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親王托病居家 高道士募捐修廟

話說親王第二天果然上了奏摺請病假。奉旨給假十日,期滿又續請二十天。皇太后便派太醫去診視。親王密囑太醫,做個氣弱痰喘的脈案,復奏上去。皇太后見了這脈案心中甚為懷疑。便命李蓮英前往問疾,李蓮英領旨,到王府,進了親王寢室,親王故意裝病。李蓮英見親王不像有病的樣子,就傳懿旨勸親王銷假。親王只是連說病重。李蓮英無法,只得告辭。親王賞了他兩個荷包,李蓮英請安謝賞而退。回宮奏明太后,太后更疑。等到親王假期將滿,果然遞上一個奏請開去差使的摺子,措辭很為懇摯皇太后又命禮親王世鐸前往傳旨慰留。禮親王見了親王,親王仍是裝病,並且臥床不起。禮親王便說道:「爺(按八家親王,俗呼曰王爺。皇子俗稱曰爺。咸豐帝行四,親兄弟六人。五爺、六爺、七爺皆為親王,八爺、九爺為郡王,皆稱曰爺)的病,在世鐸看起來,不像要緊的樣子,只怕其中或有別的緣故。」

親王聽了禮王之言,把臉一沉說道「有什麼緣故,我自己不知道,你說吧。」

禮王忙道:「這是世鐸揣度之辭,請爺大度寬容不必深究。如果爺的病體,少見輕減,還是請爺銷假的好。至於開去差使,似乎可以不必世鐸明天奏請皇太后,再給爺一月的病假,爺的病自然吉人天相,早愈勿藥了。」

親親王道:「我的病,不必你分心。」

禮王見親王臉色不對,面帶怒容,不敢再往下說,忙請安告辭。次日禮王進內,奏明太后。太后再賞給親王病假一月,奏請開去差使,著毋庸議散門之後(俗稱退朝為散門),慈禧太后忙將王福晉傳到宮中。福晉進殿,叩見太后太后便問王的病,從何而起,要緊不要緊。七福晉奏道:「奕環的病,倒不甚要緊。只因妨嫌起見,不敢擔任軍國大事,所以奏請開差使。」

慈禧太后問過:「什麼叫做妨嫌呀?我偏叫他當差。」

七福晉奏道:「太后何必定要奕環當差使,何不叫恭親王出來呢?」

慈禧太后怒道:「你是我的妹妹,你不知恭親王遇事就監督我嗎?孝貞死了,他逼著我替孝貞穿孝行禮;我要到太廟,他說自古以來,太后到太廟的,只有武則天一人。他當面嘲笑我,這些事都是你知道的,況且他殺了小安子,更對不起我。你別替他說話,你別忘了你是葉赫那拉氏。」

七晉奏道:「皇太后以國法命奕環秉政,豈知背後還有以家法約束奕環的人呢?」

慈禧道:「是誰?誰敢這樣的大膽。」

七福晉道:「家有長子,國有大臣,奕環不敢違抗五爺的話,是五爺叫他辭差的。」

西太后更怒道:「王也敢阻撓我的事嗎?你去告訴七爺,就傳我的懿旨,叫他期滿銷假,看王敢怎樣辦。」

七福晉道:「請皇太后息怒,此事還要慎重五爺說了,如果奕環再干預內廷政事,五爺就要以身殉國,告祭太廟了。」

西太后聞言大驚顏色陡變,咬牙切齒地說道:「既是這樣同我過不去,也好!以後近支宗室,我滿不用啦七爺銷假不銷假,由他的便,你去吧。」

七福晉不敢再奏,只好請安退出。那慈禧太后深知王性情固執,說得出,就做得到。萬一真鬧得告祭太廟,發生意外事故,招出內外臣工反對,可就不妙了。不如忍耐著,再慢慢收拾他。親王假期已滿,仍請開去內廷差使。慈禧太后便批准了。再說那王心中更不以慈禧太后為然。有一天,慈禧太后上朝,並未梳頭,僅挽了一個扁髫。群臣皆以為有失體統,但是無人敢諫。王見了,心中好不難受。等到太后退朝,又要游北海。王便先趕到北海,在王龍亭旁邊,自己將袍套脫去,只穿一身白布褂褲,坐在海邊釣魚。皇太后果然領著宮眷來了,仍梳的是扁髫,髫上插著一朵鮮花。從漪瀾堂坐船,過了海,到五龍亭旁下船。忽見五爺在海邊釣魚,不穿官服。見了太后,又昂然不動。太后大怒,故意問李蓮英:「前邊是什麼人,敢這樣的膽大妄為。」

李蓮英奏道:「那不是五爺嗎?」

太后道:「你去問他,為什麼這般放肆,快叫他退下。」

李蓮英便走到海邊,見了王,請過安。對王說道:「老佛爺來了,請爺迴避。」

王道:「老佛爺駕到,我得去請安,為什麼叫我迴避?」

李蓮英道「爺不曾穿官服,怎好去請安呢?」

王道:「不要緊。」

說著就站起來,向慈禧太后那邊走過去。李蓮英那敢阻攔。太后見王不但不迴避,反倒走過來,不由氣往上撞。立刻止住腳步等候。王走到太后面前,跪見太后。太后怒容滿面地問道:「爺這樣打扮,是來見我的嗎?爺的身份,也不算不高了。為什麼不穿官衣,反這樣的打扮?不怕被奴才們笑話嗎?」

王即莊顏正色地奏道:「奴才有一言,請示皇太后。皇太后今日臨朝,為什麼不梳頭而挽髫,難道太后不怕群臣笑話?奴才倒反怕別人笑話嗎?」

太后道:「我這幾天是有點不爽快,起來的時候稍晚因為忙著上殿辦事,所以來不及梳頭。」

王奏道:「奴才今天也以為皇太后沒有梳頭,便不能出來遊覽海景,故敢不穿官衣在海邊釣魚。豈知皇太后駕到,一時倉猝不及穿起,請皇太后恕奴才的罪。」

慈禧太后被王這一來,弄得沒有辦法,心裡雖然氣極,又不敢與王爭辯。只得忍著氣,一言不發就走了。慈禧太后轉身回宮,王也離開北海。那慈禧太后回到宮中,自己一想:恭親王是得罪了,親王又准其開去差使,如今王屢次瀆犯自己。把文宗三個兄弟,滿都得罪,萬一內外臣工,群起反對,怕自己難以應付。想了好些日子,無法挽救,只得命人將福晉傳進宮來。命七福晉常安慰王,並賜他十萬兩銀子,又送了兩個美貌宮女,賞給王伺候一切。七福晉已知太后之意,便勸王改變宗旨,王那裡肯聽,每天只在王府中看戲取樂,仍是不問內廷之事,慈禧太后又對於恭親王特別賞賜許多寶物,將恭王之女,封為榮壽固倫公主,賞用金頂黃轎,以示優遇只有那親王一輩子也得不著差使,連賞也沒有。這且按下不提。且說京師西直門外,有一個白雲觀,觀中有一個老道,姓高名元峒。因為李蓮英的關係,在慈禧面前,時常誇講高老道的法術高深,能捉妖魔鬼怪。這一年宮中忽然出了妖魔慈禧太后便聽了李蓮英的話,傳高老道進宮,作了一天一夜的法。李蓮英便說妖怪被高老道捉住了。慈禧太后也很為相信。從此便把高老道信任起來。下了一道上諭,封高元峒為總道教司,與江西龍虎山的正乙真人,受同等的禮遇;又發庫銀一萬兩,替他重建白雲觀那高老道又仗著皇太后的勢力,到各王爺各大臣家中去募捐。京城募足了,又到外省去募上到督撫司道,下到州縣佐雜,都要孝敬他。足足捐了六七十萬兩銀子,便將白雲觀舊址從新翻造。外面閣寬宏,裡而亭台曲折,輝煌壯麗,金碧一新。落成那一日,高老道進宮去,恭請皇太后拈香,替菩薩開光。慈禧太后便下諭揀定正月十五日聖駕新臨,並著宮眷命婦,隨駕前去。那些福晉命婦們便大忙起來。她們是奉旨拈香的人,便大敲丈夫或父母的竹槓。太太們出門,第一件要緊的事,就是穿戴,那些年老的福晉命婦們,尚容易對付。只有那班年輕的福晉,格格,太太、小姐們,最難打發。他們都在妙齡,花容月貌,各人逞媚爭寵,都向家中百般需索。有的要打首飾,有的要做衣裳。到了正月十五的清早,他們都乘著轎車,趕到白雲觀去。那文武官員,親王大臣等,也到西直門口去接駕。遠遠望見旌旗蔽日,一大隊人馬,擁護著皇太后的鑾駕,香煙繚繞,來到跟前。那些大臣們都爬在地下接駕。待聖駕過去,那大臣們各人上馬的上馬,登車的登車,從小路裡抄上前去。又在白雲觀門前跪接。皇太后的御車,直進中庭角道上下車。這時兩旁跪的儘是臣家命婦,一時釵光發影,春色滿庭。皇太后向兩面望著,不覺露出笑容來。皇太后進殿,高老道早在殿階上俯伏著,高呼:「皇太后萬歲萬萬歲!」

慈禧太后走到佛座前,見正中塑著一座丈二金身的大像,認識是玉皇大帝李蓮英遞過御香,皇太后跪在黃緞繡龍的拜墊上,大禮參拜。後面二三百位官眷,殿廊下二三百位大臣,都一齊跟著跪在蒲團上,滿院子鴉鵲無聲只聽得鐘鼓之聲,東西相應。那些官眷的環珮鏗鏘聲,大臣們的朝珠釘鐺聲,微微的內外相應。拈香已畢,大臣們退回。慈禧太后將高老道宣進來。高老道謝恩已畢,太后吩咐他領導隨喜,參觀廟內景致。高老道全身披掛,精神抖擻在前面斜著肩兒,彎著腰兒走著。慈禧太后走過幾重佛殿,見塑的儘是天神天將。繞過後面月洞門,便露出一座小花園來,蓋造得精緻曲折,花園內隨處養著鶴鹿孔雀之類,點綴美景,慈禧太后十分歡喜。走過幾處迴廊,才見正屋蓋的是九間正廳,五明四暗,廳上已排列著茶桌,廳對面建著一座金碧輝煌的戲台。這時滿屋子結著燈綵,戲台上預備下場面,兩邊暗房是慈禧太后的更衣室。慈禧太后入更衣室,略略休息一會。外面茶桌擺齊,戲台上鑼鼓一響,開台唱戲。高老道早已把內廷供奉的幾位名角請來,聽候太后點戲。慈禧太后出來用茶果,果然點了一混元盒,一珠簾寨,一文昭關,一安天會一鴻鸞禧。各名角都打起精神,大賣氣力,唱得十分精采。慈禧太后大喜,一屋子官眷們都陪坐著聽戲。劇台上竹歌嘹亮,台下珠圍翠繞。文武官員一律迴避著,獨有高老道在脂粉隊中,如穿花蝴蝶一般,跑來跑去的,承迎著慈禧太后的色笑。這一場戲,直聽到日落西山,慈禧太后才擺駕回宮。那班官眷命婦們,也各自上車進城而去。這裡高老道將那班親王大臣讓進正廳內坐。那班親王大臣們都向高老道問好。談了一會,高老道又擺酒席,請大家暢飲。便有許多戲子,上來請安。那班親王大臣原是與戲子認識的,便叫戲子們坐在身後。有說有笑,有唱有歌,越發樂得忘形。這一場酒席,直吃到黃昏方散,各人坐車回府。隔了三天,高老道又進宮來謝恩,皇太后留他在宮中賜宴。高老道又教慈禧太后練八段錦和練氣打坐的工夫。說每天在起床之前,練一套八段錦,可以延年益壽。慈禧太后信高老道的話,就每天認真練習,直到臨死也不間斷。因此太后的身體,更日見豐滿。高老道更為太后所重視,有許多王公大臣,因為慈禧太后重視高老道,便與高老道時常往來,巴結高老道。後來王府的福晉格格,大臣們的夫人小姐,也都拜高老道為師父。這一風氣一開,京城裡許多官眷,都搶著拜在高老道門下,做一個女弟子,方算是一件榮耀的事。那些女弟子們,都送大宗贄敬,多則上萬,少則數千,還有送繡貨的,送珠寶的。又有許多親王貝勒貝子們,要求著和老道換帖拜把子。老道還推三阻四的不肯。那李蓮英卻與老道換了帖。高老道又有一個特別的脾氣,他所見的人,一見面若是投緣,他便與他要好;若一見面不能投緣,便不與他契合。任你送多少錢,他也不要。這時高老道在男子當中,只賞識了一個端方,收他為徒弟。那端方甚得老道的歡心,又由老道介紹與李蓮英往來。後來端方竟升到督撫,這是後話,暫且不表。且說這一年正月十五日,太后親自到白雲觀拈香之後,從此每逢正月十五日,便有京城裡文武官員,到觀中來拈香。皇太后也要下一道上諭,派一位王爺代行拈香。這一天高老道必備下戲酒,邀王公大臣們在觀中熱鬧一天。從十五日起,將廟門開放,任人進廟燒香,直開放天二十五日為止。在這十天之內,紅男綠女,進廟燒香的,也不知有幾千幾萬人,排得水洩不通。京城裡的人,都叫做會神仙。說是這十天以內,到白雲觀去,有福氣的人,便會得神仙。於是上至王公大臣們的福晉格格,命婦小姐,下至販夫走卒的妻子兒女,都打扮得如花朵兒似的到白雲觀裡來會神仙。他們又必定要在廟內借宿一夜,名叫宿山。這白雲觀的名聲,因此就轟動了全國。這一年也是正月十五日那一天,有一位吳侍郎的太太郁氏,生得花容月貌,嬌艷異常真算得是頭等美人。郁氏這日到八王爺中去拜年,八福晉正打扮著,要到白雲觀去會神仙硬要邀郁氏同去。郁氏也一時高興,便跟著八福晉去了。他們到了白雲觀,拜見高老道。高老道忙問八福晉:「這位是誰家的太太?」

八福晉便對他說:「這是吳侍郎的夫人。」

高老道笑道:「吳太太,貧道見你的相貌,生得天庭飽滿,地角方圓,是大富大貴之相,而且將來修道成仙,也是有分的,貧道想收你為徒弟,不知你意下如何。」

郁氏嘻嘻地笑道:「我沒有帶贄敬,怎能拜師父呢?」

高老道說道:「吳太太,貧道並不重在贄敬,那些送贄敬的人都是凡夫俗子,可知貧道是重緣份,不重金錢的。」

郁氏聽老道不要錢,就收她為徒弟,這是何等榮耀的事。那八福晉也在旁慫恿著,叫郁氏答應。八福晉又從腰裡掏出一張二千兩銀子的銀票來,交給郁氏,叫郁氏轉交高老道,作為贄敬。高老道連忙搖手說:「貧道有言在先,不收吳太太的贄敬,貧道是決不收的。」

吳太太便趴在地下,對高老道磕頭,拜過師父。高老道又請八福晉與吳太太到正廳上與那些福晉命婦們坐著看戲吃酒,直到會過神仙方才告別,高老道反送郁氏一萬兩銀票作為見面禮。正是:神通廣大多弟子,金錢踴躍羨真人。欲知後來情形如何,且聽下回解。

《皇清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