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歷史文獻,它保存了許多殷周時代的原始材料,具有根高的史料價值。但是,由於《尚書》的版本和內容經歷過曲折離奇的變化,所以圍繞著《尚書》,產生了種種的疑問和爭端。兩千年來,數以百計的學者,參加了《尚書》問題的辯論。
引起爭論的第一個問題,是漢代《尚書》的今古文版本問題。
《尚書》的成書是在先秦,最早的本子應該是用古文字寫的。然而,這種古文字本《尚書》,由於秦代的統一文字、焚燒詩書以及秦末的戰火而亡佚了。西漢初年,曾在秦始皇時擔任過博士的伏生傳出一個《尚書》殘本,先是流傳於齊魯民間,文帝時由晁錯筆錄,帶回朝廷。這個本子是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的,故而被稱為今文《尚書》。不久,魯恭王劉余在孔子故宅中又發現了另一個《尚書》殘本,由孔安國加以整理,獻給了朝廷。這個本子,據說是用古文字寫的,所以被稱為古文《尚書》。今文《尚書》,古文《尚書》,究竟哪一個本子是先秦的真本呢?複雜的爭端就此開始了。
西漢時,相信今文《尚書》的人在學術界佔絕對優勢,官方的博士都是今文派,古文《尚書》只在民間流傳,沒有立於學官。到西漢末,劉向、劉歆父子因為看到了中秘書裡的古文本子,遂竭力提倡,要求把古文《尚書》也立於學官。劉歆的《移讓太常博士書》,就是和當時的今文博士進行辯論的名文。這場辯論,以劉歆的失敗而告終。整個西漢一代,相信古文《尚書》的人始終是少數。東漢時,形勢逐漸發生了逆轉,雖然官方仍然只承認今文《尚書》,但是在學術界,經過杜林、賈逵、馬融、鄭玄等經學大師的倡導,古文《尚書》日趨風行,今文《尚書》卻顯得暗淡無光了,到漢末魏初,古文派鄭玄的《尚書注》,不僅立於學官,而且風靡一時,伏生所傳的今文《尚書》,則由於失勢而流傳日少,到西晉永嘉之亂以後,就徹底失傳了。
不久,社會上又出現了一部標榜為孔安國真本的偽古文《尚書》。這部偽書,不僅在短期內取得了和鄭注《尚書》並行的地位,而且越來越得勢,排擠了鄭注《尚書》。漸漸地東漢以來的古文《尚書》也失傳了。
盡避今、古文《尚書》本子相繼失傳,但爭論卻並未結束。宋、元、明、清的學者,如吳棫、朱熹、吳澄、梅賾、閻若璩、孫星衍等,在辨析偽古文《尚書》的時候,都力求把《尚書》的版本還原成馬融、鄭玄等人所注的本子,即東漢流傳的古文《尚書》,他們相信那就是孔安國所傳的《尚書》真本。但是從清中葉起,又出現了另一種意見,不少學者對漢代的古文《尚書》表示了懷疑。例如,龔自珍在《總論漢代古文今文名實》一文中提出,無論是孔安國的《尚書》,還是伏生的《尚書》,未讀之前都是古文,已讀之後都是今文,這就好像翻譯外國書,原本是一個,只是譯主不同。因此,他認為漢代不存在什麼古文《尚書》的問題。魏源在《書古微》一書中,則否認東漢古文《尚書》的可靠性,認為這個本子並非西漢孔安國所獻的那一種。
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乾脆連孔安國獻古文《尚書》的事也加以否定,認為這是劉歆編造的謊言,而所謂古文《尚書》,乃是劉歆一手偽造出來的,只有伏生所傳的今文《尚書》,才是唯一可靠的《尚書》真本。
西漢究竟有沒有孔安國獻古文《尚書》的事?如果有,那麼孔安國所獻的古文《尚書》和伏生所傳的今文《尚書》,哪一種是先秦的真本?東漢流傳的古文《尚書》,是否就是孔安國獻的那個本子?這一系列的問題,由於漢代今古文《尚書》的失傳,都成了千古不解之謎。
引起爭議的另一個問題,是對傳世的《尚書》本子的看法。
我們今天看到的《尚書》,是南朝梁代以後流行的一部偽書,據說,它是東晉元帝時豫章內史梅賾獻出來的。它出現之後,很快就獲得了學術界的信任,當時的學者如蔡大寶、巢甝、費甝等,都曾替它作過疏。陳朝陸德明的《經典釋文》,以它為注音對象,唐代孔穎達的《五經正義》,也以它為標準注本。因此,從唐初到北宋末500多年間,它一直被公認為先秦的《尚書》真本,無人懷疑。
然而,從南宋起,它的馬腳暴露了。最先發難的是吳棫和朱熹。此後數百年間,幾十位學者對它進行辨偽、考訂和質疑,日益深入地把書中的偽作一一抉剔出來。盡避有些衛道者曾大呼小叫,毛奇齡的《古文尚書冤詞》也曾為其鳴冤叫屈,但它是一部偽書,在學術界算是鐵案如山了。
但接踵而來的問題是,這部偽書的製造者是誰呢?開始人們相信是獻書的梅賾,後來梅賾在《尚書考異序》中,認為是皇甫謐,丁晏在《尚書余論》中,認為是王肅、程廷祚的《晚書訂疑》,則徹底否定了梅賾獻書之說,他認為即使真有梅賾獻書之事,所獻也並非此書,此書的出現不在東晉初,而在劉宋元嘉年間。這個問題,一直到今天也沒能夠解決。
總之,今天所見的《尚書》是一部偽書,學術界雖然取得了一致的意見,但其中哪些是先秦的原始文獻,哪些是後人偽作,見解仍有分歧,而該書的作偽者是誰,更是眾說紛壇。此外,圍繞著《尚書》還有許多疑團,例如書序問題、孔傳問題、泰誓問題等等。尚書可以說是一部充滿疑竇、長年聚訟的奇書。(長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