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一件真事

    (《九州日日新聞》文化欄的連續報道)
    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一日,在日本九州玄界灘海面的一個孤島——沖島上,發掘了「唐三彩」。這在世界上是第四次,出土的情景,頗具戲劇性。
    戰後,從一九五四年開始,經過多次考察,沖島終於以「海上正倉院」*的美稱聞名於世。萬餘件珍貴文物出土,極大地開闊了學者們的眼界。
    公元四至七世紀,祭祀品中的無數珍品幾乎無損地長眠在這個孤島上,隱藏著歷史的秘密。
    一九六九年秋對沖島進行第三次考察。這年共進行三次:首次預備考察在四月份,第二次五月份,這次從十月份開始。在隊長九州大學岡崎敬教授的領導下,發掘出來龍頭、雲珠等珍貴的鎏金銅質祭祀遺物。
    下面是十月十一日的情況。
    這天,報社記者親眼看到著名陶瓷藝術研究家小山富士夫在五號遺跡處的活動。小山先生小心翼翼地察看一件件出土文物。他彎下腰,從褐色土中拾起一小塊綠色陶器輕輕放在手中。他把眼鏡戴上又摘下,仔細鑒賞著。
    小山先生的眼裡忽然放出光輝。他跌坐在土丘上。這就是發現唐三彩的歷史一瞬間。
    人們圍住小山先生。
    「還是那樣華麗……」熊本大學松本教授看著小山先生手中的綠色陶片,情不自禁地讚歎。
    在初次來島上以三笠宮為首的考察團中間也激起一陣輕輕的騷動。這騷動,顯示出人們發現奇珍異寶後的緊張和興奮。
    岡崎隊長輕聲地告訴記者:「「可以斷定,這是世界上罕見的唐三彩!」他的表情,也充滿興奮和喜悅。
    後來,小山先生作為鑒定人,在公開發表的考察報告的開頭指出:「從玄海灘的孤島——沖島上發掘出許多珍貴文物,其中十八件唐三彩可震動全世界。」唐三彩,正如大家所熟悉的,是中國唐代(七世紀至九世紀初)製造的陶器。它是由綠、黃、白三種色彩繪製的。它的色彩,可以「華麗」一詞加以形容。
    由於燒結溫度低,脆性大,不具備實用價值,但它卻深得唐代天子和權貴們的喜愛,往往作為陪葬品放入墳墓。
    這種三彩繪製的陶器種類繁多。壺、瓶、碟、香爐以及男女人物、馬、牛、犬、獅、駱駝等器物,幾乎部有。
    在歷史上,首次發現唐三彩還是進入二七世紀後的事。
    在距今犬約五十年前的清朝末年,中國從開封向洛陽沿途開發。當工程進展到洛陽城北時,挖出很多陵墓。洛陽附近的漢、隋、唐等朝代的墓群素享盛名。
    在唐代墓群中,發現了唐三彩。它長眠地下一千多年,初次露面,很多人就為它的美麗色彩而傾倒。
    思慕者從世界各個角落趕來中國。現在,在世界著名博物館裡能看到的唐三彩,就是當時胡亂挖掘後流失出國的。
    當時出土的地區,只限於洛陽、長安等盛唐都城近郊。
    唐代,由絲綢之路把東、西方連接起來。當時,作為文化交流,是否有可能把具有高度藝術水平的唐三彩運往外地呢?專家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事實證明,唐代的越州青瓷,廣州白瓷已經遠送到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埃及。
    戰後的一九五五年,瑞典考古學家馬爾登博士在開羅南部蘇斯達套地區採集的大約三千件陶器裡,有兩件很引人注目。這是在國外首次發現的唐三彩。
    唐三彩產生當時,就被運往外國,最遠曾到達非洲海岸。
    一九六七年二月,在奈良大安寺遺跡進行考察時,平城宮舊址考察部長杉山信三博士發現了一百二十餘件陶器片,這是日本首次出土的唐三彩。
    其中有一種被稱作「書枕」「的長方形陶器。造憾的是它被火焰徹底毀壞了,使人們失去欣賞唐三彩那特有的美麗色彩的機會。
    不管怎樣,這在世界上是第三次被發現,證實唐三彩曾渡海來到日本。
    這次在沖島發現唐三彩,是世界上的第四次。
    沖島出土的唐三彩,儘管只是一個彩瓶口的邊緣部位,卻有幸保存了它的本來色彩。經過人工復原後,引起人們對遙遠古代的遐想。
    它那淡雅的薄綠和深沉的暗黃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又襯以潔白的背景,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古典美。唐三彩的色彩一般是絢麗豪華的,沖島出土的則具有沉靜、雅致的風格。
    這裡追述一下唐三彩的歷史。
    陶器上出現鮮艷的色彩,是從唐三彩開始的。達到這種水平,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唐三彩的釉質,是經低溫焙燒麗成的。
    在中國,青瓷的高溫焙燒技術很先進。它的起源可追溯到紀元前一千多年的殷、周時代。但低溫釉的焙燒技術卻很落後。
    漢、魏、晉時代,曾經試用吹氧燃燒的方法燒製鉛釉。不過,製品的色彩混濁,質地粗糙。
    從隋代開始,能燒製綠、黃、白三種單色釉,而使用三種顏色製成陶器則開始於唐代,就是唐三彩。現在,對三種色彩的解釋也不盡相同。
    有人認為三種色彩是綠、褐、白,也有人說成綠、紅、黃。因為它是經過昇華而得到的色彩,難以簡單地判定。換言之,它是一種極其微妙難以形容的色彩。
    唐三彩是盛唐燦爛文化的碩果,也給國外文化帶去很大影響。
    日本奈良時代的」「奈良三彩」「——即所謂正倉院三彩,就是仿照唐三彩的。
    迄今為止,日本有三十餘處出土了奈良三彩。其中,瀨戶內海大飛島數量最多。
    在沖島的考察中,已經發掘出奈良三彩小壺壺體十一隻,壺蓋六隻。
    小壺上也描繪著黃、綠、白三種顏色。窄窄的壺嘴向外翻,兒乎和寬肩壺體相連。壺底配有高台座。
    和唐三彩相比,稍有遜色,但當你注目時,一定會使你的腦海中浮現出古都奈良的幻象,真是唯妙唯削。」勃海三彩「、」遼三彩「、」伊朗三彩「都受到了唐三彩的影響。
    古代各國文化的交流如此迅速和廣泛,真是出乎意料。
    伊朗三彩和唐三彩的相互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考察。從認識的一致性考慮,有理由認為伊朗接受了中國的構思影響。
    總而言之,唐三彩在陶器製作上產生的」色「和」美「,世界藝術史己有定評。
    出土唐三彩的沖島,是浮出玄界灘海面的遠海孤島,是被稱為官幣大社宗像神社的」神域「,東西約一公里,南北半公里,周圍約四公里。
    古代留下來的宗像神社,聚三宮為一體。
    所謂三宮,即宗像郡田島邊津宮、大島中津宮和沖島沖津宮。
    早在江戶時代,貝原益軒就發現沖津宮的古代祭祀遺跡。更早以前,青柳種信曾親自登島考察。在後來的明治、大正時代,又引起江籐正澄、柴田常惠等人的重視。直到戰前,田中幸夫、豐元國等也前去進行過考察。
    一九五四年為召齊宗像神社復興促成會,以小島鈺作為團長、以鏡山猛為現場主任,對沖島進行過考察,從此,沖島作為古代遺跡寶庫被人所共認。
    對千古之謎的秘境——沖島進行學術解剖後,兩萬一千餘件國寶和珍貴文物出土。」海上正倉院「在考古學界引起驚歎。
    出土文物極少破損。許多」奈良三彩「、」須惠器「等,大都可以復原。
    沖島之所以能這樣完好地保存遺跡,有以下原因。
    沖島近千年來一直是封閉的島。
    按照」神律「規定,島上一木一石都不可觸犯。有這樣的傳說:江戶幕府初期,黑田長政曾說:「我是天主教徒,神不能對我報應。」但在他從沖島拿走寶物時,立刻被化成妖怪。
    這個島還「限制女人」登陸。全國限制女人的地方很多,但迄今多數地方已開放。
    這裡卻一直循守著二千多年來的嚴格禁令。總之,沖島是戒律森嚴的島子。
    登上該島,必須「拔楔」——浴於海水,驅除不祥。貝原益軒的《築前續風土記》中說:「到這兒的人,要先以海水淨身,參拜正三位神社。最初七天,每天一次海水淨身。於第八天始可至本社」如今登島,雖不必再循守這些規矩,但也須嚴守「祓楔」慣例。全體考察隊員部要在難以想像的寒冷海水中淨身後,登岸。
    在島上還有不許吐痰、吐唾沫,便溺須在指定地點進行等極其苛刻的規定。
    可以說,正是這些森嚴的戒律,才使沖島的祭祀遺跡保護下來。
    沖島上有巨岩和原始森林,鬱鬱蒼蒼的暗綠色原始森林,嵌入海面的陡峭斷崖,令人產生窒息似的莊嚴和神秘感。
    原始森林中,有些熱帶羊齒類植物伸著長達一米的厚葉,鬱鬱蔥蔥,令人完全忘記現代社會的污染情景。
    沖津宮附近巨岩林立,絕大多數的祭祀遺跡是從巨岩深處發現的。沖島祭祀之所以被稱作「巨岩祭祀」,大約由此而來。當然,也許是古人對「岩石」產生近於畏懼性的信仰之故。
    登島後的三笠宮閣下談到第一個印象時說:「來到這兒,才明白為何《古事記》中經常出現」巖「這個詞,也理解了古代人為何對」巖「產生敬仰心情。」島上究竟能否住人?據這次考察,在沖島發現了繩文土器和彌生土器。可以知道:繩文時代,人們曾在這兒入海打魚。考慮到擁有現代裝備的漁船也不能輕易靠近該島,而繩文時代的小舟卻活動在這裡,真是不可思議。
    可以斷定;自原始時代起,這個島不但是「祭祀的島」,而且還是「生活的場所」。
    那麼「古代的祈禱」為何在這裡進行呢?說法不一,也無非是祈求神靈保佑航海安全,保佑開往朝鮮的軍隊出師順利等等。
    這裡出土的鎏金銅杏葉、雲珠、銅鏡、水晶彎月、玉鐲、刀劍等兩萬多件祭祀遺物,證明曾經在這裡進行過規模宏大的祭祀活動。
    與唐三彩同時發現的還有「鎏金銅龍頭」。它非常類似東魏時代(六世紀中葉前期)的龍頭,大概也是六世紀中期的產物。
    提到唐代,立刻使人聯想到「遣唐使」,他們在赴唐途中,很多人在暴風雨中遇難死亡。
    島上的唐三彩,也是由遣唐使帶回的嗎?
    果是如此,以前宗像氏族舉行祭祀活動的沖津宮,是否也是大和朝廷舉行全國規模祭祀活動的場所呢?這樣,唐三彩的發現既充實了日本古代傳說、故事,也豐富了我們的想像。
    沖島遺跡考察又提出了新的謎。
    為何自繩文、彌生時代開始,古人就在這樣不自由的小島上生活?又於何時,古人離開這個島子?並且,被發現的「唐三彩」本身也是個謎。
    第一次考察,找到十八件陶器片。它們散失在五號遺跡西側入口至內牆附近。第二次考察廣七號遺跡又有未經鑒定的四件陶器片被發現,和上次的十八件恰好能對合。
    五號遺跡和七號遺跡相距二十米。一件陶器破碎後,為何在相距二十米的地方找到呢?這也是個謎。
    給研究日本歷史帶來光明的唐三彩的出土,又把新的謎擺在我們面前。
    *正倉院是日本奈良東九寺儲存珍貴藝術品的寶庫……1。2。一把鑰匙(根據中國古典小說《今古奇觀》)在中國明代短篇小說《今古奇觀》裡,有很多題材新穎之作。第十七卷中關於「蘇小妹」巧解啞謎的故事,更是妙趣橫生。
    雖說是打啞謎兒,但絕無庸俗味道。它是漢族文化高度發展時期,才子佳人之間的一種風流遊戲。
    蘇小妹是著名詩書世家的閨秀。父親蘇老泉是文壇上頗負盛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哥哥蘇東坡,眾所周知,是一家人中佼佼者,是大詩人和畫家。二哥蘇穎濱,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他們號稱「三蘇」。
    蘇小妹不落父兄之後,頗有才氣。
    小妹接受了秀才秦少游的求婚。少游是出類拔萃的才子,由於他在科舉考場中坦蕩瀟灑,很受當時文人的器重。
    入洞房前,小妹向少游提出三道考題。若能答出,才得享合巹之喜。
    這傳說當然有些過於矯飾,令人難以置信,但在天下第一流時代書城,也難肯定不發生這種爭競才華的風流韻事!頭兩道考題順利地通過了。第三道是對句。上聯是:「閉門推出窗前月」必須很據上聯的意思續出下聯。如果下聯搭配不當,就不會前後呼應。面對這種考試,必須有超越前句、略勝一籌的才智。
    在灑滿月光的庭院裡,少游正為找不出佳句而苦惱。蘇東坡瞧見妹婿為難的神情,忽然,一個奇巧的構思湧現在他的腦海裡。
    但又不能明著告訴少游。因為考場作弊,這在當時極為尊重獨立見解的一流文人中間,是絕不能幹出來的事。
    庭院裡,有一養花用的水缸,裡面盛滿了水。蘇東坡拾起一石子,「咚」地一聲丟進缸裡。
    微波晃動,月光下激起無數漣漪。濺起的水花,打濕了少游的衣袖。一瞬間,少游靈機一動,續出了下聯,「投石衝開水底天」。
    下聯意境高深,又不離上聯格調。這個故事是當時的一個優雅戲謔的插曲。
    文字富有哲理,又含有詩味,足供欣賞玩味。這種遊戲,風趣雋永,遠遠超過那些枯燥無味的猜謎。
    某日,蘇東坡收到佛印撣師送來的一首長歌。它以兩個字為一組,共一百三十組,令人費解。
    看到這首長歌,蘇東坡有些不知所云。即令是曠世之才,也會智盡能索。
    下面錄出開頭部分:
    野野鳥鳥啼啼時時有有思思春春
    氣氣桃桃花花發發滿滿枝枝鶯鶯
    雀雀相相呼呼
    小妹看了,朱唇輕啟,像流水一樣念出一首詩來,「野鳥啼,野鳥啼時時有思。有思春氣桃花發,春氣桃花發滿技。滿枝鶯雀相呼喚」蘇東坡十分驚歎妹妹的才華,佩服她能巧妙地聯成一串念珠般的相互呼應的詩句。
    少游聽說後也很讚賞,並送給小妹一組費解的字:睹掣扣閩絛斜期歸阻久伊思又被小妹順利地讀成一首疊字詩,靜思伊久阻歸期,久阻歸期憶別離,憶別離時聞漏轉,時臥漏轉靜思伊。若用「才子佳人」這個成語來形容少游、小妹夫婦,真恰如其分。

《唐三彩之謎》