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變

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被瓦剌大軍擊潰。明軍陷入了瓦剌大軍的包圍圈,最終全軍覆滅。明英宗淪為瓦剌的俘虜,他寵信的大宦官王振則被明軍將領所殺。歷史上將此次事件稱為土木之變。

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朱瞻基在位時,將其冊封為太子,朱瞻基去世以後,便由朱祁鎮繼承皇位,史稱明英宗。明朝歷史上出現了幾位極富傳奇色彩的皇帝,朱祁鎮就是其中之一。

朱祁鎮的生母只是一名普通的宮女,機緣巧合下被皇帝臨幸,之後便懷上了朱祁鎮。當時統領後宮的是胡皇后,在後宮之中唯一有資格與之抗衡的就是孫貴妃。孫貴妃的父親是朝中重臣,她自幼就在皇宮中長大,與朱瞻基稱得上是青梅竹馬。因為她生得十分美貌,所以朱瞻基一直都很喜歡她,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她就嫁給了朱瞻基。後來朱瞻基登基成為明宣宗,便將她冊封為貴妃。

孫貴妃深受明宣宗的寵愛,但她並不滿足於此。她一直暗自覬覦皇后之位,想方設法要取而代之。然而,胡皇后賢良淑德,深明大義,任誰都不能從她的言行舉止中挑出半點毛病。再加上她又是明成祖親自為朱瞻基挑選的皇后,所以儘管朱瞻基對她並不喜愛,但還是沒有半分廢後的念頭。基於以上幾點,要想扳倒胡皇后,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過,孫貴妃並不死心,她思索良久,終於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朱瞻基一生只有兩個兒子,朱祁鎮是他的長子,另外還有一名次子朱祁鈺,也就是後來的景泰帝。朱祁鎮出生時,他的父親朱瞻基已經三十歲了。中國古代普遍早婚早育,三十歲才有第一個兒子實屬罕見,更何況朱瞻基還是一國之君。

胡皇后一直沒有為朱瞻基生下子嗣,孫貴妃也是一樣,而孫貴妃想到的登上皇后寶座的突破口正在於此。那名宮女也就是朱祁鎮的母親被皇帝寵幸並懷孕的消息傳到了孫貴妃耳中,孫貴妃便悄悄地將這名宮女藏了起來,悉心照料。與此同時,孫貴妃又對外謊稱自己懷孕了。等到宮女生下朱祁鎮以後,孫貴妃就製造出了朱祁鎮是自己所生的假象。孫貴妃買通了御醫、宮女、太監等一大批人幫自己演完了這場戲,最終成功贏取了朱瞻基的歡心。

朱祁鎮出生的第二年,朱瞻基就下令冊立朱祁鎮為太子,之後又將胡皇后廢掉,冊立孫貴妃為皇后。至此,孫貴妃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夙願。不過,朱祁鎮的生母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為了免除後患,朱祁鎮一出生,孫貴妃就派人將她殺害了。

朱瞻基是個短命的皇帝,不到四十歲就與世長辭,其子朱祁鎮即位時才只有九歲。朱祁鎮登基以後,朝中的三名重臣楊士奇、楊榮和楊溥要麼隱退,要麼去世。這三位重臣人稱“三楊”,他們從朱棣在位時就開始輔佐朝政,歷經四朝天子,為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等到朱祁鎮統治時期,這三人都年事已高,力不從心,只能從明朝的政治舞台上退出了。

此後,明朝的統治日益腐敗,宦官的勢力越來越大。朱祁鎮在位時,對宦官王振十分寵信。王振本是鄉間的一名教書先生,生活窮困潦倒。後來,他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於是選擇了自Yan進宮,謀求出路。當朱祁鎮是太子的時候,王振就進入東宮開始服侍他。朱祁鎮一直對他信任有加,幾乎已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朱祁鎮剛即位時,因為年紀太小,便由太皇太后和“三楊”輔政。這段時期,王振並不敢輕舉妄動。等到太皇太后去世,“三楊”先後隱退,王振就開始聯合宦官鄒東來結黨營私,干涉朝政。王振作為明朝首個專權的太監,就此拉開了明朝太監誤國的大幕。

明太祖和明成祖在位期間,多次以武力擊退蒙古大軍,蒙古各部落因此大受打擊。不過,從明成祖在位後期,蒙古部落的勢力又開始膨脹起來,其內部分裂為瓦剌、韃靼和兀良哈三個部落。這三大部落彼此爭執不斷,互較短長。等到朱祁鎮統治時期,瓦剌部落的實力最為強大,其首領也先率領族人成功地征服了其他兩個部落。

也先為人非常狡猾,他假意對明朝政府示好,背地裡卻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對明朝用兵。駐守邊疆的明朝將領察覺到他的意圖,先後多次上書向朝廷稟報這一軍情,無奈始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這段時期,也先不斷派出使臣到明朝進貢。對於從國外趕來進貢的使臣,明朝政府都會按照他們的人數給予十分豐厚的賞賜。隨著也先派出的使臣人數的不斷上升,明朝政府需要給予他們的賞賜也在不斷增加。1449年,也先派出了兩千名使臣來到北京進貢,卻謊稱總人數為三千,以此騙取巨額賞賜。王振在察覺到也先的用心之後,不禁勃然大怒,下令削減對瓦剌使臣的賞賜。這樣一來,便給了也先率先出兵的借口。

土木堡遺址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舉攻明。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率50萬大軍親征土木堡。結果王振死於亂軍之中,明英宗被俘。

瓦剌與明朝之間的戰爭爆發以後,王振極力慫恿朱祁鎮御駕親征,以留名青史。朱祁鎮這一年才二十出頭,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被王振一慫恿,便開始蠢蠢欲動。很多大臣對此都持反對意見,認為皇帝此舉太過冒險。然而,朱祁鎮心意已決,無論誰來勸說,都不能叫他打消親征的念頭。

沒過多久,朱祁鎮就帶著一支號稱五十萬的大軍北上討伐瓦剌。在行軍途中,朱祁鎮多次收到朝臣的奏章,懇請他班師回朝,朱祁鎮都不予理會。

也先得知朱祁鎮御駕親征的消息以後,便假意撤退,以此來麻痺明軍,然後趁他們不備時,再伺機出動。明軍果然上當,在與瓦剌軍的交戰中慘敗,死傷人數眾多。

等到朱祁鎮率軍抵達大同時,收到消息稱明軍已在大同以北地區被瓦剌軍擊潰。現在瓦剌軍隊已設下埋伏,明軍若是繼續北上,勢必損失慘重。

因為連日以來,降雨不斷,導致明朝軍隊在進軍大同的途中歷盡艱辛。朱祁鎮和王振都沒有行軍打仗的經驗,此行連糧草都沒有帶齊。將士們飢寒交迫,士氣低迷。面對這樣的情況,朱祁鎮和王振最終商定要班師回朝。

王振是河北蔚州人,離開家鄉多年,一直沒有機會衣錦還鄉。此次班師回朝,正是一個絕好的機會。王振向朱祁鎮提議修改行軍路線,從蔚州繞道返回京師。隨行的大臣紛紛表示,此舉會延誤撤軍的最佳時機,若是瓦剌大軍乘機追上來了,後果必將不堪設想。只可惜朱祁鎮和王振一意孤行,執意率領數十萬大軍轉道蔚州。

也先得知這件事以後,馬上派兵前來突襲明軍。幾天後,明軍抵達土木堡。此地周圍全是山脈,地勢高低起伏,行軍非常困難。這時,蒙古大軍已經快要追過來了,情況異常危急。大將鄺埜提議大軍撤到懷來暫作躲避。王振卻唯恐大軍在撤退途中會將自己家鄉的農田踩踏,因此斷然拒絕了鄺埜的提議。

當天晚上,明軍就被瓦剌大軍包圍了。瓦剌軍佔據了土木堡唯一的水源,導致明軍將士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內滴水未沾。也先看準時機,派出使臣假意與明軍議和,同時作勢撤兵。

朱祁鎮和王振身處困境,心焦似火,見到瓦剌撤軍,急忙命令明軍將士去取水解渴。將士們飢渴難耐,一時間全都亂了方寸,擁堵在路上動彈不得。就在這時,忽然從四面八方湧來大量瓦剌騎兵,一舉將數十萬明軍擊潰。明軍死傷慘重,幾乎全軍覆滅。混亂中,朱祁鎮原本打算突圍出去,後來眼見突圍無望,便從馬上跳下來,坐在地上,靜靜地等候被捕。很快,他就被一名瓦剌士兵俘虜了。這名瓦剌士兵見他衣著出眾,推測他的身份一定很尊貴,便帶著他去見也先的弟弟賽刊王。

朱祁鎮見到賽刊王,主動向他發問:“你到底是也先,伯顏帖木兒,還是賽刊王?”他高高在上的語氣讓賽刊王大吃一驚,後來也先也聽說了此事,急忙派使臣前去辨認他的身份,這才知道原來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鎮被俘,王振則被殺。殺死王振的並非瓦剌軍,而是保護朱祁鎮的大將樊忠。樊忠痛恨王振連累明軍幾十萬將士慘死,連英宗皇帝都淪為了瓦剌的俘虜。憤怒的樊忠舉起了沉重的鐵錘,衝著王振的頭部就是猛烈的一擊,王振就此一命嗚呼。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