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庫,維權之戰

2009年12月,百度推出了「百度文庫」,作為互聯網用戶進行文檔互動的平台,百度為其添加了閱讀、上傳、下載等功能,意欲將其在應用上變得更加靈活。

百度文庫是當時國內信息量最大的資料網站,其便利性極大地滿足了互聯網用戶的需求,海量的互聯網用戶對其愛不釋手。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搞得很有聲色的百度文庫,也一樣飽受「詬病」。其中涉及到的課件、習題、考試題庫、論文報告、專業資料、公文、法律文件、文學作品等多方面資料,引起了原作者、出版商及相關部門的強烈不滿,他們都覺得百度有嚴重的侵權行為。

2010年12月,文字著作權協會、盛大文學、磨鐵圖書公司聯合發出了《針對百度文庫侵權盜版的聯合聲明》,並向社會承諾:「必將與百度文庫鬥爭到底,一定要把百度文庫的侵權盜版行為徹底根除。」盛大文學更是對外界高調宣稱:「百度文庫不死,中國原創文學必亡。」

面對外界喧雜的「聲討」和「質疑」聲,百度不得不作出回應:百度文庫屬網絡文件分享模式,因此百度並沒有任何侵權的行為,百度文庫內的文學著作及資料等,並非百度提供,都是使用百度文庫的網友上傳的,百度只是提供了一個較為便捷的文件分享平台,沒有上傳過任何侵權的文學著作及資料。

百度的解釋,並未使得風波平息,形勢反倒愈演愈烈。

2011年3月15日,50位知名作家聯合發佈了一篇名為《中國作家聲討百度書》的文章,他們在書中稱:「百度偷走了我們的作品,偷走了我們的權利,偷走了我們的財物,把百度文庫變成了一個賊贓市場,」這下,百度文庫成了眾矢之的。

幾天後,中國音像協會唱片工作委員會,代表所有「受害者」加入這場混戰中,並聯手文學界,共同呼籲網絡用戶加入到維護知識產權的行動中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度文庫的資料已超過兩億,似乎並不受制於「討伐之聲」,隨即,越來越多的作者參與到百度侵權案的糾紛中。這是百度自精準廣告後,二次遭遇信任危機。

3月25日,百度文庫的相關負責人和「受害」的出版商及作家進行了首次正面交鋒。雙方經過了長時間的過激辯論後,並沒有一方願意冷靜下來解決問題。終而,談判在近乎「你死我活」的極端氛圍中結束。

3月28日,韓寒、賈平凹等知名作家將百度告上法庭,網絡侵權事件再次出現在人們眼前,百度與文化出版界的關係也正式決裂。利益分享機制失衡、公眾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等問題,自然而然地成了互聯網侵權案件頻發的最大原因。

韓寒還曾在博客中發表了名為《給李彥宏先生的一封信》的文章,文中,他詳細地描述了出版行業的種種艱辛和不如意,並誠懇地請求李彥宏接受外界對百度文庫的批評。言辭十分尖銳,字字如刀,刀刀見血。

一段時間後,百度並沒有因愈發激烈的爭論而對百度文庫做太多處置,每天網友上傳文件的目錄仍在更新。不過,此前的一個隱性細節,似乎也表明了百度並非對此坐視不理。截止到3月26日,百度文庫內的文檔總數由之前的20409963份下降為18966311份。

作者們對百度一路圍追堵截,百度侵權問題也成了各大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這對百度文庫自然造成了巨大威脅。思考再三,百度終於做出了正面回應,意在盡快結束此次「侵權事件」。

百度總部抽調了數百名優秀員工,組成「百度文庫」救援團,所有人齊心協力,每天都加班加點,詳細翻查百度文庫內的所有文檔的版權情況,並向所有被侵權的作家承諾,3日之內必將百度文庫內所有涉及侵犯著作版權的文檔做刪除處理。

對於此次事件,上海福一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周賓卿認為,在行為上,百度文庫並沒有構成所謂的「侵權」,但百度文庫的的確確是個製造侵權行為的網站。也就是說,百度用戶上傳的文檔做了歸類的編輯加工處理,因此成為了ICP,需要對產品內容負法律責任,百度文庫就是產品,文庫中的文檔就是產品內容。

最重要的是,百度通過這些文檔進行廣告發放,因此文檔分享平台具備了商業運營平台的性質。依照我國的法律規定,如果擅自運用未授權的作品進行商業盈利,就屬於侵權行為。

盛大文學CEO侯小強曾說,百度此次盜版行為,將會對盛大造成每年10億元的損失:「百度方面否認侵權,是不想把嘴裡的美食吐出去。」

很多被侵犯版權的相關單位均口徑一致:「現在已經不想解決百度的侵權問題,而是想直接將百度文庫根除。」

百度文庫陷入了生存危機,李彥宏自不能坐以待斃。很快,他首次以個人身份就百度侵權行為對外界作出回應,給了出版商及作家們一個合理的交待。

他在聲明中稱:「我本人也正與公司的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如果百度文庫不能有效地清除盜版,百度文庫甚至可以關掉。這個事情調動了百度和很多其他部門的力量做這項工作,我也希望加強這方面的管理,我也跟我的團隊講得非常清楚,態度非常明確,如何管好。當然了,我們更希望跟版權方和作家能夠共同探討一種未來的各方共贏的商業模式,我也非常期待會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隨後,他提出了能使百度文庫繼續生存下去的辦法,即作品先審核再上傳,這即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侵權現象的再次發生。並且,為作家提供正版作品瀏覽平台,網絡用戶通過付費的方式進行下載閱讀,便可將所得費用與出版社、作者按照廣告的分配方式進行利益分成。如此一來,既能保障版權不受侵害,還能獲得部分利潤,是真正意義上的互利共贏模式。

事實上,在侵權事件爆發之初,鑒於來自各界的指責,以及百度文庫內文件的侵權現象,百度的科技研發部門就已開始對「版權作品DNA對比識別系統」進行設計和研發。

該系統主要通過後台識別技術,將網友想要上傳的文件在審核期間與原著資源進行比對,將侵權與盜版的文檔徹底抹殺在互聯網之外。同時,百度還開通了盜版舉報的功能,在發現盜版時即刻作出回應,並將盜版文件刪除。

3月30日,百度召開了與出版商、作家之間的首次和解大會,推出了全新的「百度文庫版權合作平台」。該平台內的內容均由版權方提供,以合作的方式為百度用戶提供正版文學資源,同時對版權方予以宣傳和支持。

百度文庫為合作出版商、作家提供了多種分成方式,這當屬向出版方及作家示好的表現,希望通過這種共贏的方式化敵為友,成為友善的合作夥伴,在維護雙方利益的同時,對著作版權進行全方位的保護,並把維護知識產權的義務執行到底。

對百度來說,這筆買賣橫豎都是賺。百度文庫與出版商的利益分成逐月計算,且百度的在線圖書價格均由出版方決定。

此後,百度廣告平台將推出更多的廣告投放模式,而作品的流量越高,版權方在廣告方面所獲得的利益就越多。可見,廣告分成並不只是這次侵權事件的解決辦法,也是網絡版權未來的發展方向。

百度在與各方單位就侵權問題和解後,便開始與出版商進行密切合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澱,百度文庫已與20多家出版社達成合作意向。

2011年7月7日,百度與正版圖書商的合作更進一步。此時,百度已與全國46家版權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正版電子圖書數量超過了1萬冊。

百度繼續擴大電子圖書市場,先後與大型出版集團進行商業合作洽談,其中包括各大院校出版社,甚至畢淑敏這樣的重量級作家,都對百度的合作意向表示出好感。

在李彥宏的帶領下,百度終於擺脫了「維權之戰」所帶來的困擾,還開闢出了一塊新的市場——電子書市場,通過互利共贏的商業模式,算是平息了這場沸沸揚揚的侵權事件。

《李彥宏:百度與智能時代的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