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開始培育稻種

袁隆平經常自比是一顆種子,這顆種子落在安江農校這塊土地上,他要生根,他要發芽,他要成長。可是大環境卻不允許他一點點地長大。

飢餓和運動,就像鋒利的鐵鋤和巨鐮,它們貪婪地切割著人世中的一切,包括榮譽、人性和生命。凡是不被那兩種可怕的東西收割的,那一定是合格的種子,這顆種子經歷了風雨,才有了得見彩虹的資質。

袁隆平在水田里發現那株鶴立雞群的「希望之稻」,這顆水稻又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好運氣?

安江農校為了支持袁隆平進行遺傳學實驗,特地給他分了半畝地作實驗田。雖然這塊實驗田的肥水情況並不是很好,但對於袁隆平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袁隆平一開始利用孟德爾和摩爾根的遺傳學,試圖在實驗田中首先培育小麥。可是,就在這時候,一個全國性的小麥會議召開了,袁隆平隨後得到了一個令他震驚不已的消息,西藏的小麥都已經畝產千斤了,可是湖南省的小麥產量全國倒數第一,畝產平均不到300斤。原因是氣候不適合,小麥容易得赤霉病。

袁隆平決定不搞小麥,可他琢磨是否搞紅薯育苗的時候,中央面對全國性的災荒,適時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和提高」八字方針。為了響應「全黨動手大辦糧食,大辦農業」的號召,校黨委也作出了決定,一定要走:「教學、生產和科研相結合的道路」。

袁隆平隨後接到了一個任務,要他領著學生們去黔陽縣硤州公社秀建大隊,參加勞動鍛煉。袁隆平領著學生們來到目的地,就住在生產隊隊長老向的家裡。他每天一早就挽起褲腳和當地的鄉親們一起下田插秧,收工的時候,袁隆平和房東一起,吃紅薯葉熬成的又澀又苦的菜粥。

對於農村生活,袁隆平一點也不覺得苦,稍有閒暇,便蹲在田邊仔細觀察,並拿起自己的記錄夾,將春耕、播種、除草和施肥等事項的要點都一一記錄在冊。

袁隆平雖然是名牌農業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可是他卻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更沒有忘記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他已經和當地的農民打成了一片,老向也很喜歡說話辦事直爽、不拐彎的袁隆平,一來二去,他們倆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這天,老向身披蓑衣,冒雨背著一個沉甸甸的袋子從外面趕了回來。袁隆平納悶地問:「向隊長,你冒雨這是幹什麼去了?」

老向放下背上沉甸甸的袋子,揭開口袋嘴,從裡面抓出了一把顏色金黃,籽粒飽滿的稻種。他對袁隆平說:「袁老師,要想多打糧食,渡過眼前的難關,只有靠這些好種子!」

袁隆平接過老向手中的種子,問:「這種子真的能增產嗎?」

老向告訴袁隆平,秀建大隊的稻子連續減產,去年的時候,大家都去別的地方換種,這才沒有吃國家的返銷糧。講完了這些話,老向歎了一口氣,說:「袁老師,我聽說你們安江農校也在搞育種工作,要是能夠培育出畝產五百斤、八百斤、一千斤的好種子,我們就不用整天吃這紅薯粥了!」

莊稼一枝花,全憑糞當家,沒有好種子,全是白抓瞎。袁隆平暗下決心,一定要加快培育種子的腳步,可是哪些種子農民最需要,究竟哪種作物的種子才是自己今後主攻的方向呢?

當天晚上,老向就將全體社員召集到了村部,開了一個抓緊種水稻的動員會。老向在會議上發言,令迷茫中的袁隆平有了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

老向告訴全體社員,秀建大隊總共有幾千畝地,這些地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種的水稻,也就是說,大家要想吃飽飯,必須要把水稻種好。他用「車轱轆話」強調了好幾遍種植水稻的重要性。臨散會,老向又搭上了一句:「大家要注意一下,別忘了紅薯要育苗了!」

聽到這裡,袁隆平才清晰地意識到,在湖南的種植業中,紅薯只是個搭頭,根本就沒法和「大哥大」級別的水稻比,想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村低產缺糧的狀態,只有育出真正高產的水稻種子。

袁隆平在農村的勞動鍛煉期滿,又回到了安江農校,他在自己的半畝實驗田中,全都種上了實驗水稻。

世界上共有五大經濟作物,分別是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和棉花。在袁隆平之前,後四種農作物在孟德爾和摩爾根遺傳理論的指導下,已經分別雜交出高產的種子,唯有水稻的雜交育種工作一直停滯,裹足不前。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雜交有沒有優勢?這個問題,早在美國著名遺傳學家辛諾特鄧恩和杜布贊斯基所著的《遺傳學原理》一書中,就給予了清楚的回答: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會使旺勢消滅,異交一般不表現雜種優勢。

袁隆平卻對這些遺傳學權威的觀點持懷疑的態度,認為他們得出的「權威」結論應該是一種形式邏輯上的推理,他想:玉米也是自花授粉作物,為何它的雜交種子有雜交優勢?而水稻這種自花授粉的品種卻沒有?

「讓珊瑚遠離驚濤駭浪的侵蝕嗎?那無疑是將它們的美麗葬送……苦難過去就是甘美的到來」——德國偉大的詩人歌德對苦難的理解確實可以讓我們得到深深的警示和啟發。

袁隆平培養雜交水稻的實驗剛剛起步,浮誇風帶來的惡果——國內三年困難時期便開始了。隨著一場大饑荒橫掃中華大地,安江農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也被這場災難徹底破壞了。

由於國家經濟困難,除了少部分吃「皇糧」的城鎮戶口學生能夠留校繼續學習之外,其餘大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都已經全部被放假回家。安江農校這個佔地百餘畝的校園,一下子從喧鬧陷入到了沉寂,袁隆平每天早上醒來,真有一種很不適應的感覺。

安江農校在學校後的山坡上給袁隆平劃了一塊自留地,袁隆平雖然在地裡種上了紅薯、土豆和各種綠油油的蔬菜,可是這些果腹的糧食和蔬菜長成得需要時間,為了緩解飢餓,袁隆平就開始製作雙蒸飯。

雙蒸飯,顧名思義,就是將蒸熟的米飯再放上蘇打復蒸一次,米飯放上蘇打後,蒸熟的米粒就會膨脹,經過雙蒸處理過的米飯,就會比平時多出三分之一,可是不管怎麼加工,米飯的總量沒變,這種雙蒸飯吃到肚子裡之後,還是會餓,而且比平時餓得更快。

袁隆平最喜歡的體育運動就是游泳了,可是三年困難時期,因為吃不飽飯,體能不足,下江游泳無異於自殺,這項運動也就被迫中斷了。

袁隆平雖然餓得走路打晃,可是他培育雜交水稻的工作卻一點也沒有鬆懈。

袁隆平當時培育水稻,用的也是農業育種科研工作中屢屢有較好成效的系統選育法。這種選育法,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到一個水稻群體中,選擇表型良好的變異單株水稻加以培養。然後再優中選優,最後經過優勝劣汰,將遺傳性最好的品種培育出來。

陳永康選育的「老來青」水稻品種,就是得益於系統選育法,而著名育種專家金善寶的「中大2419」稻種,也是這樣選育出來的。

袁隆平這天餓著肚子,到已經抽穗成熟的水稻實驗田去選種,他忽然發現一丘旱稻田中生長著一株「鶴立雞群」般的特優稻穗。袁隆平最初還以為是因為自己飢餓,以至於出現了幻覺,他揉揉眼睛,定睛再瞧,這才認定,眼前聳立在田中的高大稻穗,正迎風向他頻頻招手……

這株特優水稻個體偉岸,十多個八寸長的稻穗掃帚似的向下垂著。袁隆平真好似在乾旱的沙漠遇到了清泉,面對著上蒼送給他的解渴的「甘霖」,他真有一種欣喜若狂的感覺。他俯下身子,仔細一數那株稻穗,一個分櫱,就有整整230個稻粒,如果用它做種子,相信畝產會超過千斤。

此時此刻,袁隆平真比撿到了「寶貝」還高興,他馬上找來一條紅絲帶,為這棵「希望之稻」做上了醒目的標記。

《袁隆平:中國神農的世界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