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夷傳

東夷傳序

東夷之國,朝鮮為大,得箕子之教化,其器物仍有禮樂之餘風。魏時,朝鮮以東馬韓、辰韓之屬,世代與中國來往。自晉代渡江、渡海出使江東者,有高句驪、百濟,而在宋齊時常通貢納,梁朝興,更加慇勤。扶桑國,從前人所不知。普通年間,有道人自稱從彼國而來,其言論之始末尤為詳細,所以一併收錄。

高句驪國

高句驪,其先祖出自東明。東明本為北夷..離王之子。離王出行,其侍女在後宮懷孕,離王回,想殺她。侍女說:「前不久見到天上有一團氣像個大雞蛋,降臨於我身上,因此有了身孕。」王囚禁了她,後來便生一男孩。國王將他放到豬圈中,豬以口中之氣熏暖之,得以不死,王以為神靈,便聽憑侍女收養。長大後擅長射箭,國王忌憚其兇猛,又想殺他,東明便逃走了,往南到了淹滯水,以弓擊水,魚鱉均浮出水面搭橋,東明因此得以渡過,到夫余而做了國王。後來其後代成為高句驪種。其國,為漢之玄菟郡。在遼東之東,離遼東千里。漢、魏之時,南與朝鮮、穢豸白,東與沃沮,北與夫余相接。漢武帝元封四年(前107),滅朝鮮,置玄菟郡,以高句驪為縣屬之。

高句驪國土方圓約二千里,中有遼山,遼水之所源出。其王建都於丸都之下,大山深谷很多,沒有平原湖澤,百姓依山谷而居,飲澗水。盡避安土而居,但並無良田,所以其俗節制飲食。好修治宮室。於住房之左建大屋,祭鬼神,又祠祭零星、社稷。人的天性兇惡急躁,喜歡搶掠。其官職,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加、主簿、優台、使者、皂衣、先人,尊卑各有等級。語言各方面大多與夫余相同,而其性格氣質及衣服有別。本有五族,有消奴部、絕奴部、順奴部、..奴部、桂婁部。本是消奴部為王,因為衰微變弱,桂婁部取而代之。漢時賜予衣幘、朝服、鼓吹,一般從玄菟郡接受。後來漸漸自大起來,不再到郡所,只是在東界築小城接受,至今仍稱此城為幘溝婁。溝婁,句驪語「城」也。其設官,有對盧則不設沛者,有沛者則不設對盧。其俗喜好唱歌跳舞,國中城鄉男女,每天夜裡群聚一處歌舞嬉戲。其人清潔自喜,善於釀造,跪拜時伸直一腳,走路跟跑一樣。在十月行祭天大會,稱之「東明」。其公會時之服飾,均以錦銹金銀自我打扮。大加、主簿頭上所戴似幘耐,小加戴折風,形如弁。國中無監牢,對有罪之人,會集諸位加官評議其罪殺之,將其妻子兒女沒官。當地風氣好婬亂,男女很多互相引誘私奔。嫁娶之後,便慢慢開始製作送終之衣。其死後入葬,有槨無棺。好厚葬,金銀財幣都用於送葬。累積石頭為墳墓,周圍種上松柏。兄死後以嫂為妻。其馬均體小,便於登山。國人崇尚氣力,擅長弓矢刀矛。有鎧甲,熟習戰鬥,沃沮、東穢均歸附於它。

王莽初年,征發高句驪兵攻打胡人,句驪人想不去,被強迫派出,於是都跑到塞外為賊盜。州郡歸罪於句驪侯騶,嚴尤將他誘至斬之,王莽大喜,改高句驪之名為下句驪,這時為侯爵。光武八年(32),高句驪王派使者朝貢,開始稱王。到了殤帝、安帝年間,其王名為宮,多次劫掠遼東,玄菟太守蔡風討伐之,然而不能禁絕。宮死,子伯固繼位。順帝、和帝年間,又多次侵犯遼東大肆劫掠。靈帝建寧二年(169),玄菟太守耿臨討伐之,斬首俘虜數百人,伯固於是降屬遼東。公孫度稱雄海東時,伯固與之通好。伯固死,子伊夷摸繼立。伊夷摸在伯固時已多次侵擾遼東,又接受流亡胡人五百餘家。建安年間,公孫康出兵攻打,破其國,焚燒城池村落,降胡也背叛了伊夷摸,伊夷摸又建了新國。後來伊夷摸又攻打玄菟,玄菟與遼東聯合出擊,大敗之。

伊夷摸死,子位宮立。位宮有勇力,擅長騎馬和射獵。魏景初二年(238),派太傅司馬宣王率兵討伐公孫淵,位宮派主簿、大加統兵千人相助。正始三年(242),位宮進犯西安平。五年(244),幽州刺史毋丘儉統率萬人從玄菟出發討伐位宮,位宮率馬步軍二萬人抵擋,大戰於沸流,位宮敗逃,儉軍追至峴,停車繫馬,登丸都山,屠其都城,斬首俘虜萬餘人,位宮獨帶妻子兒女遠竄。六年(245),毋丘儉又討伐之,位宮輕裝率諸加逃奔沃沮,儉派將軍王頎追趕,橫穿沃沮千餘里,到了肅慎南界,刻石紀功,又到丸都山,在不耐城刻銘而回。此後,又與中原相通。

晉永嘉之亂,鮮卑慕容蠶據有昌黎大棘城,元帝授之平州刺史。句驪王乙弗利頻頻侵犯遼東,蠶不能給以制裁。弗利死,子釗代立。康帝建元元年(343),慕容蠶子慕容晃率兵討伐之,釗與之戰,大敗,單騎逃走。慕容晃乘勝追至丸都,焚其宮室,擄掠男子五萬餘口而回。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句驪進攻遼東、玄菟郡,後燕慕容垂遣其弟慕容農討伐句驪,恢復二郡。垂死,子慕容寶立,以句驪王安為平州刺史,封遼東、帶方二國王。安開始設置長史、司馬、參軍官,後攻佔了遼東郡。至孫高璉,在晉安帝義熙年間,初次上表通貢納,經宋、齊二朝均授予爵位,年百餘歲死。子雲,齊隆昌年間,以之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征東大將軍、樂浪公。高祖即位,進雲為車騎大將軍。天監七年(508),詔曰:「高驪王樂浪郡公雲,誠心可鑒,接連前來進貢,當高昇其職位俸祿,以弘大朝廷禮制。可為撫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持節、常侍、都督、王均如故。」十一年(512),十五年(516),屢次遣使進貢。十七年(518),雲死,子安繼立。普通元年(520),詔以安襲封父爵,為持節、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寧東將軍。七年(526),安卒,子延繼位,遣使者進貢,詔以延承襲爵位。中大通四年(532),六年(534),大同元年(535),七年(541),屢次上表獻土產。太清二年(548),延卒,詔以其子襲延之爵位。

百濟國

百濟,先前東夷有三個韓國: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弁韓、辰韓各十二國,馬韓有五十四國。大國萬餘家,小柄數千家,總共有十萬餘戶,百濟即為其中之一。後逐漸強大,兼併各小柄。其國本來與句驪同在遼東之東,晉代時句驪既已掠佔有遼東,百濟也佔據了遼西、晉平二郡之地,自行設置了百濟郡。晉太元年間王須,義熙年間王余映,宋元嘉年間王余毗,均派人來獻奴隸。余毗死,立子慶。慶死,子牟都繼位。都死,立子牟太。齊永明年間,除牟太為都督百濟諸軍事、鎮東大將軍、百濟王。天監元年(502),晉號為征東將軍。不久為高句驪所敗,連年衰弱,遷居於南韓之地。普通二年(521),王余隆又開始遣使上表,自稱「累破句驪,今始與通好」。於是百濟又成了強國。這一年,高祖詔曰:「行都督百濟諸軍事、鎮東大將軍百濟王余隆,屏守海外,遠修貢納,誠心歸附,朕十分讚賞。當按照舊制,授予官職。可為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寧東大將軍、百濟王。」五年(524),余隆死,詔又以其子明為持節、督百濟諸軍事、綏東將軍、百濟王。稱其王都曰固麻,稱邑為簷魯,正如中國之稱郡縣。

其國有二十二簷魯,均以子弟宗族分別據守之。其人體長,衣服潔淨。其國鄰近倭國,很有一些紋身之人。現在其言語、服飾紋樣與高驪差不多,只有行路時不打拱、行拜禮時不伸足這兩點不同。稱帽為冠,上衣為復衫,褲子為軍。其言語參合華夏,也是秦韓之遺俗。中大通六年(534),大同七年(541),多次派使者獻土產;並求贈《涅..》等經義,《毛詩》博士,及工匠、畫師等,敕令均給之。太清三年(549),不知京師為賊寇所據,仍派使者進貢;到京以後,見到宮城荒蕪毀壞,均痛哭流涕。侯景大怒,拘囚了他們,待到景亂平,才得以回國。

新羅國

新羅,其先祖本為辰韓族。辰韓也叫秦韓,相隔萬里,傳說秦時流亡之人逃避服役來到馬韓,馬韓割出其東邊之地讓他們留居,因是秦人,故稱之為秦韓。其言語稱呼與中國人相似,稱國為邦,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相呼均為徒,這與馬韓不同。又辰韓王常以馬韓人來作,世代接續,辰韓人不得自立為王,表明其為流移之人,總是為馬韓所挾制。辰韓初有六國,漸漸分為十二國,新羅則是其中之一。其國在百濟東南五千餘里。其地東臨大海,南北與句驪、百濟接壤。魏時叫新盧,宋時叫親羅,或稱斯羅。其國小,不能自行遣使通問。普通二年(521),王姓募名秦,初次派使者隨百濟進獻土產。

其俗稱城為健牟羅,其邑在內者稱啄評,在外者稱邑勒,也相當於中國的郡與縣。國中有六啄評,五十二邑勒。土地肥美,適於種植五穀。多產桑麻,用作縑布。役使牛馬。男女有別。其官名,有子賁旱支、齊旱支、謁旱支、壹告支、奇貝旱支。其帽子稱為遺子禮,上衣稱為尉解,褲子為柯半,靴子稱為洗。其行拜禮及行步則與高句驪相似。無文字,刻木以為書信。語言依靠百濟轉譯而後才得相通。

倭國

倭國,自稱是太伯之後。土俗均紋身。距帶方一萬二千餘里,大約在會稽之東,相隔極其遼遠。從帶方到倭,順海水航行,經韓國,忽東忽南,經過七千餘里才得跨越一海。海闊千餘里,名瀚海,至一支國,又穿越一海千餘里,名未盧國。又往東南陸行五百里,至伊都國。又往東南行百里,至奴國。又往東行百里,至不彌國。又往南行水路二十里,至投馬國。又往南行水路十日,行陸路一月,至邪馬台國,此即倭王所居。其官有伊支馬,其次為彌馬獲支,次為奴往..。百姓種植禾稻寧麻,養桑蠶織絲。有姜、桂、橘、椒、蘇。出產黑雉、真珠、青玉。有獸如牛,名為山鼠,又有大蛇能吞此獸。蛇皮堅韌不可砍斷,其上有孔,時開時閉,有時還有光,射中此孔,蛇就會死去。物產大致與儋耳、朱崖相同。其地溫暖,風氣不好婬。男女均露出結髮。富貴之人以錦繡雜彩為帽,好似中國的胡公頭。飲食使用籩豆。死後,有棺無槨,封土作墳。人生性好飲酒。其俗不知曆法,多長壽之人,多有活到八九十的,有的活到一百歲。其俗女多男少,貴胄之家甚至有四五妻,低賤之人仍有兩三妻。婦人沒有婬、妒的。沒有盜竊,很少爭鬥訴訟。如果犯法,輕則將其妻子兒女沒官,重則滅其宗族。

漢靈帝光和年間,倭國內亂,互相攻伐多年,於是共立一女子卑彌呼為王。彌呼無夫,挾有鬼道之術,能迷惑眾人,所以國人立之。其弟輔佐她治國,自稱為王,很少有人見到,以婢女千人為侍,然而只讓一個男子進出傳達教令。所處之宮室,常有兵把守。至魏景初三年(239),公孫淵被誅後,卑彌呼才遣使者朝貢,魏以之為親魏王,假以金印紫綬。正始年間,卑彌呼死,又立男王,國中不服,又相誅殺,再立卑彌呼宗族之女台與為王。此後又立男王,均受中國封爵及授職。晉安帝時,有倭王贊。贊死,立弟彌。彌死,立子濟。濟死,立子興。興死,立弟武。齊建元年間,除為持節、督倭新羅任那伽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鎮東大將軍。高祖即位,晉號為征東大將軍。

其南有侏儒國,人長三四尺。再往南為黑齒國、裸國,離倭國四千餘里,航行約一年才到。再往西南萬里有海人,身黑眼白,裸身且丑。其肉味美,出行之人有的射而食之。

文身國

文身國,在倭國東北七千餘里。人體有紋如獸,其額上有三紋,紋直者貴,紋小者賤。當地風俗歡樂,物產豐富而價賤,行客不必帶糧食。有屋宇,無城郭。其王所居,以金銀及珍貴美物加以裝飾。繞屋挖有壕溝,寬一丈,以水銀填之,下雨則流於水銀之上。用珍寶進行交易。犯輕罪者受鞭杖,犯死罪則置於猛獸之中使食之,有冤情則猛獸避而不食,經一夜之後不死便赦免之。

大漢國

大漢國,在文身國以東五千餘里。沒有兵戈武器,沒有戰爭。風俗均與文身國相同,然而語言相異。

扶桑國

扶桑國,在齊永元元年(499),其國有沙門慧深來到荊州,說:「扶桑在大漢國以東二萬餘裡,地在中國之東,其國土上多扶桑樹,因而以此為名。扶桑葉似桐,而初生時如筍,國人食用之,其果實如梨而紅,織其皮為布以為衣,也可以之為絲帛。作板屋。無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為紙。無兵甲武器,互不攻戰。其國法,有南北兩獄,犯罪輕者入南獄,重者入北獄。有赦事則赦南獄,不赦北獄。在北獄者,男女互為婚配,所生男孩八歲為奴,所生女兒九歲為婢。犯罪之人,至死不得出獄。貴人有罪,國家乃召開大會,讓罪人坐於坊中,對著他宴飲,分別與他訣別就好像死別一般。以灰繞之,如是一重則將其人斥退不復為貴人,二重則斥退及子孫,三重則斥退及七代。稱國王為乙祁;貴人第一者為大對盧,第二者為小對盧,第三者為納咄沙。國王出行則有鼓角導引開道。其衣服顏色隨著年份改換,甲乙年用青,丙丁年用赤,戊己年用黃,庚辛年用白,壬癸年用黑。有牛角特別長,以角載物,可以載二十斛。車有馬車、牛車、鹿車。國人養鹿,好比中國人養牛一般常見,煉鹿乳為酪。有桑梨,經一年仍不壞。多蒲桃。其地無鐵有銅,不以金銀為貴。做買賣不繳賦稅及估稅。其婚姻,婿往女家門外作屋,早晚灑掃,經一年如果女子不喜歡,便趕走,喜歡便成婚。婚禮大致與中國同。逢父母喪,七日不食;祖父母喪,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姑姊喪,三日不食。設靈為神像,早晚拜祭,不作喪服。後王繼位,三年不理國事。其俗先前無佛法,宋大明二年(458),珵賓國曾有比丘五人遊歷至其國,帶去佛法、經像,教導人們出家,風氣便改了。」

慧深又說:「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容貌端莊,皮膚潔白,身體有毛,頭髮長,拖曳於地。到二、三月,爭相入水則懷孕,到六、七月,便生下孩子。女人胸前無乳,脖子後面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此餵養孩子,一百天便能走路,三四年就成了大人。見了人驚慌躲避,特別怕丈夫。食鹹草,如禽獸。鹹草葉如邪蒿,而氣香味鹹。」天監六年(507),有晉安人渡海,為風所飄至一島,登岸,有人居住。女子則如中國人,然而言語不知其意;男子則人身而狗頭,其聲音如犬吠一般。其食物有小豆。其衣如布。築土為牆,其形圓,其門就像一個洞。

《梁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