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軍何時開始建立?

提起三國時的赤壁之戰,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曹操號稱80萬大軍,卻敗在東吳水軍手下。宋金時黃天蕩之戰,韓世忠、梁紅玉率兵大敗金兀朮。這些都是靠水戰獲取的勝利,它說明我國歷史上早就建立了一定規模的水軍。但水軍究竟何時建立?至今仍是個謎。

水軍在我國古代稱舟帥,是當代海軍的前身,軍隊的一個軍種。我國是水軍的誕生地之一。它是隨著造船業的發展,武器裝備的改進和作戰區域的擴展而產生的。傳說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出現了獨木舟和木筏,用於交通運輸,後來用於漁業和通商。《周易。系辭下》就有「刳木為舟,剡木為可楫」的記載。當時部落之間爭戰頻繁,黃帝與九夷作戰,是否渡過淮河、長江,有沒有建立水軍,還有待考證。

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現過「舟」字,西周金文中不僅有「舟」字,而且開始出現了「船」字。周時舟船的數量顯著增加,已有多人撐駕的大船。商和西周的軍事力量,開始由中原地區逐漸向東南擴展,商已有向東南夷的記載。西周的勢力已達到東南沿海和我國南方多水地區。當時軍隊已具有相當規模,並有運用舟船輸送軍隊或實施渡河的記載,但尚未發現記載舟師建立的時間。

春秋時期臨江傍水的吳國、越國、楚國和面臨東海的齊國等都有水軍,並多次在水面上交戰。那時水戰中使用的舟船,具有相當的規模。據《神機制敵太白陰經》載:「水戰之具,始於伍員。以舟為車,以輯為馬」。這些代替陸上車馬的舟楫,為水軍的建立創造了條件。《越絕書》記載,伍子胥還著有水戰法,規定舟船的尺寸、水軍的編制和船隊的戰法。《伍子胥戰法》說,「大翼一艘,廣丈六尺,長十二丈,容戰士二十六人,擢(手)五十人,舳艫(手)三人,操長鈞、矛、長斧各四,吏、僕、射長各一人,凡九十一人」。水戰使用的武器,有刀矛弩矢和長鉤、長斧。魯國公輸般還創製水戰的裝具——「鉤拒」,這是一種帶鐵鉤的竹篙,對敵船「退則鉤之,進則拒之」。用這些戰船和武器實施水戰,使水戰具有相當的規模。如《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戰術條記敘「公元前485年,吳、齊在黃海進行了海戰」,當時吳國的舟師,從長江口出海北上,實行遠航奔襲,聲勢浩大。但齊國舟師,沒等吳軍到達,就在水面上實施截擊,結果吳軍戰敗。顯而易見,雙方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水戰,一定早就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

公元前549年,楚國派水軍進攻吳國,《左傳》敘述:「夏,楚子為舟師以伐吳」,這次水戰比上述吳齊黃海水戰早64年。這說的是進行水戰的時間,建立水軍將比水戰還要早。那麼我國水軍究竟何時建立?還有待進一步探討考證。(李之遇)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