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中下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下

【原文】

傳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舒,厥罰恆奧,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蠃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目痾,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

「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哲,知也。《詩》云:「爾德不明,以亡陪亡卿;不明爾德,以亡背亡仄。」言上不明,暗昧蔽惑,則不能知善惡,親近勻,長同類,亡功者受賞,有罪者不殺,百官廢亂,失在舒緩,故其咎舒也。盛夏日長,暑以養物,政弛緩,故其罰常奧也。奧則冬溫,春夏不和,傷病民人,故極疾也。誅不行則霜不殺草,繇臣下則殺不以時,故有草妖。凡妖,貌則以服,言則以詩,聽則以聲。視則以色者,五色物之大分也,在於眚祥,故聖人以為草妖,失秉之明者也。溫奧生蟲,故有蠃蟲之孽,謂螟螣之類當死不死,未當生而生,或多於故而為災也。劉歆以為屬思心不容。於《易》,剛而包柔為「離」,「離」為火為目。羊上角下蹄,剛而包柔,羊大目而為精明,視氣毀故有羊禍。一曰,暑歲羊多疫死,及為怪,亦是也。及人,則多病目者,故有目痾。火色赤,故有赤眚赤祥。凡視傷者病火氣,火氣傷則水沴之。其極疾者,順之,其福曰壽。劉歆視傳曰有羽蟲之孽,雞禍。說以為於天文南方喙為鳥星,故為羽蟲;禍亦從羽,故為雞;雞於《易》自在「巽」。說非是。庶征之恆奧,劉向以為《春秋》亡冰也。小奧不書,無冰然後書,舉其大者也。京房《易傳》曰:「祿不遂行茲謂欺,厥咎奧,雨雪四至而溫。臣安祿樂逸茲謂亂,奧而生蟲。知罪不誅茲謂舒,其奧,夏則暑殺人。冬則物華實。重過不誅,茲謂亡征,其咎當寒而奧六日也。」

桓公十五年「春,亡冰」。劉向以為周春,今冬也。先是,連兵鄰國,三戰而再敗也,內失百姓,外失諸侯,不敢行誅罰,鄭伯突篡兄而立,公與相親,長養同類,不明善惡之罰也。董仲舒以為象夫人不正,陰失節也。

成公元年「二月,無冰」。董仲舒以為方有宣公之喪,君臣無悲哀之心,而炕陽,作丘甲。劉向以為時公幼弱,政舒緩也。

襄公二十八年「春,無冰」。劉向以為先是公作三軍,有侵陵用武之意,於是鄰國不和,伐其三鄙,被兵十有餘年,因之以饑饉,百姓怨望,臣下心離,公懼而弛緩,不敢行誅罰,楚有夷狄行,公有從楚心,不明善惡之應。董仲舒指略同。一曰,水旱之災,寒暑之變,天下皆同,故曰「無冰」,天下異也。桓公殺兄弒君,外成宋亂,與鄭易邑,背畔周室。成公時,楚橫行中國,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晉敗天子之師之貿戎,天子皆不能討。襄公時,天下諸侯之大夫皆執國權,君不能制。漸將日甚,善惡不明,誅罰不行,周失之舒,秦失之急,故周衰亡寒歲,秦滅亡奧年。

武帝元狩六年冬,亡冰。先是,比年遣大將軍衛青、霍去病飽祁連,絕大幕,窮追單于,斬首十餘萬級,還,大行慶賞。乃閔海內勤勞,是歲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節巡行天下,存賜鰥寡,假與乏困,舉遺逸獨行君子詣行在所。郡國有以為便宜者,上丞相、御史以聞。天下鹹喜。

昭帝始元二年冬,亡冰。是時上年九歲,大將軍霍光秉政,始行寬緩,欲以說下。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隕霜不殺草」。劉歆以為草妖也。劉向以為今十月,周十二月。於《易》,五為天位,君位,九月陰氣至,五通於天位,其卦為「剝」,剝落萬物,始大殺矣,明陰從陽命,臣受君令而後殺也。今十月隕霜而不能殺草,此君誅不行,舒緩之應也。是時,公子遂顓權,三桓始世官,天戒若曰,自此之後,將皆為亂矣。文公不寤,其後遂殺子赤,三家逐昭公。董仲舒指略同。京房《易傳》曰:「臣有緩茲謂不順,厥異霜不殺也。」

《書序》曰:「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穀共生。」傳曰:「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伊陟戒以修德,而木枯。」劉向以為殷道既衰,高宗承敝而起,盡涼陰之哀,天下應之,既獲顯榮,怠於政事,國將危亡,故桑穀之異見。桑猶喪也,穀猶生也,殺生之秉失而在下,近草妖也。一曰,野木生朝而暴長,小人將暴在大臣之位,危亡國家,像朝將為虛之應也。

《書序》又曰:「高宗祭成湯,有蜚雉登鼎耳而雊。」祖己曰:「惟先假王,正厥事。」劉向以為雉雊鳴者雄也,以赤色為主。於《易》,「離」為雉,雉,南方,近赤祥也。劉歆以為羽蟲之孽。《易》有「鼎卦」,鼎,宗廟之器,主器奉宗廟者長子也。野鳥自外來,入為宗廟器主,是繼嗣將易也。一曰,鼎三足,三公象,而以耳行。野鳥居鼎耳,小人將居公位,敗宗廟這祀。野木生朝,野鳥入廟,敗亡之異也。武丁恐駭,謀於忠賢,修德而正事,內舉傅說,授以國政,外伐鬼方,以安諸夏,故能攘木、鳥之妖,致百年之壽,所謂「六沴作見,若是共禦,五福乃降,用章於下」者也。一曰,金沴木曰木不曲直。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實」。劉向以為周十二月,今十月也,李梅當剝落,今反華實,近草妖也。先華而後實,不書華,舉重者也。陰成陽事,像臣顓君作威福。一日,冬當殺,反生,像驕臣當誅,不行其罰也。故冬華者,像臣邪謀有端而不成,至於實,則成矣。是時僖公死,公子遂顓權,文公不寤,後有子赤之變。一曰,君舒緩甚,奧氣不臧,則華實復生。董仲舒以為李梅實,臣下強也。記曰:「不當華而華,易大夫;不當實而實,易相室。」冬,水王,木相,故象大臣。劉歆以為庶征皆以蟲為孽,思心蠃蟲孽也。李梅實,屬草妖。

惠帝五年十月,桃李華,棗實。昭帝時,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生枝葉,有蟲食其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又,昌邑王國社有枯樹復生枝葉。眭孟以為,木陰類,下民象,當有故廢之家公孫氏從民間受命為天子者。昭帝富於春秋,霍光秉政,以孟妖言,誅之。後昭帝崩,無子,征昌邑王賀嗣位,狂亂失道,光廢之,更立昭帝兄衛太子之孫,是為宣帝。宣帝本名病已。京房《易傳》曰:「枯楊生稊,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元帝初元四年,皇后曾祖父濟南東平陵王伯墓門梓柱卒生枝葉,上出屋。劉向以為王氏貴盛,將代漢家之象也。後王莽篡位,自說之曰:「初元四年,莽生之歲也,當漢九世火德之厄,而有此祥興於高祖考之門。門為開通,梓猶子也,言王氏當有賢子開通祖統,起於柱石大臣之位,受命而王之符也。」

建昭五年,兗州刺史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山陽橐茅鄉社有大槐樹,吏伐斷之,其夜樹復立其故處。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郵樗樹生支如人頭,眉、目、須皆具亡發、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陽鄉柱仆地,生支如人形,身青黃色,面白,頭有鬚髮,稍長大,凡長六寸一分。京房《易傳》曰:「王德衰,下人將起,則有木生為人狀。」

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樹僵地,圍丈六尺,長十丈七尺。民斷其本,長九尺餘,皆枯。三月,樹卒自立故處。京房《易傳》曰:「棄正作婬,厥妖木斷自屬。妃後有顓,木僕反立,斷枯復生。天辟惡之。」

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葉相摎結,大如彈丸。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雨草,狀如永光時,京房《易傳》曰:「君吝於祿,信衰賢去,厥妖天雨草。」

昭公二十五年「夏,有雊鵒來巢」。劉歆以為,羽蟲之孽『其色黑,又黑祥也,視不明、聽不聰之罰也。劉向以為,有蜚有蜮不言來者,氣所生,所謂眚也;雊鵒言來者,氣所致,所謂祥也。雊鵒,夷狄穴藏之禽,來至中國,不穴而巢,陰居陽位,像季氏將逐昭公,去宮室而居外野也。雊鵒白羽,旱之祥也;穴居而好水,黑色,為主急之應也。天戒若曰,既失眾,不可急暴;急暴,陰將持節陽以逐爾,去宮室而居外野矣。昭不寤,而舉兵圍季氏,為季氏所敗,出奔於齊,遂死於外野。董仲舒指略同。

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頸烏與黑烏群鬥楚國呂縣,白頸不勝,墮泗水中,死者數千。劉向以為近白黑祥也。時楚王戊暴逆無道,刑辱申公,與吳王謀反。烏群鬥者,師戰之象也。白頸者小,明小者敗也。墮於水者,將死水地。王戊不寤,遂舉兵應吳,與漢大戰,兵敗而走,至於丹徒,為越人所斬,墮死於水之效也。京房《易傳》曰:「逆親親,厥妖白黑烏斗於國。」

昭帝元鳳元年,有烏與鵲斗燕王宮中池上,烏墮池死,近黑祥也。時燕王旦謀為亂,遂不改寤,伏辜而死。楚、燕皆骨肉藩臣,以驕怨而謀逆,俱有烏鵲斗死之祥,行同而占合,此天人之明表也。燕一烏鵲斗於宮中而黑者死,楚以萬數斗於野外而白者死,像燕陰謀未發,獨王自殺於宮,故一烏水色者死,楚炕陽舉兵,軍師大敗於野,故眾烏金色者死,天道精微之效也。京房《易傳》曰:「專征劫殺,厥妖烏鵲鬥。」

昭帝時有鵜鶘或曰禿鶖,集昌邑王殿下,王使人射殺之。劉向以為,水鳥色青,青祥也,時,王馳騁無度,慢侮大臣,不敬至尊、有服妖之象,故青祥見也。野鳥入處,宮室將空。王不悟,卒以亡。京房《易傳》曰:「辟退有德,厥咎狂,厥妖水鳥集於國中。」

成帝河平元年二月庚子,泰山山桑谷有■焚其巢。男子孫通等聞山中群鳥■鵲聲,往視,見巢然,盡墮地中,有三■鷇燒死。樹大四圍,巢去地五丈五尺。太守平以聞。■色黑,近黑祥,貪虐之類也。《易》曰:「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泰山,岱宗,五嶽之長,王者易姓告代之處也。天戒若勿近貪虐之人,聽其賊謀,將生焚巢自害其子絕世易姓之禍。其後,趙蜚燕得幸,立為皇后,弟為昭儀,姊妹專寵,聞後宮許美人,曹偉能生皇子也,昭儀大怒,令上奪取而殺之,皆並殺其母。成帝崩,昭儀自殺,事乃發覺,趙後坐誅。此焚巢殺子後號咷之應也。一曰,王莽貪虐而任社稷之重,卒成易姓之禍雲。京房《易傳》曰:「人君暴虐,鳥焚其捨。」

鴻嘉二年三月,博士行大射禮,有飛雉集於庭,歷階登堂而雊。後雉又集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馬車騎將軍之府,又集未央宮承明殿屋上。時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待詔寵等上言:「天地之氣,以類相應,譴告人君,甚微而著。雉者聽察,先聞雷聲,故《月令》以紀氣。經載高宗雊雉之異,以明轉禍為福之驗。今雉以博士行禮之日大眾聚會,飛集於庭,歷階登堂,萬眾睢睢,驚怪連日。徑歷三公之府,太常宗正典宗廟骨肉之官,然後入宮。其宿留告曉人,具備深切,雖人道相戒,何以過是!」後帝使中常侍晁閎詔音曰:「聞捕得雉,毛羽頗摧折,類拘執者,得無人為之?」音復對曰:「陛下安得亡國之語?不知誰主為佞諂之計,誣亂聖德如此者!左右阿諛甚眾,不待臣音復諂而足。公卿以下,保位自守,莫有正言。如令陛下覺寤,懼大禍且至身,深責臣下,繩以聖法,臣音當先受誅,豈有以自解哉!今即位十五年,繼嗣不立,日日駕車而出,失行流聞,海內傳之,甚於京師。外有微行之害,內有疾病之憂,皇天數見災異,欲人變更,終已不改。天尚不能感動陛下,臣子何望?獨有極言待死,命在朝暮而已。如有不然,老母安得處所,尚何皇太后之有!斑祖天下當以誰屬乎!宜謀於賢知,克己復禮,以求天意,繼嗣可立,災變尚可銷也。」

成帝綏和二年三月,天水平襄有燕生爵,哺食至大,俱飛去。京房《易傳》曰:「賊臣在國,厥咎燕生爵,諸侯銷。」一曰,生非其類,子不嗣世。

史記魯定公時,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得蟲若羊,近羊禍也。羊者,地上之物,幽於土中,像定公不用孔子而聽季氏,暗昧不明之應也。一曰,羊去野外而拘土缶者,像魯君失其所而拘於季氏,季氏亦將拘於家臣也。是歲,季氏家臣陽虎囚季桓子。後三年,陽虎劫公伐孟氏,兵敗,竊寶玉大弓而出亡。

《左氏傳》魯襄公時,宋有生女子赤而毛,棄之堤下,宋平公母共姬之御者見而收之,因名曰棄。長而美好,納之平公,生子曰佐。後宋臣伊戾讒太子痤而殺之。先是,大夫華元出奔晉,華弱奔魯,華臣奔陳,華合比奔衛。劉向以為時則火災赤眚之明應也。京房《易傳》曰:「尊卑不別,厥妖女生赤毛。」

惠帝二年,天雨血於宜陽,一頃所,劉向以為赤眚也。時又冬雷,桃李華,常奧之罰也。是時,政舒緩,諸呂用事,讒口妄行,殺三皇子,建立非嗣,及不當立之王,退王陵、趙堯、周昌。呂太后崩,大臣共誅滅諸呂,殭屍流血。京房《易傳》曰:「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咎天雨血;茲謂不親,民有怨心,不出三年,無其宗人。」又曰:「佞人祿,功臣僇,天雨血。」

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陽湖陵雨血,廣三尺。長五尺,大者如錢,小者如麻子。後二年,帝崩。王莽擅朝,誅貴戚丁、傅,大臣董賢等皆放徙遠方,與諸呂同象,誅死者少,雨血亦少。

傳曰:「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恆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時則有魚孽,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痾,時則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

「聽之不聰,是謂不謀」,言上偏聽不聰,下情隔塞,則不能謀慮利害,失在嚴急,故其咎急也。盛冬日短,寒以殺物,政促迫,故其罰常寒也。寒則不生百谷,上下俱貧,故其極貧也。君嚴猛而閉下,臣戰慄而塞耳,則妄聞之氣發於音聲,故有鼓妖。寒氣動,故有魚孽。雨以龜以孽,龜能陸處,非極陰也;魚去水而死,極陰之孽也。於《易》,「坎」為豕,豕大耳而不聰察,聽氣毀,故有豕禍也,一曰,寒歲豕多死,及為怪,亦是也。及人,則多病耳者,故有耳痾。水色黑,故有黑眚黑祥。凡聽傷者病水氣,水氣病則火痾之。其極貧者,順之,其福曰富。劉歆聽傳曰有介蟲孽也,庶征之恆寒。劉向以為春秋無其應,周之末世舒緩微弱,政在臣下,奧暖而已,故籍秦以為驗。秦始皇即位尚幼,委政太后,太后婬於呂不韋及嫪毒,封毒為長信侯,以太原郡為毒國,宮室苑囿自恣,政事斷焉。故天冬雷,以見陽不禁閉,以涉危害,舒奧迫近之變也。始皇即冠,毒懼誅作亂,始皇誅之,斬首數百級,大臣二十人,皆車裂以徇,夷滅其宗,遷四千餘家於房陵。是歲四月,寒,民有凍死者。數年之間,緩急如此,寒奧輒應,此其效也。劉歆以為大雨雪,及未當雨雪而雨雪,及大雨雹,隕霜殺叔草,皆常寒之罰也。劉向以為常雨屬貌不恭。京房《易傳》曰:「有德遭險,茲謂逆命,厥異寒。誅過深,當奧而寒,盡六日,亦為雹,害正不誅,茲謂養賊,寒七十二日,殺蜚禽。道人始去茲謂傷,其寒物無霜而死,湧水出。戰不量敵,茲謂辱命,其寒雖雨物不茂。聞善不予,厥咎聾。」

桓公八年「十月,雨雪」。周十月,今八月也,未可以雪,劉向以為時夫人有婬齊之行,而桓有妒媢之心,夫人將殺,其象見也。桓不覺寤,後與夫人俱如齊而殺死。凡雨,陰也,雪又雨之陰也,出非其時,迫近象也。董仲舒以為象夫人專恣,陰氣盛也。

釐公十年「冬,大雨雪」。劉向以為,先是釐公立妾為夫人,陰居陽位,陰氣盛也。《公羊經》曰「大雨雹」。董仲舒以為,公脅於齊桓公,立妾為夫人,不敢進群妾,故專一之象見諸雹,皆為有所漸脅也,行專一之政雲。

昭公四年「正月,大雨雪」。劉向以為,昭取於吳而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行於上,臣非於下。又三家已強,皆賤公行,慢侮之心生。董仲舒以為季孫宿任政,陰氣盛也。

文帝四年六月,大雨雪。後三歲,淮南王長謀反,發覺,遷,道死。京房《易傳》曰:「夏雨雪,戒臣為亂。」

景帝中六年三月,雨雪。其六月,匈奴入上郡取苑馬,吏卒戰死者二千餘人。明年,條侯周亞夫下獄死。

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凍死。是歲,淮南、衡山王謀反,發覺,皆自殺。使者行郡國,治黨與,坐死者數萬人。

元鼎二年三月,雪,平地厚五尺。是歲,御史大夫張湯有罪自殺,丞相嚴青翟坐與三長史謀陷湯,青翟自殺,三長史皆棄市。

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關東十餘郡人相食。是歲,民不佔緡線有告者,以半畀之。

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齊、楚地大雪,深五尺。是歲,魏郡太守京房為石顯所告,坐與妻父淮陽王舅張博、博弟光勸視淮陽王以不義。博要斬,光、房棄市,御史大夫鄭弘坐免為庶人。成帝即位,顯伏辜,淮陽王上書冤博,辭語增加,家屬徙者復得還。

建昭四年三月,雨雪,燕多死。谷永對曰:「皇后桑蠶以治祭服,共事天地宗廟,正以是日疾風自西北,大寒雨雪,壞敗其功,以章不鄉。宜齋戒辟寢,以深自責,請皇后就宮,鬲閉門戶,毋得擅上。且令眾妾人人更進,以時博施。皇天說喜,庶幾可以得賢明之嗣。即不行臣言,災異俞甚,天變成形,臣民欲復捐身關策,不及事已。」其後許後坐祝詛廢。

陽朔四年四月,雨雪,燕雀死。後十二年,許皇后自殺。

定公元年「十月,隕霜殺菽」。劉向以為,周十月,今八月也。消卦為「觀」,陰氣未至君位而殺,誅罰不由君出,在臣下之象也。是時,季氏逐昭公,公死於外,定公得立,故天見災以視公也。釐公二年「十月,隕霜不殺草」,為嗣君微,失秉事之象也。其後卒在臣下,則災為之生矣。異故言草,災故言菽,重殺谷。一曰菽,草之難殺者也,言殺菽,知草皆死也;言不殺草,知菽亦不死也。董仲舒以為,菽,草之強者,天戒若曰,加誅於強臣。言菽,以微見季氏之罰也。

武帝元光四年四月,隕霜殺草木。先是二年,遣五將軍三十萬眾伏馬邑下,欲襲單于,單于覺之而去。自是始征伐四夷,師出三十餘年,天下戶口減半。京房《易傳》曰:「興兵妄誅,茲謂亡法,厥災霜,夏殺五穀,冬殺麥。誅不原情,茲謂不仁,其霜,夏先大雷風,冬先雨,乃隕霜,有芒角。賢聖遭害,其霜附木不下地。佞人依刑,茲謂私賊,其霜在草根土隙間。不教而誅茲謂虐,其霜反在草下。」

元帝永興元年三月,隕霜殺桑;九月二日,隕霜殺稼,天下大饑。是時,中書令石顯用事專權,與《春秋》定公時隕霜同應。成帝即位,顯坐作威福誅。

釐公二十九年「秋,大雨雹」。劉向以為,盛陽雨水,溫暖而湯熱,陰氣脅之不相入,則轉而為雹;盛陰雨雪,凝滯而冰寒,陽氣薄之不相入,則散而為霰。故沸湯之在閉器,而湛於寒泉,則為冰,及雪之銷,亦冰解而散,此其驗也。故雹者陰脅陽也,霰者陽脅陰也,《春秋》不書霰者,猶月食也。釐公末年信用公子遂,遂專權自恣,將至於殺君,故陰脅陽之象見。釐公不寤,遂終專權,後二年殺子赤,立宣公。《左氏傳》曰:「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災。」說曰:「凡物不為災不書,書大,言為災也。凡雹,皆冬之愆陽,夏之伏陰也。」

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時季氏專權,脅君之象見。昭公不寤,後季氏卒逐昭公。

元封三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馬頭。宣帝地節四年五月,山陽濟陰雨雹如雞子,深二尺五寸,殺二十人,蜚鳥皆死。其十月,大司馬霍禹宗族謀反,誅,霍皇后廢。

成帝河平二年四月,楚國雨雹,大如斧,蜚鳥死。

《左傳》曰釐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劉向以為近鼓妖也。喪,凶事;聲如牛,怒象也。將有急怒之謀,以生兵革之禍。是時,秦穆公遣兵襲鄭而不假道,還,晉大夫先軫謂襄公曰,秦師過不假塗,請擊之。遂要崤厄,以敗秦師,匹馬觭輪無反者,操之急矣。晉不惟舊,而聽虐謀,結怨強國,四被秦寇,禍流數世,兇惡之效也。

哀帝建平二年四月乙亥朔,御史大夫朱博為丞相,少府趙玄為御史大夫,臨延登受策,有大聲如鐘鳴,殿中郎吏陛者皆聞焉。上以問黃門侍郎楊雄、李靈,尋對曰:「《洪範》所謂鼓妖者也。師法以為人君不聰,為眾所惑,空名得進,則有聲無形,不知所從生。其傳曰歲月日之中,則正卿受之。今以四月日加辰巳有異,是為中焉。正卿謂執政大臣也。宜退丞相、御史,以應天變。然雖不退,不出期年,其人自蒙其咎。」楊雄亦以為鼓妖,聽失之象也。失博為人強毅多權謀,宜將不宜相,恐有兇惡亟疾之怒。八月,博、玄坐為奸謀,博自殺,玄減死論。京房《易傳》曰:「今不修本,下不安,金毋故自動,若有音。」

史記秦二世元年,天無雲而雷。劉向以為,雷當托於雲,猶君托於臣,陰陽之合也。二世不恤天下,萬民有怨畔之心。是歲,陳勝起,天下畔,趙高作亂,秦遂以亡。一曰,《易》,「震」為雷,為貌不恭也。

史記秦始皇八年,河魚大上。劉向以為近魚孽也。是歲,始皇弟長安君將兵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遷其民於臨洮。明年,有嫪毒之誅。魚陰類,民之象,逆流而上者,民將不從君令為逆行也。其在天文,魚星中河而處,車騎滿野。至於二世,暴虐愈甚,終用急亡。京房《易傳》曰:「眾逆同志,厥妖河魚逆流上。」

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群鬥。是歲,四將軍眾十萬征南越,開九郡。

成帝鴻嘉四年秋,雨魚於信都,長五寸以下。成帝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魚,長六丈,高一丈,四枚。哀帝建平三年,東萊平度出大魚,長八丈,高丈一尺,七枚,皆死。京房《易傳》曰:「海數見巨魚,邪人進,賢人疏。」

桓公五年「秋,螽」。劉歆以為貪虐取民則螽,介蟲之孽也,與魚同占。劉向以為介蟲之孽屬言不從。是歲,公獲二國之聘,取鼎易邑,興役起城。諸螽略皆從董仲舒說雲。

嚴公二十九年「有蜚」。劉歆以為負蠜也,性不食谷,食谷為災,介蟲之孽。劉向以為蜚色青,近青眚也,非中國所有。南越盛暑,男女同川澤,婬風所生,為蟲臭惡。是時,嚴公取齊婬女為夫人,既入,婬於兩叔,故蜚至。天戒若曰,今誅絕之尚及,不將生臭惡,聞於四方。嚴不寤,其後夫人與兩叔作亂,一嗣以殺,卒皆被辜。董仲舒指略同。

釐公十五年「八月,螽」。劉向以為,先是釐有鹹之會,後城緣陵,是歲,復以兵車為牡丘會,使公孫敖帥師,及諸侯大夫救徐,丘比三年在外。

文公三年「秋,雨螽於宋」。劉向以為,先是宋殺大夫而無罪。有暴虐賦斂之應。《穀梁傳》曰上下皆合,言甚。董仲舒以為宋三世內取,大夫專恣,殺生不中,故螽先死而至。劉歆以為,螽為谷災,卒遇賊陰,墜而死也。

八年「十月,螽」。時公伐邾取須朐,城郚。

宣公六年「八月,螽」。劉向以為,先是時宣伐莒向,後比再如齊,謀伐萊。

十三年「秋,螽」。公孫歸父會齊伐莒。

十五年「秋,螽」。宣亡熟歲,數有軍旅。

襄公七年「八月,螽」。劉向以為,先是襄興師救陳,滕子、郯子、小邾子皆來朝。夏,城費。

哀公十二年「十二月,螽」。是時,哀用田賦。劉向以為春用田賦,冬而螽。

十三年「九月,螽;十二月,螽」。比三螽,虐取於民之效也。劉歆以為,周十二月,夏十月也,火星既伏,蟄蟲皆畢,天之見變,因物類之宜,不得以螽,是歲,再失閏矣。周九月,夏七月,故傳曰:「火猶西流,司歷過也」。

宣公十五年「冬,蝝生」。劉歆以為,蝝,蚍蜉之有翼者,食谷為災,黑眚也。董仲舒、劉向以為,蝝,螟始生也,一曰蝗始生。是時,民患上力役,解於公田。宣是時初稅畝。稅畝,就民田畝擇美者稅者什一,亂先王制而為貪利,故應是而蝝生,屬蠃蟲之孽。

景帝中三年秋,蝗。先是,匈奴寇邊,中尉不害將車騎材官士屯代高柳。

武帝元光五年秋,螟;六年夏,蝗。先是,五將軍眾三十萬伏馬邑,欲襲單于也。是歲,四將軍征匈奴。

元鼎五年秋,蝗。是歲,四將軍征南越及西南夷,開十餘郡。

元封六年秋,蝗。先是,兩將軍征朝鮮,開三郡。

太初元年夏,蝗從東方蜚至敦煌;三年秋,復蝗。元年,貳師將軍征大宛,天下奉其役連年。

征和三年秋,蝗;四年夏,蝗。先是一年,三將軍眾十餘萬征匈奴。征和三年,貳師七萬人沒不還。

平帝元始二年秋,蝗,遍天下。是時,王莽秉政。

《左氏傳》曰嚴公八年齊襄公田於貝丘,見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車,傷足喪屨。劉向以為近豕禍也。先是,齊襄婬於妹魯桓公夫人,使公子彭生殺桓公,又殺彭生以謝魯。公孫無知有寵於先君,襄公絀之,無知帥怨恨之徒攻襄於田所,襄匿其戶間,足見於戶下,遂殺之。傷足喪屨,卒死於足,虐急之效也。

昭帝元鳳元年,燕王宮永巷中豕出胃圂,壞都灶,銜其釜六、七枚置殿前。劉向以為近豕禍也。是時,燕王旦與長公主、左將軍謀為大逆,誅殺諫者,暴急無道。灶者,生養之本,豕而敗灶,陳釜於庭,釜灶將不用,宮室將廢辱也。燕王不改,卒伏其辜。京房《易傳》曰:「眾心不安君政,厥妖豕人居室。」

史記魯襄公二十三年,穀、洛水鬥,將毀王宮。劉向以為近火沴水也。周靈王將擁之,有司諫曰:「不可。長民者不崇藪,不墮山,不防川,不竇澤。今吾執政毋乃有所辭,而滑夫二川之神,使至於爭明,以防王宮室,王而飾之,毋乃不可乎!懼及子孫,王室愈卑。」王卒擁之。以傳推之,以四瀆比諸侯,穀、洛其次,卿大夫之象也,為卿大夫將分爭以危亂王室也。是時,世卿專權,儋括將有篡殺之謀,如靈王覺寤,匡其失政,懼以承戒,則災禍除矣。不聽諫謀,簡慢大異,任其私心,塞埤擁下,以逆水勢而害鬼神。後數年有黑如日者五。是歲蚤霜,靈王崩。景王立二年,儋括欲殺王,而立王弟佞夫。佞夫不知,景王並誅佞夫。及景王死,五大夫爭權,或立子猛,或立子朝,王室大亂。京房《易傳》曰:「天子弱,諸侯力政,厥異水鬥。」

史記曰,秦武王三年渭水赤者三日,昭王三十四年渭水又赤三日。劉向以為近火沴水也。秦連相坐之法,棄灰於道者黥,罔密而刑虐,加以武伐橫出,殘賊鄰國。至於變亂五行,氣色謬亂。天戒若曰,勿為刻急,將致敗亡。秦遂不改,至始皇滅六國,二世而亡。昔三代居三河,河洛出圖書,秦居渭陽,而渭水數赤,瑞異應德之效也。京房《易傳》曰:「君湎於酒,婬於色,賢人潛,國家危,厥異流水赤也」。

【白話文】

傳上說:「眼光不明,這叫做不哲,其過錯在於辦事緩慢不振作,受到的懲罰就是常燠,其嚴重後果就是疾病流行。有時有草妖,有時有蠃蟲之孽,有時則有羊禍,有時則有目癇,有時則有赤眚赤祥。水傷火。」

「眼光不明,這叫做不哲」,哲,就是明智。《詩經》上說:「你為政不明智,就要失去輔佐,失去卿大夫;你為政極明智,就不會有背叛者或奸邪小人。」造就是說為君的若不明智,糊塗昏庸受蒙蔽,就不能分辨善惡,衹親近親幸的人,提拔重用同類之人,無功的受到獎賞,有罪的不殺,百官都廢職亂行,因為萎靡不振,什麼事都幹不成,所以錯就錯在萎靡不振上。盛夏季節白天時間長,暑熱利於生物滋長,所以為政弛緩無效,引發出的懲罰就是長期燠暖。燠暖就是冬天不冷,春夏不和,季節失調,人們的身體受到傷害,所以嚴重的後果就是疾病流行。該殺的不殺,就會有秋霜不能殺草的現象,把誅罰大權交給臣下就會刑罰誤時,所以就出現草妖。凡是妖,都是用服飾表現其外貌,用詩歌抒發其言論,用聲音讓人聽到它們。用顏色讓人看到它們,是因為五色本來就是天地萬物的分類大綱,如出現眚祥,聖人認為草妖,是大權旁落有失的明證。氣溫常暖就會生蟲子,所以有贏蟲之孽,這是指螟塍之類,該死不死,不該生的時候卻生出來,或者是多於往常,從而造成災害。劉歆認為這屬於思慮同願望不相包容而導致的災害。在《易經》上,剛包含柔為《離》,《離》為火,為目。羊,頭上長角,足下有蹄,可說是剛中有柔。羊長著大眼睛卻不精明,所以如果是視覺不明,就有羊禍的出現。有一種說法認為,氣溫高的年度,羊多得疫病而死,以致出現怪異,也有道理。關係到人,就是好多人害眼病,所以有日痾。火是赤色的,所以有赤告赤祥。凡是視力受損的都是病於火氣,火氣傷那麼水就來侵犯。嚴重了就致病。如火氣得順,就有福壽。劉歆對於傳上所說的羽蟲之孽就是雞禍的解釋是:在天文上,南方喙是烏星,所以叫羽蟲;禍也從羽而言,所以叫鶸禍。其實鶸在《易經》上本在《巽》卦。劉歆的說法不對。多種徵兆中的恆煥即常暖,劉向認為是《春秋》上說的無冰雪。小燠一般不記載。無冰雪才記,即衹記大的情況。京房《易傳》中說:「俸祿不正常頒發叫做欺騙,其災就是燠,四處下雪天氣卻溫暖不冷。臣下要享福祿沉溺安逸玩樂,這叫做亂,就要引起天氣溫暖而蟲子滋生。明知有罪卻不加誅罰,這叫做辦事不力,引起的燠災,就是夏天熱死人,冬天則植物開花結果。對重大的過錯不施行誅罰,逭叫做亡征,由之導致的災害就是應該寒冷卻燠熱六月。」

桓公十五年「春天,無冰雪」。劉向認為周代的春天,相當於現今的冬天。在那年之前魯國跟鄰國接連打仗,三次戰爭,而一再失敗。國內失去民心,國外失和於諸侯各國。不敢嚴格執行誅罰。鄭伯突篡奪兄長的君位而自立,魯桓公卻與他親善,助長同類入,不懂善惡的懲罰。無冰之災就是對這些事的懲罰。董仲舒認為無冰是象徵了夫人作風不正,陰氣失節。

成公元年「二月,無冰」。董仲舒認為,這是因為當時魯宣公剛去世時,正在服喪之期,而成公君臣都無悲痛之情,反而張皇自大,制定按丘徵收軍賦的稅法。劉向則認為是因為當時魯成公年幼,朝政萎靡不振引發的。襄公二十八年「春季,無冰」。劉向認為,在此之前魯襄公把軍隊擴建為三軍,有對外侵略而好戰的心意,從而與鄰國發生矛盾,鄰國從三個方向討伐進入邊境,戰禍連接十幾年,因而造成饑荒,百姓不滿,臣下離心離德,魯襄公恐慌而放鬆了朝政,不敢對有罪者施行誅罰。再者,楚國有夷狄族的野蠻行為,魯襄公卻有親楚之意,善惡是非分辨不清。這些事情的天應就是春季無冰。董仲舒的說法與此大致相同。一種說法認為,水旱之災,寒暑之變,天下各地都一樣,所以說「無冰」,這是全天下的災異。魯桓公殺死哥哥而篡取君位,對外助成宋國政變,與鄭國交換城邑,背叛了周室。成公之時,楚國橫行中原,王札子殺了周大夫召伯和毛伯,晉國在貿戎打敗周天子的軍隊,對這些事,周天子都無力討伐。襄公之時,天下各諸侯國的大夫都掌握了國家大權,國君無力控制,情況日益嚴重,善惡不分,懲罰不行。周朝的失敗在於萎靡不振,秦朝的失敗在於急切苛暴。所以周朝衰敗,而天氣年年不冷;秦朝滅亡,則無冬暖之年。

漢武帝元狩六年冬季,無冰凍。在此之前,連年派大將軍衛青、霍去病進軍祁連山,跨越大沙漠,窮追匈奴單于,斬首十餘萬級,回朝後,大行慶功封賞。後來體恤國內人民的勤苦辛勞,當年派博士褚大等六人奉持皇帝的符節巡視全國各地,慰問和賞賜孤老無家之人,賑貸貧困之戶,舉薦隱逸潔行的君子到天子出行所駐之地。地方上有什麼可行的建議,上報丞相、御史轉奏天子。這樣,天下百姓都很高興。昭帝始元二年冬季,無冰凍。當時皇帝剛九歲,大將軍霍光執政,開始施行寬鬆緩和的政策,想以此取悅臣民。魯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下了霜雪而草沒凍死」。劉歆認為這是草妖。劉向認為現在的十月是周朝時的十二月。在《易經》上,五是天位、君位,九月裹陰氣來到,五通於天位,其卦是《剝》卦,剝即剝落萬物,開始一片肅殺了,表明這是陰從陽命,即臣受君令而執行殺罰。現在到了十月,下了霜而不能使草木凋零枯死,這正是與君主誅罰之令不被執行,朝政舒緩不振的情況相應合。當時,公子遂專權,三桓開始父子相繼為卿,天帝的告誡似乎在說,從此之後,將會出現普遍大亂了。文公不醒悟,這之後公子遂殺了子赤,季氏、叔孫、孟孫三家大夫驅逐了昭公。董仲舒的看法大致相同。京房的《易傳》說:「臣下執行政令弛緩,這叫做不順從,帶來的災異就是霜不殺草。」

《書序》上說:「伊陟輔佐太戊,亳地出現妖異,桑與谷兩種樹長在一起。」《傳》上說:「兩樹一起生在朝廷,七天後就長成兩手合拱那麼粗。伊陟告誡太戊必須修德治國。後來樹就枯死了。」劉向認為,殷商的國運已經出現衰落,高宗在這種不好的情況下繼位,三年處廬中不說話,真正做到了服喪的哀痛,天下臣民為他所感而相應,但獲得大的榮耀之後,又怠於政事,國家將要走向危亡,所以有桑谷並生於朝的怪異出現。桑就是喪,谷如生命,這意味著生殺予奪的大權落到臣下手中。這一怪異近乎草妖。有一種說法認為,野樹生在朝廷而迅速長大,預示著小人將要很快佔居大臣之位而危害國家,這是象徵朝廷將成廢墟的預兆。

《書序》上還說:「高宗祭祀成湯的時候,有飛來的雉鶸落到鼎耳上雊雊地嗚叫。」祖己說:「這是說先要端正為王之道,做好為工之事。」劉向認為,雉雞中雊雊而鳴的是雄的,以赤為主色。在《易經》上,《離》為雉,雉在南方,雉的出現近乎赤祥。劉歆認為這是羽蟲之孽。《易經》上有《鼎》卦,鼎是宗廟中的禮器,主管禮器而奉祀宗廟的是長子。野烏從外邊飛來,進來成為宗廟禮器之主,造意味著繼位之人要改變。一種說法認為,鼎有三足,是三公之象,而提耳才能搬動。野烏落到鼎耳上,預示小人將要佔居三公之位,敗壞宗廟的祭祀。野樹生在朝廷,野鳥飛入宗廟,這都是預示國家敗亡的怪異。武丁很害怕,找忠賢之士商議,修養德行整頓國事,在內提拔傅說,讓他執掌國政,對外征伐鬼方,使華夏各邦得以安定,所以才能攘除木鳥之妖祥,得以長壽百年,造就是所謂「六災出現,如能這樣恭治國事,五福就會降臨,把這向天下宣揚」。一種說法,認為金克木是木不能曲直。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結果實」。劉向認為,周代的十二月是現在的十月,此時李梅到了花果剝落的時節,卻反而開花結果,這近似草妖。本為先開花而後結果,不寫花衹寫果,這是撿重要的寫。陰完成了本為陽氣才能做到的事,這象徵著臣子專了君的大權而作威作福。一種說法認為,冬天本為肅殺之季,反而使植物生長起來,象徵著驕臣本應誅滅,卻沒有施行懲罰。所以冬天開花,像懲臣子奸計陰謀已有端倪衹是還沒實現,到有了果實,那就成為現實了。當時魯僖公死了,公子遂專權,魯文公不醒悟,後來發生了子赤的變亂。一種說法是,君主太萎靡不振了,暖氣藏不住了,於是花果又生出來。董仲舒認為李梅結果實,象徵臣下強大。記上說:「不該開花而開花,換大夫;不當結果而結果,換相國。」冬,以水為代表,木為相,所以象徵大臣。劉歆認為很多災害的徵兆都以蟲子為孽,心中的災禍表現為蠃蟲孽。李梅結實,屬於草妖。漢惠帝五年十月,桃李開花,棗樹結果。漢昭帝時,上林苑中的大柳樹折斷倒在地上,一天自己立起來了,長了枝葉,有蟲子吃它的葉子,現出字形,說是「公孫病已立」。另有昌邑王的國社中有枯死的樹又生出枝葉。眭孟認為木屬於陰類,下民的象徵,會有從前廢黜敗落的人家名叫公孫氏的從民間出來,接受天命成為天子。當時漢昭帝正年輕,霍光執政,認為眭孟說的是瘋話,就殺了他。後來昭帝駕崩,沒有兒子,就徵召昌邑王劉賀嗣位為帝,昌邑王狂亂無道,霍光又廢了他,改立昭帝哥哥衛太子的孫子,造就是漢宣帝,宣帝本名叫病已。京房《易傳》說:「枯楊生嫩芽,枯木復活,這預示君王沒有子嗣。」

漢元帝初元四年,皇后曾祖父濟南柬平陵王伯的墓門梓柱上突然長出枝葉,長出了屋子。劉向認為這是王氏富貴強盛將要代替漢家的象徵。後來王莽篡位,自己就這件事說:「初元四

年,是我出生的那年,正當漢朝九代火德之災厄,卻有這一祥瑞出現在我高祖的墓門上。門是通道,梓就是子,造就是王家當有賢德之子開拓打通祖宗的皇統,從做朝廷的柱石大臣開始,

受天命而為天下之主的符命啊。」

建昭五年,兗州刺史浩賞禁止民間私自建立社神廟。山陽橐茅鄉社神廟有棵大槐樹,官吏把它砍斷了,當晚這棵樹自己又立在了原處。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郵的樗樹生出支權像人頭一樣,眉目鬍鬚都有,但沒有頭髮和耳朵。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陽鄉有個柱子倒在地上,生出新枝如人的形狀,身子青黃色,面為白色,頭上有髭發,稍為長大,共長六寸一分。京房《易傳》說:「君王德衰,下邊的臣民將要起來,這時就會有木生出入的形狀來。」

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樹倒在地上,干圍一丈六尺,長十丈七尺。百姓砍斷了它的幹,取去一段有九尺多,整棵樹都枯死了。三月裹,這樹突然自己立在原處。京房《易傳》說:「不走正道,行為荒婬,出現的妖怪就是樹木被砍斷了能自己再接上。對妃後有專寵偏愛,倒下的樹木就會自己立起來,砍斷而枯死的能夠復活再生。上天厭惡這些事。」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上下草,草的葉子互相繞結,有彈丸那麼大。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空落下草來,樣子和永光二年那次一樣。京房《易傳》說:「國君少給了俸祿,忠信就要消失,賢人就要離去,這時出現的妖祥就是天上下草。」

昭公二十五年「夏季有鸛鶴來築巢」。劉歆認為,羽蟲類的妖孽,顏色黑的,又叫黑祥,這是預示對眼光不明,耳聽失聰的懲罰。劉向認為,出現了蜚、蜮兩種蟲子,而不說是從外地來的,這是氣產生的,即所謂眚;鸛鵠烏則說是由外地而來,這是由氣導致的,即所謂祥。鸜鵠,是夷狄地區穴居的禽類,來到中原,不穴居而築巢,是陰居陽位,象徵著季氏將要驅逐昭公,離走宮室而退居外地。鸛鵠之羽白色,是旱情的祥異;穴居而喜歡在水中游弋,水為黑色,這是君主危急的象徵。天帝似乎在告誡說,既然已經失去大眾,不可急躁而採取暴力;否則,陰將持節掌權把你趕走,就要遠離宮室而流亡外域了。昭公不醒悟,就發兵圍攻季氏,被季氏打敗,出逃到齊國,最後死在外地。董仲舒對此事的看法與上面大致相似。

漠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頸烏鴉與黑烏鴉在楚國呂縣成群搏鬥,白頸的戰敗,掉在泗水中,死了數千之多。劉向認為這近似白黑災祥。當時楚王劉戊暴戾犯上沒有為臣之道,施刑而侮辱了申公,與吳王劉濞謀劃造**。烏鴉成群相鬥,這是軍隊打仗的象徵。白頸烏鴉個子小,說明小的一方要失敗。掉進水中,說明將要死於水地。楚王劉戊不醒悟,於是舉兵響應吳王,與朝廷大戰,兵敗而逃,跑到丹徒,被越地人斬首。這便是死於水地的應驗。京房《易傳》說:「皇親叛逆,出現的妖異就是白黑烏鴉在國內相鬥。」

昭帝元鳳元年,有烏鴉與喜鵲在燕王宮中的水池上空相鬥,烏鴉掉進池中淹死,近乎黑祥。當時燕王劉旦陰謀作亂,競不悔改,伏罪而死。楚、燕二王都是宗室骨肉至親的藩臣,因

驕橫和對朝廷的怨恨而謀劃叛逆,都有烏鵲相鬥而死這種妖祥出現,行為相同,所佔之象也一樣,這是天人相應的明顯表現啊。在燕,是單個的烏鴉與喜鵲在宮中相鬥而黑色的烏鴉死了,在楚,是上萬隻在野外相鬥而白色的死亡。象徵燕王的陰謀尚未發動,衹王一入伏罪自殺在宮中,所以是一隻水色即黑色的烏鴉死掉。而楚王則是張皇自大舉兵叛亂,大軍在野外大敗,所以是眾多的頸為金色即白色的烏鴉死掉。這是天道精微無誤的表現。京房《易傳》說:「背命專征的劫殺,其妖祥就是烏鵲相鬥。」昭帝時有鴆鵬或叫禿騖的烏,飛來聚集在呂邑王的殿下,昌邑王派入射殺。劉向認為這些水烏是青色的,這是青祥的出現。當時昌邑王馳騁放縱不遵法度,怠慢侮辱大臣,不尊敬皇帝,並有服妖的表現,所以出現了青祥。野鳥飛入宮中,預示宮室將要空廢而無人再住。昌邑王不醒悟,終於獲罪而亡。京房《易傳》說:「君罷退有德之臣,他的遇錯是狂傲,由此導致的妖祥是水烏聚集在城中。」

成帝河平元年二月庚子曰,泰山山桑谷有貓頭鷹把自己的巢燒掉了。一個名叫孫通的男子及其同夥,聽見山裹一群貓頭鷹亂叫,到跟前一看,見是鳥巢燒了,全掉在地上,有三隻雛鳥已被燒死。那棵樹有四圍粗,鳥巢離地面五丈五尺。太守平把這件事上報了朝廷。貓頭鷹是黑色的,近乎黑祥,它是貪婪暴虐的鳥類。《易經》上說:「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啕。」泰山,就是岱宗,五嶽之首,稱王天下之人上告天帝代為天子之處。鳥在此燒巢是天帝藉之告誡說:別親近貪婪而狠毒的人,如聽從了他們的壞主意,就會有焚巢自害己子而絕後易姓的災禍。這事之後趙飛燕得到寵愛,立為皇后,她的妹妹被冊立為昭儀,姐妹二人獨佔了成帝的寵愛,得知後宮許美人、曹偉能生了皇帝的兒子,昭儀大怒,讓成帝把孩子奪來並殺死,還殺了孩子的母親。成帝駕崩,昭儀自殺,事情終於敗露,趙後飛燕因罪被殺。造就是焚巢殺子然後敗亡號啕的應驗。另一說法是指王莽貪婪暴虐,卻被任為國家的重臣,終於釀成篡位易姓改朝換代之禍。京房《易傳》說:「人君暴虐,烏就燒自己的巢。」

鴻嘉二年三月,博士們行大射禮,有雉雞飛來聚集在庭院,然後又沿著台階升到廳內叫了起來。後來雉雞又同樣飛集到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馬車騎將軍等大臣府上,還飛集到未央宮承明殿的屋頂上。當時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待詔寵等人對皇帝說:「天地之間的氣,同類相應,儆告人君的天意,是從微小之事讓人看到大的方面。雉鳥聽得最清楚,能最先聽到雷聲,所以《月令》上說雉鳥報知節氣。經書上記載了殷商高宗之時雉登鼎耳而叫的異象,已表明了轉禍為福的驗證。現在雉鳥在博士行禮之日大群聚集,飛聚到庭院,沿階升到廳堂,萬眾之人睢睢仰視,一連幾IEl驚慌不解其故。後來又挨個到了三公大臣的府邸及太常、宗正等主持宗廟和宗室之事的官府,然後進入皇宮。這樣的停留告誡人們,已最為周到深切,就是人的勸誡,也比不過這樣!」後來成帝派中常侍鼂閎傳旨王音說:「聽說捕到的雉烏,羽毛多有損傷,好像是被抓住捆綁遇,不至於是有人故意抓來而放飛的吧?」王音回說:「陛下怎可說出這種亡國喪家的話?不知道是誰編出這種奸佞讒言,這樣來誣害聖德!陛下左右親近臣子中阿諛奉承者很多,用不著為臣王音再說這些無稽之談了。現今公卿大臣以下,個個衹圖保住自己的官位而無所做為,沒人敢出來講真話。如能讓陛下覺悟過來,因擔心大禍將要落到身上,而嚴厲責怪臣下,用莊嚴的法律予以懲罰,為臣王音會第一個被處罰,能有什麼理由為自己辯解啊!時至今日陛下即位已十五年了,太子未立,曰曰駕車出遊,婬逸之行遠近傳說,世人皆知,外地說得比京城還熱閘。現在是外有微行私游帶來的有害影響,內有身體得病的憂愁,老天多次顯示災異,要您有所改正,卻終於不改。老天都不能感動陛下,臣子我還能抱什麼希望?不過是把話說盡等待處死,我的命衹有朝夕罷了。如果陛下終究不聽天譴人諫,以行改正,老母怎得安居,還能再做皇太后嗎!斑祖創立的帝業江山還有可以歸屬之人嗎!應該找賢能智慧的人,好好謀劃,克制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遵從而恢復禮義,以此求得老天的恩德之意,然後才能有太子可立,災變也才可消除。」

成帝綏和二年三月,天水的平襄有燕生雀,喂大了之後,雀都飛走了。京房《易傳》說:「奸臣在朝,由之而出的災祥就是燕子生雀,諸侯王被罷黜。」一種說法認為,生了不是同類的東西,預示自己的兒子不能繼位。

史書上記載,魯定公的時候,季桓子掘井,得到一個上盆,盆中有個像羊一樣的小動物,這近乎羊禍。羊,本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動物,卻埋藏在地下土中,這是象徵魯定公不任用孔子而聽從季氏,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的應驗。另一種說法認為,羊不在野外卻扣在土盆裹,這象徵魯君失其君位而被季氏所拘留,季氏也將被自己的家臣所拘留。這一年季氏家臣陽虎囚禁了季桓子。三年後,陽虎劫持魯定公以討伐孟孫氏,軍隊失敗,就盜走寶玉大弓而叛走。

《左氏傳》載,魯襄公的時候,宋國有人生下一個身長紅毛的女兒,女兒被遣棄在河堤之下,宋平公之母共姬的趕車人發現而收養下來,於是取名叫棄。長大成人後很漂亮,就被平公納為姬妾,生下一子名字叫佐。後來宋臣伊戾向平公進讒言殺了太子痤。在此之前,大夫華元逃到晉國,華弱逃到魯國,華臣逃到陳國,華合比逃到衛國。劉向認為當時就是火災赤眚的明驗。京房《易傳》說:「尊卑不分,就會出現女孩身長紅毛的妖異。」

漢惠帝二年,在宜陽,天空下血雨,有一頃地那麼大的地方。劉向認為這是赤眚。當時又正值冬天打雷,桃李開花,出現了冬季常暖的天罰。那時朝政萎靡不振,呂氏諸人任職掌權,讒言誣陷為所欲為,殺了三個皇於,立了不是嗣子的人為太子,以及不該立王的封了王,罷免了王陵、趙堯、周昌等重臣。後來呂太后駕崩,大臣們一起消滅了呂氏各王,人死血流。京房《易傳》說:「歸罪不釋,就叫做所追不當或執迷不悟,由此而出現的災象就是天上下血;這叫做為政不善不親,民有怨憤之心,不出三年,就會亡族滅宗。」又說:「壞人得官祿,功臣遭殺戮,天上就下血。」

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陽湖陵天空F血雨,有寬三尺、長五尺那麼一片。血雨點,大的像錢幣,小的像麻子。兩年後,哀帝駕崩,王莽把持朝政,誅殺了丁氏、傅氏兩家國戚,把大臣董賢等都放逐到遠方,與當年呂氏一夥逆行所招致的天像一樣。衹是因為殺人少,所以下的血雨也少了。

傳上說:「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恆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時則有負孽,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痾,時則有黑眚黑祥。惟火滲水。」「聽之不聰,是謂不謀」,是說國君偏聽不明,對下情隔塞不知,從而不能考慮而知曉事情的利害之所在,往往因為處理嚴厲急切而造成失敗,所以說過錯在於急。隆冬季節曰短夜長,寒冷的天氣能凍殺生物,所以,如果為政治國急促迫切,就會導致天氣長期寒冷的懲罰。天寒就使百谷不能生長,國家和百姓都陷於貧困,所以說其不良後果是貧窮。當國君的嚴猛寡恩,就使下邊的人閉口不敢說話,使臣子們提心吊膽,也就等於塞上自己的耳朵,於是胡聽妄間之氣變成聲音發出來,所以有鼓妖。寒氣動,就有魚受災。雨多而龜為孽,龜能生活在陸地上,小是最陰之物;魚離開水就死,則是極陰之妖孽的表現。在《易經》上《坎》為豬,豬耳大卻聽力不好,所以聽氣有傷,就有豬禍的出現。一種說法認為,天氣寒冷之年豬多死,等到變成怪物,也是這個原因。波及到人,則往往是耳朵受損,所以有耳病。水為黑色,所以有黑眚黑祥。凡聽力受傷的都是病於水氣,水氣有損火氣就來加害。到了貧窮之時,如能順天而行,得到的福氣就是富足。劉歆相信傳上說的有介蟲妖孽,多見的徵兆就是常寒。劉向認為在春秋時代沒有這種應驗,當時正值周朝的末世,為政萎靡不振,國勢微弱,朝政被臣下把持,出現的天象都是燠暖而已,所以到秦朝得到應驗。秦始皇帝剛即位時尚在幼年,朝政交給太后,太后與呂不韋以及穋毒通姦,封穋毒為長信侯,把太原郡作為穋毒的封國,宮室苑囿任他進出,為所欲為,朝政也由他決斷。所以老天在冬季打雷,表現出陽氣沒有得到禁閉,而造成危害,已經陷入舒緩鬆弛的變化。秦始皇成年後,穋毒害怕被處死而發動叛亂,秦始皇殺了他,斬了二百多人,二十多個大臣都被車裂而死,抄滅了他們的宗族,另外還把有牽連的四千多家遷徙到房陵。這年四月,天氣寒冷,有人被凍死。數年之間,政治如此由舒緩而轉為嚴酷,天氣相應而由暖變寒,造就是明顯的應驗。劉歆認為下大雪,或不該下雪而下雪,以及下大冰雹,或下霜凍死莊稼、草木,都是表現了常寒的天罰。劉向認為常雨不止屬於態度不恭敬導致的。京房《易傳》說:「有道德的人遭到危險,這叫做違反天命,由之導致的變異是寒冷。誅罰過重,就會出現該熱而寒的變化,持續六天,也會變成冰雹。對危害正人正事的奸佞不施行誅罰,這叫做養賊,就會大寒七十二日。

死飛禽。有道之人被貶逐,這叫做傷,由之導致的天寒往往是生物無霜而死,有水外湧。作戰而不瞭解敵人的力量,這叫做有負於君命,由之導致天寒,雖然有雨作物也不茂盛。聽到了善事卻不予以實行,病在耳聾。」

桓公八年「十月,下雪」。周代的十月,是現在的八月,不是下雪的時候,劉向認為,當時魯桓公夫人有與齊君婬亂的行為,魯桓公因此有妒恨之心,夫人要殺死桓公,於是顯示了這一天象。桓公不覺悟,後來與夫人一起到了齊國而果然被殺。凡是雨,都屬陰氣,而雪又是雨中更陰的,不該下雪的時候下雪,這是危急迫近的天象。董仲舒認為這象徵了夫人的專橫恣肆,陰氣過盛。僖公十年「冬天,下大雪」。劉向認為,這是先前僖公立妾為夫人,陰居陽位,即陰氣遇盛造成的。《公羊經》上說「下大冰雹」。董仲舒認為,魯僖公迫於齊桓公的威脅,立妾為夫人,不敢親近其他姬妾,所以寵幸獨佔之象表現在冰雹上,這都是陰氣曰趨嚴重形成威脅,從而造成寵幸獨佔而導致的。昭公四年「正月,下大雪」。劉向認為,昭公從吳國娶來同為姬姓的女子,稱之為吳孟子,國君在上面行此非禮之事,臣子們自然在下面非議。再者季氏、孟孫、叔孫三家大夫已經強大,都鄙視昭公的行為,已生輕慢侮辱之心。董仲舒認為當時季孫宿執掌國政,陰氣盛而造成這一天象。

漢孝文帝四年六月,下大雪。三年後,淮南王劉長謀反,被發覺,遭到流放,死在道上。塞屋《易傳》說:「夏天降雪,告誡有臣叛亂。」景帝中六年三月,下雪。這年六月,匈奴侵入上皺掠取苑中餵養的馬匹,將士戰死了二千多人。第二年,條侯周亞夫下獄而死。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下大雪,百姓很多被凍死。這一年,淮南王、衡山王謀反,被發覺,都畏罪自殺。欽差大臣巡行淮南、衡山等郡國,查辦參與謀反的人,治罪處死了數萬人。元鼎二年三月,下雪,平地雪厚五尺。這一年御史大夫張湯有罪自殺,丞相嚴青翟被判與三名長史陰謀陷害張湯之罪。嚴青翟自殺,三長史也都被斬首。元鼎三年三月河水結冰,四月下雪,關東有十幾郡閘災人吃人。這一年百姓中有人不自報繒錢之稅而被人告發的,告發者可得繒錢的一半。

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齊、楚兩地下大雪,雪厚五尺。這一年魏郡太守京房被石顯誣告,被判為與岳父即淮陽王之舅張博、以及張博的弟弟張光,勸導淮陽王謀反之罪。張博被腰斬,張光、京房被斬首,御史大夫鄭弘被治罪免官成為百姓。成帝即位後,石顯伏法,淮陽王上書為張摟伸冤,說明互題妄加不實之詞。這樣,受害者的家屬才得還鄉。

建昭四年三月,下雪,燕子死了很多。谷永答覆天子說:「皇后有種桑養蠶治辦祭祀所需服裝與恭敬奉事天地宗廟之責,正在這一天卻刮起強烈的西北風,大寒、下雪,敗壞了皇后的功業,這表示皇后未能符合天帝的心願。現在應該齋戒避免伴寢,以便深自反省。請皇后回到自己的宮中,關閉上門戶,不得獨佔天子之愛。再讓其他姬妾人人輪流伴君就寢,按時而普遍施恩。這樣老天高興了,差不多就可以得到賢明的子嗣。如不按為臣的話去做,災異就會愈益嚴重,天變有形,到那時臣下我就是想再捐棄生命來勸說天子,也無濟於事了。」造之後,許皇后因祝詛之罪被廢黜。

陽朔四年四月,下雪,燕雀死。十六年後,許皇后自殺。

定公元年「十月,降霜凍死豆類植物」。劉向認為周代的十月,就是現在的八月,消卦為《觀》,陰氣沒到君位就肅殺菽類,這是誅罰之令不由國君發出,而由臣下把持的象徵。當時季氏驅逐昭公,昭公死在外地,定公得立為魯君,所以天帝用災來提醒定公。僖公二年「十月,隕霜不殺草」,是繼位之君微弱而喪失執政之權的象徵。後來終於受制於臣下,災害也就發生了。出現怪異的時候說殺草,出現災害的時候說殺菽,有了重災就說殺谷。有一種說法認為,菽是草中難死的一種,如講殺菽,就可知草都死了;說不殺草,也就知道菽不會死。董仲舒認為菽是草類中的強者,天帝的告誡似乎是說,誅掉強臣。說到菽,是略微顯示了季氏將要受到的懲罰。

漢武帝元光四年四月,下霜凍死草木。此前二年,派遣了五位將軍三十萬大軍埋伏在馬邑,準備襲擊匈奴單于,單于發覺而逃離。從此開始了征伐四夷的過程,出征三十多年,全國戶口因耗損或逃亡減少了一半。京房《易傳》說:「發動戰爭大肆殺戮,這叫做有失法度,引發的天災就是下霜,夏天霜殺五穀,冬天霜殺麥苗。誅罰不符罪情,這叫做不仁,由之引發下,夏天是先有大雷大風,冬天是先下雨,然後再下霜,形成芒角。如聖賢遭到殺害,下的霜就附在草木上,不落到地面。佞邪之人掌握了刑罰,這叫做私人行害,霜就落在草根土隙間。不行教化而專施誅罰這叫做暴虐,霜不在草上,反在其下。」

元帝永光元年三月,下霜凍死桑樹;九月二H,下霜凍死莊稼,全國發生大的饑荒。當時中書令石顯執政專權,這與《春秋》所載魯定公時的下霜應驗相同。成帝即位,石顯因作威作福之罪被殺。

僖公二十九年「秋季,下大冰雹」。劉向認為,陽氣盛就下雨,溫暖而水熱,陰氣夾持而合不進來,就轉成冰雹;陰氣盛就下雪,凝結而冰寒,陽氣夾持而合不進去,就散發而變成霰。所以把滾開的水封閉在容器中,然後沉入寒冷的泉水,就變成了冰,而當化雪的時候,冰也就化解而散開,造就是驗證。所以說冰雹是陰氣夾持陽氣而生,霰是陽氣夾持陰氣而生。《春秋》不載下霰,如同不載月食一樣。僖公末年信任公子遂,公子遂專權曰恣,甚至於要殺死君主,所以出現了陰氣夾持陽氣而有冰雹之天象的出現。僖公沒醒悟,公子遂終於掌握大權,兩年後殺了子赤,擁立宣公為君。《左氏傳》上說:「聖人在位有權就不會有冰雹,就是下了冰雹也成不了災。」有人解釋說:凡是不成災的事情都不記載,衹記嚴重的事情,即造成災害的。凡是冰雹,都是冬天陽氣過盛而成暖,夏天陰氣藏伏而生寒所造成的。

昭公三年,「大雨有雹」。當時季氏專權,雹為國君受到威脅的象徵。昭公不醒悟,後來季氏終於把昭公驅逐。元封三年十二月,雷雨夾雹,雹子大如馬頭。宣帝地節四年五月,山陽濟陰下的雹子有雞子大小,入地二尺五寸深,砸死二十人,飛鳥都被砸死。這年十月,大司馬霍禹宗族謀反,被誅,霍皇后被廢黜。成帝河平二年四月,楚國下雹子,大如斧頭,飛鳥被砸死。

《左傳》上說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曰,晉文公去世,庚辰日,將葬於曲沃,送葬之儀從縷出發,靈柩中有牛叫的聲音。劉向認為這近乎鼓妖!喪葬本為凶事;有聲如牛吼,造是發怒的象徵。將要有急怒躁烈的謀劃,由之發生戰禍。當時,秦穆公派兵去襲擊鄭國而不通知晉國借路,在返回的時候,晉國大夫先軫對晉襄公說,蠢邇軍隊從我們境內過卻不向我們借路,我建議襲擊他們。於是在崤山之險攔截,打敗秦軍,一匹馬一隻車輪都沒返回秦國,操之過急,太過分了。晉國不念舊好,卻聽從了狠毒的陰謀。與強國結下仇怨,四次被秦國進犯。戰禍連接數代人,造就是兇惡的效驗,

哀帝建平二年四月乙亥初一,御史大夫朱博為丞相,少府趟玄為御史大夫,當進宮登殿接受封拜之韶時,忽然有如同敲鐘一樣的巨響傳來,殿中的郎、吏等官員以及在台陛兩側的衛士都聽到了。皇上詢問黃門侍郎揚雄、李尋,李尋回答說:「這就是《洪範》上講的鼓妖啊。經師的傳授,認為如果國君視聽不靈,被人們的表象所迷惑,致使有名無實的人得到進用,就會有無形的聲音,不知從哪裡傳來。對此事的傳注說,如發生在年、月、H中的中間一段時間,就要應在正卿大臣身上。今因四月份的H子裹多了一一個辰H而與往常不同,這就成了年的中段。正卿就是執政大臣。應該罷退丞相、御史,以與天變相應。既然是這樣,就是不罷退他們,不出一週年,這些人也要自己犯事受禍。」揚雄也認為是鼓妖,是聽覺有誤的象徵。朱博為人強硬堅毅富有權謀機智,適宜當將不宜當相,恐怕要有兇惡可怕急躁狠厲的怒火發生。到了八月,朱博、趟玄被判陰謀作奸之罪,朱博自殺,趙玄免死論處。塞房《易傳》說:「政令不求實務本,下面就不得安寧,金器就會無故自動,發出聲音。」

史書上記載秦二世元年,天上無雲卻打雷。劉向認為雷應是被雲托著,就像臣托著君那樣,陰陽相合。秦二世不顧念全國百姓的疾苦,從而萬眾懷有怨憤反叛之心。這年陳勝起事,天下叛亂,趙高乘機作亂,秦朝因之滅亡。一種說法認為,《易經》上《震》卦為雷,是態度不恭的表現。

史書上記載秦始皇八年,河中的魚大量逆流而卜。劉向認為這種現象近於魚孽。這一年,秦始皇的弟弟長安君率軍攻打趟國,途中謀反,在屯留被處死,他的軍吏也都被斬首,屯留的百姓被遷徙到臨洮。第二年有繆毒被處死之事。魚屬於陰類,象徵民眾,逆流而上,就象徵民眾將要不服從國君的統治而逆行造**。這事在天文上,就是魚星處於銀河之中,就要車騎兵馬佈滿曠野。到了秦二世時,暴虐的統治越發殘酷,終於迅速滅亡。京房《易傳》上說「民眾同心犯上,出現的妖異就是河中的魚逆流而上。」

武帝元鼎五年秋季,青蛙與蟾蜍成群搏鬥。這一年,派四位將軍率軍十萬征伐南越,開拓了九郡。

成帝鴻嘉四年秋季,在信都有魚從天空降落,魚長不足五寸。成帝永始元年春天,北海跳出大魚,長六丈,高一丈,有四頭。哀帝建平三年,東萊的平度縣出現大魚,長八丈,高一丈一尺,共七頭,都死了。京房《易傳》上說:「海中多次出現大魚,意味著邪佞小人陞官,賢德之人被疏遠。」

桓公五年「秋季,出現螽災。」劉歆認為,貪婪殘酷地搾取人民的財物,就會出現螽這種蟲子,這是介蟲類的妖孽,與魚類的妖孽所應相同。劉向認為介蟲之孽是由說話不順情理而引發的。這一年,桓公獲得宋、鄭二國的來訪,取得鼎,交換了采邑之地,動工築城。各種螽災之說都依董仲舒的說法。莊公二十九年「有蜚災」。劉歆認為蜚是負鑾,本性不吃穀物,吃谷就成了災,屬介蟲類的妖孽。劉向認為蜚是青色的,因而近乎青眚,不是中原所原有的。南越那地方氣候很熱,男女都在水中洗浴,風俗婬蕩就生了這種東西,是一種臭而可惡的蟲子。當時莊公娶齊國的婬蕩之女做夫人,娶來之後,與兩個小叔子私通,所以才有蜚災的出現。天帝的告誡似乎是說:現在誅罰滅絕他們還來得及,否則就要產生臭而可惡之事,讓四方之人都知道。莊公不醒悟,後來夫人與兩個小叔子作亂,兩個兒子都被殺害,而他們終於也都因罪被殺。這些看法與董仲舒的看法大致相同。僖公十五年「八月,有螽災」。劉向認為,此前僖公有與諸侯在鹹地的會盟,後又在緣陵築城,這一年又帶領兵車到牡丘會盟,派公孫敖領軍隊與其他國家的大夫一起救徐國,連續三年出兵在外,從而有此螽災。文公三年「秋天,在宋國天空降落螽蟲」。劉向認為這是因為宋國先前殺了無罪的大夫,以及對民眾暴虐徵收賦稅而引起的天應。《谷梁傳》上說上上下下都是,是說太多了。董仲舒認為,宋國三代君主都娶國內大夫之女為夫人,大夫專權放肆,生殺之刑不符法制情理,所以螽先死而後落下。劉歆認為螽是有害穀物的,突然遇到陰氣的襲擊,就墜落而死。八年「十月,出現螽災」。當時文公征伐邾國取得須朐,在部地建城。宣公六年「八月,出現螽災」。劉向認為這是因為,在此之前宣公征伐莒國向邑,後來又連續到齊國,謀劃征伐萊國。十三年「秋季,有螽災」。公孫歸父會同齊軍征伐莒國。十五年「秋天,出現螽災」。宣公在歉收之年,多次興兵動武。襄公七年「八月,有螽災」。劉向認為先前襄公興師去救陳國,滕子、郯子、小邾子都來朝見。夏天,在費建城。哀公十二年「十二月,出現螽災」。當時哀公實行田賦改革。劉向認為春天實施田賦制度的改革,冬天就出現了螽災。十三年九月,螽災;十二月,螽災」。這連續三次的螽災,是暴虐搾取民眾財物引發的天應。劉歆認為周代的十--,9,是夏歷的十月,這時火星既已藏伏,休眠的蟲類都已休眠,天的顯示變異,就物類的應時說,不能有螽,這是因為這一年再次該置閏月而設置。周歷的九月是夏歷的七月,所以傳注上說「火星還往西行,這是司歷之官的過失」。宣公十五年「冬季,蟓生」。劉歆認為蟓是蚍蜉類中有翼的那種,吃穀物造成災害,屬黑眚。董仲舒、劉向認為,蟓是剛生出來的螟,另一說法認為是剛生的蝗。當時民眾苦於君主征發的力役,對公田怠堡。宣公在這時開始按田畝徵稅。按田畝徵稅,即就庶民的田畝選擇產量高的為標準,徵取其產量的十分之一,這是毀壞先王傳下來的制度而衹為貪圖利益,所以報應此事而有蟓災的發生,此屬贏蟲之孽。

景帝中三年秋季,有蝗災。在此之前匈奴侵邊,中尉魏不害率領車騎材官之軍屯駐代郡的高柳。武帝元光五年秋季,發生螟災;六年夏天,發生蝗災。在此之前,五位將軍率軍三十萬埋伏於馬邑,打算襲擊匈奴單于。這一年,四位將軍征伐匈奴。元鼎五年秋季,有蝗災。造一年,派四位將軍征伐南越以及西南夷,擴增十餘郡。元封六年秋天,有蝗災。在此之前,派兩位將軍征伐朝鮮,擴增三郡。太初元年夏季,蝗蟲從東方飛到敦煌;三年秋季,再次發生蝗災。從元年貳師將軍征伐大宛起,全國連年忙於這一戰爭的供需。征和三年秋季,發生蝗災;四年夏季,發生蝗災。前一年,派三位將軍率軍十餘萬征伐匈奴。征和三年,貳師將軍的七萬軍隊覆滅未還。平帝元始二年秋季,發生蝗災,遍及全國。這時王莽執政。

《左氏傳》說莊公八年齊襄公在貝丘打獵,看到一隻豬。隨從人員說:「這是公子彭生。」齊襄公生氣地說:「射死他!」豬像人一樣立起來大叫,襄公大驚,從車上摔下來,腳受了傷,鞋也丟了。劉向認為這近乎豬禍。在此之前,齊襄公與妹妹即魯桓公夫人通姦,讓公子彭生殺死桓公,後來又殺死彭生以向魯國表示謝罪。公孫無知為前魯君所寵愛,襄公罷黜了他,無知率領一些怨恨襄公的人在打獵的地方襲擊襄公,齊襄公藏在門後面,腳露在門下被發現,於是被殺。傷腳丟鞋,終於因為腳的暴露而被殺,這是為政暴虐峻急所受的報應。

昭帝元鳳元年,燕王宮中長巷裹的豬從豬圈中跑出來,撞壞了大寵,叼走灶前六、匕口鍋,放到大殿前面。劉向認為這近於豬禍。當時燕王劉旦與長公主、左將軍謀劃叛逆造**,誅殺進諫勸誡的人,暴虐峻急不講為人之道。灶是生活做飯所必需的,豬卻把灶撞壞,把鍋擺到庭院,鍋灶都要用不著了,宮室將要被廢棄。燕王不悔改,終於依法被誅。京房《易傳》上說:「眾人心中不滿君主的政治行為,就會出現豬入居室的妖異之事。」

史書上記載魯襄公二十三年,谷、洛二水交匯相鬥,將要衝毀王宮。劉向認為這近乎火克水。周靈王要阻塞水流,有關官員進諫說:「不可這樣。為民之主的人,不墊高草窪,不削平山丘,不阻遏河川I,不排瀉湖水。現在我們朝政是不是有所不當,而影響了兩河之神,使他們爭奪水道,從而威脅了王宮,大王您如果因此就加固堤防以遏制河水,恐怕是不太合適吧!我擔心到子孫一代,王室將會越來越衰微。」周王最後還是把水擋住了。從史傳上分析,以濟、淮、河、江這四大水瀆比作諸侯,而谷、洛二水僅次於四瀆,那就是卿大夫的象徵了,這就意味著卿大夫將要分爭權勢而危害王室了。當時為卿的世家專權把持朝政,儋括將進行篡殺周王的謀劃,如果周靈王有所覺悟,修正朝政之失,小心接受勸誡,災禍也就可以避免。不聽諫議勸說,不重視怪異的徵兆,白以為是,填塞低窪墊高卑下,來阻逆水勢而妨害了鬼神。幾年後天空出現五個像太陽那麼大而黑色的東西。造年提前下霜,周靈王駕崩。周景王即位後兩年,儋括要殺死周王,改立周王的弟弟佞夫。佞夫不知,景王卻連同殺死了佞夫。到景王一死,有五位大夫爭權,有的擁立子猛,有的擁立子朝,王室大亂。京房《易鰳說:「天子勢弱,諸侯致力於征伐,就會出現水斗的異常現象。」

史書上說:秦武王三年渭水發紅三天,到秦昭王三十四年渭水又紅了三天。劉向認為造近於火克水。秦國施行連坐之法,有人把灰撤在道上就要被處以黥面之刑,法密而刑罰殘酷,加以征伐沒有節制,殘害鄰國,以至於變亂了五行,使氣色大亂。天帝的告誡好像是說,不要再施行刻毒峻急的殘暴政治,否則將要導致敗亡。秦國終於不改,直到秦始皇滅六國,傳至二世而滅亡。過去夏都河東,殷都河內,周都河南洛陽,河、洛出現圖、書,秦都於渭水之陽,而渭水幾次變紅,這都是嘉瑞異象與德相應的驗證啊。京房《易傳》說:「國君沉溺於酒宴,婬亂於女色,從而致使賢德之人潛藏而遠離,國家面臨危亡,由之而出現的異常之象就是河水變紅。」

《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