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八幢」何處尋?

自古以來,蘇州為我國東南名城。從六朝開始,在古城內外,先後建造了大批佛寺。據清同治《蘇州府志》記載,所屬長(洲)元(和)吳三縣,共有佛寺260餘所。且有的寺廟規模宏大,廟內還建有佛塔,不僅數量眾多,且風格形式各異,岧嶢凌空,壯觀非凡。裝點蘇州,成為一座「寶塔之城」。

舊時蘇州傳有「七塔八幢」之稱,但種種說法不一,仔細考查,十分耐人尋味。現將諸說分述如下:一、關於「七塔」:最早的七塔是建在一起的,拔地而起,羅列城東。據明王鏊《姑蘇志》記載:妙湛寺在長洲縣東(今十梓街東段),宋初開寶年間建造七塔,至建炎年間,毀於兵火……今呼為「七塔寺」,地名七塔寺前巷。但南宋《平江圖》中所畫出的,妙湛寺內僅有一塔,可能是戰後重建的。

以後,蘇州城中又有歷代所建的七塔。根據清顧震濤所著《吳門表隱》所載:一在臨頓路白塔子橋東堍,名白塔;二在孟子堂東(可能在今宮巷附近);三在朱長巷東口塔弄,名虹塔,清乾隆二年傾圯;四在司獄司衙署內(地點待考),塔內原有宋熙寧年間葛蕃記碑;五在宮巷南口,名雄塔,宋嘉祐五年建,舊有石刻建塔紀年,人於其下搖動,塔上鈴鐸齊鳴,乾隆五十七年傾圯;六在濂溪坊(今干將路中段),名雌塔,宋靖康初建;第七,即妙湛寺塔。經過歷史風雨的洗禮,上述七塔,現已蕩然無存。

另說,即通常所稱的城中七塔為:北寺、瑞光、雙塔、白塔和北寺塔後的大同塔、專諸巷口王祖師殿後的石塔。後面的三座,亦已不存。如果你有興趣,可去蘇州郊外天平山附近的寒山嶺北,地名七塔灣,在此登高眺望,尚可看到遠近七塔,林立於前。南見上方、靈巖、瑞光和雙塔;北見虎丘和

北寺塔。這七座寶塔,經過整修,大都風采一新,即為今日所稱的「蘇州七塔」。

二、關於「八幢」:與塔比較,幢的規制較小,亦為磚砌石築,層層供佛,實為古代所建的藏經樓。城中八幢,據《吳門表隱》所載:一在孔忖使巷內,名方塔;二在裝駕橋南堍寶幢寺內,久廢;三在洙泗巷南口;四在石塘橋北小橋頭(今北寺附近);五在桃花塢石幢弄底;六在因果巷內。尚有二處不詳。又一說,除石幢弄一座相同外,其餘為:西美巷況公祠大殿天井內一座;松鶴板場一座(今干將路西段);濂溪坊甫橋東一座(今干將路中段);思婆巷口一座(可能在今大郎橋巷);恤孤局前一座(今金門內)。上述六幢,都已陸續坍塌。現僅存相門內甲辰巷中的一座,幢為八角形,磚砌實心,逕約一米,頂已毀,僅存四層,高三米餘,每層有壺門,直欞窗,通體未施粉刷,顯得蒼老古樸,富有宋代建築的特色。現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七塔八幢」何處尋蹤?實乃姑蘇一謎!

(孫鵠)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