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是個陰暗的歲末,抗金民族英雄岳飛,以及岳雲、張憲等,以「莫須有」的罪名被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殺害於獄中。國都臨安的老百姓無不涕泣,「市人聞之,淒愴有墮淚者」(《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七),今天遊人來到杭州棲霞嶺的岳飛墓前,憑弔這位12世紀的愛國將領、也不免悲感交集,向這位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深深鞠躬。但是,這個墓裡是否真有岳飛的遺骨,卻始終是歷史上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在民間傳說中,杭州眾安橋下十七號被認為是岳飛葬處。此地是南宋臨安城中比較繁華的地方,緊靠御街。清朝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杭州府司獄吳廷康,正式確定此地為岳飛葬地。且籌集大量銀兩,營建岳飛墓、岳飛廟,又刊印了《岳忠武王初瘞志》,在當時影響頗大。
一些文字資料則載,岳飛葬於杭州九曲叢祠旁的北山之漘,即今杭州昭慶寺以北一帶。當時「飛死於獄中,梟其首」(《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七),「獄卒隗順負其屍出,逾城,至九曲叢祠中。故至今九曲王顯廟尚靈。順葬之北山之漘」(《朝野遺紀》)。據說隗順死時「謂其子曰:異時朝廷求而不獲,必懸官賞,汝告言曰,棺上一鉛筩,有棘寺(大理寺)勒字,吾埋殯之符也。後果購其瘞……其子殆上台,官悉如所言,而屍色如生,尚可更斂禮服也。」其他如明萬曆十年刊本《湯陰精忠廟志》、嘉靖時刻的《西湖遊覽志》、清康熙時編的《錢塘縣志》等,均採用此說。從當時情況看,大理寺在錢塘門內,而「錢塘門沿城而北,舊有九曲城」(《西湖遊覽志》),王顯廟則在錢塘門外九曲城下,宋紹興時建(據《鹹淳臨安志》卷七十三)。
獄卒隗順背負岳飛屍體逾城,就近出錢塘門來王顯廟當屬可能。
至於今天所見的棲霞嶺岳飛墓,是否是假墳,也難以說清。我們知道,岳飛遇害後人們一直要求為他平反昭雪,但宋高宗始終置之不理。到了宋孝宗即位,為了給太上皇保留體面,假稱「仰承」高宗「聖意」,給岳飛恢復官爵與名譽,此時距岳飛遇害已21年了。《金陀續編》卷十四載有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岳飛之子岳霖等《賜謚謝表》,其中講到朝廷昭雪岳飛冤案,說「葬以孤儀,起枯骨於九泉之下」。中國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南宋紹興十年,朝廷曾特授岳飛為少保,故岳霖稱「葬以孤儀」。其上曰「起桔骨於九泉之下」。若記載無誤,當指將岳飛之遺骨改葬於棲霞嶺(當時稱「西湖覆泰山劍門嶺」)無疑。
(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