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牆佈置原則-剪力牆是什麼?

剪力牆佈置原則-剪力牆是什麼?

剪力牆佈置原則-剪力牆是什麼?

剪力牆是什麼?

剪力牆(shearwall)又稱抗風牆或抗震牆、結構牆。房屋或構築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重力的牆體。防止結構剪切破壞。

剪力牆分平面剪力牆和筒體剪力牆。平面剪力牆用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升板結構、無梁樓蓋體系中。為增加結構的剛度、強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現澆或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現澆剪力牆與周邊梁、柱同時澆築,整體性好。筒體剪力牆用於高層建築、高聳結構和懸吊結構中,由電梯間、樓梯間、設備及輔助用房的間隔牆圍成,筒壁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牆體,其剛度和強度較平面剪力牆高可承受較大的水平荷載。

牆根據受力特點可以分為承重牆和剪力牆,前者以承受豎向荷載為主,如砌體牆;後者以承受水平荷載為主。在抗震設防區,水平荷載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產生,因此剪力牆有時也稱為抗震牆。

剪力牆按結構材料可以分為鋼板剪力牆、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和配筋砌塊剪力牆。其中以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最為常用。

剪力牆的佈置原則

剪力牆結構是利用建築物牆體作為建築物的豎向承載體系,並用它抵抗水平力的一種結構體系。其側向剛度大,整體性好,用鋼量較省,缺點是自重大。剪力牆間距一般為3m~5m。平面佈置的靈活性受到限制。由於其良好的抗側性、整體性和抗震性能,可以建造較高的建築物。剪力牆的佈置原則為:剪力牆結構中全部豎向力和水平力都由剪力牆承受。所以一般應沿建築物的主要軸線雙向佈置。特別是在抗震結構中,應避免僅單向有牆的結構佈置形式,並宜使兩個方向抗側剛度接近,即兩個方向的自振週期宜相近。

剪力牆應盡量拉通對直,以增加抗震能力。門窗洞口上下各層對齊,形成明確的牆肢和連梁,使受力明確,計算簡單。在抗震結構中,應盡量避免出現錯洞剪力牆和疊合錯洞牆。疊合錯洞牆的特點是洞口錯開距離很小,甚至疊合,不僅牆肢不規則,而且還在洞口之間形成薄弱部位,對抗震尤為不利。剪力牆沿豎向應貫通建築物全高。剪力牆沿豎向改變時,允許沿高度改變牆厚和混凝土等級,或減少部分牆肢,使抗側剛度逐漸減小,避免各層剛度突變,造成應力集中。剪力牆要避免洞口與牆邊,洞口與洞口之間形成小牆肢。小牆肢寬度不宜小於三倍牆厚,並用暗柱加強。較長的剪力牆宜開設洞口,將其分為均勻的若干牆段,牆段之間宜採用弱梁連接,每個獨立牆段的總高度與其截面高度之比不應小於2,牆長較小時,受彎產生的裂縫寬度較小,牆體配筋能夠充分的發揮作用,因此牆肢截面高度不宜大於8m。高層建築不應採用全部為短肢剪力牆的結構形式,短肢牆應盡可能設置翼緣。在短肢剪力牆較多時,應佈置筒體,以形成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牆結構。

控制剪力牆平面外彎矩,應採取增加與沿梁軸線方向的垂直牆肢,或增加壁柱、柱等方式,來減少梁端部彎矩對牆的不利影響。對截面較小的樓面梁可設計為鉸接或半剛接,減小牆肢平面外彎矩。

不宜將樓面主梁直接支承在剪力牆之間的連樑上。因為一方面主梁端部約束達不到要求,連梁沒有抗扭剛度去抵抗平面外彎矩;另一方面對連梁本身不利,連梁本身剪切應變較大,容易出現裂縫,因此應盡量避免。

剪力牆裂縫的原因

從混凝土的配合比,強度以及施工工藝流程,符合有關規範。

根據力學原理來說,產生裂縫的原因不同,所產生裂縫的分佈、裂縫的形狀也不同。例如:由主應力與次應力的原因產生的裂縫大多與構件的長邊方向是呈45°分佈,也就是工程、力學上常提起的45°斜裂縫。通過我們拆除外模後所觀察到的,還沒有施加外荷載時,已經產生了早期裂縫,且裂縫幾乎垂直於底板,分佈比較有規律,大多分佈在柱邊的位置,或在兩柱跨中的部位,這與大多數相似工程的地下室剪力牆產生的裂縫分佈及形狀一致。因此,不難分析,該剪力牆裂縫的成因不是由應力產生的,而是由變形變化引起的。經由設計定性:地下室剪力牆裂縫不影響結構。

但主要成因有三點:1、混凝土的收縮變形;2、結構由於溫度的變化引起的變形;3、地下室未設置伸縮縫或後澆帶可能也有一定原因。

地下室剪力牆裂縫的處理方法

1、沿剪力牆兩側裂縫分別切出15-20mm深的V形槽,槽中灌入環氧樹脂嵌平補強。

2、在裂縫處增加兩層粘裹聚氨脂的玻璃纖維網,每邊寬300mm,然後,再做防水。

《裝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