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一鳴驚人

楚國地處漢南,自立國以來,對周王室時而臣服時而背叛,是中原諸侯的心腹大患。後來,楚國君主熊通乾脆僭越自稱為王,是為楚武王。楚國經過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幾代人的治理,擴地千里,逐漸強大起來,時時刻刻覬覦中原。中原諸侯為稱霸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主要針對的就是楚國。齊桓公稱霸時,楚國被限制在昭陵,後來晉文公稱霸,在城濮大敗楚國,楚國仍無力北進。

公元前628年,野心勃勃的太子商臣弒成王自立,他就是楚穆王。楚穆王有稱霸中原的野心,但也知道晉國的實力不容小覷,於是韜光養晦,積極實施復國強兵的政策,以壯大楚國。但此時,晉國趙盾當政,軍政號令都出自他一人,趙盾對內對外都非常強硬,儘管楚國在楚穆王的苦心經營下,可以在江淮、漢陽橫行無忌,但因為受到趙盾強勢的壓制,因此依然無法進軍中原。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帶著沒能稱霸中原的遺憾,暴病身亡。年紀輕輕的嫡長子熊旅即位,他就是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楚莊王繼位時,楚國國內貴族若敖氏家族勢力強盛,野心勃勃,隨時可能謀逆,莊王新立,國內政局很不穩定。此時的宿敵晉國,也看準了楚國的弱點,對楚國虎視眈眈。這種內外憂患的局勢使剛剛繼位的莊王面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

楚莊王即位第一年,晉國正卿趙盾南下奪取鄭國,鄭穆公附晉。晉國聯合宋、魯、陳、衛、鄭、曹、許等國國君在新城結盟。陳、宋本來是依附於楚國的,這次會盟後也轉向了晉國,把矛頭對準楚國。

第二年,晉以蔡國不參加新城盟會為借口,派軍討伐楚國的鄰國蔡國。蔡國一面堅決抵抗,一面派人向楚國求救,楚莊王沒有出兵相救。在晉國猛烈的攻擊下,蔡都失陷,蔡國國君為了免於亡國,和晉國結城下之盟。這件事讓蔡國國君悲憤不已,第二年就去世了。

第三年秋,楚國發生大饑荒。周邊各族紛紛起來反叛,先是巴國東部的山戎族趁機襲擾楚國西南邊境,楚軍出擊;接著,東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機作亂,擾亂東南邊境,佔領了陽丘,直接威脅訾枝。一直臣服於楚國的庸國鼓動各蠻族部落如麇、百濮等趁機作亂,準備攻打郢都。

三年間,各地的告急文書紛至沓來,如雪片般飛到郢都。國內外形勢一步步惡化,但楚王宮依然歌舞昇平。年輕勢弱的楚莊王即位三年,不發政令,不理國事,整天在後宮飲酒作樂。他還在宮門口掛了一塊兒大牌子,寫著:「有敢諫者,死無赦!」

一邊是晉國在趙盾的領導下,在中原橫行無忌,如日中天;一邊是楚莊王躲在深宮之中,花天酒地,不理政務。楚國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形勢非常緊張,那些依傍著楚王的大臣們憂心如焚,後來,大夫伍舉終於忍不住了,去覲見楚王。莊王左擁右抱,滿臉的醉意,正在看歌舞,看到伍舉,便醉醺醺地問:「大夫是來喝酒的,還是來看歌舞的?」伍舉說,今日自己聽到一個謎語,可是怎麼也猜不出來,所以特來請教。莊王聽說猜謎,也來了興致,讓伍舉趕緊說說。伍舉話裡有話地說:「有一隻五彩的大鳥,飛到了楚國的山上,可是歷時三年卻既不引頸高歌,也不展翅飛翔,您說這是什麼鳥兒?」莊王聽罷,知是暗諷自己,笑道:「我知道是什麼鳥。你不要小看他,他三年不飛,飛起來就會直上雲霄;三年不鳴,一旦鳴叫必會一鳴驚人。」伍舉聽莊王這樣說,才放下心來,高興地回去了。

可是,又過了幾個月,莊王依然還是整天喝酒打獵,耽於婬樂。大夫蘇從決定冒死進諫。他進入宮中,剛見到莊王就放聲大哭。莊王不解地問:「什麼事讓先生這麼傷心?」蘇從說:「我自己要死了,我固然傷心,但是更令我傷心的是楚國也要滅亡了!」楚莊王驚訝地問:「你怎麼知道自己要死?這又和楚國滅亡有什麼關係?」蘇從說:「我是來勸諫您勤於政事的,您一定會殺了我。重臣看進忠言者被殺,大王再整天遊玩打獵,花天酒地,就沒人敢說什麼了,這樣楚國離滅亡也就不遠了!」莊王大怒,說:「你既然知道要死,幹嘛還來送死?」蘇從說:「您要是殺了我,我會因為忠君直言而被人讚揚,而您卻會因此亡國,成為亡國之君了。」

楚莊王被深深觸動,當即傳令解散女樂,表示會聽從蘇從的進諫。從此以後,莊王真的遠離酒色,勤於政事。這三年來,莊王也在暗中觀察,誰是忠臣誰是奸臣,早就瞭然於心。當政後,他誅殺了數百人,也提拔了數百人,伍舉、蘇從等都被委以重任,楚國人都非常高興。

楚莊王親政的當務之急就是平定庸國的反叛。於是,楚莊王聯合秦國和巴國,親自指揮軍隊向庸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各部落被楚國強大的軍隊懾服,紛紛與楚莊王訂盟退兵,楚莊王乘勝一舉滅掉庸國,取得了親政以來的第一場勝仗。平定庸國一戰,顯示了楚莊王的傑出才幹,鞏固了楚國的後方,加強了與巴、秦的聯繫。此後,莊王的統治已趨穩定,於是便打算繼承他父親的意志,北上圖霸中原。

楚國爭霸中原最強勁的對手就是晉國,它西抑秦東制齊,秦、齊雖強卻仍不是晉國的對手。但這時的晉國,晉靈公已經逐漸長大,開始親政。雖然實權仍掌握在趙盾手中,但靈公與趙盾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使趙盾在對外爭霸上受到牽制。這就使楚莊王有機會趁虛而入。

隨著楚國的穩定與實力的增強,中原一些國家看風使舵,重新考慮自己與楚國的關係。公元前608年,本來依附於晉國的鄭國,主動與楚結盟。這時,陳國國君去世,楚莊王不派人前往弔唁,即位的陳靈公氣憤,就與晉結盟。楚莊王立即親領大軍攻陳,接著又攻宋。晉國率宋、陳、衛、曹諸國聯軍攻鄭以救陳、宋。

公元前607年春,楚國為了打擊晉國,命鄭國攻宋,宋軍大敗。同年,晉趙盾聯合衛、陳攻鄭,楚莊王立即命子越領兵救鄭,趙盾悄然退兵,說明楚國的實力正在上升。

晉國在對外爭霸中處於不利地位,國內又爆發內亂,晉靈公被趙穿所殺,晉成公即位,率軍攻打鄭國,鄭被迫與晉和,訂立了盟約。不久,楚莊王親領大軍北上,攻打陸渾之戎,楚軍直接陳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向周王室示威。周王驚慌,趕緊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問楚軍。楚莊王接見王孫滿,故意問:「相傳大禹曾鑄九鼎,不知九鼎的大小輕重如何?」九鼎象徵九州,是代表天子權力的傳國重器。楚莊王問九鼎,毫不掩飾不臣之心。王孫滿見楚國軍隊氣焰旺盛,不敢責備,委婉地回答說,國家要強盛靠的是德行,跟鼎的輕重沒關係,不必打聽。莊王覺得取代周王室的時機還沒到,就撤兵回楚國了。這件事說明楚國的實力已經空前強盛。

楚莊王大軍凱旋,才知道國內若敖氏家族發生火並。令尹子越佔了上風,佔領郢都,駐兵蒸野,只等王師歸來,爭奪王位。子越拒絕和談,楚莊王帶兵與子越在皋滸決戰。關鍵時刻,楚莊王親自擊鼓,下令反攻,子越被一箭射死。叛軍失去領袖,軍陣大亂瞬間潰散。楚莊王乘勝將叛軍一網打盡。平定這次叛亂之後,若敖氏家族的勢力被連根拔起,楚莊王將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自己手上。

後來,為了壯大楚國的實力,莊王拜賢能的隱士孫叔敖為相。孫叔敖開墾荒地,興修水利,鼓勵生產,楚國的國力更加不可一世。

公元前598年,鄭國同楚國在辰陵結盟,但鄭國首鼠兩端,不久又和晉國交好。鄭國這種牆頭草的做法,令楚國非常生氣。第二年春天,楚莊王派大軍包圍了鄭國國都,鄭國向晉國求救,但晉國的援兵遲遲不到,鄭國堅守了三個月,最後還是被楚國攻破。鄭襄公投降,和楚國交換人質,簽訂盟約,表示會一心歸順楚國。

到鄭國投降之後,晉國才派出援軍,走到黃河岸邊就得到消息,說鄭國已經投降楚國。晉軍中的主將荀林父、士會等人打算撤軍回晉。荀林父新上任,在軍中沒什麼聲望,中軍副將先縠等人竟不聽主將勸告,擅自率軍渡過黃河。荀林父無奈,只得率晉大軍倉促渡過黃河。

當時,楚莊王駐軍於邲,雖知道晉軍已經渡過黃河,但仍試圖求和。晉軍渡河後駐於敖、鎬一帶,內部主戰、主和兩種意見相持不下。後來,荀林父派人去與楚講和休戰,但派去的都是主戰的將領,他們違抗主將命令,竟主動挑戰。

晉軍實際上沒作交戰準備,兩軍一交戰,楚國大軍蜂擁而至,荀林父一下就慌了,趕緊指揮撤退,擂鼓宣稱先渡過黃河的有賞。晉軍一片混亂,紛紛跑向渡船,爭先搶渡,沒上船的緊緊扒住船舷,先上船的為了擺脫他們用刀砍扒住船舷的手,很多人落入水中。士會率領的上軍較謹慎,設下埋伏,使上軍得以全軍而退,損失並不嚴重。到黃昏時,晉軍殘部已潰不成軍。楚莊王不想對晉軍趕盡殺絕,因此沒有乘勝追擊。這就是晉楚在城濮大戰後的第二次大戰——邲之戰。

這次作戰,充分體現了當時的楚國政治穩定,舉國團結一心,國力強盛。一時間,晉國不敢再與楚國抗衡,從此楚國聲威大振,終於得償夙願,稱霸中原。

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威名遠揚,也使楚國融入了中原文化,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影響深遠,後世對他評價很高。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