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載傳(附韋歲羽傳)

韋載字德基,京兆杜陵人。祖父韋睿曾任梁開府儀同三司、永昌嚴公。父親韋政,曾任梁黃門侍郎。

韋載年輕時十分聰明有才氣,專心好學。十二歲那年,跟隨叔父韋稜拜見沛國劉顯,劉顯問及《漢書》上的十件事,韋載對答如流,沒有一處疑難和猶豫。長大後,廣泛涉獵文史,沉著機敏有成大器的氣派。初任梁邵陵王法曹參軍,遷任太子舍人、尚書三公郎。

侯景之亂,元帝秉承帝旨任韋載為中書侍郎。不久任建威將軍、陳書潯陽太守,跟隨都督王僧辯向東討伐侯景。那時王僧辯駐軍湓城,而魯悉達、樊俊等各自擁兵保住自己的地盤,觀望討伐成敗。元帝任韋載為假節,都督太原、高原、新蔡三郡諸軍事,高唐太守。還奉命告訴魯悉達等人出兵討伐侯景。等到大軍東下,韋載帶領三郡兵馬從焦湖出於柵口,與王僧辯在梁山會合。侯景被平定後,任冠軍將軍、琅邪太守。不久奉命出使東陽、晉安,招撫留異、陳寶應等人,後來又任信武將軍、義興太守。

高祖滅王僧辯,便派周文育輕兵襲擊韋載,兵未到韋載已先覺,就環城固守。周文育攻擊非常猛烈,韋載所轄縣的士卒都是高祖的舊兵,許多人擅長使用弓箭,韋載挑選了幾十人,每人都用長鎖鎖住,命他的親信監督他們,讓他們射擊周文育兵士,約定說每十發不能兩中的人就處死,每發箭往往都射中,只要被射中的人沒有不死亡的。周文育的士兵稍稍後退,只得在城外依水立柵,相持幾十天。高祖聽說周文育軍隊沒有取得勝利,於是就親自率兵征伐他,攻下他的水柵。又派韋載的族弟韋歲羽,持信告訴韋載翦除王僧辯的意圖,並拿著梁敬帝的詔命,命韋載解散軍隊。韋載得信後,就率部投降高祖。高祖對韋載厚重地安撫慰勞,就以他的族弟韋歲羽督管義興郡,韋載所部將帥都根據他們的才能加以任用,帶領韋載經常在自己身旁,與他謀劃商議。

徐嗣徽、任約等帶領北齊軍隊渡過長江,佔據石頭城,高祖向韋載問計,韋載說:「北齊軍如果分兵搶先佔據三吳之路,侵佔東邊的土地,那麼事情就完了。現在可以迅速在淮南也就是侯景的故壘築城,打通向東邊的道路以便傳送運輸,另命輕兵斷絕北齊軍的運糧線,使他前進沒有可供虜掠的,後退沒有可供資助補給的,那麼北齊軍將領的頭顱,十天時間就可以送到。」高祖依從了他的計謀。

永定元年(557),任和戎將軍、通直散騎常侍。二年,晉號輕車將軍。不久晉陞為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將軍之職不變。

天嘉元年(560),因病而辭去官職。韋載有田產十多頃,在江乘縣的白山,到這時便在這裡建房居住,與世人隔絕,無論吉兆、凶相,喜慶、治喪,都不與人往來,不入人家籬門有幾十年。太建年間在家中去世,時年五十八歲。

韋載的族弟韋歲羽。韋歲羽字子羽,年輕時就有志向操守。祖父韋愛,是梁輔國將軍。父親韋乾向,任汝陰太守。韋歲羽二十歲時就失了父親,悲痛到極點,侍奉母親,撫養死去的兄弟之子,以仁德、孝道著稱。高祖為南徐州刺史,召韋歲羽為征北參軍,不久督管義興郡。永定元年(557),任貞毅將軍、步兵校尉。遷任驍騎將軍,領朱衣直閣。驍騎之職,過去主管營兵,兼管宿衛,自梁代以來,驍騎的職位越來越高,出訪時則有羽儀清道,入朝則與二衛通直等同,臨軒則升殿讓負責兩旁夾侍侯。韋歲羽素來有名望,每遇大事則令夾侍於左右,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很榮耀,號稱他為「俠御將軍」。不久出任宣城太守。天嘉二年(561),參與平定王琳有功,被封為清源縣侯,封邑二百戶。太建年間在職中死去,追贈為明州、霍州、羅州刺史。

《陳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