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地藏在為母親盡孝三年之後,已經21歲了。根據《四分律》條文規定,年滿20歲的出家沙彌,可以領受具足戒。新羅的律學中心,在金城北方的江源道平昌郡五台山。於是,他再次背起行囊北上。
新羅五台山,是高僧慈藏參照中國的五台山命名的,與金剛山並稱朝鮮兩大名山。與中國五台山一樣,也由五峰組成:東稱滿月,南稱麒麟,西稱長嶺,北稱象王,中稱智爐。五峰之上均建有寺庵,各自供奉著不同的菩薩。
新羅五台山位於金剛山與太白山之間,同屬於太白山脈。釋地藏當年作為國仙北遊金剛山時,曾從山下經過,如今可說是輕車熟路。遠遠地,他就看到了五台山入口處那片規模宏大的伽藍——月精寺。
正是夕陽灑金時分,月精寺的亭台樓閣、大殿塔角輝映著斜陽金輝,熠熠閃亮,顯得分外富麗堂皇,猶如天宮仙境一般。這時,從月精寺後面的山谷之中,傳來悠揚而渾厚的鐘聲——
“當——當——當……”
那鐘聲很遙遠,似乎是從遙遠的恆河之畔飄來,它像一片片菩提葉,隨風越過千萬里關山,迴盪在人們耳邊;那鐘聲很虛幻,彷彿從高邈的極樂天國傳來,帶著阿彌陀佛的大願,呼喚著流浪的遊子歸來;那鐘聲很悠長,猶如在心靈的彼岸響起,它像一朵朵美麗的蓮花,譜成清淨的音符,淨化著我們的性靈……
釋地藏知道,這就是著名的“上院梵鍾”。循月精寺進入五台山,可至上院寺。寺內的梵鐘,是新羅時代的名作,也是朝鮮半島上現存最古老的鐘。它與月精寺的九層塔,同是新羅古代藝術的傑作。
佛教僧人只有受過250條具足戒之後,才算正式比丘。受持淨戒,可生長定慧,解脫生死。因此,受具足戒是僧人一生之中最嚴格、最清淨、最殊勝的大事,整個過程長達五十六天。
因緣巧合,釋地藏正好趕上了月精寺一年一屆的傳戒法會,得以順利進入戒壇。經過近兩個月嚴格錘煉,他終於成為正式比丘。
在月精寺,他聽同參道友們說,五台山的深山大川之中,一處青蓮花開的地方,隱居著一位高深莫測的前輩老僧。釋地藏心中靈機一動:莫非這位前輩老僧就是為自己剃度的師父?於是,受完戒後,他背起行囊,走進深山更深處,去尋覓師蹤。
《涅槃經》說:“如水生花中青蓮花為最。”可見,青蓮花是水生植物。於是,他就到小河岸邊、水塘之畔尋找。可是,他走遍了五台山的溝溝壑壑,雖然遇到了幾個隱居深山的修行人,但卻沒有看見青色的蓮花,也沒有找到師父的蹤影。或許是五台山太過連綿雄偉了,因而“只在此山中,林深不知處”。
一天晚上,釋地藏在穿越了一道峽谷之後,眼前豁然開朗——一片山間谷地展現在他的面前。夜空清澈得沒有一絲浮雲,一彎斜月船兒一樣飄蕩在天上。山谷中央有一泓波光粼粼的湖泊,倒映著深藍中星光點點的天幕,倒映著船兒一般的彎月。除了那水中的月船,湖面上還飄搖著一葉小舟,既不見操舟之人,也不見船上之客。那小舟沒有拋錨、沒有繫纜,在這靜謐的月夜裡,在那清幽的水面上,隨風飄蕩。湖邊荷葉田田,花蕾挺挺,在涼涼的月光下泛著淡淡的清輝,散發著若有若無的幽香……
此時此刻,釋地藏感到自己身心是那麼安詳、清淨與明澈,好像與山河大地、與自然萬物融為了一體。因而,他沒有走向水邊。或許,那飄搖的小舟之中靜臥著操船之人,但他枕月夢花,早就進入了世外桃源的美妙境地;或許,那水邊的蓓蕾真的就是罕見的青蓮,可它如畫如幻,已然沉醉在了自然造化的清幽之韻。於是,他悄然退出山谷,把山韻留給山韻,把寧靜留給寧靜。
望著遠方高高聳立的山峰,釋地藏忽然想到,五台山的五座峰頂都建有寺院,都供奉著佛菩薩尊像。於是,他開始攀登五座山峰,朝山禮佛。
與中國五台山供奉的主尊都是文殊菩薩不同,新羅五台山的東台滿月山供奉的是一萬尊觀音菩薩;西台長嶺峰則以阿彌陀佛為首,描繪了一萬尊大勢至菩薩;中台智爐峰以法身佛為首,一萬文殊菩薩圍繞;北台象王山以釋迦牟尼佛為主,塑造了眾多羅漢;而南台麒麟峰以八大菩薩[29]為首,一萬地藏菩薩現身峰頂:合稱為“五萬真身”。
釋地藏先後登上了東西北中四座山峰,唯有南台麒麟峰尚未朝拜。他故意將地藏菩薩時常現身的麒麟峰放在了最後:此地藏,彼地藏,此地藏禮拜彼地藏,那該是怎樣的場面?
等他登上南台頂峰時,果真有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
麒麟峰寺院的牆壁上,畫滿了各種各樣的地藏菩薩像:有的為菩薩形,並飾以寶冠、瓔珞;有的為沙門形,光頭赤足,一襲袈裟。他一邊走一邊看,走著走著,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
壁畫上的第九十九尊地藏菩薩,居然與他長得一模一樣!
天哪,是他跑到了壁畫上,還是壁畫裡的地藏來到了塵世間?
此地藏乃凡夫僧,彼地藏是佛菩薩,可是,為什麼二者偏偏是一個模樣?在某個瞬間,他有一些恍惚,真覺得壁畫上的地藏就是自己,而自己就是壁畫上的地藏……
恍恍惚惚也好,瞬間錯位也罷,釋地藏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雖然名為地藏,卻不是菩薩地藏。他恭恭敬敬地給那一尊和自己相貌相似的地藏菩薩畫像磕了三個頭,然後來到了寺院的主殿。
主殿中供奉的地藏菩薩外現沙門形,左手持寶珠,右手執錫杖,端坐於千葉青蓮花之上。
釋地藏大禮叩拜之後,在這座地藏菩薩像前的蒲團上盤坐了下來,仰頭瞻仰著其萬好莊嚴的形象,心中十分羨慕。本來,他曾經是中央花郎、新羅國仙,可以說是全國頂尖的美男子。然而,與這尊地藏菩薩相比,好比是青蛙與蛟龍、麻雀與鳳凰,可謂天壤之別!或許是他久為花郎,愛美、追求美成了習慣,看到所有美的東西都不禁怦然心動,不但心嚮神往,而且學而習之。現在,他又在呆呆地瞎想:為什麼地藏菩薩如此妙好莊嚴?他知道,相隨心轉,比如人的清淨、慈悲之相,都是修行的成果。那麼,如何修行,才能像地藏菩薩這樣慈善、光明?
許是爬山太累了,他想著想著有些困盹了,慢慢進入了夢鄉……
在很多很多年以前,那時的地藏菩薩與現在的釋地藏一樣,也是一位門庭高貴、地位顯赫的大長者之子。那時,也有一位佛出現於世,號“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有一天,大長者之子與佛相遇了。他看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貌完美,千福莊嚴,心生羨慕,於是就問道:“您都是做了哪些功德、如何行願,從而修得如此完美莊嚴的形象?”
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訴他:“欲證此身,必須發大誓願,盡未來際,無限久遠的時間,度脫六道罪苦眾生,以證得此相。”
於是,大長者之子在佛前立大願說:“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