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傳序

從前漢宣帝認為「政治穩定,獄訟得以妥善處理,恐怕靠的是郡守一級的地方長官了」。前代史書也說,「如今的郡守,就是古代的諸侯啊」。所以各級官吏的職責,就是要愛惜百姓。至於道德教化,移風易俗,沒有不要靠他們的。

宋武帝出身百姓,知道民眾生活的艱難,等到做了帝王,常留心吏治。然而朝廷忙於對外戰爭,顧不上修整內務,軍費開支日耗千金。雖說沒機會減輕民眾負擔,但能克制自己的物質慾望,用節儉來律己,左右沒有寵幸的小人,居室沒有豪華的裝飾。所以能夠連年興兵,而不煩擾境內百姓。文帝自幼寬懷仁愛,承續帝業,後來陝西戰亂,北魏南侵,宋朝廷興軍遣將,是為了拯救天下。軍費也都出自庫存,沒有加重百姓負擔。那時境內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繳納的賦稅和徭役,只限於常年的定額。人民早出晚歸,只是為自己的生計忙碌。州郡長官的任職以六年為期,雖說比不上前代終身不改任那樣穩定,然而人民有所依靠,官吏不事聚斂,家家還能吃穿不乏。雖然時事艱難,但溝死路埋之事,尚可倖免。只要是有百戶人的鄉村,有集市的市鎮,都有人們聚會歡樂,歌謠舞蹈,那是宋代的極盛之時。到了元嘉二十七年(450),傾全國之力抵禦外患,耗盡積蓄,尚不足用,於是重賦厚斂,天下動盪不安。從此直到孝武帝孝建年間,戰亂不止。以區區江東,地域狹窄,承受連年戰爭,又加上災害饑荒,以前的繁盛景象,從此衰亡。晉朝歷代帝王多居於內房,朝會宴享,不過在東西二堂舉行。晉孝武末年,才建有清暑殿。及宋武帝受命為帝,也沒什麼改變,他所居之處只稱為西殿,並不造華麗的名號。文帝承襲不改,便也有合殿的名稱。及宋孝武帝即位,賦稅徵調越來越多,朝廷的犬馬大量糟踏糧食,宮室裝飾奢華無比。鄙視前代簡樸的規制,又加造正光、玉燭、紫極諸殿。雕樑畫棟,珠窗秀戶,對於寵愛的嬖女幸臣,賞賜起來幾乎傾國庫所有;竭盡四海的物產也難以滿足帝王的慾望,搭上人的性命也不能讓他稱心。明帝即位後,生活更加奢華,對下民毫無體恤,以至國家動盪。治民的地方官吏,年年更換,灶上的煙囪還沒燻黑,炕上的蓆子尚未暖熱,怎能夠做出什麼政績。難道能只怪官吏不如古時,民心與往昔不同,都是上邊把事情弄壞,致使教化難以實現。

齊高帝在這種奢侈縱慾的風習下,輔立幼主,想救民疾苦,整頓世風。當政不到一年,提拔山陰縣令傅琰為益州刺史,於是減免奢華,恢復簡樸,做帝王嚴於律己,親身為民眾作表率,本心就是為不侵擾百姓。因為山陰是大城邑,官司案件繁多,建元三年(480),另設獄丞一職,與建康同等。武帝繼承帝業,用心治理天下,仗帝王之威而善於裁斷,尚且還有錯漏,官吏犯法,令其自裁。郡縣長官任職,以三年為期滿。遇有水旱災荒,便對百姓撫恤賑濟。十來年當中,百姓未受絲毫驚擾,都市繁盛,男女老少安居樂業,載歌載舞,盛服華妝。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無處不是樂土。明帝未登基之前,就瞭解為官之道,等即位以後,專門留心官吏對官司案件的處理,從不曾枉法寬容瀆職者,地方官吏由此感到震懾。後來因為魏軍入侵,國家動盪,戰火連年不息,沒有喘息之機,戰爭耗費巨大,國勢從此衰落。接下來朝廷昏亂,政權被一夥壞人把持,賦稅繁多,徭役無度。地方官依附權貴,相互間助長貪婪暴虐,搜刮聚斂,侵擾黎民。天下人心動盪,不知所措。

梁武帝未登基前,已知民間疾苦,等他剛剛平定齊末的混亂局面,就頒布文告,廢除東昏侯時所有額外的繁雜賦稅,於是天下百姓才得以減輕重負。登基之後,親自過問民間事務,每天處理政務直到太陽偏西。關心撫慰人民疾苦,派使臣到四方瞭解風土民情,在朝廷外設置肺石,讓窮苦人下情上達。努力先取信於民,所做的都是民眾急難之事。天監元年(502),開始廢除按戶徵收絹綿實物的戶調,改為按實際丁口徵收。自己身穿舊衣,宮內沒有華麗的裝飾。日常御膳,惟有素食,飯桌上擺酒不過三盞,這是要先為天下作儉僕的表率啊。所以每當選任官吏時,一定挑那些廉潔公正的人,並都親自召見,勉勵他們好好為官。先前曾提拔尚書殿中郎到溉為建安內史,左戶侍郎劉繞為晉安太守。到溉等人在任上都以廉潔著稱。又下令:小縣長官有才能,可升任大縣令;大縣長官有才能,升任州郡太守。山陰縣令丘仲孚有突出政績,升為長沙內史;武康縣令何遠清廉正直,升任宣城太守。因此那時作官的都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這是近代勉勵為官者的好辦法。

按前代史書各立有《循吏傳》,記述其美德,如今也採集此類事,以著成此篇。

《南史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