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_6

他公司把產品研發人員和市場開拓人員混雜在一起,他還說:“當一家公司的產品研發人員無法推動公司向前發展時,那麼這家公司就會失去競爭力。”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史蒂夫—這位不懂動畫藝術的首席執行官,很少對皮克斯公司的動畫製作進行微觀管理。

而在迪士尼公司裡,邁克爾•艾斯納就被貼上了“微觀管理人”的標籤,新聞媒體也多次這樣批評他。迪士尼公司的一位前動畫製作主管講述了在拍攝一部由埃倫•伯斯汀主演的電視連續劇的過程中,艾斯納在處理這部電視劇的預告節目時所發生的一件事。拍完預告節目後,艾斯納宣佈他要親自把便條交給電影製片人。(在好萊塢世界裡,“便條”指的是電影、電視攝制組或廣播公司給節目製作人員提出的要求對節目加以調整的批評、建議,這是一部電影、電視作品製作過程中一個相當正式的程序,但很多製片人或劇作家是反對這種便條的。)

在通常情況下,廣播公司或攝制組的負責人都會把便條交到他們上司那裡,然後再由上司傳達意見,但這一次卻不一樣。當製片人走進艾斯納的辦公室時,艾斯納像往常一樣非常友好地、溫和地和這位製片人說話,還說了一些稱讚他的話。然後,他才把話題轉到他想要說的事上。

他說節目的結尾讓他很迷惑,尤其是那一段關於媽媽和女兒在儲藏室裡發現她們家的貓又生下了幾隻小貓的情節。然後他又解釋道,在這個情節裡選擇貓這個角色是錯誤的,“狗更加有靈性,而且和人的關係也更親切些”。他說,如果在結尾部分小動物不是小貓,而是小狗,那麼這個節目將會更加精彩。艾斯納—這位大公司的老總竟然要花費時間把電視預告節目中的貓變成狗!

類似這樣的事情完全能夠解釋艾斯納和羅伊•迪士尼之間摩擦的原因,因為羅伊既是公司董事會的成員,還是動畫電影製作部的主席,但艾斯納我行我素的作風讓他非常不滿。在羅伊被艾斯納趕出迪士尼公司之前的幾個星期裡,羅伊得知公司將召開一次新動畫電影拍攝計劃會議,但沒有人告訴他要參加這次會議。於是,他就打電話要求艾斯納給他解釋清楚。艾斯納沒有任何道歉的意思,而且他說得還很清楚,沒有邀請他參加這次會議並不是把他疏漏了,而是羅伊根本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物。羅伊還是一再要求參加。艾斯納對他說:“我想應該在門口安排一個警衛了。”

在與皮克斯公司進行棘手的談判期間,艾斯納與史蒂夫的關係破裂了。於是,艾斯納就命令不允許任何人(包括羅伊)去訪問皮克斯公司電影攝制組。艾斯納這樣做大概是因為他不想讓別人在未經他批准的情況下與史蒂夫單獨會談,這樣會洩露公司秘密,從而削弱他的談判地位。艾斯納也不想讓史蒂夫或約翰用“甜言蜜語”哄騙“馬其諾防線”這邊的迪士尼公司的人員。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史蒂夫宣佈同迪士尼公司談判終止後,羅伊馬上站到了皮克斯公司這一邊。

羅伊從來不願把“迪士尼品牌”和“迪士尼公司”放在一個句子裡。“迪士尼品牌的東西我們都沒有了,”他說,“我們的品牌是白雪公主、米老鼠、唐老鴨、高菲狗,以及所有可愛的男孩、女孩們。”

雖然羅伊在表面上是這樣說,但“拯救迪士尼運動”並不僅僅為的是拯救迪士尼公司與皮克斯公司的關係或者把迪士尼公司從“獨裁體制”的束縛下解救出來。在羅伊和斯坦利這個看似正當的批判理由下面隱藏著一個考慮縝密的策略。羅伊和斯坦利的離職很像歷史上的一幕,當1984年他們在驅逐當時的公司首席執行官羅恩•米勒的時候,就曾經採用過悲憤辭職的策略。辭職並不是一種完全的退卻,而是一種談判策略。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皮克斯公司在與迪士尼公司的較量中也採取了一些策略。《綜藝》雜誌的克勞德•布羅德塞認為,史蒂夫採取的策略是“送給他們足夠的繩索”。由於艾斯納已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皮克斯公司將來可能不會與一家不同的公司合作,但卻會與一個不同的首席執行官合作”。

當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對他們的股票運作情況不滿,而且股票價格下降時,羅伊和斯坦利就“發動”了他們這場“戰爭”的第一次“襲擊”。史蒂夫也計劃開始採取措施了,他要給這個“迪士尼王國”來一次“原子彈襲擊”。“襲擊”過後,艾斯納可能會為了保全面子而疲於奔命,也會因此放棄原先的針對《超人特工隊》和《汽車總動員》的主張。如果“勝利果實”更大一點的話,艾斯納就有可能被趕出迪士尼公司,也就是說艾斯納完全徹底地失敗了。現在對艾斯納而言,他已經面臨著一種“雙輸”的局面:如果他把迪士尼公司與皮克斯公司之間的協議“搞砸”了,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就會攻擊他失去了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合作夥伴;但如果他按照史蒂夫的要求與皮克斯公司簽訂了協議,那麼華爾街的股民也會譴責他將來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

“命運的利劍”已經深深地刺入了艾斯納的心裡。此時,距2004年3月迪士尼公司一年一度的大會召開越來越近了,而羅伊和斯坦利也已經“集結”好了他們的“部隊”。

羅伊和斯坦利給迪士尼公司的股民發出了一封不長不短的信。“我們將要對邁克爾•艾斯納投反對票,”他們寫道,“我們還要對喬治•米切爾、朱迪思•埃斯特林和約翰•布賴森投反對票,因為他們分別代表著不稱職的管理、不稱職的權力運用、不恰當的補償方案以及董事會獨立性的缺乏,所有這些都正在危害著迪士尼公司股民的長久利益。”

迪士尼公司的年度會議如期在美國費城召開,在大會上,羅伊的話雖然只是象徵性的,但也明顯地帶有一種威脅的口吻:“我過去說過……如果我要有足夠的步槍,我會用它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羅伊很快又把話轉到了現實世界,他繼續說道:“曾經有人給我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問我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清洗完‘洗手間’。我想,將來不論誰接任,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象徵性的,他總應該換一換公司裡的電燈泡吧。”羅伊的這句話讓人一聽就知道,他暗指驅逐艾斯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羅伊的這些話與他在辭職信上對艾斯納的指責很不一樣。羅伊真是把艾斯納當做“骯髒的廁所”嗎?

或許一位相當有邏輯、條理性的分析人士也會忽視這一點:這實際上是羅伊的宣傳攻勢,目的就是在人們的心目之中塑造一個完全失敗的首席執行官形象,因為他把富有創造力的合作夥伴都給“趕跑”了。根據羅伊的說法,艾斯納常常壓制富有創造性的人才。“如今在公司裡,如果有人想試探著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艾斯納就會把他們‘一棍子’打回去。”

最後,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對艾斯納進行信任投票,其中反對艾斯納的不信任投票佔到了令人吃驚的43%。結果是,董事會成員一致表決把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兩個職位分離開來。這樣就逼迫艾斯納辭去了公司董事會主席的職務,但給他保留了首席執行官的職位。這件事的發生好似在突然之間,迪士尼公司的發展前景變得無法預料了。艾斯納還會繼續擔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嗎?或者說他最終也會辭去這個職務嗎?

對很多投資者來說,這件事的發生讓他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艾斯納認為,迪士尼公司現在的情況與在1984年“迪士尼王國”危難之際他走馬上任時的情況大不一樣。“2004年與1984年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它們都有一個數字‘4’。”艾斯納說。

對史蒂夫•喬布斯來說,羅伊•迪士尼與邁克爾•艾斯納之間的激烈衝突簡直就是一個天賜良機。這件事把艾斯納置於公眾的壓力之下,如果在此時兩家公司簽訂協議一定會有利於皮克斯公司。即使史蒂夫還需要經過一段“坐山觀虎鬥”的權衡過程,以尋求與一個不受艾斯納控制的迪士尼公司合作,但現在明顯的情況是,史蒂夫鞏固其優勢地位的機會又增大了不少。

與此同時,皮克斯公司將要公開上映它那最具有冒險性的電影—《超人特工隊》。

在開始創作《超人特工隊》之前,皮克斯公司就像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密封實驗室,有一些天才般的動畫電影製作精英和執導精英在這個“實驗室”裡辛勤工作。“在最近10年裡,”史蒂夫說,“我們公司已經成長為創作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這些技能只有你在公司裡才能獲得,在其他地方是不可能得到的。當然,我們僱用的員工在開始的時候並不是什麼都懂的,因此,我們要對他們進行培養,幫助他們提高技能。皮克斯公司員工的特點是人員少而精,我們喜歡保持這樣的特色。”

當一個電影製作組故步自封且不能採納其他人意見的時候,它就已經潛伏著某種危險了。很多人認為,迪士尼公司攝制組製作的動畫電影不能夠吸引觀眾注意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最高管理層內在的本性,正是這種本性制約了迪士尼公司的動畫電影向觀眾喜愛的方向發展。

有些人就指責迪士尼公司受“九大元老”管理風格的影響:公司裡的這些元老都是在迪士尼公司的創始人沃爾特•迪士尼手下“打天下”的,他們當時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小伙子。在他們的參與下,迪士尼公司製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電影作品,但現在他們卻抵制創新思想。在他們看來,現在這些20多歲的動畫製作人員需要磨煉幾十年才能製作出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作品。他們這種思維定式明顯地窒息了動畫電影製作中的創新思維。

皮克斯公司也會變得沾沾自喜嗎?它也會像迪士尼公司一樣失去創新的優勢,再把他們原先成功的電影作品重新“複製”一下嗎?人們很容易會想像到,一家公司的迅速成功會使自負的心態惡性膨脹,甚至充滿希望的發展前景也會因此而黯淡下來。現在皮克斯公司還處在《玩具總動員》和《海底總動員》一鳴驚人的興奮與喜悅之中,但約翰•拉塞特卻異常冷靜,他一直堅守著自由創新的公司管理思路,努力讓這種思路變得冷靜清晰、牢不可破。

在談到蘋果公司的時候,史蒂夫說:“我們的制度就是沒有什麼制度。”然後他又補充說:“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一個過程。” 過程和制度之間是有區別的,過程代表的是隨意性、自發性和冒險性,但在注重過程的同時,還應該承認固定性的作用,以及紀律、規則的重要性。

2000年,正當皮克斯獲得很大發展,公司人員都在重視過程的時候,有一個“局外人”闖進了皮克斯公司,他就是布拉德•伯德。

在皮克斯公司製作《蟲蟲特工隊》的時候,約翰•拉塞特就打算把布拉德•伯德拉入皮克斯的陣營,但當時布拉德卻忙著為華納兄弟娛樂公司製作動畫電影《鋼鐵巨人》(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也是一部動畫電影傑作)。有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部未得到正確評價的動畫電影長片,但這也不妨礙布拉德與皮克斯公司合作。布拉德沒有使用過電腦製作動畫電影,但他製作的動畫電影的效果卻和電腦動畫電影沒有多少差別。布拉德是皮克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約翰•拉塞特最珍視他的一點是:他有製作優秀動畫電影的熱情。從多方面看,他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象。

布拉德從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動畫電影製作,當時他還未成年(僅有15歲),就被迪士尼公司富有傳奇色彩的動畫電影大師密爾特•卡赫爾招入門下。

“但是一旦迪士尼失去了活力,”布拉德說,“再看他們拍的電影,就像滑稽演員邁克•巴瑞爾(Mike Barrier)所說的,簡直就是在看一位大廚師烤制熱狗。”總體來說,迪士尼公司拍攝的電影在視覺效果上還是絢麗多彩的,但正如布拉德所說,他們的拍攝理念是殘缺不全的。在迪士尼公司的資助下,布拉德完成了在加州藝術學院動畫電影製作專業的學習,正是在這時,他在藝術學院碰到了約翰•拉塞特。在畢業之後,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回迪士尼公司任職;二是接受挑戰,參與動畫片《辛普森一家》的拍攝製作,但布拉德也明白,《辛普森一家》拍攝組的電影製作理念是非常出色的,但製作技術卻遠不是一流的。雖然布拉德想投身於動畫電影事業,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製作理念”,去參與動畫片《辛普森一家》的拍攝。

當然,要是約翰•拉塞特處於布拉德的境地,他也會毫無疑問地作出和布拉德相同的選擇。布拉德的經歷也證明,他就是皮克斯公司非常珍視、非常希望吸納的人才。他全身心關注的是動畫電影的製作理念而不是利潤率的大小,是對藝術的不懈追求而不是固守一成不變的準則或方案。

在約翰•拉塞特告訴布拉德皮克斯公司的“大門”已經完全為他敞開時,布拉德也就毫不猶豫地邁進了皮克斯公司的“大門”,開始製作動畫電影《超人特工隊》。這部電影是一部電腦動畫長片,敘述了一個超級英雄家庭的故事。在電腦動畫電影中,人的形象是非常難以塑造的,這就是為什麼在動畫電影中出現的都是小動物或者怪物,而人的角色卻很少出現的一個原因。假如你向一家電影製作公司推薦一部完全以人為角色的電腦動畫電影,尤其是如果這家公司又是頂級的動畫電影製作公司,那麼你的行為無異於是在“自殺”。

但約翰卻非常樂於接受這一挑戰,他想讓皮克斯電腦動畫電影製作組冒一次險,也想挑戰一下動畫製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才能極限。在皮克斯公司裡,拉塞特經常要他的動畫製作人員挑戰動畫電影製作的各種困難,但這一次他們要挑戰的卻是一種幾乎無法實現的極限。皮克斯公司已經同意了製作《超人特工隊》,而且還是第一次把它交給一個剛剛到來的“外人”。“我們考慮了所有的方面,”埃德•卡特穆爾說,“就是想尋找比我們更加優秀的人才,他能夠做我們不能做的事情。我們要找的人絕不是那種只能重複我們‘聲音’的人。”

布拉德接受了這份挑戰後,感到非常興奮。“我已經準備好了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但實際上,從來沒有人給我創造這麼一個機會,只有在皮克斯公司的負責人約翰•拉塞特、埃德•卡特穆爾和史蒂夫•喬布斯的共同協商、努力之下,我才有了這個機會。”布拉德說。

布拉德真的決定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了。《超人特工隊》是皮克斯公司的第一部PG級(建議家長引導,有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的動畫電影,而他們以前製作的都是G級(所有年齡的人均可以看)的動畫電影。沒有人知道這種電影能否獲得很好的票房收入,尤其是它的放映時間達到了115分鐘。成人和兒童都喜歡觀看這種電影嗎?兒童家長們是否會強烈反對這種電影呢?皮克斯公司決定一切由觀眾們來評判。

布拉德製作的這部電影把整個皮克斯公司都推到了一個技術上的極限。很顯然,對皮克斯公司來說,這是一部要麼獲得巨大成功要麼遭受很大失敗的電影。同時,這部電影又是皮克斯公司在與迪士尼公司關係破裂後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電影,史蒂夫•喬布斯需要這部電影成功,因為這樣可以使皮克斯公司保持一個相對的優勢地位,他在與迪士尼公司以後的談判中也能獲得最大的收益。他也需要這部電影獲得豐厚的利潤,以償付其高額的製作成本。

在這個時候,另一個大人物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幾位公司主管同時對他的攻擊之下,邁克爾•艾斯納在9月份宣佈,在2006年他與公司的協議到期的時候,他就準備辭去迪士尼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職務。而且,自前些時候他被罷免了公司董事會主席以來,他也從來沒想著恢復這一職務。

與此同時,紐約市的幾名律師開始對迪士尼公司提出群體訴訟,起訴公司不法、不當行為,以及公司總裁艾斯納在公司管理上沒有採取最有利於股民利益的措施。律師們與一些自願參與訴訟的股民簽訂了協議,起訴迪士尼公司在辭退奧維茨時付給他1.4億美元的賠償金。

當艾斯納在法院正面臨難堪的“揭露”和“煎熬”時,皮克斯公司的動畫電影《超人特工隊》又創下了一個新的票房收入紀錄。在上映的第一個週末,這部電影的票房收入就達到了4 550萬美元。皮克斯公司也毫無疑問地向公眾表明,它不需要固定的模式,皮克斯公司的“魔力”也不限於公司裡一兩名優秀的動畫電影製作天才,它還能在公司以外發現頂級的動畫電影製作人才,就像布拉德•伯德,也能支持這樣的人才製作出優秀的動畫電影作品。《超人特工隊》打破了所有的動畫電影製作模式,完全以人為角色,第一次把級別提高到PG級,面向成人觀眾,而且獲得了觀眾和評論人士都非常喜歡的效果。

對史蒂夫來說,這部電影的成功意義更加重大:皮克斯公司不依靠迪士尼公司的投資也能製作動畫電影了。對皮克斯公司來說,考慮到電影發行方面的因素,獨立的財務收支是非常重要的。史蒂夫也明確地說出了自己的目標:“如果下兩部動畫電影的票房收入還像我們希望的那樣好,我們預計在2006年,皮克斯公司將有8億到10億美元存在銀行裡,而且這一款項完全是我們作品的淨收入。”

現在又該是史蒂夫向邁克爾•艾斯納提議重新談判、重修協議的時候了,而且這一次又是完全按照史蒂夫的時間表進行的。

2004年1月史蒂夫與迪士尼公司談判終止後,以豐富多彩的行話、俚語著稱的商業雜誌《綜藝》就報道:“皮克斯公司把‘迪士尼王國’打‘瘸’了,以至於在接下來的10個月裡,‘迪士尼王國’都走不了了。”史蒂夫也嘲弄似的說:“迪士尼公司如果不能夠與皮克斯公司分享將來的成功將會是一件多麼丟臉的事啊。”

艾斯納對這件事情的評論還是相當得體的,他稱讚皮克斯公司動畫電影製作組在約翰•拉塞特的帶領下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他希望皮克斯公司在將來會獲得更大的成功。“迪士尼公司非常願意在基於雙方都接受的協議條款下繼續合作。”他宣稱。他也承認:“皮克斯公司非常明白它自己正在走的路,它也會很快成長為一家獨立的公司的。”可以看出,艾斯納所用的“非常明白”這個詞指的是,他已經承認了史蒂夫的政策決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到這個時候,皮克斯公司的5部電影在全世界的票房收入已經達了25億美元,銷售出去了價值達1.5億美元的DVD光盤和錄像帶。雖然這種勢頭可能很難維持,尤其是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會沒有了迪士尼公司的支持,但皮克斯公司的利潤增長率畢竟達到了每年30%。

然而,在這場“巨人之爭”中,兩個人都既是獲勝者,又是失敗者。迪士尼公司失去了巨額的收入,而史蒂夫失去了一個最好的合作夥伴。

這場“巨人之爭”可以說是兩敗俱傷。儘管艾斯納對兩家公司的衝突表現得語氣平和,但史蒂夫和艾斯納之間就像艾斯納和奧維茨之間的關係差不多。他們“互射毒箭”、“互擲石塊”、互相凌辱,就好像真的在進行一場戰爭一樣。

然而,史蒂夫的勝利又是一種“苦樂參半”的局面。他、約翰•拉塞特和皮克斯公司的全體員工都會有一種尊嚴被損害的感覺,因為他們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巴斯光年和伍迪以及《玩具總動員》的其他角色融入迪士尼公司動畫電影製作組的作品《玩具總動員3》裡。迪士尼公司有權這樣做,因為根據兩家公司簽訂的協議條款,皮克斯公司所有動畫電影的續集拍攝權利都歸迪士尼公司所有。更為糟糕的是,2005年1月艾斯納宣佈—他就好像一直在尋找著機會深深地“扎史蒂夫一刀”似的—兩家公司將對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3》的劇本進行創作競賽,但結果是迪士尼公司一位初學者贏得了競賽的勝利。一位初學者竟然打敗了皮克斯公司!

史蒂夫與艾斯納的衝突讓人想起了奧維茨與艾斯納的衝突。這時羅伊•迪士尼闖了進來,他也給了艾斯納重重的一擊。“在一年多以前,”羅伊說,“我就警告過迪士尼公司董事會,我們認為邁克爾•艾斯納在與皮克斯公司的關係上處理得不恰當,我們也說過這兩家公司之間的關係已經相當危險了。”

最後,史蒂夫贏得了關鍵的一場戰爭。艾斯納將會比原先預定計劃提前一年下台,迪士尼公司新的首席執行官鮑伯•艾格將有可能更好地處理兩家公司之間的關係,並引領兩家公司朝著一個良性發展的方向邁進。與此同時,即使沒有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公司也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下幾部動畫電影的製作成本。不論將來發生了什麼事,不論皮克斯公司是與迪士尼公司攜手前行,還是與其他公司合作,史蒂夫•喬布斯都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不論是誰執掌迪士尼公司,艾斯納也是一家綜合性商業公司的總裁,他也就不可能成為動畫電影界“領軍人物”。這個“領軍人物”的頭銜應該歸史蒂夫•喬布斯。當然,即使史蒂夫是站在了約翰•拉塞特的肩上才擁有了這樣的榮譽,人們也動搖不了他的輝煌地位。

史蒂夫成了不折不扣的電影界巨人。

即使是站在奧林匹斯山的希臘諸神,也免不了會受到傷害。即使史蒂夫是一個大人物,有著巨額的財富和輝煌的成功,也免不了受到各種災禍或疾病的纏繞,這一點他和普通人一樣。

一個星期天,也就是2004年8月1日,史蒂夫•喬布斯給他的朋友、同事和僱員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內容是這樣的:

我的同伴們:

我個人有一則消息非常想告訴你們,我想要你們親自從我這聽到這則消息。

在這個週末我在醫院做了一個成功的手術,醫生把我胰臟上的惡性腫瘤切除了。我患的是一種叫做胰島細胞神經內分泌瘤的罕見胰臟癌,在醫生每年的胰臟癌診斷病例中,患病概率只有1%,若能夠即時診斷(我的就是),可以由外科手術摘除腫瘤並得到治癒。另外,我已不需要接受任何化療和放療了。

病例中最常見的胰臟癌叫做胰腺癌,到目前為止這種癌還不能治癒,而且從確診開始,病人也只能存活大約一年左右。我之所以提一下這一點是因為,當人們聽說“胰腺癌”的時候,往往就認為這是不治之症了,我要感謝上帝,因為我得的不是這種病。

我會在8月份裡靜心修養,預計在9月份就會重返工作崗位。我不在的這段時間,我已經要求副總裁蒂姆•庫克負責蘋果公司的日常事務了,因為蘋果公司不能“一日無主”。在8月份,我要是有什麼事情還會給你們打電話的,我希望在9月份就能見到你們了。

史蒂夫

在信件的最後,史蒂夫為了說明他還沒有失去銷售技能和幽默感,他又加上了一句附言。

附言:我是在醫院的病床上,用我17英吋的強力筆記本電腦和Airport Express無線聯網設備給你們發這封電子郵件的。

在美國,每年都有3.2萬人被查出患的是胰腺癌,像史蒂夫那種胰臟癌也就有幾百例。當發現這種胰臟瘤,並完全切除後,病人就可以正常生活了,但這也不是完全可以保證的,霍華德醫生強調說:“你可以說有100多人是這種情況,但你不能說人人都是這種情況。這其中可能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具體比例是多少呢?據調查,得這種病的人有50%可以活5年以上。

史蒂夫預計他可以提前回到工作崗位也絕不是白日做夢。9月初,也就是他手術過後僅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又出現在蘋果公司的會議上,他又顯得活力四射了,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

雖然史蒂夫與蘋果公司的另一位創建者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之間的矛盾怎麼也無法癒合,但至少在這些日子裡,他們兩人又有了接觸。沃茲還對他的老朋友說:“你看上去氣色好多了。”

史蒂夫在手術後如此迅速地回到工作崗位的原因在幾個月後就明瞭了:蘋果公司要推出一系列新產品,推出新產品一方面可以延續iPod播放器的輝煌成就,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史蒂夫那種有點離奇的夢想—把計算機產業從微軟公司那裡“挖”過來。

當然,任何熟悉史蒂夫•喬布斯創業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有著實現自己離奇夢想的方法。

《活著就為改變世界:史蒂夫·喬布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