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從陳亞仙家回來,嬰行也像是突然長大了許多,開始認真讀經,練習打坐,虔誠拜佛。一天上午,劉志略與曹善人來看望慧能,帶來了一盒點心。慧能隨手分給了嬰行和一群小沙彌。嬰行嘴饞,看著師父分點心時就饞涎欲滴,急得直嚥唾液。然而,當他真的拿到點心剛放到嘴邊,像忽然想到了什麼,匆匆跑了出去——他要先將點心供奉給佛菩薩。有好的東西,首先敬獻給佛菩薩,這是他的虔誠;反正那些塑像也不會真的將點心吃下去,到頭來還會裝進自己的肚子裡!這樣,一則具有了供佛的功德,二來不耽誤自己解饞,真是一舉兩得!這是嬰行獨特的精明。
寺院裡到處都有佛菩薩的塑像。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地藏王菩薩……還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84],東、西、南、北四方佛[85],點心卻只有一塊,應該供在哪裡呢?嬰行尋思了半天,最終還是決定供養釋迦牟尼佛。因為他是現在的佛,是所有出家人的本師。
嬰行來到大雄寶殿,恭恭敬敬將點心放到了供桌上,頂禮三拜。然而,當他站起身合十鞠躬時,彷彿察覺到那個站立在佛祖釋迦牟尼右側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阿難塑像在偷偷竊笑。
哼,我的點心,是供養本師釋迦佛祖的,可不許你偷吃!
嬰行爬上蓮花座,直接將點心放到了釋迦牟尼結著禪定手印的掌中。他沖阿難塑像做個鬼臉,一溜煙跑了。
午後,嬰行來到大雄寶殿取點心,他驚奇地發現,那塊放在釋迦牟尼手掌上的點心,沒有了,不見了!
天哪,佛祖享用了我供奉的點心!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謝天謝地,佛祖顯靈了……
嬰行五體投地,跪倒在佛像前,像小雞吃米一樣不停地磕頭。不知磕了多久,他那顆砰砰亂跳的心總算平靜了一些。孩子的好奇,終於使他戰勝了恐懼與虔誠,再次攀上蓮花座,去看個究竟。
這一看不要緊,使得嬰行氣急敗壞。他在佛像手掌中,發現了一些點心碎屑,其中赫然留有幾粒黑糊糊的老鼠屎!
嬰行的怒氣暴漲:自己供享佛祖的點心,卻被可惡的老鼠偷吃了!自己饞涎欲滴的食品,卻被該死的老鼠偷吃了!
嬰行不禁破口大罵起來。幸好,老鼠的十八代祖宗早已腐爛成灰,不然的話,他們的骨頭渣子也會被嬰行罵得不得安寧。
嬰行的罵聲,自然招不來老鼠,卻將師父慧能與行思、法海、法達他們招來了。他們聽完嬰行的講述,都忍不住捧腹大笑。嬰行被他們笑惱了,說:“老鼠偷吃了我的點心,你們卻高興成了這樣子。看來,那偷嘴的老鼠,一定是你們的親戚朋友!”
法海說:“老鼠也是眾生,當然與我們共同相處。”
嬰行像是從中受到了某種啟發,轉而問慧能:“老鼠有佛性嗎?”
“一切眾生的佛性不欠不缺,老鼠當然有佛性啦!”
“既然有佛性,可它為什麼偷吃佛祖的供品?而且還在佛祖手中拉屎,豈不是褻瀆神聖?”
嬰行人小鬼大,突然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鑭,想以此難倒慧能。
面對嬰行得意忘形的壞笑,慧能胸有成竹,極其幽默地反問道:“老鼠為什麼不去貓窩裡偷東西吃?他為何不在貓爪子上拉屎?”
“廢話,它若是敢去招惹貓,早被貓當點心吃了!”嬰行說。
慧能正色說道:“要知道,老鼠不去貓窩裡偷吃,不在貓爪子上拉屎,知道避開危險,正是它有佛性的證明。它與我們人類一樣,都有肉體與心靈上的煩惱,也想遠離、消除這些煩惱。這種避苦趨樂、尋求解脫、嚮往平安的心性,正是眾生佛性的顯現。這也就是說,老鼠本來具有佛性。”
慧能又問嬰行:“你怎麼將點心放在佛像的手掌中了呢?”
“這……”嬰行吭吭哧哧,不願意說明。
慧能心如明鏡,馬上說道:“嬰行啊,你是不是怕別的佛菩薩分享了點心啊?”
“你是怎樣猜到我的心思的?”
“你呀你,人不大,鬼心眼不少!”慧能說:“你要明白,佛佛平等,無二無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所以,你供奉一尊佛菩薩,就等於供奉了所有佛菩薩。關鍵是,我們要有一顆平等博大的心!你的心胸越大,供佛的功德越大。”
“你做的這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法海說嬰行,“你以為,佛菩薩都像你這樣的小心眼呀!”
這個道理嬰行明白,可他無論如何也無法將自己供奉佛祖點心和老鼠在佛像手心拉屎,平等看待。
慧能說:“老鼠在吃點心的時候,只知道聞香而來,才不分別你放在哪裡呢!它在佛像手上拉屎,也不過認為這裡是一個安全的場所罷了!所以,它的行為,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無心之舉,並非惡意為之。觀之不雅,不過和我們人類的價值取向一樣。它的無心之舉雖然弄髒了佛像,但也比你心有分別,將點心放在佛祖的手掌上好!”
嬰行凜然一顫,慚愧地低下了頭。
當天晚上,嬰行做了一個夢。夢中,他的僧衣,他的鞋子,甚至他吃飯的缽,都被老鼠偷走了。他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就是找不到老鼠的蹤影,不禁哇哇大哭起來。當慧能將他從夢中喚醒時,他的淚水已經洇濕了枕頭。第二天起床之後,他一直悶悶不樂。同在方丈居住的法海問他怎麼回事。他將夢境說了一遍。法海哈哈大笑:“人生本來就如同夢幻,你的夢中之事,更是虛無飄渺,猶如水映風雲、鏡現煙霧,你何必當真呢?”
嬰行說:“水映風雲、鏡現煙霧,雖然虛幻不實,但畢竟天上還是有風雲,對面仍然有煙霧啊!”
法海知道與他糾纏不清,便打哈哈說:“水裡鏡中所現的映像都是反的,左即是右,右即是左,因此,夢中的事情也是相反的。你在夢裡大哭,白天就會大笑。”
嬰行極聰明,也很機警,馬上反問道:“果真如此,那麼,晚上夢裡有我在哭,白天豈不是無我在笑嗎?”
一直旁聽的慧能,此時突然大喝一聲:“沒有你時,你在哪裡?”
是啊,沒有我的時候,我在哪裡?如果說,我們的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那麼,父母未生之前,我們在哪裡?那個時候,我們是怎樣的形態?嬰行心靈受到極大震撼,脊樑骨一陣發麻,心中萌生出了一個大大的疑團……
禪宗祖師說: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起疑情,是領悟禪法的前提。
當——當——當——
寶林寺的大鐘,在曹溪上空轟鳴,似乎在告訴每一個人,晚上有重大事情發生。
大雄寶殿裡,慧能身披那件祖祖相傳的木棉袈裟,登壇就坐。行思、懷讓、法海、玄策等弟子侍立兩旁。
慧能在法座上久久沉思著,良久,才開口叫道:“行思。”
行思上前一步:“弟子在。”
“懷讓。”
懷讓也趕緊站立到大師兄旁。
慧能慈祥的目光一遍又一邊愛撫著這兩位弟子,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笑意:“行思、懷讓,你們兩個早已悟透禪關,又在我身邊磨礪了很久,可以說功夫到家,佛果已成。現在,你們應當分化一方,自立門戶,弘揚我們禪宗大道。”
行思垂淚道:“弟子道行尚淺,想繼續留在師父身旁朝夕參學。”
懷讓更是依依不捨,不願意離開師父。
慧能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教你們了。再說,天馬行空,貴在沒有枷絆。我的學識,只是你們修為的基礎,而不能當成頂點。你們要敢於超佛越祖,勇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若想在百尺竿頭重新進步,必須捨離這根竿呀!”
慧能指著自己身上的袈裟,口氣莊重地說:“當年,我的師父五祖將禪宗振興的大任交給了我。這些年來,我從來不敢稍稍懈怠,才有了曹溪的這種局面。然而,這裡畢竟只是嶺南一隅。所以,我希望你們早日躍出師門,到更廣闊的天地弘化一方,將我的頓悟法門發揚光大。”
既然師父這樣說,行思與懷讓倍感責任重大,一齊面對師父跪下,說道:“師父所命,我倆定當竭盡全力,各展身手,各施所長,互相輝映,相互合作,將頓悟禪法迅速推廣開來,共同完成禪宗歷代祖師傳下來的光輝勳業。請師父明示,哪裡的機緣與我們更為契合?”
慧能說:“行思,你本是吉州廬陵人,就回吉州青原山吧。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心明行正,在家鄉影響很大,在那裡可以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條件,一定能開創出一番光輝燦爛的事業。”
行思點點頭。
懷讓說:“那麼,師父,我也回金州家鄉去吧。”
慧能笑著搖搖頭:“法無定法。懷讓,你的機緣卻不在家鄉,而在南嶽衡山。在那個地方,將有奇遇等著你。臨走的時候,我再告訴你一個秘密。”
兩大弟子默默退回了僧列。
六祖慧能又點了一個人的名字:“玄策!”
玄策應聲而出,他是慧能在寶林寺剛講經時收的弟子。
“玄策,你在師兄弟中參閱的經書最為廣博,博學強記可稱第一。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博學還要廣聞。從明日起,你下山遊學去吧。要廣識高僧,遍訪名剎,對你修行悟道會大有益處。”
玄策說:“弟子還想再閱幾年藏經,所以……”
慧能笑著說:“你沒聽嬰行說過那個書蟲的故事?”
玄策聞言,也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了:“弟子謹遵師父囑咐。”
嬰行跳了過來:“玄策師兄,你一個人出去遊玩多寂寞呀,我跟你做伴好不好?”
師父慧能攔住他說:“你以為他是遊山玩水呀?你吃不了行腳僧的苦,還是跟你大師兄行思去青原山,讓他教導你吧。”
嬰行最怕不苟言笑的大師兄,撅起了小嘴。隨即,他小眼珠子一轉,想到了什麼,偷偷一樂,向大殿門口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