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隋唐五代 第三節 五代十國、契丹(遼)

第三節 五代十國、契丹(遼)

(907—960)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原唐朝的各藩鎮和地方武力集團相繼割據獨立,建立國家。在中原地區相繼更代的王朝為梁(後梁)、唐(後唐)、晉(後晉)、漢(後漢)、周(後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在南方,則先後建立了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南平)九個國家,連同割據在今山西一帶的北漢,史稱“十國”。五代存在的時間自公元907年至960年,只有五十三年。十國先後存在的時間自公元891年至979年,共八十八年。

史學界一般把公元907年後梁建立到公元960年北宋代周這一段歷史稱作“五代十國”時期。

但是,當時並不是只有五代十國。在北方,還有契丹(遼)政權;在河西,有曹氏政權;1在雲南,有大理政權。2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但在割據政權互相攻伐、兼併的過程中,在契丹南進、民族矛盾上升的情況下,又逐漸出現了走向統一的趨勢。

一、五代更替契丹興起

梁、唐遞嬗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年號開平,都於開封1。在後梁周圍,還存在著其他一些割據勢力,即河東的李克用父子、幽州的劉仁恭父子、淮南的楊行密、西部的李茂貞等。其中以李克用父子的勢力最大。

李克用,沙陀族人,靠鎮壓黃巢起義發跡,任唐朝的河東節度使,封晉王。為了爭奪對黃河流域的統治權,他同朱溫爭戰不休。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正月,他去世,其子存勗繼晉王位。朱溫乘機攻晉,結果在潞州(今山西長治)大敗。開平四年(910年),雙方又在柏鄉(今河北柏鄉)會戰,朱溫再次慘遭敗績。從此後梁元氣大傷,迅速衰落。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溫被其子朱友珪殺死。朱友珪在位數月,其弟友貞殺友珪自立,是為後梁末帝。此時後梁政治黑暗,統治殘暴,對人民的壓搾日益繁重,階級矛盾尖銳。

晉王李存勗的勢力在此時卻大有發展。913年(乾化三年),兼併了幽州劉仁恭、劉守光割據勢力。915年,後梁的魏博鎮(治今河北大名)又降晉。923年(梁龍德三年、後唐同光元年)四月,李存勗稱帝,自以為繼唐而有天下,故國號唐,建都洛陽。史稱後唐。不久,李存勗滅後梁,北方基本統一。925年(同光三年),後唐又出兵四川,滅前蜀。926年(同光四年),李克用養子李嗣源在率兵討伐魏博鎮叛軍時,回師洛陽奪位。李存勗為部將所殺,李嗣源即位,政治有所興革,是後唐較好的時期。

契丹建國 契丹族原為鮮卑族的一支,居住在遼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倫河)流域,以遊牧為主。全族分為八個部落,各有經選舉產生的“大人”(即酋長)。大約在唐代初年,契丹族已經形成了由八部聯合組成的部落聯盟。八部“大人”推舉一人做聯盟首領,稱為可汗。五代初年,契丹族在其傑出的首領阿保機的領導下建立國家。

阿保機姓耶律氏,亦稱耶律阿保機,出身於迭剌部顯貴家族。其祖先屢任迭剌部的夷離堇(qín芹),即酋長。唐天復二年(901年),阿保機被選為迭剌部的夷離堇。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八部大人罷免軟弱的遙輦氏的痕德堇可汗,改選阿保機為可汗,從此他連任九年。阿保機在任可汗前後,一面率軍四出征討,擴大迭剌部勢力;一面注意吸收先進的漢族文化,發展本部的政治、經濟。於是,迭剌部愈益強大。這引起了其他七部酋長的忌恨,他們便聯合起來,於公元915年(後梁貞明元年)迫使阿保機讓出可汗之位。一年後,阿保機騙七部酋長赴宴,以伏兵盡殺之,隨即統一契丹各部,並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國號大契丹。阿保機自號天皇王,年號神冊(916—922年)。

神冊三年(918年),阿保機建西樓城為皇都(後名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羅城)。神冊五年,由突呂不等人參照漢字,創製契丹大字。後又由阿保機之弟迭剌參照回鶻文和漢文,創製契丹小字。從此,契丹社會發展更快。天贊四年(925年),阿保機率軍親征渤海國。次年,滅渤海國,改名東丹國,命長子突欲(耶律倍)為東丹王。不久,阿保機死於班師途中,謚號遼太祖。次子耶律德光繼位,是為遼太宗。

後晉興亡 契丹強大後,開始向中原擴張。但在後唐以前,常常受阻。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也是沙陀族人。任後唐河東節度使。933年(長興四年)、李嗣源病逝,其子從厚即位。次年,嗣源的義子從珂起兵殺從厚自立。石敬瑭向與從珂不和,欲取而代之。清泰三年(936年),他以割地、稱臣、稱子為條件,請求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叛變。同年九月,耶律德光率騎兵五萬,援助被困晉陽(今山西太原)的石敬瑭,大敗後唐兵。之後,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四十五歲的石敬瑭認三十四歲的耶律德光為父1,每年輸帛三十萬匹,割幽(今北京)、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任丘)、涿(今涿州)、檀(今北京密雲)、順(今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guī圭,今懷來東南)、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蔚(今蔚縣)、雲(今山西大同)、應(今應縣)、寰(今朔縣東北)、朔(今朔縣)十六州之地與契丹。十一月,契丹與晉聯兵入洛陽,後唐滅亡。不久,石敬瑭入開封,並以此城為晉之國都。

契丹得幽雲十六州後,即以幽州為陪都,稱南京,又稱燕京。幽雲十六州的割讓,使中原地區失去了北方的重要屏障,契丹兵馬從此可以長驅直入,中原王朝在同契丹的戰爭中,開始處於被動不利的地位。

942年(天福七年),石敬瑭病死,其侄石重貴即位,便改變態度,對契丹皇帝只稱孫而不稱臣。耶律德光大怒,於是自944年(開運元年)至946年,三次大規模南下攻晉。前兩次均告失利,第三次由於後晉執掌重兵的杜威(杜重威)率軍叛變,耶律德光得以順利進軍。946年十二月,契丹攻入開封,滅後晉。次年二月,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表示自己是中原的皇帝,並改契丹國號為大遼2,欲久據中原。但他並沒有治理中原的經驗和適當辦法,而是放縱契丹士卒四出搶掠,自籌給養,叫“打草谷”;下令在開封和各州“括借”錢帛,儲於內庫,擬運回北方;不放已降的節度使和其他官員還任,而另派自己的子弟親信擔任地方長官。這種作法給中原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義兵遍及中原。耶律德光開始感到在中原無法立足,不久,便率軍北歸。947年初夏,他病死於途中。

漢、周更代 耶律德光走後,劉知遠乘虛佔據了中原。劉知遠也是沙陀族人,原是石敬瑭的心腹,曾任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契丹入開封後,他分兵守四境。947年二月,他即位稱帝,但仍用晉的國號與年號。遼兵北還,他入開封,始改國號為漢,在位僅一年即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劉氏父子均無善政,階級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都非常尖銳。950年(乾祐三年),將軍郭威統兵回京,奪取了政權。劉承祐為亂兵所殺。郭威於951年正式登基,國號周,年號廣順。

二、十國興亡

1.南方九國

五代時期,南方存在著諸國並立的局面,在江淮地區先後有吳和南唐;兩浙地區有吳、越;四川地區先後有前、後蜀;兩湖地區有荊南(南平)和楚;兩廣地區有南漢。

吳、南唐 吳的奠基者是唐淮南節度使、吳王楊行密,首府在揚州。919年(後梁貞明五年),楊行密子隆演始建吳國。

吳國建立後,實權一直掌握在大臣徐溫、徐知誥(gào告)父子手裡,皇帝只是傀儡。937年(後晉天福二年),徐知誥取代第四位吳主楊溥(pǔ普)稱帝,改國號唐,史稱南唐。他自稱本是唐朝後裔,故改名李忭(biàn變),建都金陵(今南京)。李忭死後,其子李璟(jǐng景)與其孫李煜(yù玉)相繼在位。李璟父子是著名的詞人,但卻沒有治理天下的才能,所以南唐國力日漸衰弱,終於在975年(北宋開寶八年)為北宋所滅。

吳越 唐末,錢鏐(liú流)任鎮海節度使,封越王(後又改封吳王),首府杭州。907年,錢鏐被梁封為吳越王。吳越在表面上始終臣事中原王朝,使用中原王朝的年號,保持藩王的格局。978年(北宋太平興國三年)降於北宋。

前、後蜀 唐末四川節度使、蜀王王建在907年朱溫代唐時,自己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925年(後唐同光三年),為後唐所滅。

後蜀為後唐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建立。934年(後唐清泰元年),孟知祥在成都稱帝,不久去世,其子孟昶(chǎng敞)繼位。965年(北宋乾德三年),孟昶降宋,國亡。

楚 唐武安節度使馬殷所建。後梁時,馬殷被封楚王。後唐天成二年(927年),封馬殷為楚國玉,始正式建國,建都長沙。馬氏始終臣事中原王朝,使用中原王朝的年號。951年(後周廣順元年)為南唐所滅。

荊南 後梁荊南節度使高季興所建。高季興在朱溫死後,割據一方。後梁封他為渤海王。後唐時封他為南平王,史稱荊南或南平,建都江陵。高季興及其子孫名義上始終向中原王朝稱臣,保持藩鎮格局。963年(北宋乾德元年)為北宋所滅。

閩 唐末,王潮任威武軍節度使。潮死,弟審知繼任。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朱溫封審知為閩王。審知及嗣王延翰在位時,一直奉中原王朝為主。至延翰弟延鈞時,始於933年(後唐長興四年)稱帝,國號大閩。建都福州。945年(後晉開運二年)為南唐所滅。

南漢 後梁時,原唐清海軍節度使劉隱先後受封為南平王、南海王。劉隱死後,弟(yǎn掩)繼位。917年(後梁貞明三年),龔稱帝,國號大越,建都廣州。翌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

南漢的國君從劉隱開始,都暴虐無道,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十分沉重,階級矛盾非常尖銳。971年(北宋開寶四年),南漢為北宋所滅。

2.南方經濟的發展

唐末五代時期,南方戰爭相對較少,同時北方人民為了逃避戰禍,不斷南遷,使先進生產技術和大量勞動力流到南方,從而為南方提供了發展生產的客觀條件。另外,南方多數政權的前期統治者都採取休養生息、鼓勵生產的政策,所以南方經濟得以繼續發展。

當時,南方各國都很重視農田水利建設,使農業生產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吳越和南唐的勞動人民還發明了圩(Wéi圍)田,即在水鄉河床較高,田面較低的地方,沿河渠岸和田邊築堤,內以圍田,外以隔水。一圩方圓幾十里。沿堤建水閘,旱則開閘引水灌溉,澇則閉閘拒水,從而把澇地改造成了沃土。圩田的出現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創造,也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

南方的經濟作物也日益增加。如南唐“桑柘滿野”1。楚也盛產蠶桑,“民間機杼大盛”2。茶樹的種植更是遍及南方各地。

手工業以制茶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僅楚一國,每年向中原王朝交納的貢茶即達二十五萬斤。茶葉已成為重要的商品,南平首都江陵是全中國最大的茶市。其他如絲織、礦冶、制鹽、造紙、造船、制瓷業等也比較發達。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活躍。揚州、金陵、潭州、江陵、杭州、成都都是商業繁盛的城市,其發達程度超過北方都市。南方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有的國家還通過陸路和海路,同中原王朝乃至南洋諸國和日本、大食等國通商。

3.北 漢

後漢時,高祖劉知遠弟劉崇(稱帝后改名旻)歷任太原尹、中書令。951年後周代漢,他即稱帝,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北漢,都太原。北漢“征斂一方,略無虛日,人甚苦之”。1社會矛盾十分尖銳,政權很不穩固。979年(太平興國四年)為北宋所滅。

三、後周改革北宋代周

人民的疾苦 五代時期,軍閥割據混戰,人民深受苦難。尤其在中原地區,政權屢屢更迭,戰爭激烈而頻繁,人民顛沛流離。各地軍閥為了應付戰爭,加緊對人民的剝削,苛捐雜稅嚴重,刑罰殘酷。此外,北方百姓經常遭受契丹蹂躪,苦難更深。廣大中原人民渴望國家統一,抗擊契丹。適應這種社會要求,後周統治者開始整頓政治,並進行統一戰爭。

後周改革 後周的建立者郭威出身於破落官僚家庭,對民間疾苦比較瞭解。稱帝之後,即著手改革弊政,顯德元年(954年)。郭威去世,其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他繼續郭威的事業,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整頓。在政治上,納士求賢,倡導節儉,嚴懲貪污,整頓機構,抑制藩鎮,加強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整頓莊田,罷營田,招民墾荒,均定賦稅,興修水利,發展生產;並廢寺院,毀佛像鑄錢,增加財政收入。在軍事上,加強禁軍,淘汰老弱,這些措施使後周的國力大為增強。

後周的征伐 柴榮即位,即開始進行統一戰爭。他先於955年(顯德二年)派兵伐蜀,奪得秦(今甘肅天水)、鳳(今陝西鳳縣東)等四州。又在955年冬至958年(顯德五年)春,三次親征南唐,奪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六十縣,使長江以北地區盡遍後周所有。959年(顯德六年),柴榮親自率兵北伐遼國。出師四十二天,收復瀛、莫、易三州及軍事要衝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境)、益津關(今霸縣境)、淤口關(今霸縣境)所謂三關之地。正當全軍鼓舞,準備乘勝進取幽州之際,柴榮突患重病,只好撤兵南返。當年六月,柴榮在開封去世。他雖然沒有完成統一大業,但為後來北宋王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矗

陳橋兵變 柴榮死後,其子宗訓即位,年僅七歲。大權落在殿前都點檢(中央禁軍統帥)、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yìn印)手中。

趙匡胤,涿郡人,出身軍官家庭,早年從伍,受郭威、柴榮重用,逐步培植了自己的勢力,為以後代周打下了基矗960年(顯德七年)元旦,他謊報軍情,說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恭帝與大臣商議,派趙匡胤領兵出征。大軍剛到開封東北陳橋驛(今河南封丘縣境),趙匡胤與其弟光義及趙普等人共同策動軍隊嘩變,奉趙匡胤為天子。趙假意不允,士兵以黃袍加其身,回師開封。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稱帝(宋太祖)。因歸德軍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南),故國號宋,仍都開封,史稱北宋,年號建攏

複習題:

* 1.何謂五代?

2.何謂十國?

3.契丹族興起於何地?首先建國的是誰?

4.石敬瑭為什麼遺臭萬年?

重要名詞:

五代朱溫* 李克用* 阿保機石敬瑭趙匡胤 *陳橋兵變

參考書:

1.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下冊第七章第一節。

2.張傳璽、張仁忠合著:《中國古代史輔導講座》第十八講《五代十國與契丹(遼)》。

3.翦伯贊、鄭天挺主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第四冊五(三)。

--------------------------------------------------------------------------------

1 唐後期,沙州(今甘肅敦煌西)人張議潮擺脫吐蕃統治,以河西歸唐,任歸義軍節度使。以後唐無力經營西陲,張氏割據河西。五代時,張氏絕嗣,長史曹義金成為這個政權的首領。

2 公元902年,南詔國權臣鄭買嗣篡位,改國號為大長和。928年,東川節度使楊千貞滅大長和國,建立大天興國,立趙善政為主。次年,楊千貞廢趙氏自立,改國號大義寧。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滅大義寧國,建大理國。

1 朱溫在唐時,賜名全忠。代唐稱帝,改名晃,都汴。時升汴州為開封府,故亦謂都於開封。

1 《舊五代史》卷七五《晉書·高祖紀》。

2 公元983—1066年間,曾再稱契丹。

1 《資治通鑒》卷二七○《後梁紀》五,均王貞明四年。

2 《資治通鑒》卷二七四《後唐紀》三,明宗天成元年。

1 《舊五代史》卷一三五《劉崇傳》。

《簡明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