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七日,馬仁興和李健帶領的一連、特務連、偵察連轉到滏陽河以東地區,我讓他們立即帶隊返回深、武、饒、安腹地,進行戰役偵察,具體任務是:一,繼續堅持戰鬥,瞭解情況。二,找到各分區領導幹部,傳達軍區指示,主力部隊向路西山地轉移。經過連續行軍、戰鬥,五月二十日左右,他們先後在深縣、安平、饒陽縣境內找到了七、九、十分區領導機關,傳達了軍區的指示。
宋輔廷帶的三連,自武強沙窪突圍後轉到博野、蠡縣一帶。五月二十日左右在蠡縣跑曲村與敵遭遇,部隊受到了很大的傷亡,馬仁興的兒子馬乘風犧牲。五月下旬又轉到任河地區,部隊僅剩四五十人。一天晚間與馬仁興所帶部隊相遇。當宋輔廷把馬乘風犧牲的消息告訴馬仁興時,他忍著失去惟一親人的內心的悲痛,繼續研究作戰行動,在場的同志都深受感動。馬仁興撥了一個排給宋輔廷,以充實二連的戰鬥力。
馬仁興帶隊又轉到深縣地區,找到正在那裡堅持鬥爭和做收容工作的汪乃榮,研究決定:馬仁興帶隊繼續執行軍區交給的任務,汪乃榮帶隊仍在當地堅持鬥爭,把失散的人員、槍支、馬匹收容起來。在六月初的一次戰鬥中,汪乃榮英勇犧牲。幾天後,總支書記高尚勇也在戰鬥中流盡最後一滴血。
卜雲龍和楊經國帶領的四連,自武強沙窪突圍後,在肅寧和高陽一帶多次與敵相遇,敵我力量懸殊,部隊損失很大,楊經國犧牲。當我聽到這一噩耗,尤其感到哀痛。經國同志是貴州人,一九三七年初由北方局派到六九一團做黨的地下工作。犧牲時才二十多歲。孫犁有篇小說叫《小勝兒》,主要就是寫的騎兵團,寫了楊經國,是寫得很真實的,寫了楊經國熱情待人,細緻的政治思想工作,以身作則的模範行為,寫到他的犧牲:「在五月麥黃的日子,冀中平原上,打的天昏地暗,打的樹木脫枝落葉,道溝裡鮮血滴滴。楊主任在這一仗裡犧牲了,炮彈炸翻的泥土,埋葬了他的馬匹。」孫犁的這篇小說作於一九五年,所寫事跡也是他聽人述說。這也說明,過了八年,冀中的人民還深情地懷念著騎兵團,懷念楊經國。我也總想寫一篇關於經國同志的文字,以寄托我的哀思,並紀念我們共同戰鬥的歲月。
楊經國犧牲後,卜雲龍帶著四連所剩的少數人馬,幾經轉折,找到馬仁興,以後他們就在一起活動了。後來隨軍區轉到冀魯豫軍區,與當地騎兵合編為騎兵營,就撥歸冀魯豫軍區了。卜雲龍任營長。騎兵團的番號,自此取消。
反「掃蕩」開始後,八分區機關和部隊,根據上級的指示及對當時情況的判斷,預見到了敵情的嚴重性,實行分片指揮與集中領導相結合的部署。司令員常德善和政治委員王遠音帶分區部分機關及二十三團二營,直接指揮三十團、二十三團團部及一營,在深、武、饒、安地區轉戰,並負責指揮全分區部隊反「掃蕩」作戰。副司令員孔慶同帶小部分機關人員在任、河、大地區活動。參謀長李弗畏帶部分機關人員和警衛營,在獻縣、交河一帶,負責指揮該地區部隊的活動。這樣部署,既便於就地指揮各部隊反「掃蕩」作戰,又可以避免指揮機關過於集中,在不利情況下受挫,以保存有生力量。
根據這一部署,「五一」反「掃蕩」開始時,常德善、王遠音率領的部隊,先在饒、武、獻地區商店、豆店、皇甫、堤南村一帶活動。後又往返活動於滹沱河南北兩岸地區三角、鎮上、劉傳、瓦鍾一帶,及子牙河、滏陽河兩岸地區。後又向西轉到大尹村、長劉莊、傅家佐一帶,並準備相機在深、武、饒、安中心地區的敵情緩和後,重返該地區,打開局面,恢復地方工作,穩定群眾情緒。五月中旬,曾經在饒陽城西渡過滹沱河到達饒安路附近的支窩、南北京堂一帶,但未能站住腳,發現敵人不是短期「掃蕩」,而是長期「駐剿」,修公路,築炮樓,挖封鎖溝,建愛護村,準備長期據守。於是,他們又重返滹沱河北。但此時敵人已初步控制了深、武、饒、安地區,並將其主力分兵部署在滹沱河北、河肅路周圍地區。此時,二十三團團部率三營在滹沱河北張崗一帶遭敵合擊,損失嚴重,團長譚斌及三營幹部全部犧牲,僅團政委姚國民帶少數人突出重圍,與仍在饒陽、獻縣地區堅持活動的一營會合。分區當即決定向任、河、大地區轉移。至五月底,根據軍區指示,決定除三十團留下堅持武裝鬥爭外,分區機關大部、二十三團全部立即外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