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章 舜帝

舜帝

舜帝:姓姚,名重華,號稱舜,是河北省冀縣人,他的父親是非不分,頑固而不講道理,後來雙目失明,因此當時人都稱他為瞽瞍。他的生母早逝;父親再娶後妻,他的後母陰毒狠辣,口中沒有忠信之言;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像,就是舜的弟弟,性格狂傲。

後母喜愛親生的兒子,對待舜像仇敵一樣,常在瞽瞍面前說舜的壞話,撥弄生非,因此這三個人都有要殺害舜的想法。但是舜天性非常孝順和仁厚,對父母恭順而盡禮,不失人子之道,沒有絲毫懈怠;與像相處友愛仁慈;舜沒有過失,雖然想殺害舜,但找不到藉口,沒有辦法殺害他。然而舜只想能常在身邊侍奉父母,曲盡孝道,心裡就感到滿足了。在家裡人要加害時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勸以幫助。

舜二十歲的時候,他的孝行,已傳聞各地,三十歲時,堯帝正訪求天下有才德可任用的人才,於是四方群臣,都推薦舜。於是堯帝訪到了舜,並將兩個女兒嫁給舜為妻,以便觀察他內在的品德;又讓九個兒子和他交往相處,以觀察他的處世和才幹。舜婚後住在媯汭(山西永濟縣首陽山下),行為非常謹慎寬厚,因此堯的兩位女兒,沒有因為自己是公主就瞧不起舜及他的親戚,而是都能克盡熬人之道。

舜待人謙和,做事勤勤懇懇,到處受人歡迎擁護,在歷山(永濟縣雷首山)耕地,舜耕田把好地讓於他人,歷山居民都受他的感召互相也不爭了,都能互相推讓地界;在雷澤(雷首山下的雷水)捕魚時,把魚多的地方讓給別人,在他的帶動下雷澤的人都能推讓便於捕魚的位置,雷澤居民都願讓房屋給他居住;在河濱(永濟縣北部)燒陶器,不僅制陶質量好,還常常講道理解決人們的爭執糾紛,陶業居民都與他合作,因此河濱出品的陶器都不粗疵而特別精細;人們都願意同他在一起,凡是他住餅的地方,都受他的感召,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為一個村落,二年就成為一個小城鎮,三年就變成大都市了。

見了這些,堯就賜給舜一套細葛布衣服,給他一張琴,為他建造倉庫,還賜給他牛和羊。雖然如此,可是瞽瞍和後母還是想殺害他,有一次叫舜修理米倉,見舜上了倉頂,就從下面放火燒倉,舜趕緊用胳膊夾兩個斗笠從米倉上跳下,逃脫此難。過後瞽瞍又讓舜挖井,等舜深入井底時,立刻把土石往井中填,幸而舜從井底旁邊洞口逃出,才逃過這次災禍。堯見舜居家和處世一切表現確是一位有才幹的賢者,深為器重;因此舜五十歲時,即讓他代行天子的職權,辦理國事,果然天下大治,四方擁護;到六十一歲那年正式繼承堯而為天子。即位後,戴著天子旌旗回鄉省親,對父母恭敬孝順,小心謹慎,還是如同昔日為人子時一樣;瞽瞍和像都被感化了。舜在位有三十九年之久,享年一百一十歲。

舜帝是中華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媵文公上》)。他所倡導的倫理道德的傳統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雖歷5000年滄桑歲月,特別是歷經中共對傳統文化的蓄意破壞,但在華夏子孫的心中依然未泯,仍然閃耀著光彩。

堯自繼位以來一直在尋找能傳治天下的人,四岳長老一齊舉薦舜。他們說舜的生母早亡,父親瞽叟娶了一位後母,後母生下一名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叫象。瞽叟疼愛象而討厭舜,舜非常善良恭順,不辭勞苦,辛勤耕種漁獵來供養他們,雖常常為後母與弟弟所不容,但舜並不計較。所以他居住的地方耕者讓畔,漁者讓澤,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人民都稱他為「都君」。堯聽了高興地說:「好啊!那就讓我再來試試他吧。」於是堯將兩個美麗如花的女兒娥皇與女英嫁給了舜,還賜給他無數的珍寶和財物,舜一下子變得富貴之極。

舜帝

象垂涎舜的兩位妻子,就與後母和瞽叟想方設法來害舜。有一天瞽叟叫舜上屋頂修補爛處,等舜上去後他們悄悄抽去梯子並將屋子點燃,正當他們自以為得計之時,卻見舜張開妻子送的兩頂斗笠像鳥一樣飛了下來。像見一計不成,又生一毒計:他們叫舜去屋後挖井,當舜下去後像從井口投下巨石,還嫌不夠,又擔來幾筐土填上,誰知舜卻借妻子所傳的龍遁之法逃了出來。正當像他們大笑著走去舜家準備瓜分舜的財物時,遙見舜正在窗口披衣彈琴,像驚得幾乎昏倒,但舜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仍如往常一般侍奉他們。於是天下百姓為人子女者多行孝道,天下諸侯更加尊上親君。

堯看到這一切非常高興,知道舜是一個不負眾望的人,就請舜來一同治理國家。堯親頒瑞圭予舜及公、侯、伯、子、男。舜執鎮圭,長一尺二寸;公執桓圭,長九寸;侯執信圭,長七寸;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皆長五寸。後世文武將相上朝時執圭的禮儀源於此時。

「巡狩朝覲之禮」與「五刑」

舜向堯提出了許多建議,並向人民宣佈巡狩與朝覲之禮:

為防各諸侯國君於封地自任自專,天子將每五年巡狩一次以察民苦。春季東巡,夏季南巡,秋季西巡,冬季北巡,屆時各國諸侯將於方岳下進陳治國之道。其間四年諸侯國每年要來京都朝貢一次,考證功過,有功者將得到天子賞賜的珍貴車馬服飾,以彰殊榮。

舜又以民不知法易於為亂,命司李咎繇制五刑:

1、墨刑—指在犯人臉上刻字並以墨糊塗之,成為一種恥辱的標誌。 2、劓刑—指割去犯人的鼻子。 3、刖刑—指斷去犯人的雙腳。 4、宮刑—指破壞人的生殖機能,僅次於死刑。 5、大辟—死乃罪之大者,故殺頭稱大辟。


刑法雖設但仍以寬恕為主,不知而犯者視其輕重,或以鞭刑為官懲,或以條撲為教戒,或以罰金為贖罪,目的是讓人民明白重德愛身的道理。於是萬民知為惡之羞恥,也就沒有人去觸犯它。舜賜咎繇名曰皋陶,世為大理(官名)。後世稱掌刑法的機構為「大理寺」即來源於此。

《秦前歷史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