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求賢

帝乙在位末年遷都於沫,也就是朝歌(今河南省淇縣)。他的長子叫微子啟,由於其母地位低微,沒能立為儲君,但是他的小兒子辛是帝乙的正室所生,後來就由辛繼承了王位。帝辛是商朝的末代君王,他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商紂王。其實,「紂王」並不是正式的帝號,而是後人加在他頭上的惡謚,是說這個人「殘又損善」。

據史書所載,紂王是個聰明勇武之人,而且很有軍事才能。可惜,他的英明神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後來反而演變成殘暴不仁,逐漸暴露貪財好色的本性。隨著戰功的增長,他荒婬之風日盛,越來越奢侈無度、暴虐無道。君王的昏憒,必然讓小人有機可乘,一時間商朝上下奸臣當道,朝政腐敗,社會黑暗,百姓苦不堪言,殷商王朝進一步走向衰亡。

此時,遠在岐山的周部族,在西伯姬昌的全心治理下,卻蒸蒸日上。自從帝乙通過和親緩和了商周關係後,姬昌就沒有再向東進發,意圖攻商,而是非常恭順地每年朝貢。《呂氏春秋》中說姬昌「上貢必適,祭祀必敬」,使得紂王很高興,「賜之千里之地」。但這並不意味著姬昌就此消磨了意志,放棄了理想,只是他懂得要想滅掉基業深厚的商朝統治,要收斂鋒芒,韜光養晦。

表面上他恭順事商,實際上卻在積極發展周的實力,為滅商大計積蓄力量。他奉行德治,提倡「懷保小民」,敬老愛幼;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提高了百姓生產的積極性;實行仁政,減輕刑罰,一人犯罪不會牽連家屬;廣招賢士,籠絡人才,引來很多有識之士前來歸順。姬昌身為一國之君卻勤儉立國,穿著普通人的粗布衣服,到田間參加勞動。在他的治理下,周部族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發展迅速,國勢日強,成為人人嚮往的國度,四邊諸侯也都甘願歸附。

西周國力的壯大還是引起了商朝的注意,商紂王的親信崇侯虎向紂王進言說,西伯故意德行天下,讓百姓傾慕,是為了聚集人力、物力,密謀叛逆。紂王一聽,頓時火冒三丈,當即下令把姬昌抓了起來,囚禁在了羑里(今河南湯陰縣)。西伯入獄後,每天都很平靜,毫無怨言。紂王實在看不出他有謀逆之心。周人知道姬昌被捕後,非常驚慌,害怕他會像他的父親季歷那樣被殺害,於是搜羅了眾多美女、寶馬、珠玉獻給紂王,以表示周族是真心效忠於商朝的。紂王見到有美女進貢,喜笑顏開,於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獄,還賜給他弓、矢、斧、鉞等儀仗,授予文王自行征伐不聽話的小國的權力。這就是歷史上的文王「羑里之厄」。

羑里之厄讓姬昌見識到了紂王的荒婬和昏庸,回到西周後,他便下定了滅商的決心。他知道西周已有足夠的實力和商朝對抗,但是如果兩國開戰,他還需要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輔佐他指揮作戰。於是,姬昌開始一面繼續壯大實力,一面不遺餘力地求訪這樣的賢才。

姬昌廣求賢德的消息讓一個白髮老翁看到了希望。這個老翁就是姜尚,也是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姜太公。

姜尚本名呂尚,姜姓,字子牙,他的祖先是曾經幫助大禹治水的功臣,後被封在呂,因此子孫從其姓,薑是呂尚的族姓,後人多稱其為姜子牙、姜太公。呂姓傳到姜尚時,家道已經沒落。姜子牙年輕時生活窮困,為生計所迫,曾販賣過牛肉,也開過酒鋪,但是無論生活怎樣艱辛,他都沒有放棄經世治國的高遠志向,因此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終於成了一個不但通曉天文地理、軍事謀略,而且深諳治國安邦之道的能人。可是,儘管他滿腹韜略、才華出眾,但是無法引起紂王的重視,不被重用。直到年過六十,滿頭白髮,他還在盼著能遇到明君,一展抱負。

當聽說西方周的姬昌求賢若渴時,壯心不已的姜尚便離開朝歌,來到西周領地岐山西南的渭水河邊。他在磻溪住下,每天在渭水的一條支流邊上垂釣,一邊觀察世態的變化,一邊等待出山的機會。

不過,姜尚釣魚釣的可不是魚,因此他沒像一般人那樣將彎鉤上掛上魚餌,投入水裡,而是把魚線懸在水面三尺高的地方,而且也不用魚鉤。有一次,一個樵夫路過,看到太公釣魚,疑惑地說:「老先生,您這樣魚兒怎麼可能上鉤呢?」他則一動不動,舉著釣竿自語道:「只要魚兒願意,它們自會上鉤!」

漸漸地人們都知道了,渭水河邊有個奇怪的老頭,釣魚不用鉤,終於姬昌也聽到了傳聞。他暗想,此人言行奇特,絕非等閒之輩,也許就是自己要找的人。於是姬昌以外出打獵為由,來到渭水邊,看到岸邊果然有一個奇怪的老者在垂釣。姬昌上前與之攀談,發現這位精神矍鑠的老者談吐不凡,見解深刻。兩人相談甚歡,接著姬昌問他天下的形勢和治國安邦的策略。姜尚提出,要治國興邦,必須任人唯賢,重視發掘、選用人才,這正與姬昌的看法不謀而合。姬昌大喜過望,說道:「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您就是那位聖人吧?我太公望子久矣!」意思是說,周的開基之祖古公亶父一直渴望有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降臨周,您就是那位賢才了。後來,人們就稱姜尚為「太公望」。

姬昌確定他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賢才,便請姜尚出山,輔佐自己完成滅商大計。姜尚被封為太師,同時掌管軍隊和政事,滿腹韜略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為了感謝姬昌的知遇之恩,他殫精竭慮,輔佐姬昌興邦立國,建議姬昌內外兼修,毫不鬆懈地發展周內部的實力。同時,他加強了與周圍各個小族的聯繫,一點一點動搖商朝的統治基礎。他還大舉西征,平定了西面的一些少數民族,這樣周後方的威脅就解除了。接著,他又向東擴展,東渡黃河,滅掉了商西部重要的同盟國——崇。在不斷的對外戰爭中,周的勢力進一步擴大,漸漸佔據了天下的三分之二,其中多是姜尚計謀的功勞。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