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釋地藏入山苦修的幾年後,九子山有了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九華山。九華山聳立於長江南岸,不但具備北地高峰的蒼勁與雄奇,而且兼容南國巖崖的秀巧與嫵媚。尤其是春到九華,滿山遍野的綠,格外富有詩意,令人回味無窮。那一天,天高雲淡,風和日麗,山中人跡罕至,鳥語花香,景致迷人。青陽名士諸葛節與當地七八個溫文爾雅的鄉紳雅集,攜手共游九華山。
下山途中,諸葛節一行路過東崖。崖北有崖洞,深廣如石屋。他們在山洞之中赫然發現了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僧!他獨坐於蒲團之上,微閉雙目,正處在禪定之中,所以對他們的到來沒有理睬。諸葛節等人在這個簡陋的崖洞裡,沒有看到一件像樣的東西,一旁的斷足鼎中,煮的是少許米粒和白土。
諸葛節等人見狀大驚,他們從來沒有想到,洞中老僧的苦行如此卓絕,修行毅力如此堅忍!諸葛節不禁與群老投地號泣:“和尚苦行若此,我等供奉不周。”
隋唐時期,鄉紳幾乎人人信仰佛教,也都粗通佛法教義,諸葛節他們也不例外。因此,作為一方名流,他們發起了大慚愧心,當即決定:募化資用,購置土地,修建寺院,延請大師安居。
諸葛節知道,像洞僧——釋地藏的這種禪定狀態,任你在耳邊敲鑼打鼓、響雷放炮,也休想將他驚醒,唯一的方法乃是敲擊引磬。一般僧人修定,為防止不知情的人將他們當做死屍埋葬,都會在身旁放置一把引磬——形似酒盅的小銅鐘,用細長的銅棍敲擊,其聲音穿透力極強。就算是成千上萬人的大法會,指揮起承轉合節奏的也是這樣的引磬。
諸葛節在他耳邊敲擊了三下引磬,釋地藏便從禪定之中悠然出來,徐徐睜開了眼睛。諸葛節等人再次跪了下來,檢討自己供養不周的罪過。釋地藏笑道:“是老僧偏愛山居,諸位居士何過之有?”
當諸葛節他們得知他是從新羅航海而來,且尋尋覓覓二十多年,才找到了九華山這理想的修行之所,並已經在山洞之中苦修了整整十五年,更是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再三表示,要盡快創建一座伽藍,供其住持弘法。
釋地藏想了想,說:“本來,山僧計劃終老在這九子山中,不再出世為人[43]。不過,時節因緣都在隨時而變。近期,北方發生戰亂,而且近一兩年也將波及我們這一帶。戰火燃起,最苦的是普通百姓。而佛門是民眾的歸宿,老僧應當應緣而化。”
聽到釋地藏答應出山,諸葛節等人唯一的擔心總算落了實,興高采烈地下山籌備去了。
原來,這年春天,弟子道明已滿20歲。一個月前,釋地藏讓他到江州廬山東林寺受戒去了。因而,諸葛節他們在山洞之中只見到了釋地藏一人。
原來的九子山,佛、道、儒三家過而不留,居而不久,若過眼煙雲,稍聚即散,似乎都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節因緣。而今的九華山,以李白之詩句而名始著,因地藏之苦修而名益彰。
諸葛節乃青陽名士,登高一呼,萬眾響應。且有南陵俞蕩、本地閔公等大護法相助,很快就籌集到了一大筆善款。經商議,他們決定買下檀公舊地,也就是檀號化城寺的原址,營建新寺。
此時的釋地藏,因了閔讓和、吳用之等鄉紳的皈依宣揚,早已在當地百姓心目中建立了崇高的威望。所以,附近鄉民聽說要為洞僧建造寺院,自動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在諸葛節的帶領下,伐木築石,就在化城谷地建成了一片全新的伽藍,仍然名之為“化城寺”。
化城,化作之城,乃變化的城邑。
本來,佛法的真理極慧是絕對的,是超越時空的真如境界,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來無去。可是,眾生的根性不同、習氣不同,智能也不同,為了照顧那些不能“一步到位”的人們,佛菩薩就各使所能,想出了種種方便眾生的辦法。化城,就是其中之一。它就像旅途之中的客棧——暫時的休憩之所。我們一次走不到目的地,可以在客棧中稍作休整,等體力得到恢復,就可以繼續前行,直至到達最終的理想王國。化城,還可以理解為大菩薩的願力所成,為了普度眾生,菩薩應緣而顯化。
應諸葛節等人所請,釋地藏從大山裡搬了出來,入住九華山化城寺。而且,很快就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僧團。原來,道明在江州廬山受三壇大戒時,有一位名叫“勝諭”的引禮師——引領指導新受戒的僧人學習規矩、禮儀、經文的年長比丘,看到道明行住坐臥,與眾不同,不但中規中矩,而且有一種說不出的安詳、清涼與平靜。這種攝受力,一般只有那些德昭年長的高僧才具備,而這個剛剛20歲的新戒,便已經隱隱有高僧風範,可見其導師非同一般!於是,勝諭通過與道明接觸,知道了在九華山居山靜修十五年的釋地藏。於是,等到五十六天的授戒法會結束,勝諭與道明一同來到了九華山。
同道相見,一語便知。勝諭對釋地藏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就正式拜他為師。
勝諭乃江州一帶著名的年輕高僧,出任過多座大寺名剎的知客、監院、首座[44],他投師於釋地藏,在江州、池州、金陵一帶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於是,陸續有眾多的僧人慕名前來掛單參學,常住求法。
勝諭是一位難得一見的精通寺院典章、善於僧團管理的人物。釋地藏慧眼識珠,禮請他為首座兼都監,將寺院的日常管理全盤交付給了他。勝諭也沒辜負他的信任,與官方交往不亢不卑,和居士護法親疏有度,對待學僧寬嚴相濟。可以說,他的到來,成為九華山化城寺能夠迅速建成並順利運轉的關鍵。因此,釋地藏甚至覺得,天上掉下的釋勝諭,是佛祖專門派來幫助他的。
首座勝諭是個永不滿足的人。化城寺初具安僧的基本條件之後,他根據山谷地形,依山就勢,設計出了氣勢宏偉、規模龐大的層層樓台、座座殿閣,並立刻著手運作。建設頂級的莊嚴佛殿,需要大批楠木做樑柱,而九華山不出產這些珍貴木材。於是,他不辭辛勞,親自到江西深山去採購,並輾轉運回。九華山的花崗岩石材細密堅固,他們將其打磨得光滑似鏡、晶瑩如玉,因而以其建築的大殿雄偉壯觀、富麗高貴,更能顯示佛法的神聖、佛祖的莊嚴。
出家以來,釋地藏一直過著極其簡樸的生活,同時,他也受到了中國禪宗風尚的極大影響,這就是農禪並重,自己勞作,開田搏飯。他們效仿禪寺,鑿溪澗,修水渠,開荒山,辟稻田。化城寺的僧人一日功課之餘,種茶山上,插秧田里,修行、勞動兩不誤。
釋地藏忽然想起他行囊裡一直保存著一些從新羅帶來的黃粒稻種子,試著播種了下去,居然還能發芽生長。從此,九華山有了一種特殊的稻米——黃粒稻。黃粒稻顆粒比較肥大,煮熟後味道香軟,營養十分豐富。
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化城寺平地起樓台,劫灰成世界,殿宇巍峨,佛像莊嚴,蔚然成為一座氣勢恢宏、規模龐大的道場,儼然有靈山佛國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