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專攻圍棋,所以沒有能夠進大學讀 書。平常的時候和年長者在一起的時間很多,所以不知道從什麼 時候開始,和同齡人相處反而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思考方式 和談話的主題都相去甚遠,漸漸地我感到與同齡人交流困難起 來。所以有一天,我這樣問弟弟英鎬:
“現在的大學生是怎樣學習知識的呢?我也應該學習一 下了……”
“這個嘛……有比看書和看報紙更好的方法嗎? ”
和弟弟的這番對話之後,我開始改變只看棋譜的生活,開始 把書和報紙放在身邊。我自己特別喜歡歷史和哲學方面的書,但 是我讀書的時候從中國古典小說到愛情小說,不分類別照單全 收。吸取各個領域的知識對於擴大思考的範圍有很大幫助。
當然讀書這件事情也是有得有失。由於不再把所有的時間都 用來思考圍棋,所以投入到圍棋上的單純的時間就變少了。但是 讀書卻成為了我生活當中的圍棋,圍棋之外的人生,最終反應在 棋路上,我找到了新的發展的契機。
但是,我的讀書習慣真是效率低下。年初的時候我通常會定 下一年看一百本書的目標,可是一本又一本地看下來,我的速度 真是慢得很。如果有句子或者單詞不理解,我就絕不會跳到下一 行。有時候我讀個兩三行就需要5?10分鐘的時間。同一個句子,同一頁文章,我會讀了一遍又一遍,真是無可奈何的“蝸 牛”讀書法。
又或者書沒有挑選好,讀到中間覺得味同嚼蠟,我也不放 棄,會一直讀完。雖然這是件苦差事,但是一旦開始了,我只有 給它畫上個句號心裡才會踏實。周圍的人有時會笑我“讀什麼書 啊,跟要嚼碎嚥下去一樣”。甚至有人打比方說:“李昌鎬讀書如 同是食草動物,會反芻的。”似乎是我的性格決定了自己很難達 到一目十行的快讀多讀的程度。
最近讀的書中有一本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由Root Berntein 夫婦所著的《思想的產生》。一個熟人向我推薦了這本 書,厚厚的足足有450頁之多,要讀完還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 這讓我感到很是負擔。
最終我還是讀到了最後一頁,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但是 越讀到後來我越能感受到讀書的喜悅,這真的非常神奇,對此我 有些稍稍滿足的感覺。
這本書通過列舉分析達,芬奇、牛頓、愛因斯坦、畢加索、 歌德、巴赫等在各個領域引領世界的天才們的思維方式,並將天 才思維方式細分為13個階段〔觀察、形象化、抽像化、模式認 知、模式形成、類比、實踐、感情移入、層次思考、模型製作、 理論、變形、綜合作者在書中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創造性思 維方式並不是少數天才專有的,在經過體系化的學習之後,任何 人都可以實現創造性思考。
我通過閱讀這本書,感到天才的創造性思維和圍棋中預測局勢走向是相通的。其他的領域我不甚瞭解,但在圍棋界,但凡是 接受過專業圍棋培訓的人,都很熟悉這種通過系統的學習而掌握 創造性思維的方法。雖然成為職業棋手並不能稱為天才。
職業圍棋棋手們比起對“是什麼”的探討,更加注重“怎麼 辦”的方法追求。在貫穿一盤弈始終的職業棋手的“拆招”中, 我們隨處可見這本書中介紹思維方法,比如模式認識、模式形 成、類比推理、綜合歸納等。棋盤上呈現的多種多樣的思維方式 都是棋手們創造性思維的結果。這和書中所說的創造性思考的頓 悟、知識的綜合併無兩樣。
“在既有模式之間發現新的模式,需要解開對現有模式的外 部結構、內在邏輯等方面現存的疑問,在找到想要的答案之前不 停地去傾聽、去感受。” “在模式形成的過程中,重點不在於組成 印象的各要素是否複雜,而在於其組合是否巧妙。” “要想創造出 更多的模式,就需要我們不斷補充自身的知識以擴大我們思考的 範圍。”這些話充分說明了現代圍棋手法是從古代圍棋手法一路 發展而來的過程。
另外,由“類似,就是不相像的事物之間可能的相像”這句話, 我們可以瞭解到新手的出現和其變形在本質上是定式的改良形態。
在歷史的長河中,引領文化藝術發展的天才們向我們展示的 那些思維方法,其實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運用的那些思考 工具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本書最大的 美德就在於,它把人們在漫長歲月中無意識使用的那些思維工具 做了體系化的整理,並賦予了它們名稱。換句話說,這部著作把散落在茫然無意思世界中的思維工具弓I入到了具有清晰意識的世 界中。
雖然在這裡不能夠一一列舉,但是每讀完一個部分後都會反 過來回味天才們留給我們的可寸鐵殺人的至理名言,這件事情本 身也是此書帶給我的樂趣之一。
“你看是看不到的。所以不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看吧。這 樣你會通過事物的表層,看到它們令人驚訝的本質。”
——畢加索
“我所做的事情能夠對核物理學有多大貢獻並不重要,重要 的是這件事本身有多有意思。”
——理查德·費曼
讀完一本好書之後,我在一瞬間裡所享受到的精神上的愉悅 是巨大的。書讓我在長時間裡不斷反覆咀嚼回味,不斷思考。這 正是讀書的魅力。對我來說,讀書如同是在圍棋中得到雙倍貼子 的意外之財。
在接觸圍棋之前,我一直是一個十分平凡,甚至在某些方面 有些遲鈍的孩子。但是那時的我卻有一樣東西引起周圍人的注 意,讓他們覺得我比較特別。你一定也知道“魔方”這種益智玩 具,而在當時魔方正是風靡一時。這種把打亂的六面體按照顏色 重新排列的遊戲是有一定公式的,如果知道公式的話,成年人大 概用四五分鐘就能夠拼好。但是如果不知道公式的話,大部分人 就只能一直拼下去永遠完成不了。而我在第一次接觸魔方的時候用了大約兩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這讓周圍的人都大吃一驚。
玩魔方的時候,必須在拼第一面時就考慮下一面來調整一 整圈方塊的位置。並且在一面巳經完成轉而拼下一面的時候一 定不能打破已經做好的部分。魔方這個遊戲,必須按照正確的 Algorithm〈程序〉1(1在有限的階段裡解決問題的步驟或方法。)採取合理步驟。
仔細想一下的話,圍棋也是需要檢驗每一步棋並且要事先看 到後面的幾步,已經解決的那部分不能夠再次推翻。從這點上 看,圍棋與魔方是有著很大共同點的。構成圍棋棋藝最重要也是 最具綜合性的能力是“解讀招數”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則是以分 析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等為基礎的。正是靠這些能力把所 有可能的招數變化在頭腦中演示出來。
在圍棋中有數不勝數的變化。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招數會不時 地出現,某一次的運算可能就會導致整個盤上局勢的逆轉。所 以下圍棋的人不能夠僅僅考慮眼前的這一步,他需要想得更遠才 行。處於全盛期的職業棋手往往考慮的不是之後的三四步,而是 百步之上。
另外,和魔方相類似的是,二者最高明的玩法都是把所有可 能暴露的弱點都事先彌補掩蓋。如果雙方勢均力敵,那麼就必 須盡最大可能來掩護自己虛弱的部位;如果連勢力均衡都沒有達 到,甚至遠遠落後於對方的話,那麼就要逆向思維,以對方的弱 點為中心來安排戰略。
如果急於從眼前的困境當中擺脫出來,而對自己虛弱之處沒 有及時加固,只是大體掩蓋一下或者乾脆拋到腦後的話,它必 定會在之後變成威脅自己的更大的打擊。圍棋盤上所有的棋子 都是彼此相關聯的。可以這樣說,棋盤上單獨存在的東西毫無 疑義。所以,如果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就採取閉著眼睛不管 三七二十一的彌補對策,一開始也許會解決問題,但到後來往往 會發現這就是那影響全局的敗著。這也正是我一直強調棋盤上需 要有“操心性”的原因。
我所下的圍棋中有很多是以半目勝結局的,這種結局正是源 於我那發揮到極致的“操心性”。
內弟子時期,我只要察覺對局中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會被對方 逆轉,那麼我就會放棄可以大比分贏下對方的棋路,轉而耐心等 待。一次老師問我說:“為什麼不走那一步? ”我如是回答:“按 我的走法,下一百盤保證贏一百盤,而且都是以半目取勝。”
“操心”這個詞按照漢字本身的意思來解釋的話就是“操作 控制內心”。如果把畏懼解釋為對危機的認識的話,操心性則是 那種認識之後的一種戒備狀態的心境。表面上看似乎是意思差不 多,但是畏懼和操心性的意思卻相去甚遠。
英國的大文豪莎士比亞留給我們這樣一句話:“勇氣中很大 一部分是謹慎小心。”克服恐懼的勇氣正是來源於小心謹慎,也 就是我所說的“操心性”。如果沒有“操心性”就不可能成為一 流的勝負師。
同時在棋盤外“操心性”也非常重要。比如一個人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言談。因為不假思索的話語有的時候會成為射向他人的 利箭,而這箭最終還是會轉頭射向自己。人們總是想表達自己, 但是如果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隨便亂說話,那麼小則失去機會, 大則失去信譽。這也是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猶豫不決擔憂用 書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故事是否妥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