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縱橫官場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更迭簡直叫人目不暇接,也就只有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才能出現了一位歷經四個朝代,十位君主,做了二十多年宰相的官場“不倒翁”,他的名字叫馮道。

唐朝末年,馮道投入劉守光麾下,做了一名參軍。後來,劉守光兵敗,馮道逃亡到太原,在河東監軍張承業手下任職。馮道很有學識,非常擅長寫文章,並因此獲得了張承業的賞識。張承業向晉王李克用舉薦了他,他就成了李克用麾下的河東節度掌書記,為李存勖所器重。登上帝位以後,李存勖擢升馮道為戶部侍郎。

根據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的記載,馮道是一個非常節儉自律的人。後晉與後梁在黃河作戰期間,馮道跟隨軍隊居住在茅草屋裡,晚上就以柴草為被褥。他將自己的俸祿全都拿出來,跟侍從們分享。吃飯的時候,他跟侍從們吃的都是一模一樣的飯菜。軍中有人將美貌的女子擄來,要送給馮道。盛情難卻,馮道只得將那名女子收下,並找了一間房子將她安頓下來。等找到這名女子的父母以後,就將她送回去,讓他們一家團圓。

父親死後,馮道返回家鄉景城,為父親守孝。當時正逢饑荒,為了救濟家鄉父老,他散盡家財。後來,他便搬進茅草房中居住。無論是耕作還是打柴,他都親力親為。有的人家因為缺少壯丁,無力耕種農田,只得放任良田變成了荒地。馮道便趁著夜間無人時,到田間幫忙耕作。農田的主人知道真相後,來向他道謝。可是在馮道看來,自己的行為根本就不值得別人這樣感恩戴德。

等他的守孝期結束以後,便在後唐擔任了翰林學士一職。之後,李嗣源起兵造反,登上帝位,馮道又被任命為端明殿學士。對於馮道的大名,李嗣源早有耳聞,十分賞識他。馮道不斷獲得晉陞,僅僅過了一年,就當上了後唐的宰相。這引來了某些人的嫉妒,他們不斷打擊馮道,不過,李嗣源卻始終將馮道視為心腹。當時,有很多世家子弟依靠關係在朝中謀得官職,但實際上,這些人根本就沒有什麼能力。馮道在後唐為官期間,不斷打壓這些世家子弟,與此同時,他又提拔了很多出身貧寒但很有才華的讀書人。

李嗣源統治時期,後唐局勢穩定,連年豐收。為了防止李嗣源驕傲自滿,麻痺大意,馮道便舉了一個切身實例來提醒他。馮道說,從前自己在河東地區為官,有一次外出,在經過一處極為險峻的地方時,便緊緊抓住馬韁繩,走得如履薄冰,生怕會出現什麼意外。等到了平地上,以為這下終於安全了,哪曾想就在這時,自己一不小心竟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馮道總結了自己的教訓:當處在危險中時,人們往往會表現得小心謹慎,從而能夠成功地避開災禍;而當進入安全的環境中時,人們往往會粗心大意,災禍便有可能趁機突襲。馮道還對李嗣源說:“谷貴餓農,谷賤傷農。”這本是聶夷中《田家詩》中的一句話,雖然通俗易懂,卻包含著治國的大道理。李嗣源馬上叫侍從將這首詩抄下來,自此之後,他時常會將這首詩拿出來吟誦。

後來,有人將一個玉杯獻給了李嗣源,在玉杯上刻著“傳國寶萬歲杯”的字樣。對此,馮道表示,君王最珍貴的寶物其實是仁義。李嗣源起初並不明白馮道的意思,後來聽文臣講解了一番才醒悟過來,馬上就接納了馮道的意見,並給予他賞賜。

李嗣源在位期間,馮道用雕版印刷了九部儒家經典,這在中國古代的歷史記載中還是第一回。要知道五代十國是多麼混亂的年代,如果不是因為馮道的努力爭取,這件事簡直就是不可能實現的。

石敬瑭建立後晉以後,馮道再度出任宰相,直至石敬瑭的兒子石重貴被遼國俘虜後病死,後晉滅亡。此後,馮道出任了遼國太傅,繼而是後漢太師,後周太師。後周世宗柴榮對北漢發動進攻時,受到了馮道的阻撓。馮道說以柴榮的能力,並不能與唐太宗同日而語。柴榮聞言大怒,命令他去給後周太祖郭威的陵墓修建工程做監工,不必再跟隨自己出征。工程結束後,沒過多長時間,馮道就病逝了。在他死後,柴榮還將他追封為瀛王,並贈謚號文懿。

馮道的一生,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後週四朝,先後效忠於四朝之中的十位君王,這種行為在提倡忠君的中國古代,注定要飽受非議。包括歐陽修與司馬光在內的許多史學家都相當鄙視他的政治道德,但是聯想到馮道當時所處混亂的社會環境,只要他選擇出仕,就不可避免地要跟多個朝代、多位君王打交道,某種角度而言,馮道的選擇是情有可原的。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