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三年農曆十月八日(公元一八九七年十一月二日),由遜清郵傳部尚畫盛宣懷創辦的「中國通商」,是為我國最早的一家銀行。盛宣懷逝世以後,這銀行一直由傅筱庵掌管,可是,從民國二十四年起,外國報章維志提到杜月笙,每每以「銀行家」、「中國通商銀行董事長」為其第一個頭銜,順手拈來一個例手,英國人在公元一九三三(民國二十二年出版的「上海名人錄」中,即曾載有:
「杜月笙,生於一八八七年,上海人,自幼從商,目前是上海法租界最有權勢的居民是著名的慈善家,一九三二年任命為法租界公董局華董。他又是上海中國通商銀行、中匯銀行董事長,正始中學創辦人,上海急診醫院董事長、商會監事、華豐造紙公司、紗布交易所、大達輪船公司、寧波仁灣醫院董事長……」
中國通商銀行怎麼會從傅筱庵手中,移轉到杜月笙的名下來呢,這話,得從民國二十二年「廢兩改元」,和二十四年的「實施法幣政策」,這兩件黃浦灘上,以至全國各地的驚風駭浪大事說起。
我國貨幣向采銀本位,往民國二十二年之前,尤其銀兩和銀元並用,輒常混淆不清,而早年開設的銀行,又不分官辦抑或民營,一概部有資格發行紙幣,發行鈔票的利益大極,可是風險則擔得更大。由於國人重硬貨而輕鈔票的心理,時局一有變化,或者偶然傳出風聲,往住就會發生擠兌,而把準備不夠充份,兼以調度周轉乏力的銀行逼倒,影響金融市場,為害至鉅。
當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國家已告統一,凡此金融上的混亂現象,勢必加以匡正。尤其一九三O年(民國十九年)時代,世界經濟恐慌,英、美、日等各國相繼改革幣制,實行英鎊、美金、日圓貶值,藉以渡過難關。反觀我國剛在民國二十二年,大力推行「廢兩改元」政策,恰值國際銀價步步高陞,於是從民國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白銀外流淨值竟達九億二十七百萬元。國家經濟受不了這麼重大的打擊,於是通貨緊縮,物價大跌,百業蕭條而產業瀕危。國民政府迫不得已,乃在民國二十四年(公元一九三五)十一月四日,採取斷然措施,停止使用銀本位,採行「無限製法償通貨管理制度」,實施「法幣政策」。規定法幣發行按十足準備,其中現金六成,保證準備四成,規定法幣一元兌英鎊一四二五便士,對美匯率為美金二角九分七厘五毫,同時頒令一切白銀收歸國有,集中發行於國家銀行,並組織發行準備管理委員會,定期檢查,以固幣信。
民國二十三年起即已發生的金融危機,為什麼挽救良策「法幣政策」要到一年多以後方始公佈,關鍵正在於「集中發行於國家銀行」這一句話上,因為國家發行法幣,以往有權發行鈔票的公私銀行都必須分別加以清理,否則,國家銀行使唯有被迫大量發出法幣換回各銀行的鈔票,那麼,不但國家銀行要代所有銀行背上包袱,尤且,極可能使法幣一登場便步上「通貨膨脹」的噩運。
山雨欲來風滿樓,全國各銀行都面臨生存與否的嚴重考驗。
官方把消息瞞得很緊,而且,在進行「清理」的過程中,一切的一切都保持高度的機密。
經過調查,有發行權的銀行一共是十二家,除了官辦、官商合辦者外,必須「清理」或控制的,一共有六家,中國通商銀行便在這紙黑名單中,位列第三,據統計,到民國二十三年底為止,中國通商的發行額,計達三千四百三十萬元。
官方對症下藥,所採收的手段是先由中央、中國、交通三大銀行秘密集中「有懈可擊」的四家民營銀行鈔票,然後擇定有利時日,持往兌現。倘若兌不出現來。便以「準備不符規定」的事實,報由官方施加檢查,當這些銀行情勢危急,再以維持金融為名,加入官股,指派董事或董事長,予以全面控制。
中國通商銀行以其悠久的歷史,傅筱庵穩健平實的作風,加上盛宣懷全家及其關係方面的經濟潛力,照說是很不至於發生問題的。但是,很不湊巧,由於兩項意外的因素,使傳筱庵陷於困境,無法自拔,坐使這一財力雄厚、信用素孚的中國第一家銀行,像斷線風箏一樣的從自己手中飛去。
首先是中國通商歷年來賺了不少的錢,傅筱庵眼見民國二十二、三年之交,上海地價暴漲,建築事業大行其道,他乃為之霍霍心動,深感良機決不可失,於是他斥資一千萬,在河南路鬧區蓋了一座巍然矗立,美奐美輪的「中國通商大樓」,連地價帶建築費用,這一千萬元即已佔據銀行發行額的百分之三十弱,即以當時而言,也是一項大膽無比的空前投資
第二次意外,則是北洋軍閥全面失敗,若干年來他們還在秘密集會,蠢然思動,傅筱庵和北洋軍閥早有來往,關係非比尋常,國民政府偵悉傅筱庵有資助北洋軍閥,陰謀禍國的嫌疑,立即下令通緝查辦,於是,躲在租界上的傳筱庵,便畏罪潛逃,而且一逃便逃到了日本「地界」,亦即北洋軍閥在日人庇護之下的根據地,東北遼寧遼州半島上的大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