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是聖王的典型。堯帝禪讓給舜,更代表了上古政治的清明氣象。
黃帝時期,各部落兵爭天下,勝者為王,被尊為共主。堯舜時期,政治更進一步,開始了各部族共同推舉共主的習俗。
黃帝時,青銅器多用來做兵器。堯舜時,文明開始進展,比較和平,人們製作了陶器,當做生活用品、喪葬用品。這些陶器上,都刻上了文字。
堯帝辛勤的為了百姓工作。他想知道人民的感受,就立了一張鼓,誰有話要說,可以去打這張鼓;又立了一個樹木,供有話想說的人放言大論。
可是,太平之世,人是沒有甚麼不滿要說的。人們有飯吃,沒有感受到堯帝的權威,卻不自覺地自然地生活著。年老的人快樂地玩著遊戲;小孩唱著讚頌堯帝的歌,堯帝感到很滿意了!
日子過得很快,堯帝老了,幾個大臣也死了。可是,這時洪水又開始氾濫了。以前,世界各地都有大洪水,雖然退去了,不過人們還是常常受到水災的侵襲。這個時候洪水從黃河龍門山口決堤。堯帝看著水勢,心裡憂愁了:該派誰去治理洪水呢?
這時,大臣放齊建議:「您的大兒子丹朱很賢明,應該可以接替治水的職位吧!」堯帝搖搖手說:「不行!不行!丹朱個性喜歡鬥狠,怎麼能去治水呢!」另一個臣子建議:「撞壞西北天柱的共工力氣很大,應該派他去治水。」堯帝還是說:「不行!不行!他很傲慢,連天都不怕,怎麼可以去治水啊!」
後來,堯帝和四個山神商量。這四位山神說:「水災嚴重,人們都躲到山上去了。耕作都廢除了。還是應該快找人去治水啊!」這幾位山神商量後,便向堯帝推薦說:「鯀這個人可以去治水。」
可是堯帝說:「鯀這個人靠不住啊,他的部族已經解散了。」堯帝雖然覺得無奈,但也找不到另為的人去治水。於是,還是派鯀去治理這場水患。
這時候,堯帝覺得自己老了。他已經在位七十年了,肩上的擔子該找個年輕有德的人來接替啊!於是,便問四位山神:「你們誰可以來當共主,為民服務啊?」四位山神說:「我們德不夠大,聽說有個年輕人,名字叫舜,他很有德啊!」
堯帝打聽之下,發現舜這個人很孝順,能吃苦忍讓,父親也是虞族的樂官,很適合當接替人。不過,為了天下百姓,堯帝還是很謹慎。所以,便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看他是不是能夠公平地協調好,是不是能夠以德對待女兒。
堯帝覺得舜做得很好。所以,又讓他管民事,結果百姓都聽他的話。歷練其他職位,舜也都做得很好。把他一個人放到森林裡,遇著風神、雨神、雷神的考驗,舜也都不動心。這時,堯帝真是高興極了!他覺得後繼有人,自己可以退位了。
這一年的正月初一,堯帝便禪讓給舜。舜代行共主的職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