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使趙攻魏

【提要】

戰國合縱的諸侯之間是相互依存、唇亡齒寒的關係,但是有些國家眼光短淺,相互攻伐,結果最終招致自己的滅亡,這也是合縱戰略最終失敗的原因。

【原文】

秦使趙攻魏,魏謂趙王曰:「攻魏者,亡趙之始也。昔者晉人欲亡虞而伐虢,伐虢者,亡虞之始也。故荀息以馬與璧假道於虞,宮之奇諫而不聽,卒假晉道。晉人伐虢,反而取虞。故《春秋》書之,以罪虞公。今國莫強於趙,而並齊、秦,王賢而有聲者相之,所以為腹心之疾者,趙也。魏者,趙之虢也;趙者,魏之虞也。聽秦而攻魏者,虞之為也。願王熟計之也。」

【譯文】

秦國要趙國攻打魏國,魏王對趙王說:「趙國攻打魏國是趙國滅亡的開始。從前,晉國想要滅掉虞國就先攻打虢國,攻打虢國就是滅掉虞國的開始。所以在晉國大夫荀息拿出寶馬和玉壁向虞國借通道時,虞國相國宮之奇勸說虞公,但沒聽取,最後借道給晉國,晉國滅掉虢國後,在返國途中就滅掉了虞國。所以《春秋》記載了這件事,特別責備了虞公。現在諸侯中沒有比趙國更強,而能與齊、秦並駕齊驅的,趙王既賢明又得到有聲望的人輔佐,所以秦國的心腹之患就是趙國。魏、趙兩國同虞、虢兩國一樣,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唇亡則齒寒。聽任秦國來攻打魏國,就等於從前虞國借道給晉國攻打虢國一樣,會自取滅亡,希望大王深思熟慮。」

【評析】

春秋時期離戰國時代不遠,春秋發生的許多事情對戰國各國都有很大的啟示意義。春秋有名的晉國借道攻打虢國、滅亡虞國的典故說明了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道理。此理對現代社會的我們也有很大啟發意義,在廣交朋友、同盟的同時要善待這種聯盟關係,自己損害這種關係的,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團結就是力量,聯盟才會具有巨大的抵抗力、競爭力。

《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