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

浙東觀察使劉漢宏雖然官運亨通,升任了義勝節度使,卻是一頭有勇無謀的笨熊。他雄心萬丈,卻才能平庸,與杭州刺史董昌交戰四年來每戰必敗。老天爺似乎為了捉弄他,偏偏給他製造了一個足智多謀的對手——董昌手下的大將、都知兵馬使錢鏐。這錢鏐用兵神出鬼沒,總是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他以區區一個州的兵力,抵抗著浙東七個州的進攻,而且游刃有餘,漸漸將劉漢宏的強大兵力和雄厚財力消耗殆盡。到唐僖宗光啟二年(公元886年),劉漢宏只剩了一副外強中乾的空架子。

不久,錢鏐便用計攻下越州,劉漢宏棄城而逃,率領著殘兵敗將一路向南潰退。當他的士兵與錢鏐打仗時,人人草包,但搶劫老百姓一個比一個窮凶極惡。他們從越州到台州(今浙江臨海),一路燒殺掠搶,將沿途的人家洗劫一空!

苦命的百姓哭天天不靈,呼地地不應,唯有攜妻帶子,背井離鄉,四下逃難……

 

布袋和尚望著蜂擁而來的難民,除了在岳林莊的路口設立一座粥棚,為過往逃難的人們施捨一碗稀粥之外,再也無計可施了——附近已經沒有可以修築大堤、圍海造田的地方。就算還能造田,也是遠水不解近渴,無法救濟眼下這成千上萬的流民。

他感到很慚愧。作為一個佛弟子,眼看著無辜受難的人們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自己卻無能為力,他的心如同浸泡在海水裡一樣苦澀。他用禪杖挑著那只布袋,漫無目的地在岳林莊後面的山野裡經行。

 

蒼山如黛,殘陽泣血,

流浪兒躑躅暮色,

歎一聲猶如嗚咽。

風聲淒淒,海潮瑟瑟,

斷腸人淪落天涯,

怎一個苦字了得!

 

不知不覺,布袋和尚已經接近了山頂。這裡是那位智慧無邊的神秘老僧神秘消失並遺留給他這只布袋的地方。

像是冥冥中有什麼昭示,他幾乎是本能地向老僧插禪杖的山頂望去——

於是,夕陽西照下,一株小小的松樹蓬勃如火炬,燃燒在他的眼睛中。他不敢相信,那光溜溜的大石頭上竟然能長出一棵活生生的松樹!

他趨步向前,豁然發現,這株松樹居然就是當年無名老僧插在這裡的那根禪杖!

雖然它已經生長出了枝條與針葉,但樹幹的形狀,分明就是那禪杖的模樣。

猶如一線金色的陽光穿透了滿天的烏雲,布袋和尚心中靈靈明明,他雙手合十,向天空之中喃喃說道:“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禮敬三稱之後,他開始採摘小松樹上那些又細又長、明顯與眾不同的奇異松針。他手裡不停地采,嘴裡循環往復地念著准提咒:

 

南無颯哆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怛姪他 唵 折戾主戾  准提娑婆訶 南無颯哆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他將樹上所有的松針全部採摘了下來,裝進他的布袋裡,向山下走去。

夕陽已經墜落西山,大地一片蒼茫,唯有遠處的大海濤聲依舊,猶如一個孤苦的魂靈,向瀰漫的夜色傾訴著什麼。

布袋和尚扛著他的布袋,悄然來到海邊,撩起長衫,一步步走入鬆軟的泥水裡。他打開布袋,一邊往海塗上撒松針,一邊念起了那個曾經在撒黃沙時用過的神奇的慈氏咒語:

 

那謨 婆哦縛帝 捨 吉也 母那曳 怛他 哦多野……

 

幾天之後,那些經常趕小海——挖小蛤、捉小蟹、摸灘涂魚的人發現,灘涂上漸漸生長出一層青苔。它們或隨著潮流漂浮,或植根在海床上,放眼望去,整個灘涂一片油光光的綠色。

人們只知道淡水裡會生長顏色青青的地衣,何曾見過海洋裡面長出過青衣?這是究竟是什麼變故?

正當人們不知如何是好,布袋和尚在海邊出現了。他撲通撲通趟著海水,興高采烈地在海塗上採那些地衣植物。看他那手舞足蹈、喜形於色的樣子,好像是撿到了什麼寶貝似的!人們不禁好奇地喊叫道:“布袋師父,那是什麼東西?你採那些青衣幹什麼?”

布袋和尚雙手忙個不停,像是無暇回答人們一樣,直到人家再三詢問,他才說道:“這不是你們常見的淡水青衣,而是珍貴的海苔。”

“這些海苔看著毫不起眼,有什麼可珍貴的?”

布袋和尚總算直起了腰,手裡舉著一把海苔對大家說:“地上的香菇,海裡的苔菜,都是人間難得的美味佳餚。把它洗淨,或者做湯,或者用開水燙過之後涼拌,味道鮮美極了!”

有人不大相信,說:“這海苔與青衣沒啥區別,嚼起來一定沒滋沒味。”

這時,布袋和尚已經採了一大把海苔回到了岸上,他說:“你們若是不信,可以跟著我回岳林莊試一試。到時候,只要你們聞聞味道,恐怕會把舌頭都咽進肚子裡!”

本來就十分好奇的人們,早已被他引逗得欲罷不能了,便浩浩蕩蕩地跟隨他而去。布袋和尚在莊裡的廚房忙乎了一會兒,果真端出了一大盆涼拌海苔。他把一雙雙筷子發給人們,讓他們都嘗嘗鮮。然而,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敢嘗試第一口。布袋和尚一笑,自己首先夾了一大筷子,嚼得有滋有味。於是,大家就跟著小心翼翼地嘗試一點點。品嚐過第一口之後,都感到味道十分獨特,既有海產品的鮮美,又有山珍的醇香。人們不禁食慾大動,三下五除二便將一大盆海苔搶了個精光。

幾乎是同一天晚上,岳林莊附近幾十里的廣大海塗上,都生長出了大片大片的海苔,綠油油、青光光,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那些無地可種、無業可就的難民們紛紛趕海采海苔,除了自己吃,還拿到集市、內陸去賣,換回一些糧食。布袋和尚告訴大家,鮮海苔可以一絲一絲曬乾,做成苔條,這樣就可以長期儲存、長途販運了。

從這時起,那些喪失了生活資本的難民們,只要憑著自己的辛勞,采海苔、加工海苔、販賣海苔,就能找到一條生存之路。於是,這些毫不起眼的海苔,養活了成百上千流離失所的人。

從此,海苔成了浙東名產。到清朝時期,小小的海苔被皇家納入了貢品行列,每年都要專程送往遙遠的北京,供皇帝品嚐。

說來也怪,中國海疆遼闊萬里,大大小小的灘涂多得不計其數,可是盛產海苔的地域屈指可數,而且其他地方出產的海苔品質,根本不能與象山海苔相提並論。

 

一年一度的春節將近,岳林莊附近的鄉親們記起了大肚子莊主一年來帶給他們的種種好處,於是都不約而同地來到田莊,請布袋和尚到家裡吃頓齋飯,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上百戶人家你也請,我也約,莊主的肚子再大,也無法都去吃個遍。何況,僧人過午不食,不能供晚齋。離過年只剩下十幾天時間了,也就是說,布袋和尚最多只能到十幾戶鄉親家去赴齋。於是,每天中午,人們為了將他拉到自己家吃飯,有的拽胳膊,有的抱腿,你爭過來,我奪回去,布袋和尚差點被“五馬分屍”!

這一天一大早,陸陸續續有八戶人家前來岳林莊請布袋和尚。而他竟然一家也沒拒絕,一一都答應了下來!到中午的時候,布袋和尚如何同時到八戶人家赴齋?莫非有分身術不成?

那些得到布袋和尚親口答應的人家,都感到自己十分幸運,連跑帶顛地回家準備齋飯去了。和尚不吃葷腥,莊戶人家喜歡的大魚大肉派不上用場,所以那幾戶人家前前後後都到一家豆腐房打了豆腐。能將布袋和尚請到自己家裡,是一件十分長臉、十分榮耀的事,所以他們不請自說,都聲稱打豆腐是為了給布袋和尚設素齋。

賣豆腐的小夥計既奇怪又納悶:你布袋和尚一個人,如何能同時到這麼多人家吃齋飯?

然而,到了那天,那些人家以請布袋和尚赴齋的名義,前來造訪岳林莊。但他們全部撲了空。布袋和尚呢?大肚子莊主呢?那個神奇的活佛呢?早已沒了蹤影……

《讀佛即是拜佛:彌勒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