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平傳

長孫平字處均,河南洛陽人。

父親長孫儉,北周柱國。

長孫平容貌儀表很漂亮,有才幹,讀了不少書。

仕北周,開始當衛王的侍讀。

那時周武帝為宇文護所逼,與衛王謀劃準備殺了他,衛王常讓長孫平到周武帝那裡傳信達意。

到殺了宇文護後,授長孫平開府儀同三司、樂部大夫。

周宣帝即位後,設置東京的官署,讓長孫平當小司寇,與小宗伯趙芬分管六府。

高祖登基前,與長孫平感情很好。

當了丞相後,對他更禮遇。

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都發兵造反,高祖很擔心淮南。

當時賀若弼鎮守壽陽,高祖怕他有二心,派長孫平去代替他。

賀若弼果然不服從,長孫平指揮壯士抓了賀若弼,把他送到京師。

開皇三年(583),長孫平調任度支尚書。

長孫平見天下州縣多遭水旱之災,百姓不能自給,上奏朝廷,讓民間每年秋收時每家拿出一石以下的糧食,貧少出,富多出,儲存在鄉里,以防備荒年,把這叫「義倉」。

因此上書說:「我聽說,國家以人民為根本,人民以糧食為性命。

勸農重糧,這是先王的令式。

古時候,耕種三年而富餘一年糧食,耕作九年而有三年的積蓄。

即使水旱為災,而人民不挨餓,都是因為勸導有方,積蓄糧食早為防備。

去年乾旱,關西饑荒,陛下運關東糧食,設常平之官,打開糧倉,普遍賑濟。

陛下的大德鴻恩,可以說到了極點了。

但治國之道,在於作長遠打算。

請命各州縣的刺史、縣令,以勸農耕種、積蓄糧食為要務。」皇上十分讚賞。

從此州里糧食豐裕,人民大多依靠於他。

幾年後,長孫平轉任工部尚書,很稱職。

當時有人告大都督邴紹,說他詆毀皇上昏憒。

皇上大怒,將殺他。

長孫平勸告說:「河流湖泊接納污水,所以能成就其水深;山嶽收藏病樹,所以能成就其山大。

我十分希望陛下弘揚山海的度量,發揚寬容的品德。

民謠說:『不癡不聾,未堪作大家翁。』這話說的雖是小事,可以比喻大事。

邴紹的話,不該告訴陛下。

陛下又要殺他。

我擔心百代之後,後人的評說,有損陛下的聖德。」皇上於是赦免了邴紹。

皇上因此敕令群臣,誹謗朝廷的罪過,不要再報告朝廷。

此後突厥的達頭可汗與都藍可汁互相進攻,都派使者來請求增援。

皇上派長孫平出使突厥,命令他們和解。

賜長孫平縑采三百匹、良馬一匹,而派他去突厥。

長孫平到了突厥,為他們陳述利害,他們於是各自罷兵。

可汗贈送長孫平良馬二百匹。

回京後,長孫平把馬全部交給皇上,皇上又全部賜給他。

不久,長孫平被譴責,以尚書身份檢校汴州事。

一年多後,授為汴州刺史。

其後歷任許州、貝州二州刺史,都有仁政。

鄴都風俗薄巧,舊稱難治,前後的刺史多不稱職。

朝廷因長孫平到了哪裡,哪裡就說他好,讓他轉任相州刺史,他很有能幹的名聲。

在州里幾年後,碰上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樂,把衣裳畫為鍪甲。

皇上發怒,免了他的職。

不久思念長孫平鎮守淮南時的事,升他為大將軍,授他為太常卿,判吏部尚書事。

仁壽中(601~604)在官任上去世。

謚號叫「康」。

他的兒子長孫師孝,生性狡猾貪財,多次犯法。

皇上因他不爭氣,派使者向長孫平封國的官員弔孝,不承認他是長孫平的兒子。

長孫師孝後來任渤海郡主簿,適逢大業末世,政教混亂,師孝就大行貪污,一郡人都以之為苦。

他後來被王世充殺害。

《隋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