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節:大生產(4)

四屆群英會是在反攻前夕舉行的,十二月七日開幕,總結了一九四四年的各項工作,從軍事上、經濟上、思想上為反攻作了準備。

愛潑斯坦一九四四年秋天訪問晉綏邊區時,曾考察邊區的經濟建設。後來他在紐約《下午報》發表文章說:「邊區的政府官員和部隊從事墾荒、紡織、織布,把他們的技術湊在一起,白手起家建立工業。他們教農民組織在合作社之中,以節省勞力,增加生產力,獲取抗戰的人力。……到一九四四年,他們得到報酬了。我和其他記者訪問共產黨領導的地區,發現那邊的老百姓和士兵比中國任何其他地方都吃得好,穿得好。」對於邊區生產,這是比較客觀的如實的報道。

我從冀中來到晉綏的時候,無論是吃穿還是住宿,就已經不錯了。軍區司令部駐在蔡家崖牛蔭冠同志家的房子,這房子在晉綏地區來說也是很講究的,兩層院,磚砌的窯洞。窯洞都是一明兩暗,方磚鋪地,冬天有地火,火有外面燒,裡面很乾淨。在裡院,窯洞前邊是個不小的花園,有桃李杏花,有芍葯,難得的是還有牡丹,管理很好。我和陳漫遠住裡院。周士第他們住外院。兩廂平房是機關幹部住宿和辦公的地方。出了院門,就是莊稼地了,種著一片片的苞米。分局駐北坡,也是兩層院子,一排五間窯洞,裡麵粉刷很好。生產運動的開展,已卓見成效,大家吃得很好。分大、中、小灶。大灶也吃得不錯,有大米,有白面,蔬菜很多。小灶就更豐盛了,也很講究,還能吃上烤牛肉、涮羊肉,二十七團帶去的炊事員,技術很好。不像八年抗戰的前幾年那樣艱苦,一九四二年在晉察冀山地,我們是吃過黑豆的。

我們到晉綏後,大部分幹部立即換上了三新的棉衣,當地織的粗布,還有粗毛織的。棉衣不僅三新,還有罩衣、襯衣,人們一下子就富起來了。

司令部和分局機關,集體組織到山坡上開荒,種糧種菜,我和林楓都參加。在機關,紡線,捻毛線。女同志聽報告手裡都在幹活,納鞋底,織毛衣。

文化生活也很豐富,經常演戲,話劇歌劇,晉劇秦腔,《白毛女》、《血淚仇》等等,不斷在街頭演出。機關裡休息的時候,又是唱歌又是拉胡琴,栽培花木,收拾菜園。看去一派和平景象,洋溢著一種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呂正操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