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節
(成吉思汗)說:
“從九十五個千戶中挑選來的朕的一萬名貼身私屬輪番護衛士,今後朕的繼位子孫要世世代代想到他們,如同想到朕遺留的珍寶,不要使他們受任何委屈,要厚待他們。要把朕的一萬名輪番護衛士,看作護父之神!”
第232節
成吉思汗說:
“宿衛們照顧宮內女侍官(扯兒賓)、宮女、奴僕[1](格侖可兀惕、怯憐口)、牧駱駝人、牧羊人,管理宮中帳輿(格兒帖兒堅),管理纛、鼓、儀槍、器皿。
宿衛們掌管宮內飲食,掌管肉食乳飲。飲食如有缺乏,可找掌管的宿衛們。箭筒士的飲食,若未得掌管得宿衛們的許可,不准分發飲食。分發飲食時,先分發給宿衛們。
宿衛掌管出入宮帳之事。門前守衛的宿衛,站立在宮帳貼近處。宿衛人二人入內掌守大酒局。
建立宮帳時,由宿衛中的營盤官(嫩禿兀臣)建立。
朕等放鷹圍獵時,宿衛與朕等同去放鷹圍獵,一部分宿衛留下照看車輛。”註釋:[1]奴僕—原文為“格侖可兀惕”,旁譯“家人們”,此詞直譯“家的兒子們”,指家內奴僕們。“格侖可兀惕”一詞,《元史》等文獻中音譯作“怯憐口”,廣義而言,不僅指領主家內的奴僕,而且也包括領主所屬隸屬民戶,與漢文獻古籍上的“部曲”相當。
第233節
成吉思汗又說:
“朕不親自出征,宿衛不得離開朕出征。這是朕的旨意。如果有人違背這條聖旨,嫉妒宿衛而令出征,則管軍的扯兒必(近侍官)有罪。
你們要問不讓宿衛出征的理由嗎?因為宿衛是守衛朕的黃金性命的。放鷹圍獵時,(他們與朕等)共同辛苦,還讓他們掌管宮帳,又是遷移,又是駐紮,還要掌管車輛。他們守衛朕而宿,這事容易嗎?他們掌管帳輿、大營(也客阿兀魯黑)的遷移、駐紮,這事容易嗎?有這麼多繁雜的事,所以不讓他們離朕出征。這就是理由!”
第234節
成吉思汗又降旨說:
“失吉忽禿忽審判案件時,由宿衛參加聽審。由宿衛保管和分發箭筒、衣甲、器械、弓箭。由宿衛在軍馬上用網索裝行李馱載而行。宿衛與女侍官一起掌管、分發緞匹。
告知箭筒士、侍衛們(遷往的)營地時,也孫帖格、不吉歹等箭筒士,阿勒赤歹、斡歌列、阿忽台等侍衛,在宮帳的右面走;不合、朵歹扯兒必、多豁勒忽扯兒必、察乃等侍衛,在宮帳的左面走;阿兒孩的勇士們在宮帳的前面走。宿衛們駕馭(載)宮帳(的車)、帳輿,在貼近宮帳的左(、右兩)邊走。
朕委託朵歹扯兒必經常照顧、管理眾多輪番護衛士、侍衛及宮內、宮周圍的僮僕、牧馬人、牧羊人、牧駱駝人、牧牛人。
朵歹扯兒必可常在宮帳後面(讓牛馬羊)食碎草,焚燒干糞。”
第235節
(成吉思汗)命忽必來那顏出征合兒魯兀惕[1]人。合兒魯兀惕人的阿兒思闌汗[2]投降了忽必來。忽必來那顏帶著阿兒思闌汗前來覲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因阿兒思闌汗不戰而降,給予恩賜,降旨把女子賜嫁給他[3]。註釋:
[1]合兒魯兀惕—又譯哈剌魯、合兒魯、匣剌魯、罕祿魯、柯耳魯等。唐代作葛邏祿,為西突厥的一部,屬突厥語族部落。初居阿爾泰山以西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一帶。八世紀初,在後突厥汗國攻打下,逐漸南遷至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北)附近。八世紀中後葉,受回紇汗國多次攻打,西遷至今巴爾喀什湖東南。十世紀中葉起,成為黑汗王國的屬部。十二世紀,成為西遼的藩屬,其領地內有海押立(今巴爾喀什湖東卡帕爾附近)、阿力麻裡(今新疆霍城西北)等城。其君主稱“阿兒思蘭汗”,受西遼委派的少監監治。1210年,忽必來奉旨出征合兒魯,阿兒思蘭汗殺掉西遼少監,向稱忽必來降,隨忽必來入朝,於1211年春覲見成吉思汗。
[2]阿兒思闌汗—為合兒魯君主的世襲尊號。投降忽必來,隨其入覲見成吉思汗的阿兒思蘭汗為馬木篤汗(見《世界征服者》漢譯本第87-88頁)。
[3]成吉思汗因……賜嫁給他—從此以後,合兒魯阿兒思闌汗家族與成吉思汗皇族結成
蒙古秘史世代聯姻關係。據《元史諸公主表》載:“脫烈公主,適阿兒思蘭子也先不花駙馬。八八公主,適也先不花子忽納答兒駙馬。□公主,適忽納答兒子剌海涯裡那駙馬。”
第236節
速別額台把阿禿兒帶著鐵車出征,追襲篾兒乞惕部脫黑脫阿的兒子忽禿、赤剌溫等人,追到垂河那邊,把他們消滅了回來[1]。註釋:
[1]1217年(丁丑年),速別額台奉旨率軍追襲篾兒乞惕部忽禿、赤剌溫等(見第199節)。1218年,追到今哈薩克斯坦南哈薩克斯坦州楚河一帶,殲滅篾兒乞惕殘部,凱旋而歸。
第237節
者別追擊乃蠻部的古出魯克汗,在撒裡黑山崖[1]追上了古出魯克等人,把他們消滅了回來[2]。註釋:
[1]撒裡黑山崖—《親征錄》作撒裡桓。在今阿富汗東北端瓦罕走廊東部的達拉茲山谷。詳見姚大力《曲出敗亡地點考》(載《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5期,1981年)。
[2]這是1218年的事。參閱第194節注[3]。
第238節
畏兀兒[1]的亦都護[2]派遣使臣來見成吉思汗,命其使臣阿惕乞剌黑、答兒伯兩人[3](向成吉思汗)奏告說:
“如今雲開見日,冰消河清,聽到成吉思汗的名聲,臣高興已極![4]若蒙成吉思汗恩賜,臣願得金帶的口子、大紅衣服的碎片,做您的第五個兒子,為您效力![5]”
成吉思汗聽了他的話後,派人恩賜答覆說:
“朕把女兒賜嫁給你,讓你做朕的第五個兒子,亦都護你把金、銀、珍珠、東珠,金緞、渾金緞等緞匹送來吧!”
亦都護喜獲恩賜,帶著金、銀、珍珠、東珠,金緞、渾金緞等緞匹前來覲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降恩於亦都護,把(自己的女兒)阿勒阿勒屯[6]賜嫁給了他。註釋:
[1]畏兀兒—又譯委吾惕、畏吾兒、偉兀、偉吾而、衛吾、委兀、瑰古、烏鵒、外五、畏午兒等。即唐之回紇、回鶻,今維吾爾族的先民。九世紀中葉回鶻汗國滅亡後,回鶻十五部西遷。其中一部分在今天山東部建立高昌回鶻(又稱西州回鶻、和州回鶻、阿薩蘭回鶻等)國,其國土東至伊州(今哈密),西至龜茲(又譯曲先,今庫車),北至今準噶爾盆地邊緣,與乃蠻為鄰,南至羅布泊一帶,與吐蕃為鄰。國王稱亦都護。以高昌(又稱和州、火州,今吐魯番東)為都城,別失八里(即北庭,今吉木薩爾北)為駐夏陪都。
高昌回鶻人從—事遊牧業、農業和商業,使用粟特字母回鶻文。境內流行佛教、摩尼教、景教、道教、佛經、歷書多譯自漢文。由於出於東西交通道路上,高昌回鶻人與各種文化的接觸和融合,使他們具有通諸國語和善於經商的特點。
遼朝建立後,高昌回鶻歸附遼朝,經常向遼朝進貢。遼亡後,高昌回鶻成為西遼的藩屬。西遼派少監常駐高昌,監督國政和徵收貢賦。
十三世紀初,亦都護聽說成吉思汗興起,及其擊滅乃蠻、兩次攻掠西夏的勝利消息,1209年便決定擺脫西遼少監的暴虐監治,投靠成吉思汗,他殺死西遼少監,遣使臣覲見成吉思汗表示歸順。1211年春,又親自去覲見成吉思汗,請求娶成吉思汗之女。成吉思汗因其主動歸附,便把女兒嫁給他,“使與諸皇子約為兄弟,寵異冠於諸國”(趙孟兆頁《全公神道碑》,《松雪齋文集》卷七)。從此,亦都護王族與成吉思汗皇族世代聯姻。蒙元時,畏兀兒具有與其他被征服國有所不同的地位,一方面,畏兀兒亦都護是蒙古大汗的藩臣,必須履行納質、進貢、出兵從征等藩臣義務,但另一方面,亦都護對自己的領地和屬民有一定的自主權。
十三世紀的畏兀兒族,文化高於蒙古,但畏兀兒人說突厥語,有許多人仍從事遊牧,與蒙古人語言、習俗上較接近,而漢人在文化、語言、習俗等許多方面與蒙古人差距較大。因此十三世紀前葉時,蒙古人還不能大量吸收漢文化,而主要吸收畏兀兒文化。蒙古人利用畏兀兒字母創製蒙古文,有許多畏兀兒人擔任成吉思汗等蒙古大汗的必闍赤(書記、秘書),協助大汗處理國事。十三世紀中葉編寫成的最早的蒙古歷史—文學經典著作《蒙古秘史》是由畏兀兒必闍赤筆錄蒙古人的口傳故事編寫成的,可說是蒙、畏兩族合作的文化結晶。蒙元時代的畏兀兒人對蒙古社會的進步、蒙古經濟文化的發展,對蒙古人的政治統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畏兀兒位居東西方交往的通道,對蒙元時代東西方經濟、文化、科技的交流也起到重要作用。
[2]亦都護—高昌畏兀兒國王的世襲尊號,意為“天賜予福祉者”。
[3](亦都護派往成吉思汗處的使臣)阿惕乞剌黑、答兒伯兩人—《親征錄》記成吉思汗派往亦都護的使者為按力不也奴、答兒拜兩人,《史集》作阿勒普兀奴克、答兒拜兩人;《親征錄》記亦都護派往成吉思汗的使者為別吉思、阿鄰帖木兒兩人,《史集》作別兒古失亦失亦忽赤、阿勒斤帖木兒禿禿黑兩人;均與《秘史》不同。
[4]“如運開見日……臣高興已極”—《親征錄》記1209年亦都護遣使臣二人入奏成吉思汗曰:“臣竊聞皇帝威名,故棄契丹舊好,方將遣使來通誠意,躬自效順,豈料遠辱天使降臨下國,譬(如)雲開見日,冰泮得水,喜不勝矣。而今而後,當盡率部眾,為僕、為子,竭犬馬之勞也。”又參閱《史集》漢譯本第一卷第二分冊,第211-212頁。
[5]“若蒙成吉思汗恩賜,臣願……為您效力”—《親征錄》記亦都護於1211年春親自來覲見成吉思汗時,奏曰:“陛下若恩顧臣,使遠者悉聞,近者悉見,輟袞衣之餘縷,摘金帶之星裝,誠願在陛下四子之亞,竭其力也!”又,參閱《史集》漢譯本第一卷第二分冊,第226頁。
[6]阿勒阿勒屯—即《元史》卷122《巴而術阿而忒的斤傳》、卷109《公主表》及《元文類》卷26虞集撰《高昌王世勳碑》所載元太祖之女也立安敦公主。《元史公主表》載:高昌公主位,“也立安敦公主,太祖女,適亦都護巴而術阿而忒的斤。”
第239節
兔兒年(丁卯,1207年),(成吉思汗)命拙赤率領右翼軍出征森林部落,由不合[1]擔任嚮導。
斡亦剌惕部的忽都合別乞先於禿綿(萬)斡亦剌惕部落前來投降,引導拙赤進入禿綿斡亦剌惕部落的失黑失惕[2]地方。
拙赤招降了斡亦剌惕、不裡牙惕[3]、巴兒渾[41]、兀兒速惕[5]、合卜合納思[6]、康合思[7]、禿巴思[8]等部落,到達禿綿乞兒吉思[9]部落。
乞兒吉思諸部的那顏(部落統治貴族、領主)也迪亦納勒[10]、阿勒迪額兒[11]、斡列別克的斤來降,帶著白海青、白馬、黑貂前來拜見拙赤。
拙赤又招降了失必兒[12]、客思的音[13]、巴亦惕[14]、禿合思、田列客[15]、脫額列思[16]、塔思[17]、巴只吉惕[18]等森林部落,帶著乞兒吉思人的萬戶長、千戶長及森林部落的那顏們,讓他們帶著白海青、白馬、黑貂前來覲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因斡亦剌惕部的忽都合別乞率先迎降,並引導其禿綿斡亦剌惕部落來降,遂降恩將(自己的女兒)扯扯亦干賜嫁給他的兒子亦納勒赤。又把拙赤的女兒嫁給亦納勒赤的兄長脫劣勒赤[19],把(自己的女兒)阿剌合別吉賜
蒙古秘史嫁給汪古惕人。
成吉思汗恩賜拙赤,降旨道:
“在朕諸子之中,拙赤你是長子,你初出家門,出征順利,所到之處,人馬無恙,不費力地招降了有福的森林部落。今朕將(這些森林部落)百姓都賜給你。”註釋:
[1]不合—《親征錄》作不花。“不合”或“不花”,意為“公牛”,為當時蒙古人常見人民。此不合,那珂通世認為即木合黎之弟不合。
[2]失黑失惕—即144節之失思吉思,今葉尼塞河上游小葉尼塞河上源錫什錫德河流域。
[3]不裡牙惕—森林狩獵部落,住在今葉尼塞河上游以東,靠近東薩彥嶺。現代布裡亞特蒙古族包含貝加爾湖東、西十三世紀許多蒙古語族森林部落豁裡、禿馬惕、巴兒忽惕、不裡牙惕等部的後裔。
[4]巴兒渾—即巴兒忽惕之單數形。村上正二認為巴兒忽惕(複數形)為巴兒渾等諸部聯盟,巴兒渾(單數形)則為諸部聯盟中的核心部落。該部為住在貝加爾湖以東的森林狩獵部落。
[5]兀兒速惕—又譯烏思。住在今貝加爾湖以西、葉尼塞河上游東支流烏斯河流域的森林狩獵部落。
[6]合卜合納思—《親征錄》作憾哈納思,《元史地理志》作憾合納,注曰:“猶言布囊也,蓋口小骯巨,地形類之,因以為名。”為住在今葉尼塞河上游大葉尼塞河一處谷地中的森林狩獵部落。
[7]康合思—森林狩獵部落,今葉尼塞河以東。
[8]禿巴思—森林狩獵部落,《新唐書》所記木馬突厥之一都播部的後裔,住在今貝加爾湖以西、葉尼塞河以東。
[9]乞兒吉思—原文為複數形“乞兒吉速惕”。又譯吉利吉思、怯裡吉思等。漢代作堅昆、鬲昆,南北朝時作結骨、契骨,唐代作黠戛斯,遼代作轄戛斯。為突厥語族部落,住在葉尼塞河上游。為半遊牧、半狩獵部落,居廬帳,逐水草遊牧,冬季乘木馬(雪橇)狩獵。境內有城鎮,間有農田。1207年,術赤北征森林諸部,其首領遣使者降順蒙古。1217年,因拒絕發兵鎮壓禿馬惕部起義,被術赤征服。
[10]也迪亦納勒—《親征錄》、《元史太祖紀》作野牒亦納裡。也迪,為突厥語“七”之意。亦納勒,意為“信賴者”,為乞兒吉思部的族長、首領的稱號。
[11]阿勒迪額兒—《親征錄》、《元史太祖紀》作阿里替也兒。突厥語“八地”之意。
[12]失必兒—森林狩獵部落,住在今額爾齊斯河中、下游、
[13]客思的音—又譯克失的迷。住在今鄂畢河上游的森林狩獵部落。
[14]巴亦惕—森林狩獵部落。捷克學者普哈認為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布蘇湖以東。
蒙古秘史蘇聯學者波塔科夫認為住在今葉尼塞河中游以北的凍土疏林地帶,夏季遊牧於凍土,冬季住在森林中,獵取野鹿、北極熊,並從事漁業。
[15]禿合思、田列克—禿合思,即本節前文禿巴思,見注[8]。田列克,即第207節之帖良古惕,見該節注[2]。
[16]脫額列思—即第207節之脫斡劣思,見該節注[1]。
[17]塔思—森林狩獵部落。住在今鄂畢河上游的支流塔茲河流域。
[18]巴只吉惕—住在今烏拉爾河上游的部落。
[19]將扯扯亦干賜嫁……的兄長脫劣勒赤—據《史集》載:成吉思汗將第二女扯扯亦干賜嫁給忽都合別乞之子脫劣勒赤,又將術赤之女火雷(即豁雷罕)賜嫁給忽都合另一子亦納勒赤(見漢譯本第一卷第二分冊第88頁,第一卷第一分冊第194頁)。《元史諸公主表》延安公主位:“火魯(即豁雷罕)公主,適哈答駙馬(即亦納勒赤)。闍闍干公主,適脫欒赤(即脫劣勒赤)駙馬。”《史集》、《元史》所記相符,而與《秘史》所記不同。
第240節
(成吉思汗)又命孛羅忽勒那顏出征豁裡禿馬惕部落。
當時禿馬惕部的那顏歹都忽勒莎豁兒已死,他的妻子孛脫灰塔兒渾管領禿馬惕部百姓。
孛羅忽勒那顏到達那裡,只帶著二個人走在大部隊前面,在難以覺察夕暮的(陰暗)森林中,依著徑路行進。(禿馬惕部)哨望者從他們的背後出現,阻截他們,把孛羅忽勒那顏擒住殺死。
成吉思汗獲悉孛羅忽勒被禿馬惕人殺死,大怒,想親自出征,被孛斡兒出、木合黎二人勸止住了。
(成吉思汗)遂委派朵兒邊氏人朵兒伯多黑申前去,降旨道:
“可嚴整軍隊,禱告長生天,試著去降服禿馬惕百姓吧!”
朵兒伯多黑申整治軍隊時,先(派出一部分軍隊)在行軍、哨守的各處路口虛張聲勢,(然後親自率領大軍)沿著野牛走的路行進。他傳令軍中:若有人畏縮不前,就給予杖責。遂令人背負十根木條(,以備杖責只用)。又讓人帶上斧、錛、鋸、鑿,沿著野牛走的路行進,遇到阻擋去路的樹木就砍伐掉,開闢道路,登上山頂。禿馬惕百姓正在舉行宴會,大軍忽然從山上衝入,把他們俘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