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炯傳

沈炯字禮明,吳興武康人。其祖父沈王禹,為梁潯陽太守。父親沈續,為王府記室參軍。

沈炯少時才智出眾,為當世所推重。他初任王國常侍,遷任尚書左民侍郎,出任吳縣令。侯景之亂,吳郡太守袁君正援助京師,讓沈炯監郡,京城陷落,侯景將領宋子仙據守吳興,遣使臣召沈炯,委以書記之職。沈炯稱病堅決推辭,子仙大怒,下令斬他。沈炯脫衣就戮,因路間桑樹礙事,便牽移他處,有人及時救他,沈炯才獲免。子仙惜愛其才,最後逼迫他任掌書記。子仙被王僧辯擊敗後,僧辯素聞其名,在軍中懸賞找到他,僧辯給找到他者鐵錢十萬,從此軍中有關徵召、聲討等軍用文書都出自沈炯之手。簡文帝被殺後,地方百官都上表江陵,勸蕭繹即位,僧辯令沈炯寫奏表,表文辭精深,當時沒人與他匹敵。

高祖率兵南下,與僧辯在白茅灣會師,於是登壇立盟誓,沈炯撰寫盟文,侯景東逃至吳郡,捉到沈炯的妻子虞氏,兒子沈行簡,都被殺,沈炯的弟弟帶著老母出逃獲救。侯景亂平,梁元帝憐憫他妻兒都遭殺害,特封為原鄉縣侯,食邑五百戶。僧辯任司徒時,以沈炯為從事中郎。梁元帝召他任給事黃門侍郎,兼尚書左丞。

荊州陷落,沈炯被西魏虜獲,魏人以厚禮相待,授炯儀同三司。沈炯因老母在東土,常想歸國,又擔心西魏人惜愛其才而挽留他,總是閉門謝客,無任何交往。沈炯時常寫些文章,隨即毀掉,不讓流傳。他曾獨自行經漢武帝通天台,寫表奏啟武帝,陳述自己思母歸國之心。其辭曰:「臣聽說黃帝之陵喬山雖掩,尚有鼎湖之靈可祭祀,魯國之地掩埋在荒草中,大庭國的遺跡並沒泯滅。伏惟陛下仰承上天之大德降生於猗蘭,承繼高祖之業。漢朝之大業既已興盛,成仙之日可望,於是在海濱之罘山刻石紀陳書功,在泰山的日觀峰刻石稱德,橫流汾河草書《秋風辭》,建柏梁台大宴群臣,多麼快樂啊!終於有一天,運終道窮,辭世而去了,甲帳與珠簾,一朝化為空無,茂陵的玉碗,宛然出自人間,陵雲台的故基,與田原相連成為肥沃之地,別風宮的舊址,與山陵相對相連茫茫一片,客居他鄉的縲臣,對此怎能不潸然淚下。昔日嚴助厭倦了未央宮,願東歸故里為會稽太守,司馬相如有馬可乘,西返西蜀故里,我恭敬地聽說以上典故,心中蠢蠢欲動。不求黍稷之馨香,但求德之美滿,這裡我冒昧地向君王祈福。」奏畢,當夜沈炯夢見皇上居所,禁衛森嚴,沈炯便講述自己的真情,聽見有人說:「很捨不得放你回去,不知何時可以再見。」不幾天,沈炯便同王克等人一道獲免東歸。紹泰二年(556),到京都,任司農卿,後遷任御史中丞。

高祖受禪稱帝,加任通直散騎常侍,御史中丞職務不變。沈炯以母老上奏表請求回家侍養,詔令不許。

文帝繼位,沈炯又上表說:「臣出生就不幸,未成年而孤,只留下孤兒寡母,兄弟相依為命。只是想活命,做官不擇職,做官於梁時,又命逢亂世,冒著生命危險,九死一生,妻兒被殺,兄弟泯滅,剩下臣母子,喜逢聖朝開國。臣母劉氏,今年八十一歲,臣叔母丘氏,七十五歲,臣家弟侄早已不存一人,叔母丘氏又無子孫,兩家侍養,余臣一人。先帝知道臣無依無靠,賜食邑以養臣,不讓臣頓居荒野,又憐憫我侍奉母親的無微不至,所以一年之內,臣得以再三休假。臣屢次上表披露心跡,多次蒙帝御覽,臣並不是想避開朝廷,遠離京師。一則臣年近六十,心情欠佳,每每拜讀家信,先憂後喜,冬天溫床夏天扇席,再不能像兒時那樣侍奉父母,二則臣居職彝憲,為國家的司直,若自身不遵守禮法,怎麼能處理國章呢?前皇恩德深重,答應放我,內侍近臣,都知道這個旨意。現朝廷正在選擇賢能,廣求英明睿哲之士,我枉居此位,妨礙取用賢才。而上蒼降哀,直至今日,德音在耳,英靈已逝,悠悠蒼天,哀悼之心無邊無際。加以臣私心煎熬,近來更加急迫,祈請之心愈來愈懇切,故不得不來冒犯聖聽。伏惟陛下睿哲英明,承繼先王之功業,以禮法治理天下,弘揚孝道,教化百姓。以寸管之毫來對天祈求,希望皇上能准允回鄉,對我的請求有所回應,實望聖上明察。特意請求皇上降恩網開一面,那麼帝王之德,將恩澤四海,何況普天萬物,無不盡沾君王養育之恩。」詔答曰:「覽表悉知你的心意。卿名馳鹹洛,情感宛沛。往日你曾心念母親倚門望子之切,從異域返回故里,又因戰爭牽連,所以未能對母親盡奉養之責。即使是像周生那樣的才情,還是每每要棄官而隱,《戴禮》垂示文章典制,傳給歷朝帝王,先皇光照四海,勤勉持政,以卿之才為天下第一,執掌講席,深加委任,每每屈身給以禮待。朕承繼帝位,希望光大帝業,只是智寡德薄,加上身居大哀,只好仰賴諸位賢士,一同造就和樂太平之世,怎麼能離開朝廷,休官東歸。如前朝讓馮親荀母隨官而居,那樣把母親接來,來過一過朝中榮顯的日子,又不虧負孝家之禮。不久敕令有司去迎取令堂,讓卿在公在私都得其所,全都不必耽擱。」

當初,高祖曾稱道沈炯宜輔佐朝政,軍政大事,沈炯大多參與謀劃,文帝又重用他,想讓他得到榮華富貴。恰逢王琳寇掠大雷,留異盤踞東境,文帝想讓沈炯因事立功,便解除他中丞一職,加任明威將軍,派回鄉里,招募徒眾。沈炯因病於吳中去世,時年五十九歲。文帝聽到噩耗,即日舉朝哀悼,並遣使祭弔,追贈侍中,謚曰恭子。他有二十卷詩文集子流行於世。

《陳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