,回去趕緊摟一把,整點兒啤酒,那雞腿都有味兒了,他啪啪對付兩口。上去了就扭,他比誰都快樂。他那生活質量,不亞於億萬富翁,真的。

問:您常說「我就是一個農民」,但無論從社會地位、影響力,還是財富來看,翻翻共和國60年歷史,恐怕沒有幾個農民能跟您相比。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有喜悅的一面,有沒有煩惱的一面?

趙本山:煩惱多了。壓在自己身上的事,這麼大塊地兒,又得管這麼些個不好管的人。我這些學生都是民間藝人裡最優秀的,腦子反應極快,都是野生的,一身勁兒,像野牛一樣。你要不給套上套兒,他不給你拉毛了嗎?調頭他不頂你嗎?就得每天跟他們待在一起。

過去民間藝人走到一起,表面上裝客氣,其實那是……比方我要是在你前頭演,我得把你禍害死,讓你沒法演。現在小瀋陽在他師兄弟當中,突然一個天一個地了,生活質量都不一樣了,你說別人怎麼辦?我就得跟他們講,這個團隊冒出任何一個人你們都應該高興。

問:昨天我們看到小瀋陽開100多萬的途銳。

趙本山:他們都有車了。我說不要攀比,一點一點來,把這個弄火了,看那個困難了,還得讓那個……都得我管。說實話,他們都管我借過錢。

問:帶還的嗎?

趙本山:還不還……那沒錢還什麼。包括我那死的大徒弟(李正春),他們家我現在都管,每一年我都給拿點兒。他孩子擱我那學院唸書呢,他媳婦沒事過來,我就跟幾個徒弟說,你們大師哥沒了,你們幾個湊一點,就夠她活一年的。要記住,人必須要有情感,沒情感搞不了藝術。那些屁球球的藝術家,對社會對人沒情感,他絕對成不了大家。你這藝術裡所有的東西都是真的,它才能留下,才可能是偉大的。

問:這些年您心裡不痛快時常回老家,跟鄉親們脫鞋上炕聊家常……

趙本山:(沒等說完)其實我這個人吶,要是有一件事讓我心裡憋屈,我會用五分鐘到十分鐘排解到別人身上。不如我的人,我從來不欺負;比方說這個人把我惹急了,我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人,如果他跟我兩個是對等的,我豁出命來跟他拼;如果這個人不是我能抵擋得了的,也不把它藏在心裡,會找朋友說出去,不往身上壓事兒。跟我徒弟也是,來氣了我說「我揍你,臭美」,其實我從來沒打過他們,只要他們……唉呀,都像孩子似的。只要跪在地上了,叫聲「師傅」(指拜師),那就是一種責任。有的什麼毛病都有,犯那些毛病你都眼花繚亂。就得一點一點地告訴他們,該怎樣做人,什麼事不該做,都善良起來,活得跟過去完全不一樣,別較勁。我現在還在,他們能公開犯這樣那樣的毛病,有一天我不在了,沒準兒就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大笑話。我希望這趙家班兒走了多少年老大老二還在一塊兒,經營這個事業,這是最好的。

問:幾十號人,您管得過來麼?

趙本山:這個團隊,說有人犯了一個錯誤,都不用匯報是誰,只要說有這麼個事,我就知道是誰幹的。他們跟我嘮幾句話,我就知道他下邊想幹啥。有時候他兜一圈,不為這個事,是為另外一個事,這我都知道。所以跟我待待拉拉這麼長時間,變成一種感情了。他們哥兒幾個互相之間也說,咱別惹老爹生氣。過去他們都管我叫老爸,今年我可說了,這稱呼有點兒俗氣,不允許叫爹啊這個那個的不好,都叫師傅。咱們得跟社會接軌,留下老的傳統,但有些舊的習慣、講究就不要了,沒用。

問:傳統中哪些能改,哪些不能動,一直是個難。

趙本山:因為我們懷舊傳統,耽誤了現在的藝術市場。比方說京劇,國家都在幫著振興,還給錄到課本裡。還讓它按傳統演,除了幾個大腕兒的戲,你說現在誰看哪?在烘托傳統的時候你必須有一種與時代同步的改革意識,得接受現在的人、事、物,不接受愣給予觀眾等於強迫是不是?

問:有沒有想過,做到某個程度就收手歇了,跟家裡人去海邊釣釣魚,回家孩子們也不把您當客人了?

趙本山:(聲音倏地低了下來)咋不想。現在自己都說了不算了。停不下來。

《那些說不出的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