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保衛永定河(1)

第二章怒吼的平原

一一個歷史的轉折

保衛永定河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發生,日本終於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中國開始全面抗戰,中國的歷史進入了一個非常的時期,卻也是一個重大的轉折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泛深入地發動人民群眾,掀起了抗戰的怒潮。八路軍在敵後創建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更是一場戰爭的奇觀,是世界戰爭史上的真正的人民戰爭。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抗日戰爭爆發,對於六九一團全體官兵的命運,也是一個決定性的轉折。

“七七”事變發生後,關於開戰後六九一團的行動問題,我們又派李曉初到北方局去請示。李曉初精明強幹,雖然到六九一團工作剛半年時間,卻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為在六九一團發展黨的組織,發展群眾抗日運動,做出了顯著成績。尤其是為六九一團留在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在組織上和思想上打下了可靠的基礎。他這次去北平,又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回到石家莊,他和我交談後,又原原本本地向黨組織傳達了北方局的指示:國民黨軍隊肯定會很快潰退,你們就留在敵後找地方黨,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這期間,六九一團內黨的組織發展很快,特別是我帶去的一個營起了很大作用。這時團長、營長,連、排主要幹部差不多都是黨員或“東抗”隊員,黨的組織已經基本上掌握了這支隊伍。我們遵照北方局指示堅決行動,七月中旬從石家莊出發時,在火車上就提出了“向敵後退卻,北上抗日”的口號,經過黨員和“東抗”組織分頭進行思想動員。由胡乃超和楊鼎昌等負責,成立了抗日俱樂部,創辦了抗日旬刊,作為全團政治思想指導和抗日宣傳活動中心。

六九一團能夠留在敵後,又在冀中根據地堅持下來,首要的條件是冀中廣大人民對革命鬥爭的支持和鼓舞。冀中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這裡是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冀中人口眾多,物產豐富,文化較高,靠近平、津、保,交通發達,人民思想開通。這裡有悠久的革命傳統,清朝末年,這一帶曾經活躍過義和團的組織。中日甲午戰爭後,隨著民族危機的日益加重,義和團將鬥爭的矛頭指向了帝國主義侵略者。他們那種英勇頑強、寧死不屈的鬥爭精神,成為鼓舞後代子孫繼續奮鬥的巨大力量。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也曾在這片土地上,燃起過熊熊的烈火。辛亥北方革命協會,為配合南方的鬥爭,在任丘舉行起義,動搖了清王朝的專制政權,進一步堅定了人民打倒封建統治,建立共和民主制度的信念。五四運動在這裡更有著深遠的影響。高陽縣布裡村辦起的中國第一所留法勤工儉學技工學校,保定育德中學開辦的勤工儉學預備班,很多人遠涉重洋到法國以及德國、比利時等國家深造,歸國後成為一代著名革命家,為國為民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後,在這一帶廣大的農村及周圍的城市,產生了極大的政治影響。在農村中,工作基礎尤為深厚。保屬特委工作的突出成績,即是在一九三二年七月發生的二師學潮,和在九月發生的高蠡暴動,以及博野、稿無、定縣等地的農民武裝鬥爭。雖然鬥爭都未能取得勝利,特委及在各地的黨組織也遭到破壞,但卻在保定古城,在冀中平原上,廣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種。一九三六年保屬牛氏三傑頑強抵抗高陽、任丘、安新三縣保安團的包圍襲擊,壯烈犧牲的事跡,更成為鼓舞平原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

《呂正操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