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號「老泉」,又稱老蘇,是蘇東坡的父親,這是南宋以來傳統的說法,似乎已成定論。其實不然。明清學者對此紛紛提出質疑,認為「老泉」是蘇軾之號,蘇老泉即蘇東坡。但是又有人持不同意見,至今仍眾說紛壇。宋朝末年出現的《三字經》記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彼既老,憂悔遲,爾小生,宜早思。「此書相傳為南宋王應麟編撰,一說是宋末廣東人區適子所作,後由另一個廣東人黎貞續編加注。注說:」蘇洵,字明允,號老泉,蘇軾之父。「由於《三字經》為孩重啟蒙讀物,流傳極廣,從此」蘇老泉即蘇洵「之說深入人心。
最早提出質疑的是明代學者郎瑛。他在明嘉靖年間所著《七修類槁》中,明確提出「老泉為子瞻號」。他寫道:「老蘇號老泉,長公號東坡,人所共稱也。而葉少蘊《燕語》云:蘇子瞻謫黃州,號東坡居士,其所居之地也。晚又號老泉山人,以眉山先塋有老翁泉,故雲。又,梅聖俞有老人泉詩,東坡自注云:家有老人泉,公作此詩。又嘗聞有『東坡居士老泉山人』八字共一印,而吾友詹二有東坡畫竹,下用『老泉居士』朱文印章。據此,則老泉又是子瞻號矣,然豈有子犯父號之理?而歐陽公作者蘇墓誌,但言人號老蘇,而不言其所自號,亦可疑者。豈此號涉一老字而後人遂加其父耶?葉、蘇同時,當不謬也。「郎瑛引用北宋文學家葉夢得(少蘊)的筆記材料,說明蘇東坡又號老泉山人。古人講究避諱,父子不能同號,「老泉」絕不是蘇洵之號。他又引用歐陽修所作的蘇洵墓誌銘,說明只是別人稱洵為「老蘇」,而無「老泉」之號。郎瑛由此推斷,是後人誤將「老蘇」篡改成了「老泉」。葉夢得、歐陽修兩人都是蘇家父子同時代人,材料較為可信,所以郎瑛此說甚為確當。明代不少學者贊同此說。明萬曆年間學者張燧所編《千百年眼》一書中,引述了郎瑛觀點,並斷定「老泉是子瞻號」。
但是,明末通俗文學家馮夢龍編著的《醒世恆言》第十一卷《蘇小妹三難新郎》中,仍然堅持說:蘇洵,字明允、別號老泉,當時稱為老蘇。此書是「三言兩拍」中名篇,又編成評話、戲曲,在民間廣為流傳。所以「老蘇即老泉」之說久盛不衰。一些文人筆記,如《瑞桂堂暇錄》等,都說「老泉攜東坡穎濱謁張文定公……」學者王文誥在《蘇詩總案注》中寫道:「東坡姊八娘為程正輔妻,正輔名之才,即母夫人侄也。八娘以事舅姑不得志卒。
老泉遂與正輔父子絕。東坡與子由共絕之,凡四十二年,至惠州始釋憾。「還是把「老泉」之號加在蘇洵頭上。
不過,贊同郎瑛觀點的文士學者越來越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戚牧《牧牛庵筆記》、吳景旭《歷代詩話》中,都對「老泉」作了考證,均認為是蘇東坡之號。《牧牛庵筆記。東坡別號》中說: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盡人皆知;又字子平,知者已少。至老泉居士,則皆以為乃父明允先生。
其實老泉亦東坡之別字也。原版《晚香堂帖》尾有「東坡、老泉」二印,鈴蘇拭名下此其明證。《歷代詩話》引用「蜀中詩話」說,蘇東坡《老翁泉》詩曰:「井中老翁娛年華,白沙翠石公之家。公來無蹤去無跡,井石團露水生花。翁今與世兩無與,何事紛紛驚牧豎。改顏易服與世同,無使世人知有翁。」如果父親大號「老泉」,東坡是絕不會如此作詩諷喻的。所以吳景旭說:「如此,則老泉之號,未應屬明允也。」他還舉述蘇詢《嘉祐集》中有《老人泉銘》,東坡也作過《老人泉》詩。又東坡《送賈訥倅眉》詩曰:「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自注云:「先君葬於蟆頤山之東二十餘里,地名翁泉。」可見,「老人泉」或稱「老翁泉」,是蘇洵之墓塋地,東坡晚年為紀念先人而自號老泉山人。清末民國初年,章太炎在增修《三字經》時,就把其中的「蘇老泉,二十七」改為「蘇明允,二十七」。似乎已屬定論,其實又不然。解放後,一些出版物中仍有將蘇洵稱之為蘇老泉的,有的學者也堅持此說,《歷代文選》就載錄道:「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四川眉山縣人,二十七歲,始發憤學習。」曾棗莊《蘇軾評傳》也取此說。而流傳的《三字經》淺注等小冊子中,更是明白寫道:「蘇老泉,宋朝人,姓蘇,名洵,字明允,號老泉,蘇東坡的父親。」
近年來,有些同志撰文又提出這一懸案。《求索》雜誌發表冬子《蘇老泉應該是蘇軾》一文,文中除了複述葉夢得等的材料,又引用古香齋本施注蘇詩卷三十四《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風,得鍾山泉公書寄詩為謝》云:「今日江頭天色惡,炮車雲起風欲作。獨望鍾山喚寶公,林間白塔如孤鶴。寶公骨冷喚不聞,卻有老泉來喚人……」此詩僧名泉公,古體詩不避字復,改喚「老泉」,純屬戲呼,若果父號「老泉」,能如此呼乎?所以斷定「老泉」是蘇東坡之號。近人又舉述錢大聽《十駕齋養心錄》中所載,東坡祖父名「序」,所以東坡給人作序,都寫「敘」字,而從不寫「序」,為避祖父諱。如果他父親又號老泉,東坡怎會在詩中直書「卻有老泉來喚人」呢?可見「老泉」
斷非蘇洵,而確是蘇軾自己。
(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