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攸之傳

沈攸之字仲達,吳興郡武康縣人,是司空沈慶之的叔伯哥哥的兒子。他父親沈叔仁,做過衡陽王劉義季的征西長史,兼任行參軍,當警衛隊長,之後又跟著劉義季鎮守彭城,一直在征北府做事。

沈攸之少年喪父,家境貧窮。元嘉二十七年(450),魏軍侵略南方,宋文帝徵集三吳的壯丁,沈攸之也被選入,到了京城,他拜訪領軍將軍劉遵考,請求補任壯丁的隊長,劉遵考對他說:「你相貌醜陋,做不了隊長。」於是他只好跟著沈慶之打仗,元嘉二十九年(452),征討西陽蠻人,才開始補任為隊長。西陽起義時,南中郎劉駿任命他為隊長,兼行參軍。新亭之戰的時候他受了重傷,勝利後,當了太尉行參軍。晉朝時候京都的兩岸,揚州府在那裡一直設置都部從事,分管二縣的刑事。永初以後罷去了。孝建三年(456),又設置這個官職,沈攸之管北岸的事,會稽人孔青管南岸的事,以後中央又罷去這個職務,沈攸之於是升任為員外散騎侍郎,又跟著沈慶之討伐廣陵王劉誕,多次立功,也受過傷,骨頭裡面還有殘餘箭頭。孝武因為他很會打仗,便給他配上仇池產的步矛肖。叛亂平息之後,他應該受到重重的獎勵,被沈慶之掩蓋了,只升到太子旅賁中郎,沈攸之非常恨沈慶之,大明元年(463),遇到母親去世,安葬母親之後,又起任龍驤將軍、武康縣令。

前廢帝景和元年(465),他遷官豫章王劉子尚車騎中兵參軍,在皇宮值班,和宗越、譚金等同受廢帝的寵愛,在殺戮眾功臣中,沈攸之等人都為廢帝盡力,因此封爵樂興縣侯,食邑五百戶,不久又陞遷右軍將軍,再增加食邑一百戶,明帝登位,按眾人的例子又削去封爵。不久又向明帝告密,說宗越、譚金等想造反,沈攸之又被召進去在宮門值班,再任官東海太守,還未就職,恰遇四方反叛,南方的判亂軍隊已駐紮京城附近,於是明帝任沈攸之為寧朔將軍、尋陽太守,率領軍隊佔據虎檻。

當時王玄謨為統帥,還未出發。前鋒有五支軍隊在虎檻,後面又有五支軍隊接踵而來,他們每天晚上各自標明姓名軍號,互不相屬。沈攸之對軍官們說:「現在部隊號令不一,如果有幾個種田的農民、打魚的漁民大喊一聲,便能導致混亂,這是導致失敗的根子。」於是請求統一各路軍隊號令,其餘各支部隊都照辦了。殷孝祖當前鋒都督,不被將士們擁戴。沈攸之則安撫士兵,外面則和合眾多將領。眾人都依靠他。當時南方反叛部隊的前鋒孫沖之、薛常寶等人佔據赭圻,殷孝祖率領各路先鋒攻擊孫沖之,被亂箭射死。一個小將領范潛率領五百人向敵人投降,人情不安,都說應該讓沈攸之代替殷孝祖做前鋒都督。當時建安王劉休仁也駐兵虎檻,統率各路部隊,聽說殷孝祖死了,便派遣寧朔將軍江方興、龍驤將軍劉靈遺兩人分別率領三千人到赭圻。沈攸之認為殷孝祖既然死了,敵人很可能乘機進行新攻擊,如果明天再不向敵人進攻,那麼便會讓敵人看出問題,江方興的聲望和自己相差不遠,必定不甘心當自己的下屬,軍隊的統領不統一,必將導致潰敗,於是他帶各軍主將拜見江方興,並對他說:「四方藩鎮同時反叛,朝廷控制的地方,還不夠方圓百里的土地,只有殷孝祖被朝廷所信賴,兩軍剛剛交鋒,他便被收屍而回。將士們的氣勢受挫,朝廷憂心不已。勝利與否,只在明天的決戰。如果明天不能打勝,那麼大事便去了。今天早上,大家都認為我應該當統帥,但我自己比較膽小,本領不如你,現在便推選你當統帥,我們只應該相互合作努力奮鬥而已。」江方興聽到這些話非常高興。沈攸之從江營出來,各個將領都責備他,沈攸之說:「你們難道忘了廉頗藺相如相互忍讓,寇恂賈復相互寬容的故事嗎?我本來為了拯救國家,怎麼能計較我和他的官職的高低?況且只有我能向他讓步,他必定不能向我讓步,為的是共同解救當前的危機,怎麼能自己樹立異端呢?」於是官軍第二天重新展開進攻,從五點到十二點,官軍在城外大敗敵軍,追討敵人到姥山,再另派水軍乘勝前進,又打敗敵人的水軍,攻下胡白二城。

不久朝廷又暫時給沈攸之節制各軍的大權,給他晉位輔國將軍,代替殷孝祖總統前鋒的軍事大權,薛常寶在赭圻的軍糧吃完了,南方叛軍大將劉胡屯兵濃湖,用麻袋裝滿大米繫在流動小船或大船的中央,再把木船翻過來,順風流下,為的是供應赭圻。沈攸之懷疑這些船有問題,叫人撈起覆船和流動小艦,獲得很多整袋子的大米。沈攸之的族侄沈懷寶,做叛軍將領,也在赭圻這裡,派親信楊公贊藏著密信招誘沈攸之,沈攸之將楊公贊斬首,把沈懷寶寫的書信呈給明帝。不久便攻克了赭圻,他因此陞官使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諸軍事,冠軍將軍,兼任寧蠻校尉、雍州刺史。

袁青再率領大軍進駐鵲尾城,兩軍相持很長時間,沈攸之手下將領張興世越過鵲尾,佔據它上面的錢溪,劉胡親自率兵攻擊錢溪的時候,沈攸之率領其他將領進攻濃湖城牽制劉胡留下的兵馬。袁青派兵告訴沈攸之說錢溪已被攻下了。大家聽了都很恐懼,沈攸之說:「一定不是這樣,如果錢溪已被攻下,一萬多人中應該有幾個逃回來,一定是他們進攻不利,傳報假消息而恐嚇我們。」勒令大軍不得亂動。不久錢溪派人回來報訊,說大敗敵軍。沈攸之將錢溪那邊殺掉的敵軍耳朵和鼻子送給袁青。袁青非常害怕,馬上追回劉胡。沈攸之又率各個部隊傾全力攻擊袁青。殺掉了很多敵人,到了天黑又退了回來。鵲尾的敵軍糧食吃完了,他們派一千多人到南陵接回運米,被朝廷軍隊打敗,並燒掉他們的運輸工具。劉胡見勢不妙,率先逃跑,袁青也逃跑了。當赭圻,濃湖被拿下後,敵軍丟下大量物資,堆積如山。朝廷各路軍隊紛紛搶奪,按照各部隊的大小進行競賽。只有沈攸之、張興世約束自己的部隊,一點也不搶奪,眾將領因此稱讚他。沈攸之再前進攻克潯陽,陞官都督郢州軍事、前將軍、郢州刺史。使持節照舊。他推辭了,只陞官中領軍,封爵貞陽縣公,食邑二千戶。

這時四方叛軍都已平定,徐州刺史薛安都在彭城請求投降。明帝雖然同意了,但回話很簡單。沈攸之率領大軍上前方,部下設置文官,手握皇帝的節杖,和鎮軍將軍張永率重兵,迎接薛安都,薛安都十分恐懼,私通魏人,魏國派大軍增援他。沈攸之等的米船在呂梁城,沈攸之另派手下將領王穆之去征發百姓。王穆之部被魏人打敗;裝米的船隻被擊沉。運米的車又在武原被攻破,沈攸之等因此退軍,被敵人找到機會打敗,加上碰上了天寒下雪,宋軍的士卒掉了指頭的有十分之二三。他留下長水校尉王玄載防守下邳,積弩將軍沈韶防守宿豫,睢陵、淮陽也設置守兵,沈攸之回到了淮陰。他被免掉了官職,只以普通官員的身份兼領了一些職務。他又請求北伐,明帝沒有允許。回到朝廷當面陳述意見,又不被允許,只好再回到淮陰。泰始三年(467)二月,他親自率領軍隊送米給下邳守城,並在城的周圍挖了一道深深的壕溝。又派龍驤將軍垣揚之率領下邳百姓回到淮陰。當時一個將領陳顯達應該率一千七百兵守下邳,沈攸之留在下邳等陳顯達的到來。魏人派清泗一帶的一個人騙沈攸之說:「薛安都想投降,請求派軍隊迎接。」沈攸之的副將聽信了這話,認為應該派一千人完成任務,不久又來同樣的一些報訊的人,吳喜對此更加相信。沈攸之召集那來報訊的人說:「薛安都應該早早地回到朝廷,現在想回來,也還來得及,他的親子弟只要派一個人來,我們一定就會派大軍迎接。你們各人既然有這個好的心願,如果能和薛家子弟一同來的話,能讓你們回到本鄉本縣當長官。這都由你們決定,如果不能這樣,不需要徒勞地來來去去的。」從此這些人一去不復返。

當年秋天,太宗再叫沈攸之進圍彭城,沈攸之認為清水和泗水已經乾涸了,軍糧的運輸跟不上,堅持認為這樣不適宜。如此反覆七次,明帝大怒,下一道給沈攸之的詔書說:「你今年春天請求攻討彭城,我怕士兵疲勞,況且去年剛潰敗,士氣還不適宜運用,不許你這樣做。現在有機會為什麼不肯幫我幹一下呢?如果不做,只叫吳喜去打好了。」沈攸之害怕了,於是接受命令進軍。行軍到遲墟,明帝后悔了,讓人追回軍隊。沈攸之回到下邳。而陳顯達卻在睢水上被敵人打敗,龍驤將軍姜產之、司徒參軍高遵也戰死了。敵人緊追沈攸之,於是又接戰,他被敵人的長矛刺傷,恰好天黑了,率軍隊鑽進陳顯達的堡壘,當天晚上,全軍逃竄,時間是八月十八日。沈攸之則丟掉他的軍隊,逃回南方,開始,吳興丘幼弼、丘隆先、沈誕、沈榮守,吳縣陸道量,都因能力出眾隨同沈攸之。在張永北討的時候,張永一逃跑,沈攸之再崩潰,丘幼弼等都被魏人俘虜。沈攸之回到淮陰時,朝廷用他為使持節,暫代冠軍將軍,代理為南兗州刺史,追認姜產之左軍將軍,高遵世屯騎校尉。

明帝四年(468),調沈攸之當吳興太守,他推辭不受,於是任左衛將軍,兼領太子中庶子。明帝五年(469)當持節,都督郢州諸軍事郢州刺史。他的管理很嚴酷,有時還鞭打士大夫,手下官吏如果有違背他的意思的,便當面痛罵。將領或官吏中有一個逃跑的,那麼他手下士兵中有十個人都必須抄沒家產。但是他明曉政事,嚴格要求自己,軍吏士卒都害怕他,沒有哪一個敢欺騙他。聽說某個地方有老虎,他便親自追捕,而每次總能捕獲,有時一天能抓到兩三隻。如果到了天黑還捉不到野獸,則整夜包圍它們,等到天亮自然會出來。他收稅極重,征發民力,沒有限制,修船冶艦,打造武器,天天幹事。自從到夏口,便有野心,明帝六年(470),他升任督豫州的西陽、司州的義陽二郡軍事,晉號鎮軍將軍。

泰豫元年(472),太宗死了。沈攸之和蔡興宗在外省任職,同時被明帝委託後事,晉號安西將軍,加官敬騎常侍,賜給鼓吹一部。還未拜官,恰遇巴西百姓李承明造反,抓住太守張澹。四川發生了騷亂。當時荊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被調任,所調的刺史蔡興宗還未到任,於是朝廷派沈攸之暫且代理荊州刺史的職務。沈攸之到了,恰遇李承明已被消滅,於是朝廷用沈攸之為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軍事,鎮西將軍、荊州刺史、持節,常侍官職照舊,他到了荊州,辦事仍跟在夏口一樣,不斷地製造船艦武器,常常像敵人便要打過來一樣。當時幼主在位,朝廷掌權的人有好幾個,沈攸之漸漸的想不服從朝廷的管轄。朝廷下達的命令,一點也不遵從。

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范內心有篡位當皇帝的野心,用含蓄的話引誘沈攸之,叫道士陳公昭寫天公信一封,上面注著「沈丞相」,送給沈攸之的看門人,沈攸之沒有拆信,推問門人抓到了陳公昭,把他交給了朝廷,後廢帝元徽二年(474),劉休范起兵襲擊京城。沈攸之對部下說:「桂陽王現在反叛朝廷,必定聲稱說和我同時造反。如果不迅速的勤王,一定會增加朝廷和民間的懷疑。」於是派部將孫同、沈懷奧起兵東下,接受郢州刺史晉熙王劉燮的指揮。孫同等剛過夏口,碰到休范被平定,又回來。朝廷升任沈攸之號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他堅決地辭掉開府職務。

沈攸之自己專權於外省,朝廷對他又懷疑又害怕。多次想調回來,擔心他不接受命令,只好作罷。眾大臣借稱皇太后的命令,派太后僕人向沈攸之說:「你一直在外面辛苦,應該回到京城,然而你的職位特別地重要,換人非常困難,是回去還是留下,都由你做主。」想看他的回答。沈攸之回答說:「我蒙受國家的大恩,做到這麼大的官職,想到自己的平庸,本來不配當朝廷大官。至如今防守一片邊疆,討伐反叛的蠻人、蜒人,還能勉強勝任。雖然皇太后想我回去,我怎麼敢自定去留,這事情我完全聽從朝廷的旨意。」朝廷更害怕了,調他官的事便作罷了。

元徽四年(476),建平王劉景素佔據京口造反,攸之再次響應朝廷,劉景素不久被消滅。先前元嘉年間,巴東建平二郡,軍府裡的豐富的物資和江夏竟陵武陵一樣的多。孝武帝在江夏設置郢州,每郡裡設軍府,竟陵、武陵軍府也慢慢地毀壞,巴東、建平二郡軍府也被三峽中蠻人破壞,到了這時,人民流散四方,活下來的不多,當年的春天,沈攸之派軍隊到巫峽一帶討伐蠻帥田五郡等。在劉景素造反的時候,沈攸之馬上追回峽中討伐的各軍,巴東太守劉攘兵、建平太守劉道欣都懷疑沈攸之有野心,便攔截討伐的軍隊,截斷巫峽的歸路,不允許那些軍隊回去,當時劉攘兵兄長的兒子劉天賜當荊州西曹,沈攸之派劉天賜勸說劉攘兵,叫他解除武裝,不要管他的事。劉攘兵見劉天賜,知道劉景素確實反了,於是解除武裝謝罪。沈攸之待他和過去一樣好。以後又用劉攘兵當荊州司馬。劉道欣堅守建平,劉攘兵勸說沒用,於是和討伐蠻人的軍隊進攻劉道欣,拿下建平,殺掉了劉道欣。

台城直閣將軍高道慶家在江陵,攸之剛到江陵,高道慶當時一直在家閒居,寫出他的親戚十多人的名字,請求讓他們做西曹從事。沈攸之用了其中三人。高道慶大怒,親自到州府取回任命書,撕毀它們,然後揚長而去。等回京師時,又不到沈攸之那裡作別,高道慶到了京城,對朝廷說:「沈攸之招攬匪徒修造兵甲,反叛將在不久的將來發生。」楊運長等人經常懷疑和畏懼沈攸之,於是與高道慶設謀派遣刺客、帶著廢帝的手令,用金餅賜沈攸之一些部屬將吏叫他們刺殺沈攸之,答應讓他們陞官。當時正好有三隻大象到江陵城北幾里處遊走,沈攸之親自去格殺它們,忽然有亂箭飛到沈攸之的馬前的泥中,於是刺殺沈攸之的事便暴露了。

廢帝被殺,順帝即位,晉陞沈攸之位號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另加班劍二十人。又派沈攸之的長子司徒左長史沈元琰帶著廢帝剖人斬人的工具給沈攸之看。沈元琰到了江陵,沈攸之造反的心思更加強烈,只因他的親信有不同的意見,所以這時還不能執行計劃。當年十月,發兵正式造反。沈攸之一直積蓄兵力,軍資充足,此時有戰士十萬,鐵騎二千,又派人到襄陽邀請雍州刺史張敬兒,司州刺史姚道和,湘州代理刺史庾佩玉,巴陵內史王文和等參加他的造反。張敬兒、王文和將他的使節斬首。上表朝廷告知消息,范柏年、姚道和、庾佩玉首鼠兩端,但暗中配合。

十二月十二日,沈攸之派他的輔國將軍,中兵參軍,都督前鋒軍事孫同,率領寧朔將軍中兵參軍武寶,龍驤將軍中兵參軍王道起,又派司馬,冠軍將軍劉攘兵,率領寧朔將軍中兵參軍王珍之,寧朔將軍外參軍楊景穆,相繼東下。沈攸之親自率領輔國將軍錄事參軍兼司馬武茂宗,輔國將軍中兵參軍沈韶,寧朔將軍中兵參軍皇甫贊,寧朔將軍中兵參軍胡欽之,龍驤將軍中兵參軍東門道順,在閏十二月四日到夏口,沈攸之剛出發時,叫沙門和尚僧粲卜了一卦,說:「這次行動到不了京城,一定從郢州返回。」沈攸之看了很不快樂。先前,江津的上空有一團黑雲,好像灰塵般的大霧,從西北方來,正好籠照在沈攸之的軍隊上空。攸之到了渡口,聲稱:「我們要向安西將軍問訊,暫時停泊在黃金浦。」沈軍一登江岸,郢城便出兵攻打他們,沈攸之聽說蕭道成世子蕭賾正駐守盆口,非常害怕,不敢東下,因此便進攻郢城(今武昌)。

當時蕭道成掌握大權,派各路大軍西向攻擊,尚書檯寫了篇文告給荊州府,裡面說:

「帽子戴在頭上,鞋穿在腳上,君臣間的位置,要求抑臣尊君,反對尊臣抑君,沈攸之倒行逆施,他的失敗已昭然可見,從未有侵犯朝廷權威霸佔朝廷的管轄的土地,而不最後遭至徹底失敗的。沈攸之出身貧賤,從普通士兵提升到高位,憑著久經沙場的運氣,憑著幾次成功勝利,給他封侯,讓他腰懸玉帶,做到我朝最大的官職,家有萬鍾谷粟的富足。又讓他管理整個荊州大權,可是他便不再尊敬朝廷,專有一方征伐大權,製造與朝廷的矛盾,錢物一點也不上獻,珍寶半點也不貢入。收稅於百姓,沒有限度,罪惡籠蓋住了郢州大地,違法亂紀,荼毒荊州的人民。他的心貪得無厭,他的慾望山海難填,從青年到中年,從中年到老年,以至現在糾集叛軍,聚集反黨,聯絡其他的藩鎮,到朝廷附近送死,這是可以忍受的,還是不可忍受的?

「現在派剛上任的使持節都督郢州司州的義陽諸軍事平西將軍郢州刺史聞喜縣開國侯黃回,員外散騎常侍冠軍驍騎將軍南臨淮太守重安縣開國子軍主王敬則,輔國將軍屯騎校尉長藪縣開國男王宜與,輔國將軍南濮陽太守葛陽縣開國男軍主彭文雲,龍驤將軍驃騎行參軍軍主召宰,精兵二萬,作為前鋒挺進。又派散騎常侍兼任游擊將軍湘南縣開國男新任使持節都督湘州諸軍事征虜將軍湘州刺史軍主呂安國,屯騎權尉兼寧朔將軍崔慧景,輔國將軍軍主任侯伯,輔國將軍驍騎將軍主蕭順之,輔國將軍游擊將軍軍主垣崇祖,寧朔將軍虎賁中朗將軍主尹略,屯騎校尉南城令曹虎頭,水軍二萬,接著前進。又派輔國將軍後軍將軍右軍主郭文孝,龍驤將軍撫軍中兵參軍事軍主程隱雋,輕舟一萬,截斷敵人的聯繫。新任使節都督廣交越寧湘州的廣興諸軍事,兼領平越,中郎將、征虜將軍、廣州刺史、騎兵將軍、沌陽縣開國子周盤龍,輔國將軍後軍騎兵將軍張文喜,龍驤將軍射聲校尉王洪範,龍驤將軍冗從僕射將軍并州刺史南清河太守太原公將軍王革勒,率騎兵五千,鎮守後衛。所有這些將領,無不勇氣沖天,壯志凌雲,他們瞪一眼則風起雲湧,吼一聲地動山搖,用他們攻城,哪一個城不可以攻克?用他們進攻敵人,哪個敵人不被打倒?然後皇上親臨,百萬大軍,同時共進,駿馬齊唱,紅光照臨,盔甲耀目,鋒利的刀箭,放在地上可成高山可成森林,漁陽鐵騎的鐵蹄加在一起能堆成小山。你們附從叛軍,將要同時被消滅,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朝廷文書所到的時候,請諸君多加考慮,其中衝鋒陷陣駐兵後衛的將領,以及被脅從叛亂的士兵們,如果有向我軍投降的,既往不咎。如果能戴罪立功,功勞以後也不會被忘記,反叛叛軍的,必定給予重賞。有人能將沈攸之腦袋砍下來的,將封他三千戶縣公,賜給各樣布帛五千匹,我們的建議像長河一樣可信,皓然如白日照天。我們最快地頒布文告,送到千里之外。」

齊王蕭道成出兵駐紮新亭、又下了一道檄文列舉沈攸之的罪惡。檄文說:

如果有人想彎弓射天,從未有到達的;舉刀斬擊大地,力氣再大也無能為力,為什麼?反叛和順從的形勢絕然不同,是害是利一目瞭然。所以明白天道的人,鬼神不能讓他迷惑。明白人道的,即使聖賢叫他們干也不能讓他誹謗別人,所以劉濞借助七國聯兵的形勢,隗囂倚仗黃河佔據隴右的地利,毋丘儉吹噓渡海敗敵的功勞,諸葛誕得意他禮待士人寬待人民的功德;這四個人,都是當時的英雄,因為反叛招致禍害,害家亡親,被世人恥笑。況且你們叛亂軍隊中的無能小丑、斗筲小器,而想問鼎京師,公然發動反對皇上叛亂呢?

反賊沈攸之,出身農家,世代無名,前司空沈慶之因為他是族侄,把他當成兒子看待,萬般愛護,得以陞官。廢帝昏亂,猜疑功臣,沈攸之貪婪地抓住這機會,殘忍地捕獲獵物,親自做出反咬一口的勾當,請求自己屠殺功臣,另外沈攸之和譚金童太壹等人同時受到廢帝的寵愛,沈攸之和他們早晨還是廢帝的爪牙,同功一體之人,當世合稱為三侯,他們的關係親密,比管仲和鮑叔牙的關係有過之而無不及,恰遇新皇帝即位,他們三人害怕被殺,而沈攸之詭計多端,圖謀自保消除禍患,前面殺了沈慶之,又讒殺了自己的這三個好朋友,縱然呂布出賣他的上司,酈寄出賣了好朋友,和這人相比,還不算毒辣,可見此人不講信用不守道義,言語虛偽,翻覆無常,中國還沒有第二人,異族沒有聽說有這樣的人,明帝登基寬容大度,原諒沈攸之的凶狠,記取他的一點勇敢精神,所以他能乘機保全性命,因禍得福。但沈攸之依然淺薄、浮躁,至於濃湖的大捷,並不是他的功勞,在北伐彭城泗水一帶的時候,看見敵人便半夜逃跑,攻擊下邳,剛一交戰便奔走,又招致我軍的重大損失,應該受到法律的懲處,僥倖的是先帝的英明,肚量寬宏,原諒他回溪的失敗,指望他重新奪得崤山之戰般的大捷,所以他得以陞官,得到了一個很高的職位,在朝廷則享有軍事大權,在外地則總督大州名郡。先帝去世,讓他參與身後大事寄托他巨大的希望,這種感情可以感動蒼天,連金子和石頭都能被感動。但沈攸之剛接到皇上逝世的消息,卻高興無比,全國人民感到悲痛,但沈攸之卻獨自慶賀。這是他幸災樂禍,大逆不道的第一大罪行。

另外沈攸之多次當方面大官、從郢州到荊州,晉熙王殿下以親王身份代替他上任、盡避晉熙王官高位重,但沈攸之卻肆意侮辱,不讓人迎接,選擇好的兵馬,挑出銳利的武器,都搜括起來跟他自己一起運走,郢城留下的連十分之一都不到,擅自奪掠,不顧國法,這是他包藏禍心、不恭不敬的第二大罪行。

另外沈攸之到荊州以來,常用奸詐的方法。他要發兵,應該請示朝廷,他卻逼迫蠻人,騷撓山區人民,聲稱要討伐反叛的百姓,徵調所有壯丁,聚集城中等待新亂子有好幾年了,而且他一直沒有解除武裝,於是使荊州百縣地區,路上沒有男人行走,耕田送租的,都是婦女老人小孩,從古到今的暴虐的故事,從未聽說如此殘酷的,這是他侮辱和輕視朝廷,大逆不道的第三罪行。

去年桂陽王劉休范造反,京師官民恐懼,國家危險,沈攸之統率西方各軍,兵強馬壯,地域廣闊,他應迅速全力勤王。在國家這樣危險的時刻,他卻替自己考慮,只派三千弱兵,而且都很衰老,叫他們到郢城,接受晉熙王的指揮,想叫事平之後,推卸責任給晉熙王,為什麼他平時猖狂無忌,輕視親王,這時又如此恭敬,假裝孝敬皇帝親戚呢?這是他心藏奸詐,首鼠兩端大逆不道的第四罪行。

再便是沈攸之多次官臨藩鎮,非常專橫跋扈,招納誘惑輕薄狡猾的人,凡到他那裡去的一律接納,過路旅客一律留下,窮困的讀書人不能讓他們回到故鄉,商人丟命,無法回到故土,叛賊和亡命徒到了他的地域,便加以保護,逃跑的奴隸,一定派人加以糾集,這是大逆不道的第五罪行。

另外沈攸之剛愎自用,殘忍不道,把官吏看成仇人,把人民當成小草,搾取人民收入的大半,施行殘暴的懲罰,鞭打國家的人才,全部用對待敵人的方法。一個人逃跑了,全族替代受罰,他製造的災難禍及嬰兒,遍及世人。監獄裡的犯人總是裝得滿滿的,集市上總是流著被判死刑的人的血液,男人不能耕種,女人不能紡織,以致人民奔走道路,讓痛哭聲感動上天。朝廷下的赦令,他不遵行,想任意濫殺。所以皇上深廣的恩澤,西邊人民一點也不能沾邊,這是他目中沒有皇上,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第六種罪行。

蒼梧王凶殘瘋狂,罪惡比桀紂還多,猜疑四方大臣,沈攸之只顧自身,卻留下他的長子沈元琰作為人質,父子分離有幾年了,依靠國家的神靈保佑,獨夫民賊最近被殺,沈攸之也享受到好處,應該高興,但他顛倒黑白,深深痛惜,為夏桀舉聲哀悼,對著堯帝狂吠,實則是代惡人報仇。這是他不分是非,不分善惡,逆理背情,大逆不道的第七罪行。

廢除昏庸的暴君,樹立聖賢的皇帝,是自古以來的大好事,交州刺史,廣州刺史都先來祝賀,梁州刺史也來了,但沈攸之距離京城不遠,路程不長,用驛馬送信馬上就到了,但他充耳不聞,最後才上書祝賀已遲一個多月了。防風最後一個到達,夏禹便將他斬首,這是他大逆不道的第八個罪行。

順帝即位,恩惠遍及邊遠的地方,皇上讓他家人團圓,可憐他骨肉分離,送他的兒子帶信回到他身旁。他們都受朝廷尊寵,多次給他們援助,沈元琰一到荊州,便附從反叛的父親沈攸之得到這樣的團圓,到底是蒙受了誰的恩惠,不感恩戴德,反而憎恨朝廷,這是他大逆不道的第九罪行。

沈攸之貪得無厭,慾壑難填,心腸如毒蛇,直到天涯海角,他的罪惡也不能消除,況且他起兵造反,發洩他奸險的壞心,這確實是罪惡性劇增的時候,也是膿瘡潰亂的日子,齊王蒙朝廷的信任,憤怒填膺,統率大軍,親行討伐。現今皇上聖賢英明,將相仁厚,法條簡潔,輕刑薄俺,五穀豐登,家給人足,上有仁惠的恩德,人民無從亂的心願。沈攸之不知天命,狂亂反叛,起兵沒有借口,徒然驅使仇恨的人民。所以朝廷民間知道他將被打敗;有識之士認為他一定會被捉拿歸案。加上我軍熊虎般的部隊,時刻準備出擊利爪,像虎豹一樣有鋒利的牙齒,時刻準備吞掉反叛的部隊。鼓聲擂動則如霹雷奮擊,用他們來平定禍亂,怎麼會用好長時間,雖然叛軍人多勢眾,全郡同反,怎麼能抵得住沸騰大海般的波濤,擋得住如高山般威嚴的我軍。

荊州的廣大官員百姓們,長時間遭受苦難,逃跑又沒有機會。我們很同情你們,今日兩軍相對,戰火一燒,攻擊時刻便玉石俱焚。趁機倒戈反擊,趕快另作準備,你們千萬別執迷不悟,而遭九族株連。朝廷寬容的條例,如太陽一樣明白。

沈攸之集中他精銳的兵力猛攻郢城,代理郢州刺史柳世隆靈活地抵抗,多次打退他的進攻。沈攸之給武陵王劉贊寫了一封信說:「江陵總管的土地,地勢優越,鎮撫此地的大權,應該送給朝廷,本來想希望閣下移官此地,督撫荊州,之所以一直沒有通知你,只想等待您的到達,當面商討,沒想到關口重疊、想和你見面也沒有機會,致使我效忠本朝的忠心還是被朝廷誤會,襲擊奸臣的暴動,近在郢城發生,這樣便不能表明我的真實心願。一旦攻擊,也許驚動閣下左右的人,確實是不得已,這裡先通知閣下。」又說:「下官官高位顯,幾乎據有國家的一半,家裡的富裕可比金窩,嬰孩在搖籃之中,便獲得朝廷的封賞,親戚幾歲,便加官位,聽厭了音樂歌聲,吃厭了魚肉,一個普通平民達到這個地位,願望早已滿足了,誰不想安定地過日子,保養餘年,為什麼不為全家謀算,而願冒目前危險,確實是深深地記著朝廷的恩德,想報皇恩。傷天害理的人以為我貪得無厭,然而我的忠心可表天日,卻不能再在閣下面前表明心跡。如果老天爺瞎了眼,我的忠誠不能實現,只有滿門被殺,死一百次也不遺憾。但是高祖武皇帝開創的基業卻陷入危機之中,太祖文帝每天勤勞帶來的基業再也不能達到七百年的時間了。國家落入他人之手,對於國家的事情不知你想法如何。」

沈攸之派中兵參軍公孫方平率騎兵和步兵進軍武昌,太守臧煥丟下郡務投奔西陽太守王毓,他們共同逃到盆口,公孫方平得以佔領西陽,建寧太守張謨率臧太守丟下的一千人進攻公孫方平,公孫方平被打敗逃走。

沈攸之攻打郢城一直不下,使手下將士們的信心動搖,升明二年(478)正月十九日夜,劉攘兵燒燬軍營投降,跑到郢城裡面,其他各路部隊紛紛動搖,沈攸之再也控制不住了。到了天明時,沈攸之將劉天賜斬首,率領殘餘過江,到魯山,殘兵紛紛逃散。沈攸之回到江陵,大約在距江陵百餘里的地方,聽說城池已被雍州刺史張敬兒佔據,無路可走,只好與第二子中書侍郎沈文和跑到華容境內,被看山的人斬首,送往江陵。

沈攸之開始東下時,留沈元琰守江陵,張敬兒攻克江陵,沈元琰逃跑。沈攸之第五個兒子沈幼和,幼和弟弟靈和沈元琰的兒子沈法先,沈文和的兒子沈法征,沈幼和兒子沈法茂,都被張敬兒抓獲,同時被殺掉,當初,沈文和娶齊王蕭道成的女兒義興憲公主,公主早死,留下兩個兒子,到這時候齊王蕭道成接回兩個外甥女。齊武帝即位,允許沈攸之和他的幾個兒子的靈柩還葬故鄉的祖墓。沈攸之第二子沈懿,官至太子洗馬,比沈攸之先死。沈攸之弟弟沈登之,官至新安太守,離職在家,被吳興太守沈文季逮捕斬首,沈登之弟弟沈雍之,官至鄱陽太守,比沈攸之先死。梁武帝蕭衍下詔讓沈雍之的孫子沈僧照當義興公主繼承人。沈雍之和沈攸之不是一母所生,是攸之眾多弟弟中最和氣謹慎的,沈攸之很喜歡他。沈攸之性格儉樸吝嗇,兒子兄弟不經允許不能亂用財物,只讓沈雍之任意使用,但雍之總是拿做齋時的衣服,分給親朋好友,並且常常這樣,沈雍之弟弟沈榮之,尚書庫部郎,也在沈攸之之前死。

沈攸之晚年喜歡讀書,手不釋《史記》、《漢書》。上面的故事他記得很多,常常歎息說:「早知貴賤貧富命中注定,恨不得讀它十年書。」直攻打郢城的時候,晚上遇到風浪,運米的船被風打沉,參軍崔靈鳳的女兒嫁給了柳世隆的兒子,沈攸之嚴肅地對崔靈鳳說:「現在軍糧要緊,但你不以為意,難道是因為城內有婚姻嗎?」靈鳳回答說:「樂廣有這樣的話,我怎麼能用五個兒子換一個女兒呢!」沈攸之高興地去掉了懷疑。當初沈攸之招集勇敢能幹的人,隨郡人雙泰真有很大本事,被沈召請但不願意來,以後雙泰真到江陵做生意,有人告訴沈攸之,沈攸之乘機留下他,補任副隊長,照顧他非常好,泰真無心留下,過幾天就跑走了,沈攸之派二十人帶著武器追他,趕他趕得很急,泰真殺了幾個,其餘的人不敢靠近。泰真想經過家門帶母親離去,因為太緊急而沒能成功,只好單身潛入蠻人中。追的人既然沒抓住他,帶他母親回去。泰真既然丟了母親,於是主動出來到江陵,沈攸之並不追究他的責任說:「這是孝子。」並賞賜一萬錢,升任他任隊長,沈攸之能矯情到這地步。

早年沈攸之貧賤時候,和吳郡孫超之、全景文共乘小船從京城出遊,三人一同上堤,有一個人攔住他們給他們看相,對他們說:「你們三個將來都會做封疆大吏。」沈攸之說:「怎麼會三個人都是這樣的骨相。」相士說:「骨法注定如此,如果將來不實現,一定是相書的錯誤。」此後沈攸之當郢荊二州刺史,孫超之當廣州刺史,全景文當南豫州刺史。

沈攸之剛到郢州,準備順流東進,荊州府主簿宗儼之勸他進攻郢城,功曹臧寅認為:「攻和防守形勢相反,進攻不是十來天可以拿下的,如果不迅速拿下此城,必然損傷士氣,降低威望,今日如果順流長驅,幾天便可以成功,即可打下敵人的根據地,那麼郢城敵人豈會頑抗?」沈攸之不聽,失敗後各將領都逃竄了。只有臧寅說:「我托命伺候人家,怎能苟且偷生,我不辜負沈公,好比沈公不背負朝廷。」於是跳水自殺,臧寅字士若,東莞莒縣人。

開始時,沈攸之在郢城,郢州從事總是鞭打郢府錄事,沈攸之免去從事的官職,而重新鞭打錄事五十下。對人說:「州官打府官,確實不成體統,這是小人侮辱士大夫。」倉曹參軍事邊榮被郢州府錄事侮辱,沈攸之親自替邊榮鞭殺錄事。沈攸之從江陵東下,以邊榮做留府司馬,防守江陵城,張敬兒將到荊州城下,有人勸說邊榮拜見張敬兒請求允許自己投降,邊榮說:「我蒙受沈公的大恩德,首創如此大事,一旦出了問題,便變心改節,這是辦不到的。」城池被攻破,他見到張敬兒,張敬兒問他:「邊公怎麼不早點來。」邊榮說:「沈公留我守城。如果丟掉城池要求活命,我是不忍心這樣做的,本來我是不吝嗇性命的,何必如此質問。」張敬兒說:「死有什麼難。」命令拖出斬首,邊榮歡笑而去,面無懼色,泰山人程邕之一貫跟著邊榮,此時抱著邊榮說:「我和邊公相處多年,不忍心見邊公先死,我請求先殺掉我。」劊子手不能行刑,把這告訴張敬兒,張敬兒說:「找死容易,為什麼不同意。」先殺程邕之,然後殺邊榮。全軍莫不為他們流淚,都說:「怎麼一日間殺兩個義士。」把他們比成臧洪和陳宮。邊榮,金城人。

廢帝被殺時,沈攸之便想起兵勤王,問他手下的懂天文的人葛珂之,葛珂之說:「從古以來起兵的人,都必須等待太白星的出現。太白星出現便成功,不見便要失敗。當年桂陽王休范在太白星不見時起義,一交戰便被殺,這是近來的明證。現在蕭道成廢除昏君,樹立賢主,正遇太白星隱藏的時候,這說明他們是合乎天道的。況且太白星又在東方出現,東方人用兵便有利,西方卻不利。」所以沈攸之停止沒有起事。到這次起兵造反,葛珂之又說:「今年歲星在南斗星,中央政權不能被討伐。」沈攸之仍不聽從。

和沈攸之同時造反的丁珍東、孫同、裴茂仲、裴茂武、宗儼之同時被殺,沈攸之的檄文奏表文書都是宗儼之作的,臧煥到盆城投降,齊武帝命令將他斬首,其餘同黨或被亂軍所殺或遇赦得到原諒。

《宋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