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與坑儒

焚書與坑儒

外敵穩定了,國家政策也制定好了,秦始皇又開始對如何治理這個龐大的國家感到頭疼,丞相王綰帶領一群大臣和官員請示秦始皇按照西周的分封制度,把幾位皇子派到燕、魏、趙、齊等地為王。王綰覺得這麼做可以鞏固秦朝的統治,畢竟天下統一不久,秦朝根基還不是很穩固。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他就是李斯。李斯認為春秋時期諸侯國戰亂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分封制,要想坐穩江山,皇帝必須要擁有絕對的權力,如果秦朝繼續沿襲分封制的話,一定會再次出現戰亂的局面。

秦始皇很贊同李斯的看法,他利用郡縣制來管理國家,並且封李斯為丞相。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進軍嶺南(今廣東、廣西),接著派蒙恬將軍北上驅趕匈奴,至此,秦朝一共有四十個郡,全部歸秦始皇直接管理。

秦始皇焚書坑儒圖 這幅帛畫向我們展現了秦始皇當年焚書坑儒的情形,圖中在朝堂之上秦始皇巍然高坐,儒士戰戰兢兢求命於下,朝堂之外已有許多儒士被系,或被埋入坑中,或被押在坑邊。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朝建立的第八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宮廷大宴。朝廷官員淳於越在宴會上提出自己的治國政策,他請求秦始皇撤銷當時的“郡縣制”,重新啟用分封制,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秦國真正強大起來。他還舉例說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按照古人的經驗來處理事情,從沒聽說有誰違背老祖宗的訓誡還能走得長久。秦始皇聽後沒有表示贊同或反對,而是把淳於越的主張說給諸位大臣聽,他想知道大臣們對此事有什麼看法。李斯堅決不認可淳於越的說法,他認為讀書人不應該用那些陳舊的思想來禁錮一個嶄新的國家,古人錯誤的思想會導致國家走向衰落和滅亡。李斯請求秦始皇嚴加管束人民的思想,若放任自流的話,總有一天會釀成大禍。秦始皇便問李斯有什麼好一點的方法,李斯於是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秦記》之外的各國史記統統燒燬,百姓家中的《詩》、《書》等書籍也要全部上交並燒燬,只保留醫學、占卜和農業方面的書籍。要是一個月內不把書籍全部上交,一旦被搜查出來就處以黥刑,還要服刑五年做苦力。

二、全國任何百姓都不能私下討論被禁書籍的內容,也不能宣揚禁書裡的思想,違令者處以死刑。不能討論當今國家政策,尤其是提議恢復以前的政策,認為現今政策不好的,同樣要處以死刑。官員發現這些情況要及時上報,如果怠慢或者隱瞞的話,同死。

三、百姓不准私自學習法典,如果一定要學的話,應該請官員親自指導。秦始皇聽了,覺得這些措施很不錯。他也知道,當時的百姓在經歷了春秋百家爭鳴的局面後,難免會存有不同的思想主張,何不趁此機會把全國百姓的思想統一起來?這樣以後再也不會出現反對自己的人。於是他頒令把異於統治思想的書都燒掉。就這樣,秦朝之前的許多古書化成了灰燼,不過秦始皇早已在朝廷的藏書閣裡保存了復本。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2年,兩個方士盧生、侯生和秦始皇說,他們可以找來不死仙藥,這讓秦始皇龍心大悅。因為在統一江山後,秦始皇手握大權,天天享受著榮華富貴,他害怕失去這一切,妄想長生不老,好讓自己永遠坐享富貴。他在全國下令尋找能讓人永遠不死的藥,盧生和侯生就是在這時出現在秦始皇的面前。秦始皇給予他們豐厚的回報,但他們對仙藥的事情一拖再拖,等到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之後,他們便悄悄地逃跑了。當時秦朝有明確律令規定,撒謊不能兌現者,或者進獻的藥品沒有功效的話,都要被判處死刑。盧生和侯生在逃跑過程中還不忘四處散播秦始皇的壞話,百姓們從他們口中得知秦始皇是個荒婬暴虐、剛戾自用、貪圖享樂和權勢的人。秦始皇自認為已經很尊重這些方士,沒想到他們如此誹謗自己。他暴跳如雷,以妖言惑眾的罪名下令抓捕他們,還把咸陽城裡的方士和儒生都抓起來嚴刑拷問,逼他們說出盧生和侯生的下落,可憐那些文弱的書生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最後秦始皇命人挖了一個大坑,把相關聯的460名方士和儒生統統活埋在坑裡。這就是歷史上記述的坑儒事件。

後世統稱這兩件事情為焚書坑儒。秦始皇本想統一全國百姓的思想和言行,遏制舊思想的復興,但焚書坑儒帶來了極大的惡劣後果:首先是秦朝以前的珍貴書籍許多被銷毀,給中國文化造成巨大損失,還讓春秋之後蓬勃發展的思想運動遭到了致命打擊,很多學派也因此消失。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