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林赤眉起義

綠林赤眉起義

公元17年,整個中原大地一片混亂,天災人禍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無以為生,官員和政府也想不出辦法來挽救局面。百姓被逼得走投無路,最終選擇了起義。

在南方的荊州(包括今河南南部、湖北中部、湖南西部),因為糧食顆粒無收,百姓們不得已去沼澤和水塘周圍挖掘野菜。野菜的數量不多,饑民卻不少,為了能搶到一點吃的,大家爭先恐後在田地裡挖野菜,難免會引發爭搶,需要有人能站出來維持秩序。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有兩個叫王匡和王鳳的人,他們自願擔任協調組織的工作,因為公平公正,大家久而久之都聽從他們,儼然成為百姓心目中的領導人物。

眼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難民,王匡和王鳳乾脆把這些人全部聚集起來,打算發動起義。難民們對朝廷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也許起義能帶給他們一個新生活,因此沒有人表示反對,而且還有更多的人在聽到王匡和王鳳起義的消息後,從遠處趕來投奔他們。王匡和王鳳選定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為根據地,因此起義軍也被稱為綠林軍。他們佔領了周圍的村落,並不斷接納逃難來此的農民,短短幾個月時間裡,綠林軍的人數已經增長到八千多人,勢力範圍也越來越大。

朝廷聽到綠林軍起義的消息後,王莽立刻派了兩萬名官兵去鎮壓,沒想到被綠林軍打得落荒而逃。王莽氣得直跳腳,綠林軍則趁這次獲勝的時機,又佔領了好幾座城鎮,還把關押在監獄裡的囚犯都放了出來,把糧倉裡的糧食拿一部分出來分給老百姓,

剩下的全部搬上了綠林山。王匡和王鳳的善行得到了百姓的一致擁護,更多的人投奔綠林,起義軍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五萬多。可是好景不長,綠林軍剛有了一些成果,一場瘟疫突然降臨,起義軍差不多死了一半數量的人,剩下的人為了保存實力,只好分成三路人馬離開綠林山,各自佔領了新市、平林(今湖北隨州東北)和下江(長江在湖北西部以下地區)。

在泰山,有一個叫樊崇的人也發動了起義,他先是領著幾百人把泰山占為根據地,然後對外召集人馬。有一支小規模的起義軍投靠了樊崇,還沒到一年時間,手下就有一萬多人,佔領了泰山郡(今山東泰安)。樊崇帶著起義軍在青州(今山東中部)和徐州(今江蘇北部)之間和官府軍隊抗擊,不時搶奪地主豪強的糧食,分給窮困的百姓。

樊崇規定起義軍不能欺負窮人,如果有誰殘殺或者傷害百姓的話,就處以死刑或者受到嚴厲的懲罰。和綠林軍一樣,老百姓對樊崇的軍隊也很擁護。

全國轟轟烈烈的起義運動令王莽十分焦急,他派出大批部隊去鎮壓那些起義軍,結果官軍被起義軍消滅得乾乾淨淨,帶軍將領也被殺死了。王莽接著任命太師王匡(不是綠林軍的首領王匡)帶領軍隊先去鎮壓樊崇的部隊,然後再打壓綠林軍。

公元22年,太師王匡率領大隊人馬來到泰山郡,把樊崇的部隊包圍起來。樊崇先鼓勵大家奮勇作戰,然後要求每個人把自己的眉毛畫成紅色,這樣一來就能和官府軍隊區分開來,以免傷到自己人。從這以後,樊崇的軍隊也被人們稱為“赤眉軍”。

赤眉軍和朝廷的軍隊廝殺激烈,最後太師王匡落敗而逃,腿上還被樊崇的長槍戳出一個血洞,士兵也死傷大半,都逃回了長安。赤眉軍經過這一仗之後更加勇猛,不但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軍隊人數也猛增到十多萬。

綠林軍和赤眉軍打退王莽軍隊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很多人受到他們的鼓舞,也紛紛發動起義。一時之間,黃河沿岸地區的起義軍多達好幾十支,一些在王莽改制後被削減利益的地主和沒落貴族也舉旗發動起義,企圖推翻王莽的統治。

在南陽郡舂陵(今湖南寧遠北)鄉有兄弟二人,分別叫劉縯和劉秀,王莽登基後廢除了劉氏宗族的貴族身份,不允許他們再做官封侯。雖然劉氏家族很氣憤,無奈王莽把持朝政,反抗不了。現在全國都在反對王莽,劉氏當然不甘示弱,劉縯和劉秀早就集結了幾千家鄉百姓和族人,在舂陵鄉發動起義。劉縯和劉秀找到綠林軍首領,和他們聯合起來對抗王莽的軍隊,並且在交戰過程中殺死了好幾個朝廷將軍。

綠林軍的勢力越來越大,為了更好地管理軍隊,有人提出推舉一個首領,因為群龍無首辦不成大事,有了首領,起義軍行動也有了規劃,於是大家開始討論該由誰來擔任首領的事情。一些有身份的人要求首領必須從劉氏家族中選出,這樣才能樹立威信,當時的思想是很傳統的,出身高的人大多會得到眾人的擁護,於是起義軍開始尋找合適的劉家子孫來擔任首領。

然而起義軍裡有不少劉姓子孫,大家一時不知該推舉誰。劉縯帶領的士兵向推舉劉縯,但是其他起義軍害怕劉縯強大之後會對他們不利,堅決不同意劉縯當首領,他們找來一個叫劉玄的沒落世家子弟,聲稱要立他為皇帝。劉縯急了,想到了緩兵之計,便要求等到推翻王莽政權、合併赤眉軍之後再立皇帝,同樣也被大部分起義軍拒絕。最後,勢力佔下風的劉縯只好同意了大部分人的提議,擁護劉玄為皇帝。

公元23年,劉玄正式成為綠林軍的首領,並恢復了漢朝國號,年號“更始”,劉玄也因此被稱為更始帝。王匡、王鳳被封為上公,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被封為太常偏將軍,其他還有幾個有功績的將領們也一一被封了官位。從這以後,老百姓就把綠林軍稱為漢軍。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