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軍火自給(2)

後來,民兵造雷又有新的發展,創造了石地雷。邊區到處都是高大的石山,遍地是成堆的石塊,而且這種石地雷的造法簡單,造雷工具只是一把鐵錘、一把鑽和一個小勺子,在石頭上鑽成五寸深的洞,安上爆發管就成了。一個石匠一天能打十幾顆,二十斤的石塊,只需一兩火藥,裝上三兩火藥就能炸碎六十斤重的大石塊,殺傷力很大。一九四四年春季,陽曲的民兵試造成功第一顆石雷後,即加以推廣,極受民兵及廣大群眾的歡迎。以後,民兵特地編了一首歌唱石雷的小調:

希特勒垮了台,

日本鬼子倒了霉,

各地石頭變成雷嗨呀,

炸得鬼子走不開。

石雷造法很簡單,

又好偽裝又好埋,

只要大家思想對嗨呀,

一時一刻就學會。

石雷開展不困難,

只要大家肯動彈,

一把錘子一把鑽嗨呀,

一個小勺就能幹。

一顆石雷二兩藥,

炸開能飛幾十塊,

不分哪裡都能用嗨呀,

群眾武器「美的太」。

石雷威力真正大,

人人不要小看它,

軍民齊力來開展嗨呀,

炸得鬼子回老家。

邊區在軍火自給運動中,所需經費數量巨大,必須依靠廣大群眾的支持才能圓滿解決。寧武縣的邢四娃民兵中隊首先創辦了「軍火合作社」。這個合作社以軍火為主,而又結合一般日用品業務,每日除能給民兵造出三十顆地雷外,還可給群眾分紅利。邊區第四屆群英會總結了他們的經驗,加以推廣,半年時間,邊區各地即新建立七十三個軍火合作社。這些合作社可以分作屬於縣、區和屬於村的兩大類:縣區軍火合作社,一般開始完全以軍火為業務,以後增加到運銷群眾日用品等,逐漸形成以軍火為主而又經營一般合作社的業務。這種合作社業務中的軍火部門一般經營:購買軍火原料如硝、硫磺等;製造炸藥,裝置地雷,造爆發管;旋木柄及群眾用品;軍火運輸。村的軍火合作社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資金、有組織、有專職人員的正式軍火合作社,一類是沒有什麼固定的組織形式的臨時合作,或用變工辦法進行裝置等。民兵軍火合作社主要解決了軍火的製造問題,民兵又本著「土中取材,群眾路線」創造了「軍火田」——組織民兵開墾荒地,這些新開荒地上的收入完全用到軍火開支上,給民兵解決軍火經費開闢了最可靠的財源。

邊區的第一塊「軍火田」,也是寧武刑四娃民兵中隊開墾的。一九四四年春,寧武民兵在開展爆破運動時,先是等待上級發地雷,後又聽說上級發錢自己買,可是上級的錢一時還未發下來,而爆破運動卻要緊急開展。邢四娃民兵中隊便跟群眾一塊研究,決定開墾「軍火田」,並且馬上派了八個民兵在敵據點附近開「軍火田」十五畝,縣武委會接到他們的報告,感到這是解決爆破運動經費的好辦法,隨即通報各區普遍推行。這個辦法很快推廣到邢四娃民兵中隊所屬聯防區的五個行政村,後又普及到全縣。他們的經驗經過報紙的宣傳,各地民兵也都紛紛學習,動手開起「軍火田」來。光是臨縣民兵就開了六千六百六十八畝「軍火田」,雖然碰上年成不好,這一年也打了二百多石糧食,差不多解決了該縣民兵全年所用的全部經費。

軍火自給,這也是人民戰爭的一個特點。

《呂正操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