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從明朝永樂三年到宣德八年,曾七次下西洋,到達西南太平洋、南亞、印度洋、東非等地,歷經30餘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的索馬裡和肯尼亞。據《明史》記載,鄭和奉永樂皇帝之命,率領大小船舶200餘艘,官兵27800餘人,其中大型寶船62艘,最大者長44丈,寬18丈,設有九桅十二帆,最遠航線達6000海里以上,繪製了最早有航路的航海圖。鄭和船隊,規模之宏大,人數之眾多,組織之嚴密,是15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船隊。
關於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規模,各家著述記載不一,出入較大,茲將諸書所載,有關鄭和歷次出使的人數,綜合排比如下:第一次是永樂三年(1405年),根據《明史。鄭和傳》記載是27800餘人。《明史。職官志。宦官》記載是2萬人。而查繼佐《罪惟錄》記載是永樂四年(應為三年),37000人。
第二次是永樂五年(1407年),各書均未記載。
第三次是永樂七年(1409年),根據曾隨鄭和同下西洋的費信《星槎勝覽》和陸容《菽園雜記》的記載,是27000餘人。根據鄭曉《皇明四夷考》(此文收在《吾學編》中)的記載是3萬人。
第四次是永樂十一年(1413年),根據曾隨鄭和同下西洋的馬歡《瀛涯勝覽》的記載,是27670人。
第五次是永樂十五年(1417年),人數未詳。
第六次是永樂十九年(1421年),人數未詳。
第七次是宣德六年(1431年),根據祝允明《前聞記》的記載,是27550人。此外,沒有載明年代,卻記載鄭和下西洋人數的,有《鄭和家譜》,它的記載是27411人。明代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記載是38600餘人。《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對鄭和下西洋時,使團的具體人員的編制、組織情況記載最詳。據此書記載,鄭和某次下西洋時,使團人員的組織是:總兵官一員,掛征西大元帥之印;副總兵官一員,掛征西副元帥之印;左先鋒一員,掛征西左先鋒大將軍之印;右先鋒一員,掛征西右先鋒副將軍之印;五營大都督:中都、左都、右都、坐都、行都,各掛征西大都督之印;四哨副都督:參將、游擊、都事、把總,各掛征西副都督之印。指揮官100員,千戶官150員,百戶官500員,管糧草戶部官一員,觀星斗陰陽官10員,通譯番書教諭官10員,通事的舍人10名,打干的余丁10名,管醫藥的醫官醫士132名,三百六十行匠人,每行20名,雄兵勇士3萬名有零,神樂觀道士250名,朝天宮道士250名。鄭和船隊組織得如此嚴密完備,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航海經驗的豐富。
鄭和船隊,據《三室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所述:第一種是寶船,有36艘,長44.4丈,寬18丈,九桅,為正使太監鄭和等坐船。第二種是戰船,有180艘,長18丈,寬6.8丈,五桅,是船隊中的戰艦。第三種是坐船,有300艘,長24丈,寬9.4丈,六桅,作載運兵員用。第四種是馬船,有700艘,長37丈,寬15丈,八桅,為運輸用船。第五種是糧船,有240艘,長28丈,寬12丈,七桅。共計1456艘。這些數字不免有誇大之處,但也可見鄭和下西洋規模之宏大。
我們再同歐洲的幾位著名航海家作一比較:1497年至1499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率領100個水手,分乘四艘帆船,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到達印度。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發現新大陸,只有三艘帆船,人數約90人。1519年至1522年,葡萄牙海員麥哲倫率領五艘帆船,265名水手,作環球航行,最後回到西班牙只有一艘,剩下10人,麥哲倫本人也死在菲律賓。鄭和船隊,7次遠涉重洋,克服了重重困難,表現了我國人民英勇無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術,他同世界上地理大發現時期的幾位著名的航海家相比,時間要早半個多世紀。鄭和不僅是我國早期最有成就的航海家,他的業績在世界航海史上也佔有突出的地位。
根據現在可看到的各種鄭和下西洋的史料,有關使團人員的記載,分歧較大,有2萬人、27411人、27550人、27670人、27800餘人、2.7萬餘人、3萬人、3.7萬人、38600餘人,而其中以2.7萬餘人的著述較多。而各家著述的作者多系明朝人,而且有的是跟隨鄭和同下西洋的人,他們的記述當有所本,因而難以斷定孰是孰非。由於鄭和下西洋的檔案資料,原來藏於明朝中央機構的兵部,可惜在成化年間(1465至1487年)被職方郎中劉大夏焚燬,使今天難於瞭解鄭和下西洋的具體情況,因而鄭和下西洋時,規模究竟有多大?使團人員究竟有多少人?四五百年始終無法弄清,這個謎可能永遠無法解開了!(蔡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