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收編雜色武裝(2)

河北遊擊軍在地方黨領導和號召下,很短時間發展為十二個路(第一至七路,兩個八路,九、十、十二路)、三個游擊師、三個直屬團、一個模範營,共約二萬人。一路司令許佩堅,五百餘人(肅寧、饒陽一帶);二路司令王賁,三百餘人(高陽、保定之間);三路司令陳沐新,五百餘人(安國一帶);四路司令王烈鈞,一千人(高陽、保定之間);五路司令高士一,三千人(苟各莊、史各莊一帶);六路司令馬玉祥,六百人(饒陽、肅寧一帶);七路司令郭梅村,二百人(高陽東部);八路總指揮劉克忠,三千人,由新安人民自衛團擴大起來(安新、新安、容城、徐水一帶);又一個八路司令是向修文,二千人(饒陽、肅寧、獻縣一帶);九路司令李慶鎖,五百人(束鹿、武強一帶);十路司令趙玉昆,一千五百人(易縣一帶);十二路司令柴恩波,五百人(新鎮、文安一帶);游擊第一師長高順成,五千人(任丘、河間、大城、高陽、雄縣一帶);游擊第二師長段世曾,一千人,由蠡縣人民自衛團擴大起來(蠡縣一帶);游擊第三師長馬佑民,四百人,由安平人民自衛團擴大起來(安平一帶);第一團長王洗凡,六百人;第二團長王仰軍,七百人,由安新人民自衛團擴大起來;第三團長齊棟材,二百人;模範營長張建國,三百人。

不隸屬河北遊擊軍,但屬晉察冀軍區委任和接受我自衛軍領導的武裝,有翟晉階晉察冀抗日義勇軍第五支隊,三百人(無極、稿城、深縣一帶);唐樸農晉察冀抗日義勇軍第八支隊,七百人(定縣南部);河北民軍張仲翰,二千人(博野一帶)。

與我軍沒有直接關係的武裝:有郭治書部約千人(無極西部);范子俠部約千人(隸屬孫殿英,無極、稿城、晉縣);喬明禮部七百人(隸屬孫殿英,無極、稿城、晉縣);段樹聲部四千人(束鹿、武強);姜東昇部一千五百人(新城);魏大光部千人(霸東信安鎮);史省三部七千人(滏陽河東)。

土匪漢奸武裝:有徐二黑三千人,編為深縣偽治安隊;張安邦五百人,偽十縣保安司令,盤踞束鹿一帶;高建勳二千人,盤踞安平、深澤一帶;張八五百人,盤踞深澤一帶;張大貨三百人,盤踞安平、深澤一帶;白七五百人,盤踞獻縣、河間一帶。六大股共近七千人。

聯莊武裝也非常多,什麼晉束聯莊、定縣聯莊、清苑聯莊、河大青聯莊、河間聯莊、大城聯莊、獻西聯莊、文新自衛團、新雄霸聯莊、永清聯莊、安次聯莊、固安聯莊、容城聯莊等等,約九萬五千多人,其中光脫產的就有三萬二千三百人。這些聯莊為地主豪紳所把持,組織有總會、分會(在中心村)和分隊(在村)。脫離生產的集中在分會、總會。會長等都是豪紳富戶、退伍軍官、家禮頭所充任。脫離生產的成分,除少數警察、流氓、退伍兵外,多數是貧苦農民。不脫離生產的是地主、富農、中農、貧農都有。聯莊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有地主與農民的矛盾,抗日勢力與反動勢力的矛盾,還有地主豪紳間爭權奪利的矛盾。因此,聯莊的政治傾向又可大體分為三種:抗日的,大部是在游擊區內或附近及游擊戰爭發展地區;親日的,大部是在敵據點及交通線附近或漢奸組織有基礎的地區;灰色的,大部在前兩種中間地區。

會道門武裝,共約四萬人。這種武裝在中國是有長久歷史與傳統的。歷史上各朝末期,農村破產,民不聊生,總會出現揭竿而起的農民暴動。這些農民一般是反對地主統治階級與異民族的,但是因為當時沒有先進階級和政黨來領導,都帶著濃厚的宗教色彩,用以號召群眾。如東漢末年的太平道(黃巾)在華北的起義。元朝末年的白蓮教。又如清朝末年的義和團,大革命時期的大刀會、紅槍會。河北是會道門武裝的發祥地之一,所以「七七」事變後,又風起雲湧地出現了。但是其領導人多為乘機陞官發財的家禮頭,而地主階級又打入利用,以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防範土匪。因此,會道門武裝也有抗日與親日之分。抗日的與抗日軍發生聯繫,與漢奸土匪尖銳對立;親日的與抗日軍及抗日政府對立,反對合理負擔,並公開與日軍勾結。

《呂正操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