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hao123攬在自己懷中的百度,有了在納斯達克掛牌的實力。此時,已沒人能阻止其迅猛發展,對手若想與之競爭,唯一的辦法不是下絆子,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用實力說話。
在與百度的數次較量中,Google已經明白,若不加快發展速度,自己世界搜索引擎霸主的位置終將會被百度取代。因此,拓展海外市場已成了Google最重要的戰略計劃,更是當務之急。儘管其在很多國家都大受追捧,可在中國市場卻表現平平。
中國龐大而又特殊的互聯網市場,業已成為世界互聯網大咖們關注的焦點。Google希望快速在這片市場站住腳,否則也會面臨後浪推前浪的危險。只是,百度風馳電掣的發展速度,卻讓其望塵莫及。為此,Google邀請了眾多研究中國的專家及學者,就中國市場為其出謀獻計。
Google輾轉難眠,百度卻順風順水。2004年第一季度的搜索流量份額,百度已大幅超越Google,僅第一季度的收入,就達520萬美元之多。
隨後,百度遷至中關村理想國際大廈,為攻入納斯達克做著最後的準備。Google疲於應對中國市場,百度則吹響了上市號角。
李彥宏在籌備百度上市方面表現的很低調。當時,很多投資銀行都看出了百度要上市,每家銀行都想做百度股票的承銷商,最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和高盛兩家銀行拔得頭籌,成為主承銷商。承銷商銀行派出相關工作人員進駐百度,並輔助其處理上市的相關事務。
為了讓此次上市能獲開門紅,百度在招股說明書上下了不少功夫,所有工作人員每天都要開10個小時左右的會議,這樣的快節奏準備,讓百度有更多時間對招股書中的數據內容進行更新,保證內容的時效性。
2004年4月,李彥宏提議對百度的股份進行拆股。所謂拆股,即是將百度現有股票一分為二,此舉的好處是,所有員工的持股期權會翻一番,這是李彥宏對百度人發放的「福利」。當時,十多個曾在百度的持股人都因故離開了公司,分佈在世界各地。百度用盡了各種辦法將他們找到,並簽署了有關拆股的法律文件。
被找回的這些人根本沒想到,離開百度多年之後,百度仍沒有忘了他們,心中對百度、對李彥宏的感激難以言表。
為了加快百度上市的步伐,李彥宏決定在上市前進行第三次融資。當時,百度CFO的位置空缺,為了不影響第三次融資的進程,眼下最重要的,即是找到一個能擔此重任的能人。
有人向李彥宏推薦了一位財務顧問,此人在全球範圍擁有9年的全面財務顧問經驗。李彥宏看了資料後,當即拍板,認定他就是百度未來的CFO。
他是誰?他就是百度未來的財務之神——王湛生。
兩人見面後,李彥宏向王湛生詳細介紹了百度目前的財務管理情況,王湛生瞭解詳情之後,並未表現出多大興趣,居然拒絕了李彥宏的邀請。
李彥宏不打算放棄,從經驗來看,王湛生是最合適的人選,此後他經常約王湛生見面。如此軟磨硬泡,王湛生出於李彥宏的顏面,便答應去百度試一試,同時願意幫助百度進行上市前的第三次融資。
王湛生詢問李彥宏,百度現在的估值是多少,李彥宏說1.5億美元,這讓他不禁大吃一驚。因為他根本想像不到,2003年還在虧本的百度,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賺了這麼多錢。
王湛生找來了百度2003年的財務報表,可任他怎麼算,都算不出百度會有如此之高估值。他對百度產生了懷疑,便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研究百度的財務上。不久,百度在短時間內又賺到幾百萬美元,這樣的成績擺在王湛生面前,他不得不豎起大拇指,他開始認可百度,認可李彥宏。
CFO的問題解決了,募集資金的計劃也隨即提上日程。按照估值,百度的募資金額為1.5億美元,每股價格6美元多。當年,百度第一次融資時的股價只有20多美分,第二次融資也僅1美元多一點。此時卻翻了幾倍,讓人驚歎。
按照百度每股6美元的價格計算,不到4年的時間,其「本益比」將會是此時的200多倍。王湛生當時和李彥宏開玩笑,叫他千萬不要把這個估值告訴那些投資商,不然投資商肯定會大叫,Robin瘋了,怎麼可能有200倍?!
李彥宏不在乎是否保密,反倒覺得王湛生這個玩笑很有趣,他想測試一下。當他提到本益比翻200倍時,投資商的確表現得很驚訝,雖然沒有大叫,可仍露出懷疑的神情。對於這些潛在投資人的反映,李彥宏不慌不忙地解釋說,不應該往後看,而要往前看,去判斷百度一年、兩年後的價值,而不是去看百度過去掙了多少錢。
2004年6月15日,百度宣佈,包括全美三大風投商的德豐傑在內的8家風險投資公司,對百度的總投資金額約1470萬美元。如此巨大的融資額數,如此之多的投資公司,卻未曾使融資進度受到絲毫影響,不到半年時間,全部談判結束。而對李彥宏來說,他希望投資百度的公司並不只限於這8家。
值得玩味的是,在這8家投資公司中,居然出現了Google的名字。對於Google的投資數額,百度從未對外公開過。百度和Google多年來一直都是競爭對手,此時Google作為百度的投資人出現在中國市場,讓一眾業內人士浮想聯翩,沒人知道兩家公司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李彥宏對此適時地做出了回應,他說:「Google作為我們的一名股東,我們要努力為之帶來回報;而作為競爭對手,我們一定要超過Google,要做得比Google好。」
李彥宏覺得,搜索產業的潛力不可估量,需要業內更多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將搜索產業做大,至於誰投資了百度,已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了。
對百度而言,Google參與投資,絕不單純是為了賺錢。它很可能是在效仿雅虎收購3721的方式,堂而皇之地打入中國市場。
是時,國內大多數網站老闆都先是將自己的網站做大,接著賣個好價錢,最後過上安逸的生活。可這不是李彥宏的風格,他追求的是不斷挑戰。對於Google投資百度,李彥宏說,百度和Google會分開運作,不會走3721的老路,不會讓Google注資太多,並將其所持股份控制在百度允許的最小範圍內。
如此看來,與其說Google選擇了百度,不如說百度「主動」讓其選擇。
百度已確定在美國上市,而在美國,百度的知名度自然無法與Google相比。此時有了Google這個股東,「從眾」心理會讓很多人相信,百度是個優秀的網站,不然Google怎會投資?這也是在變相地向美國用戶推薦百度中文搜索引擎。
百度與Google的聯手,更像是在為統一搜索引擎市場做準備。百度是雙字節市場霸主,Google是單字節市場的王者,在綜合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兩強相爭,不如強強聯合,共分天下。
話說回來,對於Google的參股,百度也是無法直接拒絕的,雖說百度具備與Google抗衡的實力,但Google想要將處於弱勢的百度扼殺在納斯達克門外,也不是太難的事。綜合來看,讓Google參股,對百度有利無害。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百度上市節奏越發明快之時,百度高層發生了人員變動。2004年12月14日,公司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歡送會,歡送的人,正是為百度做出卓絕貢獻的「首席策略官」徐勇。
徐勇表示,在百度融到包括Google在內的8家公司的投資後,他開始有了辭職創業的想法。2004年10月,在百度的一次會議上,徐勇就表示了自己想要離開百度的想法,他認為,成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出來的,百度的進一步融資,已經說明其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此時也比較適合自己離開。
徐勇離開,李彥宏感到很失落,但他支持徐勇的決定,他說:「徐勇先生在百度近5年的成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現在公司各方面已經進入良性的運營軌道,盈利情況越來越好,所以我們對他這一決定表示理解。他對百度各項業務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相信他將會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更多成就。」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大將離開,隊伍還得繼續前進。此時的百度,全身披掛整齊,只等著站在耀眼的舞台上,敲響震撼人心的大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