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為何成為海神象徵?

媽祖,原名林默,後人尊她為靈女、龍女、神女,民間習慣上又稱她為媽祖,是宋代福建莆田湄洲的一位傳奇式人物,也是世界聞名的中國「海神」。相傳媽祖出生在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父帷愨,諱願。五代閩時,任都巡檢(負責沿海治安巡邏的官員),母王氏,生一男六女,媽祖即為其最小的女兒。自出世至滿月,不聞哭聲,因此取名為默。媽祖自幼聰穎不凡,8歲時進私塾讀書,過目成誦、進步非凡。十歲時即信佛焚香唸經,早晚不懈。13歲時常有一位老道士玄通往來其家,對林默說:「你具仙骨,應得渡入正果」,於是授以「玄微秘法」。經依法修練,均能領悟要

旨。16時盡「窺井得符」,通靈變化,能為人治病,並常渡海救助遇險船隻,於是聞名遐邇,人們尊她為「通賢靈女」。13年後,即宋雍熙四年(987年)丁亥秋九月初九日,媽祖28歲,別諸姐上湄峰最高處,白日昇天而去。由於神話傳說中的媽祖生得神異,聰明過人,雖出身於仕宦之家,然卻頗善於駕舟泅水,勇毅超群,以行善為樂。她一生中在大海中奔馳,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眾多漁舟商船;且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己任,因之世世代代受到沿海一帶的漁民的愛戴與崇敬。

不過,有人根據史籍方志所記,媽祖「以巫祝為事」,「妃為裡中巫」等,來證明媽祖實為民間巫女,並非都巡檢之女。也有的認為媽祖的父母,正史中無明確記載,媽祖實際上是普通民女的神化,把神的出身和血統高貴化揉合起來,是後人為提高對神靈尊崇的結果。還有人主張媽祖有如此廣大神力,顯非普通女子所能,媽祖後來被封為天妃、天後,實即為水神、地祇的代稱,不必認為確有其人。按周立方先生的研究,媽祖應是個普通勞動人民的女子,由於她的捨己救人和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而受到廣泛的尊崇;更因其心地善良、智慧超群,關心鄉里疾苦,好行善事,搶救海難,奮不顧身,而贏得了人們的愛戴。封建統治的壓迫,社會的動亂不安,是媽祖傳說被逐漸美化、神化的社會根源;同時,興化(莆田)地區文化發達以及宋代的奉道抑佛,也是媽祖傳說產生的文化背景。湄洲島嶼,介於福州、泉州之間,為海道要衝,拯救海難、解人危厄的媽祖,正是適應了這種需要而產生的,其死後被尊為「海神」,也就不難理解了。蔡爾鴻先生認為,宋朝泉州、莆田航海十分發達,湄洲也曾是一個重要港口,然因海上航行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於是企求神靈保佑的安全心理,更成為人們的迫切希望,媽祖信仰因之應運而生,成為海上航行的保護神。在宋代,道教曾一度佔上風,陰陽學說在民間很流行,而陰陽學說則認為「天屬陽,地屬陰,水在地上也屬陰」;又「男屬陽,女屬陰,水神應為女性才合適」,正是在這種陰陽學說思想的影響下,人們認為水在地上屬陰,故水神自然是屬陰的女性,富有傳奇色彩,以拯救海難為懷的媽祖正中其選。宋代朝廷,為進一步統治人民,推行封建迷信這一「麻醉劑」,利用順從民間信仰、加予賜封,從而使原先只在莆田地區沿海建廟信仰的媽祖崇拜,得以公開推廣擴大開來。特別是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奉使高麗安然返國後,船中有莆人李根向朝廷奏陳系媽祖顯靈相助,請求封賜,於是宋廷即賜封媽祖順濟廟額,得到了公開承認與推廣,歷元至今,逐漸成為全國性的信仰。這其中的推廣發展媒介,除來自朝廷的不斷加封,達官顯貴與富豪的獻地立祠創廟外,還有如下傳播媒介:首先是船員、漁民和海商。媽祖既是一位公認的海神,故凡與海有關係的人們,就必然是媽祖信仰的虔誠信徒,在科學不甚發達的當時,海上航行對神靈的寄托祈禱,以滿足精神上的需要,是人們的普遍心理。故船員、漁民、海商足跡所至,就會建造更多的媽祖宮廟,出現更多的媽祖信徒。如創建於元泰定三年(1226年)的天津天妃宮,後來竟成為全國三大天後宮之一。

明代以降,媽祖信仰更進一步向我國沿海地區,甚至海外各地傳播,如美國西太平洋的檀香山、舊金山也都建有媽祖宮廟。鄭和下西洋、鄭成功開發台灣,均有大批船員是媽祖信徒,這也就是對外傳播的媒介。有清一代,地處海島的台灣商人,在取得一定經濟實力之後,也認為是海神保佑的結果,因之捐資興建天後宮,遂成風氣,越建越多,建築也越來越壯觀。

其次,封建王朝的褒封和上層人物的推崇,更是媽祖作為中國海神得以迅速推廣的關鍵。從媽祖誕生的宋朝起,經元、明、清歷代帝王的數十次褒封,如南宋王朝褒封媽祖尊號就達14次之多。媽祖從「夫人」、「天妃」、「天後」,直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如無封建統治者的這般極力推崇,顯然也就難以推廣的。正如台灣學者林明峪先生所說,「這種受帝王尊崇、上行下效的結果,使媽祖的信仰圈子更為擴展,造成更廣大的香火氣象,而無人不知不曉的局面的形成,實有賴於帝王的帶動作用」。

再次,華僑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媒介。眾所周知,福建華僑人數眾多,他們遠涉重洋到國外經商謀生,均得冒生命危險,才能到達目的地,於是祈求神靈保佑,旅途一帆風順,乃是大家的共同心理,媽祖自然會成為他們海上航行的保護神,華僑一旦經營發家致富,均認為是媽祖神助的結果,於是建廟祭祀自不待言,華僑無形中也就成為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天然使者。如馬來西亞,據不完全的統計,就有天後宮35座,時至今日,香火還很旺盛,尤其是1985年竣工的吉隆坡天後宮,費時五年,其建築之壯麗,堪為全馬來亞建築之冠。再加上林氏宗族成局的積極傳播,遷居台灣、日本及至東南亞,媽租信仰更達到登峰造極。如台灣的媽祖廟共有500多座,大多與林氏宗祠設在一起。日本鹿兒島片浦的媽祖神像,相傳也是明末莆人林北山從湄洲祖廟請去的。特別是近幾年來,台灣、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又再次掀起了「媽祖熱」,紛紛不遠萬里上湄洲島朝聖行香、旅遊觀光,人數多達十萬人次以上。加上明清以來,我國沿海北到京、津、魯、江、浙、滬,南到廣東、海南所建的眾多媽祖宮廟,遂使媽祖成為統領四海的最高海神,她的名字又伴隨漂洋過海的僑胞傳到世界各地,成為頗具世界影響的中國海神的象徵。

(林樹嶺)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